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帝國 第四百六十八章 高屋建瓴

作者 ︰ 蒹葭蒼蒼

听到劉東這麼說,張亞平也回答到︰「的確,要論到這些造船廠的地皮,是很不少,因為我們當初規劃的時候,就是要把造船廠連成一片,成為一個大型造船廠的基地。所以當初我選擇收購造船廠的時候,就是有目的的,十五家造船廠,其實都是在同一個區域。雖然這些收購下來的造船廠實力不行,也沒有什麼潛力,但當初他們劃地的時候,可是沒少撈好處。一整塊區域,都讓他們拿了過來。」

對于國企的一些做為,劉東比起張亞平來更加的清楚。當年大搞工業,讓這些工廠個個都是干勁十足,也不管自己到底能不能用到那麼多的地盤,反正先把地圈下來就行。

這點,不光是造船廠,任何一個國有工廠,都有這樣的習慣。想想現在做為將來環亞京城總部的老紅星廠那一塊地皮。在別的地方,三千畝地可能算不得什麼,但是紅星廠可是在京城那邊,都能弄到一連塊的三千目地。而紅星廠以前劃歸于輕工廳,要說權利,並不是多大。

但就是這麼一個下轄的企業,都敢嚷嚷三千畝,發展那麼多年,就算把家屬區也算上,總共也沒有用到一千畝地。從這點就能看出,國企圈地的138看書網來,地用不用得完這個問題不用考慮,關鍵就在于會不會丟面子。

大家都是一樣的企業,你敢要兩千畝地,我就敢要三千畝地。會哭的孩子有女乃吃,再加上那特殊的年月,地皮什麼的,還不是可勁兒的往自己懷里摟。

對于十五家造船廠就能拿下一大塊適合造船的地皮,劉東一點都不覺得奇怪。就算這些地,多年來都是荒的,對于那些工廠來說,都算不上事兒。也就只有在後世用地緊缺的時候,才會有人想起地皮的價值,才會把這些地看得十分重要。而現在,還沒有幾個人能看到地皮的前景。

「我知道這十五家造船廠的地皮很多,但是否真的能滿足我們環亞的需要?雖然我們環亞船業,也不是一定要超越江南造船廠那樣的巨無霸。但未來我們環亞主打船只,應該是至少萬噸級的貨輪,二十年後,甚至不排除我們公司會上三十萬噸級貨船的項目。」劉東說到。

「三十萬噸級貨船?國內能弄出來麼?」听到劉東說這話,饒是知道劉東志向遠大的張亞平,一時間也難以平靜。

如果不了解國內的造船歷史,可能不會對于這個數字那麼敏感,但在劉東還沒到閩省分部值錢,張亞平對于環亞船業的關注就沒少過。自然,對環亞船業關注,他肯定不能漏掉國內現有的造船實力。

雖然在華夏,曾經有很長一段歷史,華夏的船都是最棒的,鄭和下西洋,曾經到達過紅海。這樣的奇跡,足以讓人自豪。但真正明白華夏船業發展史的人都知道,雖然鄭和下西洋名氣大,大福船讓人津津樂道。

但實際上,明朝的造船能力,在華夏歷史當中,並不能算是很強。因為明朝的造船能力,也不過是在撿元朝的漏。當年元朝遠征日本,如果沒有該死的台風,現如今也基本上沒有日本什麼事兒了。

如果有人說元朝的船很牛叉,那也的確是事實。可實際上,元朝的船也不是最牛叉的,因為元朝的船業,也是在撿宋朝的漏。你想想,一個馬背上的民族,連鐵都不怎麼造得出來,要靠他們自己把船業發展到那樣的程度,這純粹是在侮辱所有人的智商。

在一千多年前的宋朝,華夏的船就能去很多地方,雖然沒有多少明確的史料可以證明宋朝的船能開到紅海那邊去,但根據考古方面的資料,紅海那邊也不是沒有宋代的沉船。

可以說,在歐洲那邊還沒有開始大航海時代的時候,華夏的船業在世界都是頂尖的。就算大航海開始的時候,也不見得比華夏船業牛叉。

但自從歐洲開始大航海以後,華夏又實行禁海政策。慢慢的,華夏的船業就像王二小過年,一年不如一年。等康熙把台灣給打下來以後,華夏的船業算是徹底的死了。再之後,那就是一片黯淡,直到現在,華夏的船業依舊沒有恢復元氣。

而這個時候,劉東老板卻一張嘴就是造三十萬噸級的貨輪,這對于張亞平來說,都覺得老板是在天方夜譚。三十萬噸級的貨輪技術含量,肯定沒有那些萬噸級的軍艦技術含量高,但好歹也是三十萬噸級別的,單單這個級別,就能壓死任何一片人。

