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2-04-15
阿彌陀仙繼續說道︰「善男子。本尊現在給你講一點未入流的東方外道長生法門的一些東西,讓你對東方外道長生法門有個大致的了解。我西方無生仙門一小撮受東方外道思想蠱惑的人認為自己修煉到一定程度將會在一個金碧輝煌的殿堂里永遠活下去。這個金碧輝煌的殿堂是千真萬確的存在的,但沒有固定的存在處所,大都只在煙水茫茫海漫漫,天邊蓬萊仙島處。
「東方外道相信有一種藥,一種吃下去就可以成仙的妙藥。在白霧迷蒙中遠眺茫茫大海,那如夢似幻的感覺,宛如身在仙境。在信仰長生的東方外道中廣為流傳著這樣的一種傳說,在天方世界的‘蓬萊仙島’,有一個羽道的師祖,沉迷並精通于道術,他終日思索如何令自己的法力提高,獲得這世上最強大的力量。終于,有一天他悟出了可以召喚強大魔物——‘金甲大將軍’的方法,欣喜的道人卻沒有料到自己卻因此而招致禍端。‘魔物’的力量不是老道可以控制的,不但同門們難逃此劫數,連老道自己也被‘金甲大將軍’所傷,並被困于‘蓬萊仙島’,幾世不得自由。得知這個故事的勇士們,趕往‘蓬萊仙島’,一來為證明自己的實力,二來據說救了這道人,便可獲得長生不老的妙方。世人皆心向往之。乘風破浪,來到‘蓬萊仙島’,人們驚訝的發現傳說中殺死龍王的‘哪吒’也出現在這里,並和‘金甲大將軍’一起,攻擊那些來荒島救老道的人們。位列仙班的‘哪吒’為什麼會保護‘魔物’呢?這讓人不禁懷疑‘羽道’說法的真實性。
「是神是魔,真假難分,事實的真相尚等待有緣人去揭示。人們猜想或許‘哪吒’和‘金甲大將軍’他們只是在保護‘蓬萊仙島’的清淨,不願意凡夫俗子們騷擾神仙的靜修。然而讓他們無比驚訝的是,經過幾世修煉,天方世界的英雄們,功力進步神速,已經超乎他們的想象,不但‘哪吒’和‘金甲大將軍’節節敗退,就連‘刑天’都不是英雄們的對手。
「東方外道認為十方天地是沒有極限的,把沒有極限稱作無極。無極即道,無極是相對于太極來說的,是比太極更加原始更加終極的狀態。東方外道的經典《道德真經》這樣寫到︰‘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于無極。’全段意思是說:雖知道潔白,卻安守于昏黑,便能做天下的模式。能做天下的模式,永恆的德性不相差失,性回復到不可窮盡的真道。所以無極的原義就是道,指道是不可窮盡的。以後東方外道修煉家都是在這一意義上使用無極的概念,但在不同場合引伸的側重點稍有不同。南華真人在《逍遙游》中說‘無極之外,復無極也。’意思是天地無邊無際,無窮之外,還是無窮。無極便是無窮。河上公《道德真經章句》認為復歸無極就是長生久視。依道門觀念,與道相合,才能長生久視,因此將無極解釋成道,或者解釋成長生久視,是一致的。東方外道認為道是無限的。天地開闢之前,它已經存在了無限的時間,而且會永恆地存在下去,空間上它也是無限的,不局限于任何一個具體的區域。因此用無極的範疇稱道。在十方天地演化的角度使用無極一詞,常與太極對舉,指比天地未闢、但卻是天地直接起始的混沌更加古老、更加終極的階段,這一階段,就是道。因此,無極是太極的根源。修道者都追求與道合一,道門術語稱與道合真,在具體機制上便是返回到元初的終極的狀態,這就叫做復歸無極。從無極到天地開闢之間,又可以詳細劃分為五個階段,稱為‘五太’:五太,指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和太極。它們是從道演化出天地之前的五個階段,也可以說是前後相繼的五種狀態。太易,是連氣都尚未出現的狀態。《萬法通論》這樣寫到:‘太易者,陰陽未變,恢漠太虛,無光無象,無形無名。寂兮寥兮,是曰太易。太易,神之始而未見氣也。’大意為︰太易,是指陰陽的分化尚未出現,廣大無垠的原始虛空(太虛),當這一階段,沒有光明沒有形象,沒有形狀,也沒有名稱。寂靜呵無形呵,這就叫做太易。太易,是神的起始,但氣尚未出現。在太易之後的階段是太初。《列子》這樣寫到:‘太初,都有名無實,雖變有氣,而未有形,是曰太初。太初,氣之始而未見形者也。’大意為︰太初,是氣剛剛出現的階段。太初,是陰陽變化出現了氣,但尚未有形象。太初,就是氣的開始而未出現形的階段。太初之後是太始。‘太始者,陰陽交.合,混而為一,自一而生形,雖有形而未有質,是曰太始。’太始,形之始而未有質者也。太始,指形的開始。不過這兒說的形,並非感官可見的形狀,而只是在開天闢地之先的狀態。太始,形之始。太始,是指陰陽交.合,混合為一,自有了一,便產生形。雖然有了形,卻尚未有質。太始,就是形的初始而尚未有質的階段。太始之後是太素。‘太素者,太始變而成形,形而有質,而未成體,是曰太素。太素,質之始而未成體者也。’太素為質之始。太素,是太始變化成形,有形然後有質,卻尚未成體。太素,就是質的起始而尚未成體的階段。太易、太初、太始和太素四個階段之後,氣、形、質都已經具備,但卻尚未相分離,形成一種混沌狀態,道書便稱為太極。‘太極者,太素備而陽變陰合,五行具焉,萬物生焉。是故太極肇判,輕清為天,重濁為地,大道彰矣。’混沌是道之體,由它的動、靜形成陰陽的變化交.合,產生五行,和萬物的化生。這種混沌,便是太極。天地的開闢,便是從太極開始的。五太的概念,是對‘道’演化出天地以前的狀態的深入探索和精到概括。
