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宋 第二百零二章 妻死兒失蹤

作者 ︰ 金坐佳

如果王旁此行的目的,只是為了將倭奴趕出高麗,那麼現在王旁已經做到了。

王旁的這番話,將酒席上的幾個人說糊涂了,折克雋、張平等人十分了解王旁,公子不會做出師無名的事。這幾個人抱定了跟著王旁出生入死的想法,公子怎麼說自己怎麼做就是了,這幾個人若無其事的喝著酒,用眼瞄著李恩澤,辛贊和耶律阿思。

辛贊低著頭看著手中的酒杯,他回想著自從認識王旁,王旁做的每一件事。王旁的未雨綢繆,心思精細不是常人所能比的;遼軍三萬渤海軍一路從平壤到高麗東京軍紀嚴明,沿路而來高麗人將渤海軍當作救星看待。王旁剛才一番話不是沒道理,遼軍這麼多大軍如果在高麗閑呆上幾個月,到時候糧草萬一消耗完了,軍心稍一渙散,前面所做就前功盡棄了。

可是如果現在讓辛贊和耶律阿思帶隊回遼國,丟下王旁獨自帶著三千宋軍去打倭奴國,辛贊也覺得事情像是虎頭蛇尾沒做完,更對不住王旁一路來對遼軍的關照,這種關照緣于王旁並沒有因為帶的是遼軍不是宋軍,而讓這些人白白去拼命,他所布置的每一步都考慮到遼軍的安危。

辛贊看了一眼耶律阿思,兩個人私下也談過這個問題,作為遼國帶兵的一文一武,他們對這個大宋的統帥充滿敬意,現在到了攤牌的時候,雖然剛才王旁話語中將遼軍和倭奴做比較,但二人並不糾結于此。

辛贊和阿思四目相對互相肯定了想法,辛贊開口說道︰「王侍郎,既然三萬渤海軍交給了您,您就是我們的統帥,您讓我們怎麼做我們就怎麼做。」

李恩澤听著辛贊的話,對王旁更是折服,一個大宋的官員,竟然將遼軍調動的如此听命,他的手下大將忠心勇猛,這人年紀輕輕確是少有的帥才。眼下若是遼軍撤離了,又有兩路在攻打倭奴,萬一倭奴向高麗復仇,帶大部隊來高麗,現在高麗的能力還不足以抵抗。

根據李恩澤對王旁的理解,王旁無非又要談條件了,眼下的情況,王旁提出什麼條件也得答應,更何況王旁從來不提過份的條件。既然遼國的大臣都這麼表態了,現在屈身求人的高麗郡王還能說什麼呢?

李恩澤微微一笑︰「王侍郎,有什麼話您就直說吧,只要不讓我高麗割地賣國,欠的國債我們想辦法還,我高麗人能抵抗倭奴侵略,就有能力慢慢恢復國力。現在,只差最後一步,就能讓倭奴不再欺凌我高麗,王侍郎不會就此罷手扔下不管吧。」

王旁左右看了看,辛贊和耶律阿思,他要的就是李恩澤的這句話︰「李郡王,我現在的確有兩路兵直攻倭奴,但無非是為了拖住倭奴援軍的後腿,好讓我們全殲倭奴震懾他們。如今高麗境內已經沒有倭奴了,攻打倭奴之事是王旁個人所為了,所以我也不好留住遼軍的啊。」

「不!不!」李恩澤急忙擺手說道︰「攻打倭奴是我高麗的事,是我高麗借兵反攻倭奴,徹底打消倭奴再犯之心!這個忙王侍郎一定要幫。」

听李恩澤這麼說,王旁手下幾員大將心里偷笑,這個高麗人果然是公子說的高麗棒槌,這下公子還不得拎起大棒子狠狠勒上一棒子。

王旁搖搖頭︰「李郡主,不是我不想幫,三萬大軍怎麼出海?高麗自己有多少水軍,有多少船?高麗水軍不出,船不出,光指望遼軍出師嗎?而且沒船怎麼渡海?」

「不瞞王侍郎,高麗水軍有五千,高麗本有的船加上繳獲倭奴的戰船一共能湊一二百只,能載兵力兩萬人,實在不行,我們再發些糧票給遼軍,算是我高麗所出糧草軍備。」李恩澤咬著牙說道。

李恩澤見王旁微笑不語,又拱手說道︰「此次遼軍所繳獲倭奴的金銀財寶和物資,可由遼軍完全送回遼國和宋國,算是高麗一份敬意。」

這可不是一筆小數目,王旁這個統帥,至今還沒說過怎麼處理對這些戰利品。辛贊和耶律阿思也琢磨,他們出兵是在幫高麗,剛才王旁也說了,這些都是高麗百姓被倭奴掠奪的,如果帶回遼國和倭奴也沒區別。難道王旁是想分一杯羹嗎?

