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如此,城中依然是一片混亂。
畢竟,洛德斯國力強大。這座城市又身處後方。太平久矣。算下來,大概有一百多年沒有經受過這種亂局了。而洛德斯的發達也只是相對而言。他們還沒先進到,給學生講授三防課進行災難演習的地步。當地人當然不知道如何應對這種亂局。于是便如同沒頭螞蟻一樣亂跑一氣。
而有些人要的正是這種亂局。他們要渾水模魚,亂中取勝。
砰的一聲,大門猛然被撞開了,躲在屋里的布恩派的小官員瑟瑟發抖。接著被猙笑著的維克派的大漢一拳打暈,塞在布袋里。
砰的一聲,大門猛然被撞開了,忠于皇帝維克的大漢猛然愣住的,迎接的他的,不是瑟瑟發抖的奸賊。而是虎視眈眈全副武裝的半打士兵,每人手上都端著一柄重型軍用弩,矢尖正在閃閃發光。明顯這正是布恩派的埋伏。
砰的一聲,被破開的不是大門。而是屋頂。磚瓦木料劈頭劈腦的砸下。讓底下的布恩派的士兵措手不及。一瞬間,獵人和獵物的角色發生了交換。因為埋伏被發現,布恩派的士兵被維克派的高手自上而下突襲,瞬間就被統統擊敗。
「他們是獵物我們才是獵人!」
因為雙方都抱有同樣的信念,所以雙方的角色也就不斷的進行著交換。剛剛擊敗對手接著又被新冒出的敵人反殺而後沒有白白犧牲隊友利用這個機會再反殺敵人但是不料敵人也有後手居然又進行了反殺然而己方還有援軍但是援軍又被敵人阻礙不過敵人卻是中了聲東擊西之計但是己方的另一支援軍又遭遇了敵人的陷阱。
圍點打援,維克派的人表面上是要圍攻某個新效忠布恩的官員的府邸。然而實際上他們是在埋伏起來來攻擊去救援那個府邸的那路援軍。被圍攻的府邸中的守衛人員抓狂的不斷發射求援的信號,結果來的三路援軍全部都在半路上被維克的人統統吃掉因為其實真正攻打府邸的人沒幾個只是在虛張聲勢真正的大部隊恰恰就是在外圍去吃那些上當過來援助的援軍。
圍點。打援軍的援軍。沒錯圍點不是目的而過來的援軍也只是圍而不攻目的就是要讓那路援軍再召喚新的援軍然後好把那路新來的人數更多打下來戰果也更大的援軍吃掉。
當然,布恩派也不是笨蛋。他們同樣有著反擊的措施。
那就是中心開花。一群布恩派在基地遭到了圍攻。雖然他們的實力明明可以沖出去正面和維克戰個痛快。但是偏偏故意示弱以敵。擺出一副勉強才能抵抗住維克派的圍攻的樣子。
引得維克派不斷增加兵力。明明光靠之前那點人只要再加一把勁就能攻下來的敵人基地,在己方援軍到達並投入戰斗之後居然還是只差一點點加一把勁就能攻下來。然後如此三波援軍到達之後實力已經增強數倍居然還是攻不下來那麼一個之前差一點就能攻下來的地方。這要是在平常的時候,指揮官早就覺得蹊蹺看出來問題撤兵了。但是在狂熱的戰斗中,維克派的人打得眼紅。並不考慮那麼多。只是一門心思非要把那地方打下來不可。他們這是在較勁。事實上已經陷入到了將自己身家全部壓上去的那種賭徒的心態之中了。維克派的能人不少。這正是他們精心設下的陷阱,他們充分的把握住了敵人的心理,從而指揮調動他們。
接著,忽然之間,從哪些維克派的人身後,冒出了大量的布恩派的人馬,他們發動起了突襲。與此同時。見到外面援軍到達。原本被圍攻時龜縮在工事里的布恩派。就忽然抖起威風。紛紛沖出去與外面的援軍來了個內外結合。
就這樣,一會是維克派的人佔了上風,一會是布恩派的人佔了上風。一會是這片地區的維克派驅逐了布恩派,一會是那片地區的布恩派又打跑了維克派。
整個局面亂成一團。簡直難以收拾。
所幸,這種拉鋸戰,是在極短的時間里發生的。要是真個兩派大軍相交,來回拉鋸。那麼當地百姓就慘了。所謂亂離不如太平犬。這充分的說明了戰爭對尋常百姓的傷害。而要是兩支大軍來回展開拉鋸戰,那麼當地百姓就更苦了。
這樣的亂局,在洛德斯這個國家,已經很多很多年沒有出現過了。而也正是親身的經歷了這一切。蹲在下水道里的謝爾蓋才體會到了,為什麼法國大革命革到最後,拿破侖反而當了皇帝卻又得到了擁護。
