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三麻子隊伍是在日本沒來之前就行芽成事了的,西山還有一撥兒土匪是在日本來了之後成事兒的,這撥兒土匪更大,一百多人,為首者叫姚萬臣,他們弟兄三個,老大叫姚萬臣,老二姚萬振,老三叫姚萬黨,在沒成事兒之前,哥三個打架不要命,一個和人打架,其它兩個一齊動手,五里鄉村的「混混兒」無人敢和他們哥三個叫「橫」。哈
一九三七年「七?七」蘆溝橋事變以後,國民黨軍隊以南口為中心擺開一百多里長的戰線抗擊日本人,從八月八日開始到八日二十五日這半個多月里打死日本人一萬七千多,自己也死傷三萬三千多人,在這一百多里的戰線上散落了許多槍支彈藥。
戰事一停,姚萬臣三兄弟帶著平時和自己好的厚的哥們,上戰場上撿「洋落兒」,想發點洋財,原本想撿點吃的喝的、穿的戴的,也就得了,可沒料想戰場上散落著那麼多槍支,哥幾個一商量把散落在戰場上的槍支扛了回來,十多個人扛回來有五、六十條槍,哥兒幾個想︰「這槍賣了不也是錢嗎?」可在這個時候,真有錢兒的都跑到北京城躲了起來,那兜里稍微有兩個子兒的,一是買不起,二是買他無用,既然這槍換不出現錢,咱們就扛著這槍去找現錢,于是哥兒幾個一合計就成立了一支隊伍。
成立隊伍,那是打打殺殺的事,姚萬臣在這方面出類拔粹,順理成章就當了頭領,他們有五、六十條槍,可剛有十幾個人,人手不夠,于是他們就招兵買馬,于是乎,村里那些平時游手好閑者,好吃懶做者,就都參加了進來。
話說西山邊有一個村兒,有兩個老實巴交的小伙兒,剛剛二十出頭,在六月數伏天里,頂著炎炎烈日鋤地,地鋤到頭兒,聚到一棵樹下歇息,兩個抬頭看到那似火的驕陽,又看那滿地的荒草,心里思緒萬千,這樣的日子何年何月是個頭兒呢?窮人干的是最累的活,吃的是最差的飯,而富人呢?大魚大肉吃著,陰涼地坐著,小扇子搧著,小媳婦摟著,真是饞死人了。憑著自己一天到晚干這樣的活兒,恐怕這輩子也過不上一天那樣的好日子。
在這兩個小伙兒中,有一個小伙兒的哥哥加入了姚萬臣的隊伍,當了土匪,偶然回家一趟,鄉親們看到,就知今非夕比,頭發油光了,臉蛋 亮了,身體長胖了,衣服也光鮮了,問在隊伍里成天干什麼?回答是,無非隔三差五夜里出去一趟半趟,捆回來個男人或女人看著,如果捆回來的是女人,逮個機會還可以過過媳婦秋。
這個小伙兒听他哥哥說得津津有味,那個小伙兒听他講述他哥哥听得目瞪口呆,琢磨著滋味,吧嗒著嘴。
干著那麼輕松的活,可是卻能享受到鋤大地永遠也不會享受到的福兒,為什麼別人能干,咱們就不能試它一試呢?一個小伙兒提議道︰「干脆咱們找你哥哥咱們也當兵去得了。」
二個小伙兒一拍即合,說干就干,鋤扔在地里,家也不回去了,跑到山里,找那個當土匪的哥哥去了,哥倆進到山里,踫到了土匪的哨兵,問他們是哪里來的,要到哪里去?他們告訴了哨兵,他們是到隊伍上找他哥哥,哨兵把這哥倆蒙著眼,反捆著手,押進了土匪的山寨,找到了他哥哥,問︰「這是不是你弟弟?」哥哥自然認得弟弟,言道︰「這是我弟弟。」
