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後,老比勒陀利烏斯去世,其子馬蒂烏斯-比勒陀利烏斯出任德蘭士瓦首屆總統,最終建立了現代意義上的德蘭士瓦國家。
除了這些人之外,還有另外一部分布爾人沒有遷移到這麼遠的地方,而是留在了奧蘭治河以北、瓦爾河以南的地區,他們建立了自治政府,接受納塔利亞共和國的領導。
在納塔利亞共和國滅亡後,這里的布爾人于1844年宣布**,並在1854年同英國簽訂《布隆方丹協定》,建立了**的奧蘭治自由邦共和國,首都布隆方丹。
野心勃勃的小比勒陀利烏斯幾次試圖吞並奧蘭治自由邦,統一布爾人國家,但是因德蘭士瓦內部的權利斗爭而未能實現,所以南非得以維持兩個布爾人國家長時間並存的局面。
在拿破侖戰爭結束之後,荷蘭從昔日主權分裂、決策困難的聯省共和國變成了擁有統一主權的王國。
新的荷蘭王國失去了在非洲的領地,但是保住了南洋那片無比富饒的東印度群島。
在這之後的數十年當中,荷蘭人滿足于經營這片祖傳的產業,同時致力于在本土和東印度的投資建設和商業發展。
當時東印度群島是荷蘭的主要出口市場,每年從荷屬東印度流入荷蘭國庫的收入高達8億荷蘭盾。
此外,由于比利時和盧森堡的**對荷蘭工業潛力的削弱、以及位于充滿敵意的法國和普魯士兩國夾縫中的不利地理位置,因工、商、運輸、銀行業的迅速發展而致富的荷蘭人更傾向于關注自己的處境和歐洲的局勢,不再去關懷遙遠的南部非洲那兩個荷蘭人同胞建立的共和國。
在十九世紀六十年代,南非是世界各處白人殖民地中最落後的地區之一。
這里人口稀少而且居住分散,居民主要從事畜牧業和半自給農業,資金極端缺乏,工業、農業和商業的發展都很緩慢,因為貧窮,白人也不願意來這里定居。
來自歐洲的移民船過好望角而不入,而是駛向更富庶的澳大利亞和新西蘭。
整個南非地區越往北越落後,德蘭士瓦共和國最落後,奧蘭治自由邦次之。
德蘭士瓦既無學校,更無銀行,基本上沒有修築過道路,歐洲人包括荷蘭人在內都不往窮地方投資,導致德蘭士瓦共和國的財政極端拮據,而由于同英國人和當地土著酋長國之間連綿不斷的戰爭和沖突,軍費開支卻糜耗甚大,政府用土地來支付公務員的薪水,郵政局長用郵票發工資。
奧蘭治自由邦在興辦羊毛業後,因向英國出口羊毛而初步打破了經濟閉塞狀態,經濟狀況稍見好轉,但是政府的財政收入仍然很少,1866年僅有六萬三千英鎊。
兩個布爾共和國的財政就是這樣在落後的農牧場經濟體系上苟延殘喘。
然而,南非金剛石礦和金礦的發現改寫了南部非洲經濟史,也使這里的政治史遽然改觀。
十九世紀六十年代中期,在德蘭士瓦東鄰的幾個非洲人酋長國境內發現了金礦,歐洲和澳大利亞的淘金者們紛紛涌向這里。
不過這些金礦規模並不大,而且富礦很少。所以沒過多久,方興未艾的黃金熱就被更具有傳奇性的鑽石熱蓋過了。
1867年,在奧蘭治河畔的霍普敦發現了第一顆南非金剛石。
1868年,在瓦爾河北岸的克勒普德勒夫特附近又發現大量金剛石。
1870年,在瓦爾河南部發現了一個更大的礦區。
到1882年,這里開采的金剛石總值已達兩千六百萬英鎊,當年出口值就達四百萬英鎊,為開普殖民地其他商品年出口總值的五倍。
巨大的財富引起了德蘭士瓦、英國、當地眾酋長們對這塊地區所有權的爭奪。
1871年,經納塔爾副總督基特的仲裁,這塊金剛石產地成了英國的殖民地,用當時英國殖民大臣的名字命名為金伯利。
圍繞金伯利礦脈,迅速形成了一座有三萬人居住的采礦城鎮,著名的礦業巨頭塞西爾-羅得斯便是抓住了這個機會,同他那--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的德比爾斯礦業公司一道走上了南部非洲的商業和政治舞台。
金伯利鑽石礦雖然沒能成為德蘭士瓦共和國囊中的寶庫,但是隨著冒險家和淘礦者的大量涌入,也給當地的布爾人農場主和牧場主帶來了福音。
金伯利市場上,蛋、肉、女乃酪、面粉、蔬菜、毛氈等農畜產品供不應求。
