掙扎在明末 第四章 一飯之恩

作者 ︰ 替你快樂著

呂世迷茫了幾天,攔住幾個流民問明白自己身處的地方,在餓了幾頓飯之後,終于知道自己真的是時運不濟,真的來到了古代,並且知道自己來的是風起雲涌的明朝末年,那個英雄倍出但也是漢奸倍出的五不大明末年(不和親,不妥協,不納貢,不割地,不稱臣)這個中國歷史上最可悲哀的也是最為動蕩的時代,一個最悲壯的君王死社稷的時代,一個中華拐點的時代。這是一個熱血與懦弱共存,這是一個屈辱與抗爭並存的時代,但無論如何對于呂世來說卻是需要自己活下去的時代,因為來到了這個時代,自己卻身無長物,滿腦袋里也無半點高科技,現在的自己卻要為活著掙扎,真的可謂窮途末路,思前想後終于打起精神走向了一個看來還有點香火的廟宇。

在大明,當時的和尚還是很被尊重的,原因是洪武帝的出身關系,從朝堂到地方官府對和尚那是青眼有加,一般的廟宇里多有朝廷恩賜的廟產田土,也有規定的佃戶耕作,官府也時有補貼賞賜,再加上明代官紳仕宦以致平民百姓大都篤信佛教,雖然也出現了幾個篤信道教的君王,但是畢竟還是深得民心的佛教佔了上風,更是在這個天災**不斷的時候,人的心里更加的恐慌,心理上更加的需要一種對現在苦難的無奈和對來生的寄托。不論是上到皇帝嬪妃達官顯貴大戶官紳,還是下到平民百姓販夫走卒,都對廟宇道觀多有膜拜布施,即便是走投無路的流民,還是窮凶極惡的桿子也盡量不去搶掠廟門道觀,所以佛門道觀還是一塊世外桃源。

再者當時的人深受儒家思想影響對發膚看的極重,是不會輕易剪掉頭發的,正因為如此才有清軍入關後的剃發令,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的強硬政策,發與頭等同,為不剃發在清初還有起義不斷。所以滿世界里只有僧人才留短發,所以呂世的頭發原因就被想當然的認為是和尚。所以一路上不管是流民還是仕宦官紳都對呂世尊聲小師傅,小師傅的意思就是小和尚。

「和尚就和尚吧,混幾頓齋飯再說。」呂世如是想。

走上台階,輕叩那也顯得破敗的門環,好久廟門里一陣踢踏聲響,那廟門吱呀開啟,一個小沙彌露出半個腦袋,問訓道︰「外面哪位施主光臨?報上名來也好叫小僧去通報大師,備下香燭恭敬款待。」

呂世忙上前打個稽首假模假樣的喧聲佛號道︰「阿彌陀佛,小師傅請了,俺乃五台山游方到此的同道,行將此地,看天色將晚,希望借貴寺行個方便則個。」

那小沙彌低頭看見台階下正雙手合十,但一身怪異服裝,個子高大但面有饑色的呂世,臉色立即就垮了下來︰「對不起,我們這里不收掛單的和尚。更何況是個假和尚。」一句未完 的便關上廟門。心道;「又是一個假冒佛門弟子的東西來蹭吃齋飯。」

呂世當場愣住,難道自己不像是和尚嗎?可撓撓頭卻又無奈的看看自己的衣著打扮,馬上釋然,自己的這個打扮也特怪異了些,除卻一個短發,任誰也看不出是個和尚,無奈之間只有悻悻走開。剛剛轉身沒走幾步,卻听見身後廟門再次開啟的聲音響起,隨後傳來一個溫和的佛號聲,「阿彌托佛,小師傅請留步。」

呂世本就沒想走,只是人家小沙彌閉門謝客不走也沒辦法,一听有人喚回哪里還不就坡下驢,忙轉身來,卻見一老和尚雙手合十壽眉低垂,正向自己聞訊,忙躬身合十為禮裝模作樣道︰「阿彌陀佛,老師傅請了。」神態特也恭敬。

卻原來小沙彌在門外與呂世對答時這廟里主持老和尚恰巧從門後路過,窺看呂世雖然衣著怪異,但身體高大,相貌清奇,便有了寧結善緣不結冤家的想法,便讓那撅著嘴的小沙彌開了門出來相留。

「小師傅請了,適才小沙彌言語無狀多有開罪,但望擔待則個,小師傅既然雲游到了寒寺怎可過門不入,參些佛理禮是好的,人道行萬里路如讀萬卷書,佛法只見感悟,哪里知道小師傅就不可教我?快請寒寺內奉茶,共同參詳些佛禮也是好的。」然後側身禮讓。

