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2-11-02
听到姬丹說要造新城,荀達大吃一驚。綠色小說對于這位主子,荀達只覺得他腦子里充滿了無數大膽的念頭,隨時都可能會讓他嚇一跳。
姬丹看著荀達,沒有說話。荀達思索片刻,問道︰「不知太子打算造多大規模的城池?」
「方圓十五里。」姬丹平靜地說道。
「方圓十五里!這比薊城還大啊!」荀達驚呼道。
姬丹收回目光,說道︰「我昨日去巡視長城,那里有很長一段是建在平原上。如果在上面取一段,這樣城池的一邊就有了。另外,遼河正好從遼東中間經過,如果靠著遼河建造,其中一邊可以慢慢造。剩下兩面不過三十里。這樣的工程,你覺得要多少民夫才能完成?」
「這個臣不知。不過臣知道,方圓十五里的大城可以住至少十萬戶人家,而現在遼東總共登記在冊的住戶也不過六萬多戶。而且,長城靠近東胡,容易受到進攻。」荀達明顯覺得沒必要。
「怎麼這麼少?一整個遼東郡的人口還比不上一個薊城?」姬丹驚訝地問道。
「太子有所不知,」荀達徐徐道來︰「遼東鄰近東胡,經常遭受兵災,所以無人願意在這里居住。現在遼東一年的稅收還不夠駐扎在這里的燕軍用途,都是靠國家錢糧支撐。」
「哦。」姬丹沉默片刻,說道︰「這個城是遲早要造的,不過現在看來是造不成了。」
「不知太子為何非要造此城不可?」荀達奇怪地問道。
「總有一天,我大燕要吞平東胡。到時候,遼東就是人口上百萬的大郡了,需要一座大城方可。」
「原來如此!」荀達听了為之一振,頓首拜道︰「太子有如此雄心,臣敢不盡股肱之力,以圖太子之志!太子勿憂,臣已思得一計,可以在數月之間令遼東人口大量增加。一旦充實了遼東,太子要造城便不在話下了。」
「計從何來?」姬丹一听大喜,問道。
「臣見遼東荒地頗多,不如由此入手……」
每天的早上都是望平城門口人流量最多的時候。這一日,城門口貼了一則告示,下面聚集了很多人,一名書生打扮的年輕人正在念告示。
「公告
我遼東郡地多人少,鎮邊大將軍、燕太子有令︰凡家中缺田或無田可耕的成年男子,不論籍貫、出生,皆可至遼東郡各地的田部吏處領取良田兩畝。
凡得良田者,每年只須服勞役半月。十年內累計兩年無人耕種之田地,將被收回。遼東郡土地有限,有意者速至田部吏等級造冊!
凡山戎、伊盧等非漢族人若願棄用本姓,在齊、秦、趙、楚、韓、魏等姓氏中擇一為己姓者可免去三年勞役。凡與漢族通婚者,田地將歸為其私產,永不收回!
大燕國太子、鎮邊大將軍丹!
這正是荀達進獻的充實遼東之計。遼東之地有一半是平原,而且全是黑土地。為了逃難,這些地都成了無主之地,姬丹將它們收回歸郡里所有也是理所應當。
遼東的兩側則是山地,里面有很多山戎族、伊盧族等少數民族居民。這些人生活在深山之中,土地貧瘠,日子清苦,多半靠打獵為生。他們想要到肥饒之地來生活,苦于沒有地,只好繼續生活在山地之中。荀達這一計主要便是針對這些少數民族的人。
另外燕國很多窮人,缺乏謀生之計,很多不得不到大戶人家為奴為僕。如今有了這個政策,也都願意月兌離大戶人家,出來耕種。
本來荀達建議收取一成的稅率,以充實府庫收入,但是姬丹覺得錢不是問題。自己從現代社會來,見識的東西多了,隨便搬來一樣就能掙很多錢。而且穿越前姬丹來自一個農民的家庭,知道農民種地謀生非常不易。
最後一段是後來才加上去的。姬丹怕這里的少數民族多了,最後會發生類似五胡亂華的事情,所以要防範于未然,促進少數民族與燕人融合。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遼東是少數民族密集的地方,如果不能實現異族與燕人間的融合,總有釀成大禍之日。
對于同化異族,姬丹有三大-法寶︰語言、婚姻、利益。姬丹現在就是要從利益上困住少數民族,通過血統融合,最終進行同化。
此告示首先在望平東門貼了出來,姬丹早已差人把文書都準備好了,還特意把田部吏的官員叫到告示邊,就等著百姓們來登記了。
本以為告示一出,必應者雲集,誰知三天過後,看的人不少,卻無人前來登記。姬丹站住城牆上,看著百姓進進出出,心中郁悶,向荀達問道︰「荀達,為何百姓無人前來?難道他們連地都不要了?」
「回太子,民以食為天,田地乃是民之根本,豈會不要。百姓之所以還在觀望,是因為太子來遼東不久,信義未立所致。」荀達想了想,道︰「請太子仿效秦國商鞅故事,取信于民!」
「好!是個好辦法!」姬丹立即醒悟過來。
不久,告示被收了起來,城門外不遠處樹了一根圓木,上面貼了另一個告示。
「太子有令,如有徙此木至西門者,賞金五十兩!」
此時正好有幾名被遣散的老兵去錢糧吏處領了遣散費,經過此地。這些老兵從來沒听說過軍隊不要他們了,還能領到三個月的軍餉,今天卻切切實實地領到了,對太子的軍令深信不疑。幾人見到這個告示,一听是太子的命令,立刻有人願意一試。
圓木並不大,一人之力便可搬動。那名軍士稍一用力,便將圓木扛了起來,從城內一路向西,來到西門,一路上圍觀的人越聚越多,都想看到結果。
早有官員等在西門,當場將五十兩金子交到那人手中。旁邊的官員不失時機,貼出那張一模一樣的告示。
這回,百姓們終于信了,首先還是那些老兵。他們自己多是無田無產的貧民,見到太子告示,覺得這是個不錯的歸宿,當場與田部吏的官員簽了契約,領到了襄平城外不遠處的兩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