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頊把難題扔給王旁,此時王旁知道,說出一個結論容易,但要改變一個事很難,他看著趙頊,忽然笑了笑︰「聖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自古以來都是法自君出,聖上您可以一言廢法,一言立法,歷代都把皇帝發布的詔、制、令、放作為最重要的法律形式,而成文法律往往退居于詔令之下,現在您不發詔書反而問我,是不是聖上有宏圖大志,想正式立一套有標準執行的**,讓百官有法可依,讓民主有法可循呢!」
大殿之上一片沉默了,王旁這話說的太尖銳了,他即說出了事實,同時有顛覆了皇權與法之間的關系,可是說的又無人可辯駁,一旦誰反對,那就是反對聖上的大志,這頂大高帽子給趙頊一戴,趙頊立刻被騰空架起鬼才帝後,皇帝靠邊站。網
王旁見趙頊發愣,接著說道︰「各位大臣你們想想,如果一個案子,在案情清楚的情況下,都無法最終定罪,都要在朝廷上來請示聖上,那審刑、大理、刑部這些部門還留他有什麼用呢,那聖上天天坐在朝堂上給大家斷案不就成了嗎!」
韓琦見各部官員都不說話,他說道︰「王爺,以你這麼一說,似乎我大宋無法可依一般,宋太祖建隆四年編成《宋建隆重詳定刑統》,乃是自古以來歷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法典,各部各司如今也是照此律法執行,阿雲問題只是個案,更何況之前根本沒有什麼自首之說,更別說因為自首而要求免于死刑的了!」
王旁說道︰「韓相說的沒錯,既然說到這我就考一考諸位,這《宋建隆重詳定刑統》是如何制定的呢!」
見無人回答,王旁說道︰「《宋建隆重詳定刑統》,其條文只是《唐律疏議》的翻版,變化之處在于︰增加「折杖法」;收集自唐末至宋初150年間的敕、令、格、式中的刑事規範209條附于律文之後!」
「鎮南王好學識啊。」「是啊,這王爺知道的真多。」朝堂之上幾聲贊譽之聲。
「且不說唐末宋初的條例是否沿襲舊制,但有句話,叫做與朝俱進,不知道眾位都听說過沒有,夏、商、西周時期是神權法思想和宗法思想來進行統治;春秋戰國時期主張禮治、德治、人治;秦實行法治,以武力統一六國,實行法治,嚴刑峻法,焚書坑儒,諸位大臣若是生于秦,以各位的學識,想必已經被挖坑埋了……」
王旁說到這,語氣十分輕松,大臣們也被他的演講所吸引,連同被他豐富的表情語氣所感染,頓時朝堂上一片笑聲。
王旁見氣氛松弛下來接著說道︰「所以說,凡事都要與朝俱進,如今我大宋還拿著舊典糾去判斷事物顯然有點跟不上節拍,就拿這自首來說,雖說是新詞語,但可以加入法律作為從寬的標準,而殺人未遂,也可以成文,可以根據動機結果和認罪態度,依據法度進行判定,以後再有類似的案例,就可以參照這些作為的依據,聖上,您覺得我說的如何!」
趙頊听罷笑著說道︰「好倒是很好,官家可以責令大理寺制定修正各條律令,鎮南王你來監督此事如何!」
王旁搖搖頭,他可不想攬這活,制定法典那可是浩大的工程︰「聖上,我推舉司馬翰林來做這件事,我覺得他完全可以勝任!」
趙頊心理卻明白,王兄這是不想讓事兒把他栓上,他轉頭向司馬光說道︰「司馬翰林,官家責令你協同大理寺完成此事!」
司馬光怎麼也沒想到,王旁會推舉自己,能夠重新編撰皇家的法典,這可是極大的責任和榮幸,他感動的半天說不出話,可當他看了看王安石,心想這事雖是好,但若有處理不當,肯定又被王安石這個倔老頭彈劾,別的都好說,阿雲案現在還懸而未決沒有結果,想到這里,他說到︰「謝聖上,不過,這阿雲案該如何裁定呢!」
王旁說道︰「司馬翰林可是進步許多了啊!」
司馬光一愣,本來自己挺有主意的一個人,一直支持嚴懲阿雲,結果被王旁剛才這麼一說,自己也猶豫了一下,所以才有這麼一問,趙頊還沒說話,王旁來這麼一句,真不知道他是褒還是貶。
趙頊也正不知道怎麼裁定,听王旁這話馬上說道︰「鎮南王,你快說一說司馬翰林何處有進步!」