押解的土匪解開了蒙在他們兩個眼上的黑布,把人交給了當土匪的哥哥,當土匪的哥哥劈頭問道︰「你們倆干嗎來了?」弟弟回道︰「我瞅哥哥跟這里很好,我們也想跟哥哥一樣到這里吃糧當兵。」他哥哥听得此言,火冒三丈,罵道︰「你們以為這是什麼好差事啊?成天把腦袋掖在褲腰帶上!不知哪天就變成了槍糞!你們跟我比!我多大歲數了!我都三十好幾的人了!還不知女人是啥滋味!如果我不來當兵!恐怕這輩子也嘗不到女人是啥滋味啦!」
「你們兩個剛剛多大?你們兩個剛剛二十出頭的小人芽芽!你們就干這差事?多會兒干到老啊?你們兩個明天趕緊給我滾回去!」
哥兒倆在土匪寨子里晚上足餐了一頓當兵吃的飯食——白面饅頭加豬肉炖粉條子,第兒天早上又吃了一頓小米干飯豆面湯,垂頭喪氣的又回家鋤他們的地去了,對他哥哥非常不滿。
解放了,這個當過土匪的哥哥,每次「運動」都要讓他檢討這段當土匪的歷史,他算是幸運的,有的走了背字兒的,頭天當了土匪,第二天就被打死了,還有的,雖然沒在當土匪時被打死,後來在文革時卻被紅衛兵給打死了。
這兩個小伙兒到老了,每每回憶起這段歷史,都要打心眼里感謝他們哥哥的那頓沒頭沒腦的臭罵,他們兩個雖然一輩子沒有享受到當土匪的福兒,但一輩子也沒遭當土匪的罪,平平安安的渡過了一生。
可這土匪呢?你不干,他不干,總有人要干,因為對于年輕人來說,這是個強大的誘惑。
姚萬臣的部隊很快的就擴大起來了,有一百多號人,有槍的扛了槍,沒槍的拿起了大刀長矛,很快姚萬臣就成了威震一方的草頭王。
一九三七年,有許多東北義勇軍戰士從東北流亡到了北京。其中的趙侗、高鵬、紀亭榭,積極籌劃組織隊伍,準備在北平郊區開展抗日武裝斗爭,先期發展的主要成員有宋鳴皋、吳靖宇、劉鳳梧、鄭子豐、鮑旭堂,又經人介紹,認識了昌平縣城西四十里地,時任白羊城村,保衛團,團總的湯萬寧父子,遂在一九三七年七月二十二日在白羊城村的關帝廟里舉行起義,起義後的隊伍,得到了**組織上的支持,集聚各方武裝力量,砸了北平德勝門外的第二監獄,救出了被逮捕的**人和被囚禁的同胞。
這支武裝力量在幾個月之內很快壯大到了1000多人,後又發展到了三千多人,正式定名為「國民抗日軍」,戰士們每人戴著一個「袖標」,上面是紅色的,下面是藍蘭的,意喻是為祖國的河山而流血戰斗。
這就是流傳于北京北部山區老人們所說的「紅藍箍」,紅藍箍下轄三個總隊,宋鳴皋為二總隊隊長。
為了擴大抗日武裝力量,宋鳴皋來到了姚萬臣的隊「部」,企圖說服姚萬臣參加抗日武裝力量。宋鳴皋跟姚萬臣講了許多抗日救國的大道理,最後姚萬臣同意了加入國民抗日軍。
既然同意了參加國民抗日軍,宋鳴皋去了姚萬臣隊「部」商討細節問題,姚萬臣性格奸詐瞬息萬變,突然變卦,把宋鳴皋在他的隊「部」給殺了。
宋鳴皋是怎麼死的,流傳于民間的有四種說法,一說是讓姚萬臣給槍斃了;一說是讓姚萬臣用大石頭給砸死了;一說是讓姚萬臣把宋鳴皋裝在麻袋里從山上掫了下來,放了 轆;還有一說是被姚萬臣剖月復掏心,心被姚萬臣炒著吃了。甭管是怎麼死的,反正姚萬臣沒讓宋鳴皋活著出來,姚萬臣的凶殘從傳說中可見一斑,國民抗日軍不是一個兩個人,而是一個有三千多人的隊伍,當然不能饒他,迅速找到了姚萬臣。國民抗日軍打得姚萬臣無路可走,最後他投靠了日本人。
于是姚萬臣登上了大馬靴,騎上了東洋馬,挎上了東洋刀,穿上了黃呢子軍裝,搖身一變從一個土匪頭兒而變成了一個黃協軍司令,下轄三個連。
皇協軍司令部設在北桃花村,他的部隊分別駐在了南桃花村和北桃花村,日本人讓他在這里駐防,防著西邊的八路軍。