王旁呵呵一笑︰「辛林牙,阿思將軍,在下有一個想法。」

「王侍郎,這種幫別國打仗的事,我們也沒做過,剛剛已經說了,一切听您安排!」

王旁端起酒杯舉杯向眾人說道︰「我們此次所發的是大遼和大宋的仁義之師,我提議將所繳獲金銀拿出一半,賑濟高麗的難民。剩下留下一半專門撫恤出征殉難的將士,另一半的分發給這些遠離故土支援高麗的渤海軍。大伙既然跟我出來了,仗打到現在,願意留下攻打倭奴的繼續作戰,不願意的可以組織回遼國!」

「啊!」李恩澤大吃一驚,王旁竟然如此做,這是他完全沒有想到的︰「多謝王侍郎體恤高麗國民!」

「李郡主先別急著謝,我還有話沒說完,遼軍留守五千人常駐高麗東京,等你高麗慢慢恢復國力,這些遼軍的糧草軍費需由你高麗來出。攻打倭奴國以你高麗之名,高麗出兵五千水軍二百艘船,由我和遼軍統領。這些都沒問題吧。」

「沒問題,沒問題!」李恩澤忙不迭的回答。

王旁的嘴角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倭奴搶來的金銀王旁看不上,這些要安撫人心。打著高麗反攻倭奴的大旗,帶高麗水軍出征,遼軍出師有名;高麗東京的駐軍都換成了遼軍,東京的控制權完全在遼軍手中。高麗若是敢不履行協議歸還國債,這遼軍就是高麗境內的一根釘子,狠狠的扎在高麗。高麗盡管不割地,但現在已經是飲鴆止渴,再之後高麗不得不听命于大遼,遼有駐軍,王旁手中緊握高麗「糧票」隨時可以控制高麗貨幣和物價,還怕高麗以後不乖乖的听話嗎?

李恩澤哪里知道,他只是考慮到了遼軍拿出那麼繳獲金銀支持高麗,夠這五千人好多年的費用了,而且還駐守高麗抵御倭奴。天下有這麼好的事,王旁真是大善人,大仙人;遼軍真是仁義之軍,他就差對王旁跪倒千恩萬謝了。

而辛贊和耶律阿思則想的是,雖然拿出一半銀兩,但將士們此行收獲頗豐,帶兵在外打仗軍心大振,要比帶回遼國多少金銀更有意義。這可真是各有所獲皆大歡喜,眾人舉杯慶賀,所謂辭行成了再定發兵大計。

接下來兩三日,按照王旁所安排,大家各自忙碌。最終挑選留下兩萬精壯渤海軍,沒有留下的渤海軍帶著各自的戰利品護送傷殘士兵回遼國,渤海軍沒有不想留下繼續作戰的,可畢竟高麗容不下這麼多軍隊,也實在出不了再多的船只,那些必須回遼國的士兵帶著遺憾離開高麗。

倭奴要命也想不到,高麗就要卷土而來發起反攻,這里有宋軍和遼軍的援軍,浩浩蕩蕩三百船只這是多麼大的一支隊伍。

王旁就要揚帆,從高麗釜山東部的海岸,天氣晴朗的時候隱約看得見倭奴的島嶼,估算距離也就五十多公里,但那不是王旁要去的地方,那地方礁石密布,再那是沒有辦法登陸的。王旁要去的,是從對馬島所屬的位于倭奴九州島的長崎,從釜山到那里有一百多公里。

王旁的第一目標就是長崎,而儂繼風的部隊已經逼近倭奴九州的鹿兒島。倭奴的九州就快是王旁的囊中之物了,而王旁的最終目標則是日本的首府平安京。

王旁就差最後一步了,他不是不想回宋國,中秋時機哪有不思親?只是王旁知道,如果就這麼回去,倭奴還會來犯,宋英宗不會讓他安心在京城呆著的。如果倭奴再犯高麗,他們就前功盡棄了。更何況,王旁真心想好好修理一下小曰本,他不能將完顏部落和儂繼風這些幫助自己的部隊,扔在倭奴不管了,打!必須打倭奴。

王旁滿懷憧憬和期待意氣風發,這將是對倭奴最關鍵的一戰,打到倭奴的本土。打完就可以回宋國去看自己的老婆孩子,現在白石落在宋英宗手里,想拿到手里更費波折,大不了辭官不做了一家人團聚,自己這麼多生意,這一輩子也生活無憂了。

可是,事情真的能像王旁想的那麼順利嗎?在宋朝的東京,一座東京城內名噪一時的梅耶府,在中秋之夜突然起了一場大火,被燒成了一片廢墟。官方的說法是家丁不慎,院中的元宵花燈引起的火災,真的是這樣嗎?

難以置信,難以接受!剛剛被放回府中的月下,正準備到辭官的王安石所在江寧去等候王旁的月下,竟葬身火海,而王旁和月下的孩子,竟然不見了。這,這讓府上的陸慎言,胭脂虎,蔡京,柔兒等人如何向王旁交代?

離開京城的冷青,抱著孩子回到興慶府,李諒祚勃然大怒︰「混賬!誰讓你放火,這讓我和我兄長如何交代?」

「啟稟聖上!火不是我放的,如果不是我及時趕到,這孩子也完了。」冷青低聲說道。

冷青不會騙人,那是誰放的火?難道真的只是下人不小心而為嗎?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爭宋最新章節 | 爭宋全文閱讀 | 爭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