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已經是五百多年以前的事了,夕時那金戈鐵馬,撕心裂肺的喊殺,和尸橫遍野的景況,與宮廷之中的明爭暗斗血淋淋的朝代更迭,已成過眼雲煙,今天已消逝得無影無蹤了。
掌鞭兒的在前趕著騾子,瞿家老二在後面跟著,雖然去牛欄山他不是頭一次,但是從北石槽這面兒走還是頭一次啊!,路邊的景物使他引起無邊遐想和感慨。
瞿家老二到了牛欄山酒坊,把自家買賣今後糧食要長價的意思跟酒坊東家說了,酒坊東家雖然有些不高興,但還是同意了。
又過了幾日,在往高麗營醬房送貨的時候,把糧食長價的想法又跟醬房東家說了,買賣人是通情達理的,只要你做得合適、合理、他不會胡絞蠻纏不說理,因為胡絞蠻纏不說理,對他自己,也不會有什麼好處。
永興和糧棧秋後低價收進的糧食,在青黃不接的時候賣出了高價,作作實實的賺了一筆,但凡是要想賺錢,您手里必須攥著閑錢,如果手里沒有閑錢,您再怎麼知道那個買賣賺錢。也只能瞪著眼干著急旁邊瞎瞅著。永興和糧棧如此,世界上的買賣都是如此。
春去秋來,今年是風調雨順,好年景,糧食肯定是多打了,莊稼主望著地里豐收的景象個個樂的合不攏嘴。
莊稼主兒一年到頭兒就一個指望,指望地里打那點兒糧食給大孩子扯條褲子,給二孩子扯個襖,扯幾丈布,買點棉花,每人做件棉衣服,買點咸鹽,把一年要吃的咸菜腌上。也有那面子大信譽好的莊稼主兒,在布鋪里早已賒了布,在雜貨鋪里賒了油鹽醬醋,已欠了一大堆賬了,就等著完秋兒這點兒糧食哪。
可那布鋪和賣咸鹽的雜貨鋪,不要糧食,要現錢,每年莊戶人家,為換取這點現錢,用毛驢或騾馬馱上一石二石或三斗五斗,在永寧擺上一日兩日或三日五日,換取了一點現錢,把一年欠的賬還上,或在永寧扯上布買了棉花乘上咸鹽,就完成了一年的夙願。
永寧的市場就這麼大,買糧食的人就這麼多,今年豐收了,那多余的糧食再變成現錢,莊戶人家就犯了難。可在此時,永寧有了永興和糧棧,人們把那豐收的糧食都送到了永興和糧棧,送到了永興和糧棧,甭管貴賤,送進去糧食就會讓您立馬拿回來現錢,永興和糧棧方便了永寧的百姓,變成了永寧向外推銷糧食的窗口。
永興和糧棧,方便了永寧百姓,由于自己的精心運作,自己也由賠錢變成了賺錢。
它這一年究竟賺了多少呢?說出來也不怕您笑話,投了這麼大資,賣了這麼大辛苦,投了五千,也就賺了一千,可這究竟是賺了一千,如果把這五千大洋放在家里,就是一百年,恐怕半塊大洋也生不出來,像永興和這樣的買賣,要想暴富,恐怕是辦不到的,什麼樣的買賣才能暴富呢?
暴富的買賣必須是投進去一塊洋錢,眨眼間,就會變成兩塊、三塊。而這一塊洋錢在這一年里要折幾個跟頭,打幾個把式,就變成了十塊二十塊洋錢。而這五千塊洋錢在這一年里就會變成三萬、五萬、甚至八萬、十萬。
可這樣的買賣到哪兒去找呢?這樣的買賣也不是沒有,這樣的買賣必須是有火眼金楮的和敢于冒險的人才能看得見和踫得著啊!
小劉二先生和瞿老爺子沒長著火眼金楮,干得不是有暴利的買賣,但哪個做買賣的人都想發大財,永興和糧棧掙了一千後,還渴望掙兩千、掙三千……
可如果再想掙大錢,就得有新的招術和新的舉措啦!
小劉二先生召集了一個高級員工會議,商討自家的買賣如何才能有個大發展。
第一個是運輸,由于運輸是雇別人的腳力,由于糧食是個不值錢的東西,掙來的利潤有少一半付給了人家運輸費。
第二,糧食利潤低,要想多掙錢,就得多走數量。
第三,要想多走數量,就得在秋天糧食便宜時,多囤積糧食。
阻礙買賣盈利少和如何讓買賣多盈利的癥結找到了,那麼就要對癥下藥了。
雇人家的腳力,把很大一部分利潤給了人家,而不雇人家腳力,自己就必須養騾子養馬;不走大數量的糧食,買賣掙不了那麼多錢,而走大數量的糧食,自己就得多囤積糧食,而要解決這些問題都得需要錢哪!可這兩位東家做這個買賣,投資的這伍仟大洋,他們已經竭盡全力,掏甘了他們的家底。
銀子錢是硬實物,說不了虛,也弄不了假,有錢就能辦事,沒錢就辦不了事,本知道這個路該怎麼走,可就是因缺了一樣東西——錢,這個路就不能走,這讓人多難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