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宋 第二十三章 識破假名劍

作者 ︰ 金坐佳

王旁努力讓自己平靜下來,從昨天晚上與狄青回到開封府,王旁就沉默了。拉牛牛他想了很多︰自己是被穿越,或者不能功成名就,至少也要做些有意義的事。他要救狄青,也許歷史不需要王旁,但是歷史需要狄青。出來混的,無論什麼在時間都需要義氣,勇氣。

王旁認識狄青只有一個月嗎?不,在他還沒變成現在的王旁,而是那個出版社的一名普通業務員的時候,他就從電視中,從書中就已經知道了狄青。那個征戰沙場的英雄;那個和關羽一樣熟讀《左氏春秋》的大將;那個臉上被刺了字,但是憑借累累戰功成名的將軍。

整整一晚,黑色水晶石都在胸前發熱,冥冥之中他覺得,這只是開始,一定還會發生些什麼事。他想起了月下,狄青還沒見到月下,他們父女相見是王旁多麼希望的事,那個被他看的臉紅的女扮男裝的女子,那個繁塔之上訴說身世,能夠看透別人心思的人,這會兒又在哪呢?

還有,那把松文劍,為什麼狄青和王旁回到開封府後,為什麼王堯臣要從狄青府搜出一把劍?狄青看到盜賊供認贓物的中有松文劍會大驚失色?為什麼包大人對此劍從來沒提過。他仔細想著那天酒樓之上梁乙持劍要傷梁月下,梁乙手中的那把劍。

他閉上眼楮,專注的去想那劍,那邊劍越來越清晰,王旁看到那是把短劍,隱約之中劍在手,劍光凜凜,劍身有若隱若現的松紋。王旁一抖手腕劍筆直刺出,正中他面對的一人的心髒。王旁猛的睜開眼,包拯正在踱步,狄青坐在那里呆呆注視著手中的白玉。

他走到包拯面前問道︰「義父,這松文劍可有什麼典故」

包拯嘆口氣想說什麼,但是搖搖頭。狄青看著白玉,听著王旁的問話,他說到︰「松文劍又稱魚腸劍,傳說執有此劍的,不是臣子弒害君王,就是兒子謀殺父親。」

王旁明白了,王堯臣從狄青府搜出松文劍,是為了證明狄青的謀反之心。

他轉身就要向外走,包大人問到︰「旁兒要去哪里?」

王旁說到︰「我去偷回來。」

包拯說到︰「站住,樞密院親兵把守,怎麼能容你去偷。」

王旁停住腳步,是啊,他即使是九百多年後的人穿越回來,但依然是個凡人,翻牆走壁他根本不在行,況且自己又沒有絕世武功。他急的握住拳頭說到︰「義父,那王堯臣分明是在陷害狄大人。」

包拯搖搖頭︰「王堯臣只是馬前卒,況且他搜走的也未必是真的魚腸劍。」包拯的嘴邊露出一絲詭異。王旁卻听的清清楚楚,此刻這句話正在提醒著王旁,仔細看好這把劍。

他一邊斟酌著的回答著仁宗的提問,一邊觀察著大殿上的每一個人,劍在手中,王旁耳邊想著這句話,到底是誰在陷害狄青,這些大臣包括王堯臣在內,雖然都在彈劾狄青,但是似乎都沒有和狄青有深仇大恨。

能夠乖乖讓王堯臣听命的人並不多,幾位就是平時說話不多,職位更在王堯臣之下的大臣,應是絕無可能;排除包拯和王安石;歐陽修和司馬光︰這兩人都是宋史上的名人,君子著稱。歐陽修現在只是個翰林學士,參政知事;司馬光此時也只是個任天章閣待制為皇帝修注起居,說白了是幫皇帝寫日記的活(他的前任就是給皇上進貢建茶的那個蔡襄)。這兩個人此時事不關己,雖然也是滿月復狐疑,表情只有疑惑沒有緊張。

剩下的人中一個樞密使韓琦︰這個人可疑最大,他一向看不起狄青,認為狄青沒出身,但韓琦也算半個武將,久經沙場是個直性子,他可以當面罵狄青,但多數不會背後陷害。他的表情中一副旁觀看熱鬧的心態。

