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宋 第六章 太後的抱怨

作者 ︰ 金坐佳

司馬光的謙和讓幾位老臣極為贊賞,司馬光也沒說錯什麼,就算蔡襄不在了,富弼也是三朝元老,尤其是眼下,朝廷中的人也都看出來神宗有變革的心思,各個都在考慮自己該如何做,即擔心慶歷新政的重演,同時也擔心站錯了隊伍。

對于歐陽修的請辭,宋神宗趙頊自然是十分不願意的,俗話說的好「孤木難成林」,即便是王旁為趙頊指明了方向,趙頊心里也是非常願意去變革,但僅憑王旁父子又怎麼能將變革的想法實施下去,而如今朝中經歷過慶歷新政而且又是當時積極推舉變革的人已經不多了。

神宗每天都盼著,王旁帶領抵御西夏的援軍快點大勝而歸,更盼著王安石早點到京城,處理完朝中的事,趙頊听說皇太後要見他,自己正好也因為政務瑣碎也有兩三日沒去問候皇太後了,于是匆匆來到慈明殿。

還沒進殿就趙頊就听到殿中有說話的聲音,听到是自己的弟弟吳王趙顥的聲音,趙頊心里十分高興,趙頊有兩個弟弟都是與自己一母同胞,他平時與趙顥也是十分親近,而且趙顥十分聰明非常喜歡讀書,這點更是和趙頊十分相似。

守在慈明殿面前的內臣太監為趙頊推開慈寧殿的門,趙頊大步走了進來,太後起身帶著趙顥行禮,口中稱道︰「吾皇萬歲。」趙頊忙向太後還禮「太後千歲。」,君臣之禮完畢,便是母子兄弟之情,互相又問候完畢,高皇後欣慰的看著兩個兒子對趙頊說道︰「皇上每天操勞國事想必十分辛苦,今天吳王來看望本宮,我就想請皇上來本宮這里,咱們敘一敘,看看有什麼可以替聖上分憂的事。」

皇上也是人,尤其趙頊這個剛剛登基的皇上,對親情十分看重,自從英宗駕崩,很少看太後開心,按照皇家的規矩,神宗繼位之後,宮中成年的其他皇子就要到皇宮之外居住,所以吳王趙顥也是難道能來一次。

趙頊听了高太後的話,笑著說道︰「太後不過憂心,孩兒還是能做的好的。」說罷,他對太監楊戩說道︰「吩咐下去,官家今日在慈明殿用膳。」

听到哥哥要留下來與自己和母親一起用膳,高興的拍手所到︰「太好了,我今天可是沒白來。」

高太後看著趙顥搖頭笑了笑︰「你看你,聖上面前你還跟個孩子似的,手舞足蹈的一點沒個穩重的樣子。」趙顥反駁到︰「有這麼一個穩重的哥哥就夠了,我要那麼穩重干什麼。」說著朝趙頊擠了擠眼。

趙頊也笑了,又听皇後說道︰「要不是先皇走的早,你都該到了成家之年,唉!」

皇後這一嘆息,思念英宗是必然的,畢竟他們少年夫妻,而且英宗趙曙登基以後也沒封過其他的嬪妃;同時他也嘆氣趙顥,守孝三年婚嫁之事自然是耽誤了。

趙顥听皇後又哀傷了,朝趙頊撇著嘴,想說自己不著急,又怕觸踫了太後的傷心事,趙頊笑著打著原場說道︰「母後不必擔心,這事我這做哥哥的自然會用心。」

高太後欣喜,喜的是自古皇家為權爭兄弟反目的例子不勝枚舉,趙頊能如此待同胞兄弟她也就放心了:「那聖上就多留心,哪家大臣的女兒家教得體,相貌端莊的……」

趙頊笑著點頭,趙顥急忙將話題攔下︰「太後,我兄長是九五之尊,操勞國事還忙不過來了,您還打算讓他管些月老的事,哪不是讓大臣們笑話嗎?我看您就別操這心了。」

「也是哈~」太後自己也覺得讓聖上操心這事有點說不過去,不由的也笑了起來。

御膳房在慈明殿擺下御膳,母子三人圍桌而坐,敘過了家常趙顥問道︰「哥哥,那鎮南王他們的部隊現在走到哪里了,前方有沒開始打仗啊!現在的戰情如何啊!」

趙頊好奇的看著趙顥︰「你這書呆子什麼時候關心起戰事來了。」

趙顥好像被說穿了一樣,尷尬的笑了笑︰「其實最想知道的人不是我,但是我也不是不想知道,哥哥你這消息是最快的,趕緊給我說說。」

趙頊的消息是每天從前方十萬火急的快信傳回來的,在京城的人恐怕沒人比他知道的更早了,他微微想了想,似乎沒有什麼機密的大事,于是說道︰「西夏大軍還沒達到邊境呢?李諒祚那小子分兵兩路,一路去支援西平府,他自己親自帶一路正向邊境進發,不過很奇怪他走的似乎太慢了,咱們的援軍部隊都已經快到三川寨了,我這消息是剛收到,不過按時間算,現在鎮南王他們應該已經到那里了。」

