漢啟三國 第四十六章 拜見大人(四)

作者 ︰ 牧江南

更新時間︰2012-11-20

此言一出,滿堂皆驚,何進更是臉色頓時沉了下來。

要說這些士子大夫們,平素里雖然恨透宦官,但也只是恨恨而已,若說道起兵除賊,這些士人們到從未想過。或許在他們看來,即便士人和宦官斗得再凶,那也是朝廷內部的事情,得按照朝廷內部的規矩來辦事。結黨自保,爭取天子的信任才是正道,至于起兵誅賊,犯上忤逆,這等事他們想都未想過。

要知道今上如此寵幸宦官,又怎麼可能會下詔殺賊,既無詔書那便是只有矯詔,矯詔殺入皇宮,這等事情除了袁術這不計後果之人,誰還會想得出,誰還會敢說出。

趙瀚看向滿臉桀驁的袁術,心中嘆道這種話大概也只有袁術敢說了吧,但看其他幾人的表情,無不噤若寒蟬,不敢附言。

袁紹則出言叱喝道;「公路不得胡說,這等抄家滅族的大事豈可當成兒戲,你在此處說說也就罷了,若是出了這大門,萬不可再胡言亂語了。」

袁術卻是一聲冷哼,並不賣他面子,只是斜眼望向他陰陽怪氣的說道;「整日里奸宦奸宦的掛在口邊,卻不敢放手一搏,只會私底下偷偷模模給他們找些不自在。我說本初呀,你就算費盡心思再救一百個黨人,難不成還能把張讓他們活活給氣死嗎?了不起讓他們午後多添一陣心煩罷了。」

袁術的話刻薄之極,暗罵的就是袁紹這些年來的作為。

原來袁紹辭官後雖自稱隱居,表面上不妄賓客,其實在暗中結交黨人和俠義之士,潛伏于洛陽于各地利用袁氏的人脈和勢力積極營救被宦官迫害的黨人,借此來積累名望,提高自己在士人中的威望。而張讓等人忌憚著袁家的勢力,又沒有抓到袁紹實質性的把柄,一時竟奈何不了袁紹。中常侍趙忠更是在一次朝會上憤然警告袁家道︰「袁本初抬高身價,不應朝廷闢召,專養亡命徒,他到底想干什麼!」

所以袁紹之所以能名滿天下,成為青年才俊中的翹楚,這和他用心專營有著必然聯系。袁術這話刻薄至極,罵的就是袁紹沽名釣譽。饒是袁紹頗有城府,被袁術一番話搶急之下,也氣的不輕。

這時何進緩緩開口道︰「公路,正如本初所言,這種話今後還是少說為妙。若是傳到外人耳中,雖然你家大業大未必怕他,可多少會牽連到旁人,你說可是?」

袁術臉色有些不服之色,卻也只是站起來拱了拱手道;「大人說是就是把,我不過看你們唉聲嘆氣的模樣心中有些不爽快,順口說出罷了。」

曹操卻哈哈一笑道︰「公路兄好豪情,好魄力,雖然行事劍走偏鋒,但卻是豪氣十足,在座的諸位無不佩服的很。」

曹操一頂高帽子下來,袁術的臉色才稍微好看了些,這才坐下。趙瀚在一旁听著覺得好笑,心想還‘無不佩服’,至少可以肯定他曹操曹孟德第一個就不會心生佩服,倒是鄙夷成分居多,想來這種行徑也只有袁術這種沖動的愣頭青做得出吧。

曹操既然這麼夸贊袁術,那必然話中有話,必有後話。

果然又听曹操悠悠接著說道︰「只是閹宦之禍古今皆有,並非我這一朝獨有,遠的不說,就說前些年的曹節唐衡,如今又換上了張讓等人。所以所謂閹宦之禍,但看在位天子是否賢明,只要有明主在朝,只需一名傳命小吏,便可以將權閹們連根鏟除。可若是天子無心,那即便是盡殺十常侍又有何用,很快又會有新的十常侍冒出取代。所以根基還是在于天子,在于法制,若無亂法的機會,宦官即便再多也只是伺候天子的下人,哪有機會掌握權柄。」