老板開始的時候,還說沒有想過和江南造船廠這些大型國企造船廠別苗頭。但听到劉東說要建三十萬噸級的貨輪以後,張亞平覺得,老板哪里是不和江南造船廠爭雄啊,這完全是沒把江南造船廠看在眼里啊。別說三十萬噸級的貨船,就算是十萬噸級的貨船,張亞平也從來沒有听說過江南造船廠有這樣大的魄力。

就算是在全世界範圍之內,能建造這樣的大型貨船的船廠也不能算多,甚至僅僅只有寥寥幾家。雖然劉東說是在二十年後,希望能實現這樣的目標,但明白造船難度的張亞平知道,就算環亞船業在二十年後能造出這麼大的船,那環亞船業也能屹立于世界船業的上游。

甚至稍微改進一下,環亞船業,都能直接建造大型的軍艦。

听到張亞平帶著質疑的口氣,劉東並沒有覺得自己被屬下挑釁了。因為對于現在的華夏人來說,建造這麼大的船,那簡直不可思議。別說華夏人,就算是美國人,如果听到劉東這樣的言論,那也只會覺得劉東在發瘋,不會認為這能成為現實。

但從後世過來的劉東眼中看來,這樣類似于天方夜譚的事情,是真的被華夏人給完成了。二十年的時間,讓華夏從僅僅能建造幾萬噸貨輪的實力,一下就躍升到三十萬噸,這麼不可思議的事情,的確是成為了現實。改革開放之後的華夏,的確做出了很多耀眼的成績,雖然有這樣那樣的詆毀和黑暗,但卻改變不了本來就創造的奇跡。

「一切皆有可能,這世界上的事情,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的事情。古代的人,誰能夠明白用鐵做的東西,都能飛上天?用鐵做的船,能夠下到水里?但這些不一樣被人做到了麼?用二十年的時間,把現在基本上等于從零開始的環亞船業,發展到能建造三十萬噸貨輪的高度,看起來是不可能。但如果我們認真去做,未必不會成為現實。」劉東說到。

「希望吧,如果真能做到,那我們環亞算是又弄出一個奇跡來。」雖然對這事兒不是那麼看好,但做為下屬,肯定不能直接反駁老板的意見。

听出了張亞平口氣上的敷衍,劉東笑了笑,沒有接著說這個話題,而是開始說到他對環亞船業的規劃︰「現在的環亞船業,能用的就是那些地皮和現有的熟練工人,但這些東西都需要改造。而改造也需要花費時間,單靠國內的力量,很難把高度提高,畢竟,國內的造船水平,本就不怎麼高,就算把國內的經驗全都學完了,那離著世界水平,還是有一定的差距。

如果環亞有時間,我們可以慢慢的把這個差距拉進,但問題是我們環亞船業,根本就沒有那麼多的時間。所以我們就需要走捷徑,直接學習國際先進水平。這點,就需要我們去國外請這方面的專業人士。

我決定在環亞船業兼並改造建設的同時,讓那些熟練工人們開始接受新的知識,能夠盡快的讓環亞船業,形成戰斗力。我們雖然規劃很大,但規劃再大,也需要地基的支持。所以我們環亞船業最開始建造的,肯定不會是那些萬噸級,十萬噸級,三十萬噸級那樣的龐然大物。如果真那麼做,就算投入再多的資金,也是白費,中間缺失那麼多的經驗積累,並不是僅僅依靠錢就能解決的。

那些龐然大物一時半會兒我們弄不出來,但我們可以先把他們原有的技術經驗給吸收,不是有人建造過三千噸的貨船麼?那我們就先從三千噸貨船開始,如果三千噸貨船現在也沒有實力建造,那我們就建造兩千噸,甚至一千噸。反正無論如何,先要把大家的手藝給弄回來。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談之後的事情。」

听到劉東並不是一下就好高騖遠的弄什麼五千噸貨船,八千噸貨船,張亞平算是松了一口氣。他就怕老板把目標定得太高,讓現有的技術力量做不出來,那樣即便是最後能弄出成果來,也不知道要花費多少時間。

這事情就好像學習一樣,本來是一個小學三年級的人,卻有人把小學六年級的知識拿給他學習,中間缺失了四年級和五年級,雖然最終可能這個三年級的人,能夠把六年級的知識給吃透,但這其中花費的心力,絕對要比循序漸進的要多很多。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資源帝國最新章節 | 資源帝國全文閱讀 | 資源帝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