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槐樹下走出來的人 第八章宋掌櫃藥鋪倒了閉張志勇買下和順堂

作者 ︰ 金石聲

張智勇自幼聰明好學,雖然只念了三年冬學,但寫個對子,念念書信,眼目前這點文字難不倒他;珠算中的加、減、乘、除,打得蹦兒吧山響,從光緒十二年到宋家學徒,白天上班,晚上看書學習,藥鋪里一百多種藥材名字和藥理、藥效都記在心里,有了空閑還看看本草綱目、黃帝內經,有個頭痛腦熱兒的小病兒,他也能給開個「方子」不說藥到病除,也是十拿九穩。

張智勇學徒用心,宋家使著順手,張智勇在宋家呆了足足有二十年,也就是到了光緒三十二年,宋家幾代人掙下的這十多頃地已隨著那縷縷青煙飛到了九霄雲外,藥鋪平時進項的那點錢讓老掌櫃換了「煙泡」該上的貨沒錢上,十個藥匣子九個空,買賣奄奄一息,老掌櫃抽得剩下了一把骨頭,撂了炕。

宋家藥鋪在永寧城赫赫有名,雖然老掌櫃這一輩子把家給敗了,宋家已經有其名而無其實,但他的兒孫還死撐著有錢人的面子,給老掌櫃辦了一個與其身份相符的喪事,辦喪事的錢是借的,喪事一辦完就得還錢,還錢的路子有兩條︰一是賣了這處宅了,二是等買賣賺了錢再還賬。

可要想買賣再賺錢,就得注入大量資金,可這大量資金到哪里去弄呢?沒有大量資金的注入,貨不齊全,顧客越來越少,買賣佔著房子,佔著地,還雇著伙計,入不負出,干一天賠一天。

買賣入不付出,干著賠錢,還不如把宅子賣了,把賬還了,卸了這個沉重的包袱,再謀生路。賣宅子的消息傳出,好多人都來討價還價,皆因價格不合適沒有談成扭頭走了。

張智勇看在眼里,心里想,「少掌櫃開出五百兩銀子的價格雖然不低,但買了這處房子,得看做什麼用,如果開別的買賣,這房子里的家什都沒了用。如果還是開藥鋪,這屋子里的東西又都有了用,這些東西如果都做新的,如沒有幾十兩銀子也做不下來,而且這一百多年的老字號也能值幾個錢啊?而且要做買賣,打著燈籠,上哪兒找這「沖要」的地界兒呢?

張智勇心里盤算著,「如果開藥鋪買這處宅子五百兩銀子可不算貴啊!」心里又想,「看來掌櫃的買賣是真不想開了,藥鋪關了張,自己干什麼去呢?不如自己把它買下來自己開藥鋪。」

張智勇去找少掌櫃,言明自己要買這處宅子,少掌櫃听說張智勇要買宅子,想到張智勇為他們家服務了這麼年,想到張智勇開了這個買賣後,他還可以硬硬氣氣的登這個屋門,又想到,假如都談不成,自己還得繼續往下賠,就一咬牙一跺腳,把五百兩銀子的價兒煞到了四百五十兩。

張智勇在這二十年的伙計生涯中也攢了幾個錢,又七拚八湊,東摘西借,湊足了這四百五十倆銀子,跟宋少掌櫃做了交割。

想干大事業的,理想實現了,干上了大事業,覺得那是「福」,而干過大事業的,現在大事業不干了,一心無掛礙,覺得那也是是「福」。

宋少掌櫃賣了藥鋪門面宅子,拿出一部分還了發送老掌櫃欠下的賬,剩點錢在南城兵甲胡同里邊買了一處小宅子,平時進點花生、爪子、香煙,在街上擺攤做起了小買賣,今天投進十個子,等收攤一算帳,兜里能多出三頭五個,踫上集市,四里八鄉到這里來交易,集市上人口增加,掙十個二十個子的時候也有,做小買賣掙的就是辛苦錢,一天到晚在外邊風吹日曬,但雖是風吹日曬,但終究沒賣什麼大力氣,熬不垮誰。

做小買賣的掌櫃是沒有當大掌櫃的那樣威風八面,但也不用操大掌櫃那麼大的心,當大掌櫃的,今天愁沒錢進貨,明天愁給伙計沒錢開工錢,弄得牙痛、耳聾、頭暈、上火。

而當小掌櫃的可就沒有那麼多煩心的事了,心里清清涼涼,從此後,宋少掌櫃反倒發福胖起來了。

人說窮不扎根富不長苗,富不過三代,這宋少掌櫃自從他們老祖宗從山東避難來到永寧已有八輩,八輩子才窮了下來,但雖然貧窮了,還能落個溫飽,這也是他們祖上積了八輩子陰德。

而說那個在大清做過官的池家,晚輩不知是那一支,有一位到了臨解放,已經輪落為叫化子了,誰家辦紅白喜事,給人家念個喜歌,混口葷湯辣水剌剌饞。要不人家說那麼一句話呢,兒孫自有兒孫福,甭為兒孫置牛馬,兒孫有那個福,他會去拚去搏,即使房無一間,地無一壟,他會創造出千頃良田萬頃地,如果兒孫沒那個福,既便你給他置下了金山銀山,他也會在眨眼之間蕩得「哏兒嘎二淨」。

放下那宋掌櫃賣了藥鋪如何生存不表,咱回過頭再說這張智勇。

張智勇,在藥鋪當伙計二十年,藥鋪這點事兒,是輕車熟路手拿把攥門兒清的事,藥匣子里缺什麼貨進什麼貨,擇了個好日子,請了滿城買賣家掌櫃的,放起了鞭炮又開了張。

這房子是老房子,櫃子是老櫃子,人是老人兒,字號是老字號,但這掌櫃的已換了新掌櫃,請人吃飯,告示天下,掌櫃的已不是那個暮氣沉沉的老掌櫃,藥匣子再不是十個藥匣子九個空,而是裝得滿滿的了,百年老字號已經重新煥發了青春,原來流失的老客戶重新又跑了回來,買賣又重新火爆了起來。

人說男人怕選錯行,女人怕嫁錯郎,說的是什麼呢?

張智勇選對了行當,「藥」一進一出,這麼一倒手,就有二三倍的利潤,房是自家的房,甭管是折跟頭還是打把式這買賣怎麼著都掙錢,在民國的幾十年里作作實實的發了一把,買賣雖然比不過北街的韓半城,在南城那可是首屈一指的。

這可真應了那句話了,江山代有才人出,各自風流數百年。

南池、北聶、東趙、西胡,明清時,買賣做得紅火,在永寧風流了幾百年,民國時期北城的韓半城,和南城的張智勇,馳騁商海,在永寧風流了幾十年,可在這風流者和成功者的背後,會隱藏著多少失敗者和辛酸者呢?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從大槐樹下走出來的人最新章節 | 從大槐樹下走出來的人全文閱讀 | 從大槐樹下走出來的人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