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字傳奇 第一百二十九章 閃電戰理由

作者 ︰ 泰夢

印度的大國情結由來已久。

早在**前,尼赫魯就在其《印度的發現》一書中憧憬了印度未來的大國地位,認為「印度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麼做有聲有色的大國,要麼就銷聲匿跡。」

從自然條件看,印度國土面積居世界第七,人口居世界第二,還扼守著亞太能源海上要道。

遼闊的國土、豐富的人力資源、優越的戰略地理位置成為印度大國夢想強有力的物質支撐,而其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則成為印度實現「大國夢」的「軟資源」。

印度原國家安全顧問迪克西特甚至認為,在亞非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國家中,印度第一個贏得**,並對其他國家的**和解放運動提供了支持和幫助。

印度還是不結盟運動的創始國之一,擁有獨特的影響力,將印度視為大國理所應當。

從某種角度而言,印度也一直對自己的大國夢想極為敏感和在意。

不光是政府在實現大國夢想的問題上躊躇滿志,印度國內各界也都對印度能否以及何時成為世界大國表現出濃厚興趣。

早在1963年7月,當時執政的印度國大黨政府便在其政黨刊物《今日印度人民黨》上登載文章宣稱,「印度已經是世界大國,現在國民要做的只是花點時間來認清這一點!」

1970年9月初,印度知名智庫和平與沖突研究所在其公開刊物上發布了一項調查,題為「目前國際環境提供了廣闊空間,印度需要怎樣提升大國地位」,得到了印度各界人士的積極回應。

一位研究人員在回復中表示,印度要想真正成為大國,就必須實現以下目標︰

一是維持**自主的外交政策。

二是消除國內的不平等現象。

三是擔負起更多的國際責任。

四是確保強有力的軍事打擊能力,以軍事大國來推動政治大國目標的實現。

印度大國夢的終極目標是成為多極世界中的一極,能否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則是印度戰略目標能否實現的重要標志,而推進經濟發展和快速提升軍事實力是服務這一戰略目標的根本保障。

創造有利于崛起的安全和外交環境是保證印度崛起的基本條件。

從崛起所需外部環境來看,印度的全球外交布局已為實現自己的大國夢邁出了堅實步伐。

印度現在的外交戰略基本可劃分為兩個層次︰

一是積極參與並全面拓展大國外交,塑造有利于崛起的全球政治環境,同時吸引西方大國的資金和技術。

二是爭取穩定的周邊,創造有利于崛起的和平周邊環境。

實用主義、追求國家利益是印度外交的指導原則,外交政策被當做增強國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從大國外交的成績來看,印度已經享受到了美國的盟國級待遇,美國在辛格總理到訪時已通過兩國核合作協議變相承認印度核大國地位,印美戰略合作關系的穩步推進基本上掃清了印度崛起道路上的最大障礙。

在印美關系帶動下,印度與歐、日等美國的各個主要盟國的關系繼續深化,西方社會目前已掀起新一輪熱捧印度的浪潮。

目前,主要大國都在爭取與印度搞好關系,這種現象在大國關系中是極為罕見的。

實際上,國際環境日漸寬松和西方大國的熱捧,只是為印度崛起提供了必要的外部條件,而內因才是實現印度大國夢最根本的決定因素。

從戰略上講,印度實力的增強關鍵在于︰一是政局的長期穩定;二是經濟的持續增長。

能否確保政治社會穩定,將成為印度順利向大國夢沖刺的重要前提。

1961年12月18日至19日,印度出動軍隊以武力收復被葡萄牙殖民者長期控制的果阿、達曼、第烏島等地區。

果阿、達曼、第烏島位于印度的西海岸,是印度的一部分,是良好的海港,今為印度海軍的重要基地,面積3983平方公里,當時人口約65萬人。

1560年,葡萄牙殖民者相繼侵佔了果阿、達曼、第烏島,作為其時殖民整個印度的據點,但是十七、八世紀在英國爭奪印度的過程中失敗,僅保留果阿地區,但仍是其在遠東的重要據點。

果阿地區的人民為了爭取解放、回歸印度,同葡萄牙殖民者進行了不間斷的斗爭。

印度**後,國內仍有帝國主義遺留下來的兩個領土問題未能解決,一個是法國的五個不設防城市,這也是法國殖民者在與英國爭奪殖民地過程中敗北保留下來,法國曾利用這些城市來資助印度土王進行反英斗爭,大大延緩英國吞並印度的進程,另一個就是果阿地區。