最後還有一個人,皇上的養子,右衛大將軍趙宗實。王旁在他的臉上多停頓了一下,他正看著王旁,臉上毫無表情。會是他嗎?未來的大宋皇帝宋英宗?王旁心里打了無數個問號。

時間不容他多觀察,王旁他接過松文劍,小心翼翼的從劍鞘中拔出寶劍,仔細的看看劍刃,劍身,劍柄。他松了一口氣︰雖然他不知道怎麼鑒別刀劍,但是多觀察細節還是能發現一些端倪,更何況這劍根本沒經過做舊,不過就是一把普通的短劍而已。

最後他將劍插回劍鞘,遞到侍衛手中。他看看王堯臣惱羞成怒的表情,不緊不慢的說到。

「王大可知道這松文劍的出處麼?」

王堯臣沒好氣的說︰「我又不是舞刀弄劍的武夫。」

王旁看了一眼仁宗,仁宗半眯著眼卻不見一點笑容,王旁說到「如果王大人不知道這松文劍的出處,那麼就不是王大人陷害狄青大人。」

眾人一听王旁這麼說都是一愣,王旁接著說到︰「王大人是受人指使,因為王大人根本不認識松文劍,他如何得知狄青的松文劍放在何處。」

王堯臣被這麼一說,腿有點發抖,但他仍極力反駁到︰「我不認識,難道你王旁認識不成。」

王旁微微一笑︰「皇上,可否容臣慢慢講。」

仁宗說到︰「你盡管講來。」

王旁朝在座各位拱了拱手說到︰「松文劍又稱魚腸劍,在上古名劍中排名第八,稱為勇絕之劍,魚腸劍既成,善于相劍的薛燭被請來為它看相,薛燭評此劍「逆理不順,不可服也,臣以殺君,子以殺父。」

王旁停頓了,眾人一片嘩然,原來松文劍是忤逆的戾器。這些仁宗皇帝是听說過,不然剛才听到松文劍三個字就不會那麼緊張。司馬光轉過頭看著王旁,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少年,竟知春秋補卷《越絕書》中典故。

仁宗也知道松文劍是戾氣之劍,但竟見王旁說的正是這松文劍的出處,也想知道,又見王旁停頓一下,就說到︰「王旁,繼續講」

王旁停頓下來是有原因的,從昨晚到現在,每當他專注的去想松紋劍,便會閃現無數畫面,畫面越來越清晰,他的思路也越來越清晰,他仿佛看見︰專諸正端著親手烹制的梅花鳳鱭炙走上殿來,魚腸劍專諸藏在魚月復中,大殿上正坐著王僚。專諸穩穩地用手掰魚,王僚突然感到一股凜冽的殺氣從魚月復中激射而出。魚腸劍已經出鞘,它穩穩地被握在的手中,專諸疾速向前魚腸劍也挺進了王僚的心髒。

他轉向司馬光施了一禮問道︰「請問司馬大人,司馬大人通古博今,可知道專諸刺王僚的典故?」

司馬光點點頭,王旁心中一亮,自己感受到的是真的歷史上的事,莫非和水晶有關?既然司馬光點頭說明他知道的是真的,那自己擔心的沒人相信的想法就可以放下了。

他整理了一下思路,說到︰「臣听說過,先秦時期當年專諸去謀殺吳王僚。當時,寶劍被隱藏在烤魚的肚子里,最後卻越過堅實的盔甲,一舉刺穿吳僚的心髒。」

王旁停下看眾人听的認真,司馬光也未質疑。接著說到︰「後人無人見過真的松文劍,也有不少仿造,就像王大人所呈,劍雖鋒利卻少光澤,雖有松文但紋路清晰,劍刃不見任何磨損劈傷,一千多年前的劍怎麼有如此精致嶄新,況且劍柄並無長期手握汗漬所磨出的褪色和亮度。這明明是把不出十年鍛造的新劍,怎麼可能是松文劍呢。」

說完,他長出一口氣說到︰「聖上,不詳之物一般多是傳說,並無實證,但松文劍有如此典故,即便是狄青大人有松文劍,狄青大人也不敢隨意亂放。更何況王堯臣大人根本不認識松文劍,所以王大人背後一定是有人唆使。」

大殿之上的頓時安靜,每個人都互相看看其他人,都在琢磨王旁說的話。

仁宗知道,如果王旁說的對,那麼事情就不僅僅是不詳之兆那麼簡單。大殿一片寂靜,王堯臣心一沉,暗想趙大將軍我的趙公爺,您難道不知道此劍是假的嗎?