《易系辭傳》:‘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意思《易》成卦的過程,先是有個太極,尚未開始分開蓍草,分蓍佔後,便形成陰陽二爻,稱做兩儀。二爻相加,有四種可能的形象,稱為四象。由它們各加一爻,便成八卦。太極生兩儀,便是由太極的分化形成天地的過程,兩儀,即是天地。
道門長期來在自己的修行實踐中,和理論探索中,使用太極的概念,並且大大地豐富了太極的內涵,形成了以太極為核心的系統學說,最重要的,便是《太極圖》。
據說《太極圖》原叫《無極圖》:是一位傳奇性的高道畫出的。據傳這位高道對內丹術和《易》學都有很深造詣。據東方外道的經典記載,這位高道曾將《先天圖》、《太極圖》以及《河圖》、《洛書》傳給其學生種放,種放以之分別傳幾位最得意的弟子,後來一位得意弟子將《太極圖》傳給西方無生仙門的一個修煉外道法門的弟子。這個修煉外道法門的弟子寫了《太極圖說》加以解釋,此後太極圖說就廣為流傳下來。
「涵括內丹修煉之理的無極圖。讀它的順序是從下而上。最下一圈稱為玄牝之門,是內丹修煉的起點,指人身的下丹田命門兩腎空隙之處。這是人身祖氣所在之地,一切內丹根基,都從這里開始。內丹術語,又稱為得竅。第二圈稱為煉精化氣、煉氣化神,指提起第一圈的祖氣,進行化煉,將後天之精化為先天之氣,再將先天之氣化為先天之神。這一層功夫,叫做煉己,主要在煉去後天的陰質,透出先天之神。第三層,系五行之氣混合之象,指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腎(水)五藏之氣攢簇為一,稱為五氣朝元,五氣調和,故又稱為和合。更上一層,系由坎離二卦變形而成,叫做取坎填離。到這一境界,已經獲得體內的精華,煉丹之藥成熟,叫做得藥。坎卦中爻為陽,為實。離卦中爻為陰爻,為虛。它們代表內丹中的腎水與心火,水火相交,在卦象言,就是將坎卦中的陽爻抽出填入坎中,這樣三畫皆成陽爻,成乾卦,意味人變成純陽之體。最上一層圓圈,稱煉神還虛,復歸無極,指在得藥的基礎上,進一步回返到無極,那便是虛空大道了。整個煉內丹的過程便告完成,月兌出煉成的聖胎,成為仙人,所以叫做月兌胎求仙。
「至于太極圖,是從上往下讀的。為什麼同一圖可以從兩個相反的方向來讀它呢?原來道門認為,從大道化萬物的順序看,是從太極分陰陽開始的,煉內丹則是逆著來路返回到大道,與道同體,自然長生不死成神仙。所以順化逆化方向相反,但所沿著的路徑則是同一條。
「自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氣順布,四時行焉。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
「意思是︰從無極化生太極。太極運動產生陽性,動到極點,轉化為靜止;靜止產生陰性,靜到極點又重新運動。一動一靜,互相做對方的根據。分出了陰陽,天地兩儀也就確立了。陽與陰變化相交.合,於是產生水、火、木、金、土。五行之氣依著順序流行布化,四時便運行了。五行統一於陰陽;陰陽統一於太極;太極是根據於無極的。五行產生後,各有自己的性質。無極的真性,陰陽五行的精華,玄妙地結合凝聚,由乾健之性生成陽男,由坤柔之性生成陰女。陽男和陰女二氣交接感應,化生萬物,萬物生生不息,于是變化無窮了。
「惟人也,得其秀而最靈。形既生矣,神發知矣,五性感動而善惡分,萬事出矣。聖人定之以中正仁義而主靜,立人極焉。故聖人與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時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又曰: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大哉易也,斯其至矣!
「意思是︰只有人類,得到無極真性、陰陽五行的精粹,因此最是靈慧。形體一旦生成,他的神明產生了知識,生活中的萬事也就生出了。聖人定下中正仁義的原則而以靜為主張,這就確立了做人的根本準則。所以聖人的德性與天地相符,其明智與日月相合,行事的秩序與四時的推移相合,趨吉避凶,與鬼神的不測功能相合。君子照它來修身,所以總是吉利,小人違背它行事,所以不免于凶險。因此說:確立天行的準則,叫做陰與陽;確立地處的準則,叫做柔弱與剛強;確立人事的準則叫做仁與義。又說:推知其本始返回到最終的道理,所以能夠明白死與生的學說。偉大啊,易,這就是最高明的真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