商品農業的發展,以及農畜產品價格的不斷上漲,使得當地土地的價格也飛速上升。
德蘭士瓦的大土地所有者利用這個機會,兼並了原屬于中小農戶的大量土地,無數破產的布爾農民和涌入德蘭士瓦的失敗采礦者,成為一個不安定因素。
為了緩解這些人帶來的國內社會矛盾,德蘭士瓦共和國決定向東,西,北三面擴展,吞並更多的非洲人酋長國,用軍事征服來化解國內的社會壓力。
老謀深算的英國人自然不會坐視布爾人坐大,為了迅速將自己的勢力擴展到中南非洲,阻斷德國人和葡萄牙人的擴張,尤其是為了搶先堵住東部印度洋出海口,防止德蘭士瓦共和國從海上和德國、荷蘭、法國等對手建立聯系,英國也抓緊了兼並貝專納蘭地區,包括今博茨瓦納共和國以及南非開普省北部、祖魯蘭地區眾多黑人酋長國的速度。
與布爾人**果的武力征服、種族壓迫不同,英國人更擅長于在當地的眾多非洲人王國之間搞分化瓦解,培養親英的代理人,建立保護國,並且注意保護非洲人王國那些上層貴族的既得利益,對那些無法用和平手段收服的酋長國,則聯合其他黑人王國一同征討之,因此英國人比布爾人取得了更大的成功。
1876年,德蘭士瓦共和國為了向東擴張,獲得出海口,同非洲人的佩迪王國交戰,遭到慘敗。
與此同時,在德蘭士瓦東鄰,用英國人提供的來復槍、英國人訓練的軍隊和英國人傳播的基督教武裝起來的祖魯王國也在對布爾人虎視眈眈,隨時準備收復以前幾十年中被布爾武裝移民奪走的失地。
而德蘭士瓦手中的幾個金礦已經被開采一空,政府收入枯竭,到1876年11月,山窮水盡的德蘭士瓦國庫里面只剩下了12先令6便士的現金,軍隊士氣也是一落千丈。
精明的英國人把這一切都看在眼里,就在1876年9月,英國派遣納塔爾省總督謝普斯通去德蘭士瓦,游說布爾人參加英國的南非殖民地聯邦。
謝普斯通向德蘭士瓦的統治集團指出,德蘭士瓦政府的財政和軍事已陷入極端混亂狀態,僅靠布爾人的力量,既無法挽救財政的破產和有效控制共和國境內的非洲人,更無力對付受到強大的祖魯人支持的佩迪王國的挑戰。
他提出由英國接管德蘭士瓦政府,加強白人殖民力量,保證維持布爾人所施行的種族政策,並對那些頑固的種族主義者保證,英國無意讓德蘭士瓦的非洲人享有那些和英國殖民地非洲人一樣的公民權利。
四面楚歌、極度恐慌的德蘭士瓦政府覺得英國的接管將保護布爾人從黑人王國那里得來的土地,並挽救行將破產的財政,因而普遍贊同或默認英國的接管行動。
德蘭士瓦人就這樣把共和國的**放在銀盤上送給了英國人。
1877年4月,英國發表聲明,德蘭士瓦共和國成為英國殖民地,任命謝普斯通爵士為行政長官,德蘭士瓦總統伯格斯辭職,回到開普殖民地的老家,靠英國政府的養老金生活。
其軍隊的領袖人物如克魯格、朱伯特、小比勒陀利烏斯等人則解甲歸田,回到自己的農場過起大地主的生活。
此後四年間,德蘭士瓦共和國從非洲政治地圖上消失了。
1880—1881年,布爾人利用英國人忙于埃及事件的時機,發動了對英戰爭,史稱第一次英布戰爭,在馬祖巴山擊敗英軍,獲得完全的勝利,重建對德蘭士瓦的統治。
1881年和1884年,英布雙方兩次簽定協定,德蘭士瓦恢復共和國名稱,但不得向東西方向擴張邊界,未經英國同意,不得同奧蘭治共和國以外的任何國家簽定條約。
布爾殖民政府竭力擺月兌這種束縛。英布矛盾尚未解決,且日趨尖銳。1895年英國發動--詹姆森襲擊,企圖一舉吞並布爾國家,但陰謀泄露,被布爾民團的二千個士兵包圍,英國慘敗。
1897年3月,德蘭士瓦共和國和奧蘭治自由邦締結了一個友好永久同盟條約,一個月之後,德國又和奧蘭治自由邦簽定了一個友好通商條約,令英國人大受刺激。
也是在1897年,英國駐南非高級專員羅賓遜爵士年邁退休,張伯倫殖民大臣挑選了另外一個狂熱的帝國主義者——出生在德國波恩、有德國血統的阿爾弗雷德-米爾納爵士前往開普敦,接任這個帝國的最困難的職位之一,推行他的政策。
在開普敦,阿非利卡人大會主席揚-霍夫梅爾則評論說,「他的到來意味著將爆發一場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