趙顥听著眼中發亮︰「這麼說我們的援軍已經到了前線,那李諒祚會不會被嚇退啊!」

李諒祚要是被嚇退了趙頊當然高興,既不損兵折將,而且還能大震軍威,甚至這次真嚇退李諒祚,以後連每年給西夏的歲賜都省下了,只不過他還沒表達出這想法,皇後說道︰「吳王,這是誰想知道啊!以後這樣的問題你也不要問皇上,皇上處理事物和決定沒降旨之前,是不該有人去問的,幸好你哥哥不跟你計較。」

趙顥忙低頭說道︰「太後教訓的是,我是替好友問問而已,人家也沒委托我問的。」

「哪個好友,說來听听,你是吳王,以後交友可要慎重。」高太後又囑咐了道。

趙顥抬頭看看趙頊,趙頊點了點頭,交友慎重他是同意的,而且要是母後追問起來沒完沒了還不如直接告訴她呢。

「也不是別人,我這好友是鎮南王的兄弟,王雱王元澤。」

趙頊在他沒說之前就已經想到了是王元澤,心想這王元澤也是滿月復經綸又任太子中允、崇政殿說書之職,想必太後沒什麼可反對的,哪知高太後听罷,眉頭微微簇了簇︰「這王元澤我倒是沒什麼印象,倒是那個鎮南王,本宮不喜歡。」

「太後,鎮南王一心為國,父皇對他也有所贊譽,難得忠臣良將,母後怎麼會不喜歡呢?」趙顥不解的追問到。

高太後看了一眼趙頊,轉頭對趙顥說道︰「不說我還想不起來,當年聖上還是太子的時候,就皇宮,跟王旁混在一處,回來就說什麼革新除弊,讓本宮很是擔心,還有,那高公繪怎麼說也是你們的堂兄弟,一直負責皇家園林修建等事,本來做的好好的,自從皇上登基,听了王旁等人的話,弄個什麼皇家的事也要招什麼標,咱們皇家自己修個林子,也要公開公示,這哪有皇家尊嚴。」

趙頊是孝子,太後教訓的時候一聲不吭,他自己心里明白,皇太後是把自己悄悄出宮的事就計在王旁的頭上了,趙顥一旁說道︰「太後,我哥哥也是為了宋朝大計,現在朝廷積弊是要該。」

高太後不敢訓斥皇上,但對趙顥板起臉還是游刃有余的,她臉一沉說道︰「什麼朝廷積弊,難道列祖列宗治理大宋都是弊嗎?你年紀輕要學會分辨是非。」她這話即使說給趙顥,也是說給趙頊听。

但畢竟趙頊是皇上,高太後嚴肅完了,馬上放緩語氣說到︰「當然了,如果皇上覺得那里需要改能夠更好治理大宋,那官家也不是不支持,先皇臨終不也是囑咐朝廷官員盡心竭力輔佐聖上嗎?當年仁宗皇上想革新那些老臣,皇上照樣可以啟用啊,就像富弼等人,畢竟老臣持穩,皇上要三思啊!」

听皇後語重心長,趙頊低頭不語,趙顥卻搖搖頭︰「別人行,我看富弼不行,我哥哥不喜歡富弼。」

「噯,要用賢才,只有皇上用得的人,哪有皇上喜歡不喜歡的人。」皇太後說道。

趙頊心里想笑,太後剛說完不喜歡王旁,反過來她推薦的人就沒有喜歡不喜歡一說,趙顥接口說道︰「太後您忘了,當年富弼代表大宋出使遼國,定下檀淵之盟,以後每年給遼國銀十萬兩,絹十萬匹,我們的講師王陶贊譽富弼臨危受命,功德無量可敬可佩,當時我哥哥就氣氛說道‘瀛莫二州本來就是大宋的,保住是應該的,憑什麼對遼國卑躬屈膝,富弼此舉有辱國格,如果我是皇上不但不會褒獎他,還會治他的罪,’就沖哥哥這話,我看他是不會重用富弼的。」

「就你記性好,你不能少說兩句。」趙頊半嗔怪的說道,當然他嘴上這麼說,心里卻是很認同趙顥的說法。

高太後略帶憂慮的看著趙頊︰「聖上,雖然你這話有幾分道理,但當時情形未必就是銀兩能說的清楚,這些銀兩換些邊境平安也是值得的啊!況且你要想革新,也該問問富弼這些老臣的想法。」

「太後說的是,我明日就召見富弼。」趙頊嘴上答應著,心里卻有幾分猶豫,可轉念想,他想用蔡襄,歐陽修等人,也無非是因為這些人在當年慶歷新政時候有過變法的經驗,雖然失敗了,但起碼可以總結有用的東西,而富弼也是當年慶歷新政的倡導者,自己去征詢一下老臣的想法也未嘗不可,只是年輕的趙頊沒想到,這位當年積極倡導慶歷新政的老臣,卻給他上了個軟釘子。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爭宋最新章節 | 爭宋全文閱讀 | 爭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