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樣的工業區有很多的成功經驗
1.合理的制度安排
華盛工業區的制度安排有兩個重要的特色。
首先,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合一的單一層次體制,園區是一項地方性工作,速度在很大意義上決定了交易的成本,一站式服務與其說是一種實際的服務方式,不如說是在投資決策過程中支持商業的一種表示。
華盛工業區的真正優勢在于,與政府相關的交易成本很低,其中包括投資許可、營業執照、城市規劃與建設設計許可、勞動力、稅收、進出口報關服務和其他監管活動。
特別是在一些特殊工業領域的政府投資、集群政策、人力資本政策、資本合作和勞動力合作等,機構之間的協作變得簡易。
信息流動被極大地簡化了,交易速度快于包括香港在內的幾乎世界上所有地區。
縱觀國際上的主要城市,公共管制結構都要比馬六甲共和國更為復雜,東南亞聯盟國家的全國、省級和市級政府的結構模式就不能享受這種優勢,因此為工業區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制度保障。
2.工業區管理機構自主權限較大
華盛工業區的管理機構是1968年6月1日成立的華盛管理局,該局成立後,接管了馬六甲共和國所有工業地區的規劃、建設、租賃和管理工作,當然也包括華盛工業區在內。
馬六甲華盛鎮管理局有很高的自主權,只要符合馬六甲共和國政府的工業政策,就有權吸引各種類型的投資者。
盡管華盛鎮管理局從本質上看只是一個房地產開發商,但是園區管理委員會有批準項目,批準城市規劃以及園區規劃的權力,同時能發放居民暫住證,管理貿易和市場,征稅,發放商業許可證等。
它不僅是園區的開發者,同時也是工業區招商引資的推廣者,委員會同時還提供警察、稅收、海關、社會保障、教育、計劃生育、全民體育運動,以及社區發展、勞工等多項公共服務。
同時,華盛鎮管理局還控制著工業用地、科技園區和商業園區設施的供給。
華盛工業區的制度安排保證了較好的規模經濟,提供了較好的經濟發展空間,帶來了租金的下降,縮減了一些公用設施的成本,提供了免費的公共服務、有效率的推廣戰略和品牌、持續性和諸如創新的便利設施,更好的基礎設施等良好的供給前景。
3.綜合發展、合理規劃
馬六甲共和國政府從一開始就將華盛這一地區定為全面發展的綜合型工業區,合理妥善地規劃。
根據地理環境的不同,將靠近市區的東北部劃為新興工業和無污染工業區,重點發展電子、電器及技術密集型產業。
沿海的西南部劃為港口和重工業區。
中部地區為輕工業和一般工業區。
沿工業區兩側則規劃住宅區和各種生活設施。
為充分發揮華盛工業區的綜合功能,馬六甲共和國政府于1969年9月在華盛碼頭內設立自由貿易區,使華盛工業區既是工業生產基地,同時也是轉口貿易的活動場所。
在整體發展建設過程中,環境保護問題也同時兼顧到,從一開始就有計劃地保留10%的用地用作建設公園和風景區。
現已建成10多個公園,其中有世界著名的馬六甲華盛飛禽公園、中國式公園、歐洲古典式公園等,使華盛成為風光別致的工業區兼旅游區,被稱為花園工業鎮。
4.完善基礎設施,同步發展生產生活
國際上工業區基礎設施建設一般有兩種模式︰
一是先招商建廠,根據生產的需要和擴展情況逐步解決交通、供水等問題。
此種模式的優點是針對實際需要建設,切合性強,投入成本和風險小。
缺點是基礎設施往往分散零亂,效率不高,阻礙生產的發展。
另一種模式是從整個工業區發展全面出發,按照總體建設規劃的要求,先投入主要力量建成一完整的基礎設施,為工業區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這種模式的優點是計劃性較好,效率高,並可迅速改善投資環境,但投入成本和風險也較大。
華盛工業區是采取後一種模式,從一開始就把基礎設施建設作為發展的重點,投入大量資金,形成基礎設施系統,對華盛工業區的發展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同時,各種社會服務設施也同步發展,興建了學校、科學館、商場、體育館等,使華盛工業區成為生產和生活綜合體。
生產和生活相得益彰,對工業區的人才儲備起到了非常大的促進作用。
5.積極引進跨國公司投資
馬六甲共和國本來是馬來西亞一個港口城市,原來長期依賴轉口貿易,工業基礎尚未建立,且國內市場狹小。
針對這些不利條件,馬六甲共和國政府采取大力引進國外資本的策略,並明顯以跨國公司的投資為重點。
裕廊工業區的迅速發展,就是能夠抓住機遇,大力引進跨國公司的投資,自20世紀60年代起陸續引進跨國公司設廠,
如殼牌、美孚等跨國石油公司,荷蘭菲利浦公司,以及德國漢堡重工業公司、美國列明士頓公司等世界著名大造船廠商。
迄今馬六甲共和國已成為世界第三大煉油中心、東南亞最大修船中心及擁有世界第二大海上石油平台生產圈,由此可見引進策略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