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這一年短短的時間中,晚清政府先後跟世界幾大列強,簽訂了《英德洋款合同》、《中俄密約》、中俄《合辦東省鐵路公司合同章程》。
19世紀末期,也是德意志帝國的崛起時代,而世界第一霸主英國,也在漸漸出現沒落,作為全球主導力量的大英帝國,並沒有將新興的德國成功納入自己的國際體系,可能是因為歐洲體系的某種緣故。
特別是在19世紀末期,隨著大英帝國在經濟優勢的逐步喪失,其對外政策也發生了很多的改變,逐漸調整了原有的光輝孤立和不結盟外交政策,以尋求新的平衡點的同時,由于1896年英德兩國在非洲地區的和平關系徹底破裂之後,雙方的敵對情緒,又直接爆發了出來,所以英德兩國,早先由于海外貿易、殖民地和海軍的激烈競爭,所形成的種種矛盾至此更為快速發展。
其實在英國的眼中,早就已經開始把德國作為自己在世界爭霸中最危險的對手,所以英國逐漸調整了自己的戰略部署,一方面和遠東這個新勢力的結盟,一方暗自和美國培養亞洲島國日本,主要是想用于牽制遠東,同時還和美國一起,阻止沙俄在亞洲的繼續擴張,另一方面在歐洲開始與法國接近,英法以期將共同對付德國那股咄咄逼人之勢。
隨著一項重要的條約的簽訂,《英俄協定》的交換之後,標志著19世紀末期以來,歐洲主要國家重新組合的過程告一段落,由于英德之間的矛盾,遠較英法矛盾來的尖銳,特別是德國操縱三國同盟,準備稱霸歐陸的態勢,使的鄰國法國更是寢食難安,又使一旁的沙俄帝國感到岌岌可危,而英俄矛盾隨著客觀形勢的發展,已經有所緩和,加之英德聯合不成,德俄結盟不得,大陸同盟更是無從談起。
歐洲大陸那種拔弩張的世界形勢,在相當程度上是因為德國開始全面推行世界政策的結果,德國的世界政策,曾引起過三次嚴重的危機,在這種形勢下,任何一場有大國直接參加的歐洲的局部戰爭,都必然會導致一場全面戰爭的危險。
原本在此之前,德國想要讓奧塞兩國發生戰爭,希望有這場戰爭,並在戰爭中掩護奧方,德國信任自己在陸軍上的軍事優勢,因而有意挑起對俄國和法國的沖突,所以德國當局對于爆發全面戰爭,負有重大部分的歷史責任,也不能因為德國在最後一刻曾試圖阻止這場浩劫而減輕其責任。
因為,完全由于迫在眉睫的英國,干預德國才對維也納施加了影響,而且僅僅采取了一些姍姍來遲的、隨即撤銷的措施。
德國的目標是吞並比利時和法國的北部地區,同時還要在經濟上掠奪那里的鐵礦,戰略上獲得進入大西洋的大通道,用于鉗住英國的咽喉,佔領波蘭、波羅地海沿岸和烏克蘭,通過巴格達鐵路,在中歐和近東建立新殖民帝國,逐漸把南美洲變成德國的新勢力範圍,還要英國讓出全部艦隊,要協約國繳付巨額賠款等。
德國早就認為自己對戰爭最有準備,德國的陸軍軍隊動員只需兩個星期的時間,就可以通行邊境的戰略鐵路,德國暗中考察了英俄軍事力量和作戰能力後,自認為德軍的裝備和訓練是舉世無雙的,而俄軍的動員需要六星期的時間,法國的軍事力量不是德國的對手,此外,意大利在和遠東海戰之後,越來越月兌離三國同盟,而奧匈帝國正在瓦解,遷延下去,今後的德國將沒有盟國,德國甚至認為戰爭迫于眉睫。
不過那個時候卻爆發了桑給巴爾問題,隨後在遠東的致命一擊之後,德國不但損失了在非洲三大地區之一的坦桑尼亞,同時非洲其余各地還遭到了英、法、葡萄牙三國的侵入,著讓德國集團不由火冒三丈,但是在面對眾人敵人的同時,德國人一瞬間又清醒過來,並沒有馬上展開報復遠東的行動,而是先著手防御非洲的幾大列強。
因為德國知道,遠東此時在亞洲擁有的實力,絕對可以了幾大列強相拼,但是在非洲,卻不夠看,所以德國倒不急于跟遠東算賬,同時目前德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保住自己的非洲其他地盤,還要穩固亞洲的平衡和自身的利益。
在英德非洲戰役爆發開始之後,英國黨軍剛開始只想通過在非洲的戰爭,把與它競爭的德國擊敗在非洲,同時粉碎德國想建立的新海上霸權的企圖,同時也想在戰爭勝利後,奪取德國在非洲的全部殖民地,其余便是分割土耳其的土地,徹底鏟除德國在中近東地區的影響,從而鞏固英國在埃及的絕對霸主地位。
英國當局還試著企圖用遠東集團,牽制著亞洲的俄國和法國,在各自的戰爭中一起削弱下去,英國當局可以說對自己的計劃和準備,那是十分的滿意,並且認為只要這樣長久下去,將對英國自己一定是大大有利。
因為德國的生產能力,早就高于英國,兩國在海軍的軍事力量,如果對比今後的發展,將會越來越不利于英國當局,于是英國政府一邊用語言鼓勵遠東在亞洲地區,跟法國、沙俄爭取在華的絕對利益,一邊在亞洲保持看似中立的姿態,同時暗中慫恿美國主動發動一些戰爭,然後在把戰爭的責任推給美國。
然而歸根結底英國當局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削弱自己所有的敵人,另一方面全力擊敗歐洲死敵德國,總之,不管英國當局的動機如何,它所選擇的行動,對于維護世界各地的和平,絕對沒有任何幫助,反而鼓勵了遠東集團在亞洲發動攻勢,間接的挑起亞洲地區的戰火。
當然李寧宇是什麼人?
怎麼會听從英國當局的擺布,他怎麼可能看不出來英國當局的良苦用心呢?
不過他的心中早就有了拓展的意圖,只是他必須先要找些強大的盟友,因為此時的遠東集團,還不能和在亞洲地區根深蒂固的幾個列強,同時展開全面的爭奪戰,而英國雖然已經明確表示不參與其中,但是精神支持是不夠的,那李寧宇接下來會選擇誰,做他的暫時盟友呢?
沙俄帝國?不!
在亞洲地區的北邊,沙俄帝國已經從晚清政府手中獲取了太多土地,此時他們自己都還忙不過來治理呢?
加上李寧宇遲早還要和沙俄算一算外東北、外蒙古的老帳,所以沙俄帝國不是最好的選擇,但是他還有更好的選擇嗎?
顯然是沒有了,因為德國、奧匈帝國、意大利等同盟國,此時都是他的敵人,不是有新仇就是存在著舊恨,所以他可以選擇的盟友不多,但也不是沒有,比如美利堅合眾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