是啊。沒錯。法國大革命要打倒貴族。但是打倒貴族之後的亂局,不同政派之間的互殺,讓老百姓承受不住了。于是他們便覺得,不管是誰也好,能夠平頂這一切混亂。就該得到支持。
在這種情況下,即便是有民主意識的人,甚至于原本就是共和派的高層,也會接受一個獨裁者來執掌一切的。
在這種情況下,人們不由得將帶來和平的人捧得非常之高。
再怎麼喊愛國口號,民主口號,自由口號。人民願意為之付出的也是有個限度的。
超過了這個限度,大家寧可去舌忝暴君的腳丫。
愛國主義,民主政治,自由的權利。是為了人民的生活更好才那麼可貴的。
如果反過來,讓人民的生活變差的話,那麼人民反而會唾棄這些美好的詞匯。
不要怪人民絕情,或者說他們沒有覺悟。本來某些事情就是為了讓大家好大家才支持的啊。
要殺掉幾億人來實現民主這種事情,完全就是本末倒置了嘛。
而鐵血無雙的普魯士精神,也擋不住一戰末期德國民眾飽受摧殘最後不干了。愛國主義愛到讓子弟兵去為了奪取別人的寸土成群成群的被機槍射殺,那麼這種愛國主義就是有害的。
甚至于工業化的問題也是一樣,把工業化頂禮膜拜的工業黨,很多時候也是犯了本末倒置的問題。
如果有誰大義凜然的指出來,這一切是不堅定的表現的話。那麼就應該請他自己來做出表率。
如果有哪個國家敢于征收國民收入百分之七十的愛國稅——並且聲稱不愛國就可以不交這個稅的話,那麼會有什麼的情況呢?
也正是如此,謝爾蓋認為革命的條件非常重要。
如果大家都生活的很好,很安逸。那麼**的口號再響亮,理想再光輝,理論再正確。大家也不會起來鬧革命。
反過來,在民不聊生的情況下,即便是沒有**的口號,人民也會自發的起來起義。當然,那樣的起義往往會是失敗的,因為缺乏正確的理論指導。即便是成功了,也會造成巨大的破壞。非常的可怕。
很多人說什麼國民黨的敵人是依靠蠱惑啊,欺騙啊,才讓蔣介石敗退台灣。
這簡直就是把政治當小圈子排擠人了嘛。
要是民國真的像他們吹得那麼好,那麼農民哪里會起來戰斗?誰不知道農婦山泉有點田的日子要比拿著破破爛爛的三八式步槍去和拿著精良的美式m1半自動步槍搭配著美國大炮美國坦克的軍隊去玩命要強得多?
美國也有**,怎麼美國就沒有那樣的內戰?還不是因為美國人過得好,不願意起來鬧革命。而民國的百姓受不了民國。
對于謝爾蓋來說,他不打算強行煽風點火,在情況不利于革命的時候大干硬上。相反,他是要走一種看似投機取巧的路線。組建隊伍,種田發展。等到人民不堪壓迫盼望著救星的時候,閃亮登場迅速的橫掃一切敵人。
嗯,要是社會和諧天下太平?那麼就只好走議會路線了。
或許會有斗士指責這是投機取巧,不過謝爾蓋寧可穩妥一些。他也算個知識分子,見過太多的革命引起來的悲劇了。
革命可不是請客吃飯。
謝爾蓋這邊穩坐釣魚台,在小水道中心閑氣定的通過魔法電台源源不斷的獲取信息,分析著雙方的實力變化,局勢斗爭。而那邊的維克派和布恩派的人可坐不住。
豈止只是坐不住,簡直是火燒**!
兩邊都為對方的準備而感到吃驚。
果然誰都不是傻瓜。之前這座城市的維克派被造反奪權。是因為布恩派來了個出其不意。
現在反應過來的維克派反過來來搞這些動作的時候,布恩派可就沒那麼好打發對手了。
再者,也是雙方位置發生了變化。維克派在明面,布恩派在暗處。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但是現在,維克派在暗處,換成了布恩派在明處。情況就反過來了。
不過,布恩派能夠奪權成功,也是證明他們有兩下子的。再加上維克派被奪權之後,雖然到了暗處目標小了。但是能量也小了。
于是兩派在城市中的斗爭,膠著,勢均力敵。
這個時候,便是作為第三方的謝爾蓋,大展宏圖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