趙宗實知道這劍是假的,大殿上有兩個人知道這劍是假的。一個是包拯,真的那把被包拯放在「明鏡高懸」匾額之後,但是沒有找到真正原來主人的時候,包拯不會暴露的,更何況這把劍爭議這麼大。另一個就是趙宗實,他本想攔著仁宗皇帝不讓認劍,但是已經晚了。甚至他一念間閃過王旁也不認得真正的劍,卻沒想到王旁從新舊程度上說的條條是道。趙宗實昨天看到就知道是假的了,他不想告訴王堯臣,王堯臣的表現越真實越能混淆視听。

仁宗微微眯著眼楮看著王堯臣,王堯臣腿已經再抖,不過他心一橫,就算不認識此劍最多也是認錯而已,一旦具實說了,那麼就是串通謀害朝中大臣,索性他不說話。趙宗實是不會等的,他還有一步棋子,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用的,那是針對王旁的。對于這個皇上眼中的新起之秀,趙宗實已經想到了要扼殺他,這事自從知道狄青在教王旁騎馬射箭開始,就已經醞釀,他看了一樣知制誥劉敞。

這個早朝最先彈劾狄青引出眾人參奏後不再說話的大臣,站了出來。在眾人都還沒從王旁話中醒了的時候,他對仁宗說到︰「聖上,臣還有一本。臣彈劾王旁受狄青唆使,與狄青為同黨。而且王旁身世怪異,臣曾多方調查,自王旁來京城出了很多怪事。所以王旁說的聖上不能盡信。」

仁宗問道︰「什麼怪事。」

劉敞說到︰「據臣調查︰王旁自幼被王安石大人禁錮,此事有王大人親屬可證;進汴京不久宅院對面邸店失火,此事歐陽修大人愛子蘇軾可證;王旁初任命開封府,開封府即丟失案犯,此事也已證。」劉敞說完眾人面面相覷,似乎他說的都屬實。

王堯臣忽然想到一事,他說到︰「王旁的確詭異,只隔一日,王旁聲音就變了。這和昨日分明兩個人聲音,難道你們今天都沒听出來麼?

被他這麼一提醒,眾人驚詫的看著王旁,似乎都意識到,王旁今天說話的聲音異常奇怪,和昨日菊花宴上還帶著稚聲調笑王堯臣大為不同。

這只是隔了一天的事情,王旁那句,「要不給王大人臉上也刺上字吧。」還在眾人記憶里。而今天,站在他們面前的王旁,依然看上去十四五歲,但聲音里充滿成人男子的成熟,磁性;還有他不急不緩分析解釋松文劍,與昨天的戲弄王堯臣的頑皮,和在仁宗面前半孩子氣的要求少寫試策的王旁,判若兩人。

王旁頓時感覺無數雙驚詫的眼楮像看一個怪物似的看著自己,他感到一種排山倒海般的壓力與質疑像自己涌來,此刻狄青已經不是重點,所有人的目光放在了王旁身上。王旁听到大殿上紛紛議論。

就在眾人猶豫之時,趙宗實說到︰「可能聖上有所不知,王旁與王安石大人長子王雱是生于同一時,乃一母雙生。這同時辰所生,必定有一個夭折,永徽五年底,武氏生雙胞胎李賢與小公主,小公主死矣;不過有沒有夭折的就不妙了,當年助李淵滅隋的唐太宗李世民與其兄弟李玄霸也是同時辰啊。」

這才是一枚最重磅的炸彈,扔在仁宗和大殿上每個人心里。趙宗實的話無疑將王安石比作李淵,將王旁比做李世民,這改朝換代的比喻對王旁來說無異于殺身之禍!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爭宋最新章節 | 爭宋全文閱讀 | 爭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