王旁說道︰「開始司馬翰林請旨,那是他與家父難辨其果,各不相讓所以讓聖上您來裁定個對錯,這次司馬翰林請旨,則是知道這件事關系到法度,十分審慎,也十分民主,這次可是征詢聖上和大家的意見,看來司馬翰林可是用心集思廣益了,司馬翰林我說的對不對啊!」
司馬光心想,王旁這小子難道會讀心不成,我這稍一猶豫就被他抓住漏洞,而且問的還沒法反駁,他點著頭心悅誠服的說道︰「是,我正是這麼想的,還請鎮南王多多指點庶女閼氏!」
趙頊听了哈哈大笑︰「如此甚好,難得朝上官員如此和睦共事,鎮南王你快說說看,如何通過阿雲案來完善法度!」
王旁說道︰「聖上,此案定罪容易,但讓人心服最難,一個村婦傷人案能鬧到朝廷,想必參與此案的從州府到刑部涉及很多官員參與此案判罰,所以,一定要有個最終結果,而且任何一方只要公正為本,都不會因此案立場不對而被彈劾,這才是讓眾人心服口服的判罰!」
大殿上的群臣各個點頭,王旁說的正是他們心中所想的,歷來很多官員被彈劾,有的時候根本就是一件事的觀點不同而引起,到最後誰也听不進對方的話,或者說根本不可能改變觀點,因為每一方會都極盡全力維護觀點,這背後自然維護的不僅僅是觀點,還有一系人脈以及權位,這點被王旁當眾這麼說明了,眾人的顧慮也就煙消雲散了。
司馬光從仁宗時期的默默無聞,到英宗時期的單打獨斗,直至宋神宗登基他終于找到了所謂的志同道合人,那就是一起反對新政的人,因為宋神宗對王安石的啟用,可能擋住這些人上升通道,甚至王安石的變革如果真的向慶歷新政那麼短命的話,那麼跟王安石站在一起肯定會受到牽連,但是听到王旁的這話,司馬光開始從心里佩服王旁了。
趙頊拍手說道︰「好,官家就降旨,阿雲案無論判罰結果如何,只要公平公正,任何官員都不用因此案觀點不同而被彈劾!」
司馬光朝王旁說道︰「既是如此,那王爺有和公平公正之法!」
一個構想已經在王旁的腦海中成型,可能這個想法昨天還沒有,但是剛剛自己那斷演講,慢慢的也將自己的思路順的更加完整。
「司馬翰林問的好,執法自然要公平,公正,但法度過重則民有怨,過輕則無懲戒的意義,所以適度,公平,公正才是最適合我大宋的,才能與朝俱進,做到這些首先就要做到公開,所以,我有個提議……」
他在滿朝文武官員的臉色巡視了一圈,見李參正認真听著,開封府現在倒是沒參與到這事中,王旁說道︰「聖上,我提議將此案移交開封府,由開封府設公堂審理,同時除參與此案各司各部听審之外,還請聖上下令,成立陪審團共同參與此案的決議!」
趙頊不解的看著王旁︰「王兄,這陪審團又是什麼說法!」
王旁說道︰「聖上,這陪審團並非朝廷官員,而是從民間選出有學識之人,比如士紳,比如通過了縣鄉試的貢生,在比如各位官員中的家眷,另外還有朝廷辭官退居的官員,皇上可以發皇榜,組建此團定人數為一百人,每次遇公開開庭,就抽簽選出二十一人,就以阿雲案為例,大家既然都認為傷人是事實,需要為阿雲辯護的只是要不要從輕處置,那就以提出從輕一方作為阿雲的辯護方,開庭公審之時,雙方各派出一名代表,哪一方最後獲陪審團通過的票數最多,那麼就最後判定阿雲案的終審結果!」
富弼問道︰「這與大殿之上眾官員投票有何不同嗎!」
王旁說道︰「當然不同,大殿之上官員所佔立場,未必是站在阿雲案本身,這是第一點;第二點,法度最終用于民,聖上在朝廷每天看到的都是我們這些人,很難知道民間的事和百姓的想法,陪審團的這些人都是在野,有剛剛出道的青年,有士紳學識淵博的中老年,有辭官為民但心系朝廷的退職官員,更有各位家中識文斷字有思想的女眷,他們的判斷往往更客觀;這第三點好處,想必案件審定了結果,御史台總不會去彈劾陪審團吧!」
他的話說完,大殿之上大臣們又都笑了起來,御史台的幾位御史呂公著,呂誨等也跟著尷尬的笑了笑,御史台的職責就是彈劾人,讓王旁這麼一說,還真好像御史台沒事也得找出點事來呢。
跪求分享
最快更新最少錯誤請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