曹操這話說的入理至極,連何進都不禁拍掌叫好道;「孟德說的極對,一言便說道了點子上,當真是天子失察、法制不明,這才是閹宦之禍的根源所在。」

曹操嘿嘿一笑,拱手道;「正如大人所言,所以我們才要對癥下藥,匡扶天子,整肅朝綱,而不是病急亂投醫,大人你說是嗎?」

袁紹咋一旁見曹操完全搶了他的風頭,心中不由有些不悅之色。忽然插嘴道;「孟德說的是肅清法制之說,卻只是治標不治本的法子,這和暴秦當年所奉行的法家之說有何區別?我大漢以仁義治天下,以孝義明事理。如今朝堂昏暗,民間疾苦,我以為亂起首先在于人心喪亂,因此欲安社稷,先取人心,而人心之本,在于循天道。我等只需肅清朝綱,再曉以仁道教化,如此社稷可定,天下可定。」

曹操卻不以為然道;「本初雖然說的很好,可這些所謂的王道之說終究是花中樓台、井中水月,雖然好是極好,卻難以實現。再說法制何為只有暴秦所用,我朝武帝、光武帝兩朝,無不注重法制,嚴肅朝綱,所行的大道是儒家仁義之道不假,但輔之以法家肅政之道,如此天下才得以大寧。」

袁紹卻連連搖頭道;「孟德似乎有些舍本逐末,只是追求手段,卻忘記了大義所在。」

曹操反駁道;「亂世當用重典,欲振朝綱,必肅法制,本初兄何以如此不明。如今朝中昏暗,城外的百姓更是苦不堪言。去年青州大旱,竟生生餓死了三十萬人,究其根本原因,還是朝廷救災不力,撥付下的賑災之糧久久未到。地方官吏更是腌不堪,層層盤剝下發放到災民手中的十不足一。如此冥頑不顧的碩鼠之徒,本初兄卻要和他們講仁義道德,我看遠不如一刀來的痛快。」

袁紹唇齒反擊道;「說到底還是教化有失,才會讓貪官污吏橫行,你若一味只重律法,豈不以暴制暴,只能緩一時之急,于人心又有何益。即便你殺得了一個貪官,難道你還能把天下所有貪念的官吏全部殺光嗎?」

兩人你來我往,唇槍舌劍,既然在廳中爭持了起來,在座數人也紛紛加入其中,爭論了起來。別看曹操平素里一副好脾氣的模樣,可說道這治國理念,竟然堅持不肯退讓半步,看來到底是有抱負之人。

趙瀚卻在一旁卻是听著明白。這袁紹是仁義治下,所行的還是漢朝的那老一套,認為如今的體制並沒有什麼不好的,只需要除了禍國亂民的奸宦即可。而曹操則認為是法治不明才讓奸宦有了得以上台的機會,欲除弊政,必須先嚴肅律法,以儆效尤,這倒是頗合曹操為人處事之道。

在後世之人趙瀚看來,這兩人無非就是一個堅持人治,一個堅持法制,曹操的看法委實要比袁紹來的實用許多。畢竟在趙瀚的印象中,五千多年來中國喊的王道口號不少,可真正得以實現的卻無一朝,倒是每逢盛世,律法嚴明則必不可少。

如此看來曹操的思想倒是與時俱進,在這個時代具有很強的實用性。而袁紹的那套陳詞濫調,無非就是拾人牙慧,拿出先人所倡導的春秋大義,以此來蠱惑人心。就如同在眾人饑餓不堪時,生生的畫一張大餅出來,然後告訴所有人;房子會有的,面包會有的,一切都會有的。

可袁紹之見雖然有些迂腐,卻是附和這個時代大多數士子們的傳統觀念,所以廳中在座的,除了鮑信話語中支持曹操外,其他幾人都是一致贊同袁紹的觀點。

沒想到今日前來赴宴還能踫到曹操和袁紹兩人的經典口水大戰,倒也不虛此行。趙瀚豎起了耳朵,專心的听著這個時代兩個重量級的人物辯論,到也覺得十分有趣,擺明了一副隔岸觀火的心態、。

可惜一直旁觀不語的何進卻沒有就此放過趙瀚。他見趙瀚只是悠然自得的傾听著,臉上掛著的則是一副高深莫測的笑容,心中不由好奇心生起。便拍了拍手止住眾人爭吵,笑著問道趙瀚,「本初和孟德各執一詞,不知浩然以為如何?」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漢啟三國最新章節 | 漢啟三國全文閱讀 | 漢啟三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