1954年印度收回法屬印度的五個不設防城市,1958年法國對此予以承認。

1955年8月15日開始,印度政府先後分批派遣共約5000名印度志願軍進入果阿、達曼、第烏島,支持和配合當地人民的解放斗爭,但不久即遭到葡萄牙軍隊的殘酷鎮壓。

1961年1月以後,印度政府運用政治、軍事、外交等多種斗爭形式,以期盡快收復果阿,一方面,組織果阿人民進行游戲戰爭、襲擾,打擊殖民統治者。

4月25日,游戲隊襲擊了果阿首府潘吉姆附近的貝提姆軍事據點,俘獲了該據點的全部葡軍,並擊斃了進行進行抵抗的據點指揮官。

5月6日,果阿人民游擊隊的一部兵力在果阿北部的莫累姆對葡軍的一個巡邏分隊進行了成功的伏擊,解除了整個分隊的武裝。

在城內,游擊戰士同時襲擊了葡萄牙殖民統治者的警察局,武裝警察被繳械。

爾後,游擊隊集中力量拔掉了葡軍的格里姆軍事據點。

這一系列的軍事行動,給葡萄牙殖民統治者以很大的心理震憾,同時鼓舞果阿人民繼續斗爭的信心。

另一方面,印度政府又以各種非武裝形式配合。

1961年5月下旬,印度總理尼赫魯在國大黨全國委員會會議上強調,要收復果阿,但要避免以純軍事的辦法解決問題,他期待不久以後果阿將成為印度的一部分。

印度果阿問題全國運動委員會召集各團體代表舉行會議,決定從6月12日至18日舉行果阿周活動,以聲援和支持人民反對葡萄牙殖民者統治的正義斗爭,並呼吁一切同葡萄牙保持經濟和外交關系的亞非國家立即斷絕這些關系。

在這期間,印度政府也曾試圖用談判方式解決果阿問題,但終未取得實質性進展,而印度人民要求收復果阿的呼聲日盛一日。

1961年12月18日,印度政府出動3萬余人的部隊在空軍的配合,對果阿地區的葡軍發起了猛烈攻擊,經48小時戰斗,至12月19日全部收復了果阿、達曼和第烏,俘獲葡軍3000余人,結束了葡萄牙在該地區長達400年的殖民統治。

1962年3月14日,印度人民院通過第十二次憲法修正案,規定果阿、達曼和第烏為聯邦直轄領土。

果阿之戰是發生在反帝反殖民**時期的一次小規模戰事,戰爭過程不長,兵力對比印軍佔絕對優勢,而且果阿阿遠離葡萄牙本土,對于勝負來言是沒有懸念的。

但是對于此戰,在政治上卻有許多可以反思的問題。

印度收回果阿的方式是以武力收回,同和平收回的方式完全不同。

在經濟上,果阿回歸印度後,經濟發展緩慢,且由于果阿、達曼和第烏為聯邦直轄,在一段時間內沒有相當的發展。

二戰後的葡萄牙政府一心要維護其相當龐大的海外殖民地,逆于世界各民族**自主的潮流而動,不僅是果阿,日後在非洲大陸依然堅持其強硬的態度,完全拒絕用談判方式解決問題,直至七十年代國內發生政變,才宣布承認果阿為印度鄰土。

以大英帝國尚不能為之如此龐大的殖民地帝國,區區一個葡萄牙卻敢為之,不知是何等的無知的。

果阿地區面積不大,僅3000余平方公里,兵力不過數千,經濟上雖然保持一定的**性,而印軍當時擁有相當可觀的軍力,英國人在印度軍隊中的最後影響也消失了。

1958年印度海軍總司令由印度人出任,標志印度軍隊本土化的完成),而且剛剛購進了三百余架獵人、堪培拉等當時先進戰機和大量坦克火炮,即使是蒙哥馬利元帥這樣的世界名將也表示不願意打這一戰吧。

不過對于印軍的戰力,實際上所有人抱有一定的懷疑,1955年8月15日開始,印度政府先後分批派遣共約5000名印度志願軍進入果阿、達曼、第烏島,支持和配合當地人民的解放斗爭,但不久即遭到葡萄牙軍隊的殘酷鎮壓。

5000兵力幾乎同果阿地區的葡萄牙軍隊兵力相當,卻因逐次投入戰場慘遭失敗的命運,但果阿之戰之後印度人的自我感覺良好,自許為世界頂尖的國家,頂尖的軍隊,但不到幾年南亞霸主的美夢破滅,華印之戰以印度人在果阿之戰得來的傲氣開始,也以慘敗告終。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黑字傳奇最新章節 | 黑字傳奇全文閱讀 | 黑字傳奇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