呂世一面嘴里說著不敢不敢,也就順勢隨了老和尚入了廟里,寺廟不大,但前後三進倒是錯落有致,大雄寶殿中雖然香火並不繁盛,但也透出莊嚴肅穆,庭院里青石鋪道,打掃的一塵不染,想來是這廟宇里的師徒真心供奉不敢一時怠慢,隨著老和尚進了後院禪房,禪房也是一片簡潔干淨,正面牆上掛著不知道出于何人之手的達摩渡江畫卷,畫卷下一床,床上一青被,被旁一桌,桌上一青燈,一木魚一卷佛經,靠牆一佛像,佛像前一蒲團,簡潔而清雅,有種超凡月兌俗的境意。老僧與呂世分了賓主坐了,小沙彌端來清茶後躬身豎立在老僧身後,不再言語。老僧托起茶碗笑呵呵道,「寒寺粗鄙,無奢侈之物待客,只有清茶以待,莫怪莫怪,小施主請了。」

呂世臉上一紅,原來人家早已將自己看穿,忙用茶碗擋了臉,道聲謝謝,將一碗茶一飲而盡,也是渴的狠了,就連碗里的茶葉也都喝進了肚,然後尷尬的一笑到︰「打擾老師傅,莫怪小子莽撞。」

老和尚呵呵一笑道︰「沒什麼關系。都是天涯淪落之人,相見就是緣分,就要得一個灑月兌不拘。」轉身對小沙彌道︰「去後院灶上給這位施主端些齋飯來。」轉回頭對呂世歉意的笑笑道;「粗茶淡飯,只可解施主一時之饑渴,還望不要嫌棄。」

呂世連說豈敢,那小沙彌嘴唇嘟囔卻也不曾多說,轉身施禮離去。待得小沙彌答應著離開,老方丈就又對呂世道︰「不知道施主是哪里人士,看施主一臉不卑不亢,正顏正容,還說的一口好的官話,怎麼又落得如此地步?」

呂世聞听,就不慌不忙的編了幾句瞎話搪塞,老僧見呂世不想多說也就知趣的不在這個方面多談,隨著呂世的口吻路徑隨口談起北京到陝西之間的人情風物,呂世對這倒是說的頭頭是道,更有幾處指點見解,更有五台,大同等地佛寺石窟的觀感,期間對佛教經意的理解更是讓老和尚刮目相看了。

笑話,後世的論壇水區白泡啦?對于後世的東西拿來與現在的高僧辯論,那該是百戰百勝的。

兩人說的興起,便開始順帶著談些佛教起源和萬物初始,呂世的一番見解論調更讓那老僧拜服,一時間也忘記了時日,待小沙彌端來飯菜,呂世才覺得自己肚中已經饑餓難耐,那老僧也覺得過意不去,呂世略一客氣就快速吃了起來。

飯菜無油多水,但對呂世來說卻比山珍海味還要香甜甘美,掃光了桌上的一切可以吃下的東西,方才放下碗筷,看那老僧一臉平靜的閉目等呂世吃完道︰「粗茶淡飯,只可讓施主略解饑渴,怎奈世道艱難,卻也不能容留施主久留盤恆以便朝夕談論物事佛理,不過一席長談卻也解了老僧法空許多困擾之處,老僧這里無以為報,到有些俗物奉上,萬望施主不要推辭。」

也不等呂世應答便起身到了後堂,不一會手里捧了一領棉袍,袍上一個布包出來。呂世見了知道老和尚有心,知道自己的這身裝束太過怪異,行走路上多有不便,想想自己身無長物,也無物回贈,但如果太過客氣也就落了下乘,也就瀟灑的站起來打個躬道︰「老師傅有心了。說些厚薄之話就顯得小子太過著相,相信天下事,事事皆緣分。」

老僧笑笑也不多言,客氣一番把呂世直送到廟外才喧聲佛號便回轉寺內。回身對還撅著嘴的小沙彌笑罵道︰「不要心痛那些個身外之物,你哪里知道不是你我師徒為一飯便結了一段因果,種善因得善果,做人但留一點分寸吧。」

小沙彌唯唯諾諾,嘴上不說心里卻不以為然︰「老師傅忒也的好心,連個假和尚也搭進去這些許齋飯衣物,看這世道,這樣的人不知凡幾,此例一開,如此便有那奸邪天天來打秋風卻是如何是好?拜老天爺所賜,佛爺也不再看顧,廟里的地產也沒了多少出產,那些大施主也不見常來布施,如此下去卻怎生得好。」但師傅吩咐卻違拗不得,卻也無奈,悶悶地關了廟門,到正殿念佛做功課去了,老和尚法空見小沙彌的顏色,笑著他的不懂世故,也就笑著搖搖頭,緩慢地念著阿彌托佛也回禪房禮佛去了。一時間木魚頌經之聲飄起,慢慢的就充斥在了小小廟宇,而後飄蕩在這大明末世的天空中。

一切都為掙扎活著,活著真好。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掙扎在明末最新章節 | 掙扎在明末全文閱讀 | 掙扎在明末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