姚萬臣的參謀長姓黃,他把他的家眷,從老家搬來,要在南桃花村或北桃花村中找個住處,經人點眼,他相上了南桃花村的靳家。
靳大爺家,住南桃花村子西頭,在村中地勢最高,在這里可以俯視全村,而且前後都有一丈多高的大土坎子,如果兵駐在這里是易守難功。
靳大爺家後面的大土坎子下面是個大荒子,荒子北邊不遠就是北桃花村,那里住著姚萬臣的司令部,如果住在這里,出現什麼情況,可以和司令部遙相呼應。
黃協軍參謀長反復斟酌相上了靳家這個地方。
黃協軍參謀長相上了靳家,靳大爺沒有不讓住的資格。
于是黃參謀長就住進了靳家東屋。
黃參謀長有兩個衛兵,一個老媽子,一個夫人,和一個十二三歲的兒子,一天,只听得後邊坎子下亂哄哄的哭爹喊娘,小孩子們跑到坎子上看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只見十多個皇協軍押著四個打得遍體鱗傷的士兵在坎子下。听「牙口」是要槍斃逃兵,轉瞬之間兩個逃兵被 跪在地,當兵的槍口呼的一下子指向了傷兵的後腦殼,呯!呯!兩聲槍響,兩個逃兵應聲倒地,嘴里流出了血,腦漿子流了出來。小孩子害怕,嚷嚷著從坎子上跑了下來,黃參謀長的兒子也從坎子上跑了下來,跑進了他們屋,大聲嚷嚷著︰「媽!媽!後邊斃人了,已死了倆了,還有倆哪!好害怕喲!好害怕喲!」黃參謀長夫人,也听見了槍聲,听說還有倆要在她住的房後頭要斃,不免火起,跑上了坎子,跟下邊的士兵嚷道︰「把人拉走,別處斃去,別跟我們家房後頭!」坎子下面的士兵抬頭翻眼兒看了看黃夫人,有一個言道︰「拉哪兒斃去呀?告訴你,就跟這兒斃,等斃完了一會兒把死人還拉到你們家炕頭兒上去呢!」當兵一句話把黃夫人氣得差點兒背過氣去,他略微停頓了一下怒不可遏道︰「你錯翻了眼皮!你也不看看,站在你面前的我是誰!你今天如果敢跟這兒再斃,等一會兒我活扒了你的皮!」
這些士兵當中,有一個認得參謀長夫人,說道︰「哥哥呀,這人,咱可惹不起呀,這可是參謀長夫人哪!」剛才說話的那個冒失鬼,听得此言,嚇得屁滾尿流,不管腳底下有多少大石頭小石頭,跪下嗑頭如搗蒜,言道︰「夫人饒命!夫人饒命!夫人饒命!您大人不計小人過,宰相肚里能乘船!我們立刻就走!立刻就走!」
那幾個當兵的很快的把兩個死了的和兩個活著的,拉走了。
晚上黃參謀長公干回來,黃夫人問參謀長︰「為什麼要槍斃人?」黃參謀長說︰「原來隊伍是一百多人,現在擴充到四百人了,原來隊伍上的人,是自願當兵的,現在都是抓來的,抓來的人瞧個楞縫兒他就想跑,不槍斃他幾個,殺一警百能行嗎?」
黃參謀長,抽白面兒(海洛因),他抽的白面兒一包包都放在煙盤子里,一天他發現放在煙盤子里的「白面兒」不夠數了,分析來,分析去,把懷疑點指向了老媽子,兩個護兵把老媽子吊在大柁上,皮鞭子蘸涼水抽得死去活來,他不招認,又把她仰面朝天撂在板凳上,用火杵撬開她的嘴巴,衛兵們提拉起大壺往她嘴里灌涼水,把老媽子的肚子灌得像疥蛤蟆一樣鼓溜,然後又用大扛子 那大肚子,最後把那老媽子折騰得奄奄一息了,讓家人抬走了。
人說伴君如伴虎,真是一點不假,靳家一家大小,小心翼翼和黃參謀長家相處,不敢有半點閃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