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抗戰 第兩百六十七章 莫斯科

作者 ︰ 賤氣縱橫

1942年6月22日,納粹德國與其盟友入侵蘇聯,使蘇聯及蘇聯紅軍領導層大吃一驚。德軍以閃電戰戰術快速深入蘇聯領土。裝甲部隊以鉗形方式推進,先孤立然後徹底摧毀蘇軍。

德軍北方集團軍群向列寧格勒推進,南方集團軍群則征服烏克蘭和高加索高地,而中央集團軍則向莫斯科進發。蘇軍的防線很快便崩潰,死傷枕藉。

1942年8月上旬,德軍攻佔斯摩稜斯克,是往莫斯科路上一個重要據點,但斯摩稜斯克的戰斗阻礙了德軍的攻勢直到9月中,有效地瓦解了閃電戰的戰術小說章節。

其後,古德里安的裝甲部隊到達莫斯科外圍,但納粹元首希特勒命令他轉向南方去支持龍德施泰特指揮的南方集團軍群對基輔的攻擊。

錯過了最佳的進攻時機之後,一直到同年9月,德軍在攻佔斯摩稜斯克和基輔後,集中兵力向蘇聯首都莫斯科發動進攻。

首先,把北方,南方集團軍群的部分兵力集中到中央集閉軍群。

「台風」作戰的計劃,主要由德軍最高統帥部和包克的中央集團軍群協商制定,各項計劃都由希特勒審定批準。德國情報機關對于莫斯科正前方部署的蘇軍部隊的判斷,準確性大大提高,但仍有不完善之處。

它認為蘇軍的戰斗序列是︰在前方部署的是鐵木辛哥的西方方面軍的七個集團軍,在它的南面是葉廖緬科的布良斯克方面軍的兩個集團軍。

對後方的蘇軍部隊情況則一無所知。西方方面軍的兵力估計為七十到一百個師,結果證明與實際兵力相差無幾。首都莫斯科方向上匆忙建立起來的防線從空中是很容易查明的。

包克的任務是。在攻打莫斯科之前首先殲滅當面蘇聯軍隊。德軍計劃的基本內容是,以斯摩稜斯克莫斯科這條線在中央做為基準線兵分兩路進行鉗形包圍。兩軍將在蘇軍後方約八十英里的維亞茲馬會合。

而與此同時的蘇軍自7月起,蘇聯政府征用民工在莫斯科以西兩道防線上急如星火地構築工事。民工中有四分之三以上是婦女。前一道防線稱做維亞茲馬防線。它的最北端在奧斯塔什科夫以東約三十英里處。據瓦爾代山不遠,中間穿過維亞茲馬以西地區,最南端在基洛夫以南,全長二百余英里。後一道防線叫莫日艾斯克防線,在莫斯科以西約八十英里,自沃洛科拉姆斯克至提赫文,長約一百六十英里。此外,在莫斯科以西還有四道弧形防線。

同時,蘇聯從中亞。遠東抽調兵力保衛莫斯科。

德軍的「巴巴羅薩」作戰計劃中預定目標未實現。為此,德軍統帥部在1942年9月29日,又制訂了「台風行動」作戰計劃,要在10天內拿下莫斯科。9月底,德軍集結了部隊,作好了「台風」攻勢準備。

942年10月2日,費多爾.馮.博克指揮的中央集團軍群終于向莫斯科發動攻擊,代號台風行動。

德軍認為莫斯科在政治和軍事戰略上具有重大意義。德軍計劃以各坦克集團實施突擊,割裂蘇軍防御。並在維亞濟馬、布良斯克兩地域合圍殲滅西方面軍、預備隊方面軍和布良斯克方面軍,爾後以強大快速集群從北面和南面包圍莫斯科,在步兵兵團實施正面進攻的同時,攻佔蘇聯首都。

為達此目的。德軍基本力量集中于斯摩稜斯克以東「中央」集團軍群(司令為博克元帥)地帶。「中央」集團軍群轄第9(司令為施特勞斯上將)、第4(司令為克魯格元帥)、第2集團軍(司令為魏克斯上將),坦克第3(司令為霍特上將)、第4(司令為霍普納上將)、第2集群(司令為古德里安上將)(1941年10月起坦克第2集群改稱坦克第2集團軍,1942年1月起坦克第3、第4集群分別改稱坦克第3、第4集團軍)。共74個半師,內14個坦克師和8個摩托化師。亦即約佔蘇德戰場步兵師總數的38%,坦克師和摩托化師的64%。

陸軍由第2航空隊進行支援。「中央」集團軍群總計約有180萬人。坦克1700輛,火炮和迫擊炮1.4萬余門,飛機1390架。德軍不僅在數量上,而且在武器質量上也佔優勢,因為當時蘇軍坦克和飛機有一半以上是舊式的。德軍在坦克、航空兵、以及摩托化步兵方面的優勢尤為明顯。

而反觀蘇軍參加莫斯科會戰的準備就明顯不足了。西方面軍、預備隊方面軍、布良斯克方面軍、加里寧方面軍和西南方面軍右翼。

10月10日,朱可夫接管了西部方面軍和保衛莫斯科的指揮工作。

截至9月底,蘇軍西方面軍(司令為科涅夫上將)轄第22(司令為沃斯特魯霍夫少將)、第29(司令為馬斯連尼科夫中將,12月為什韋佐夫少將)、第30(司令為霍緬科少將,11月為列柳申科少將)、第19(司令為盧金中將,1011月為博爾金中將,11月改編為突擊第1集團軍)、第16(司令為羅科索夫斯基中將)、第20集團軍(司令為葉爾沙科夫中將)在奧斯塔什科夫、葉利尼亞西北寬達300余公里的地區佔領防御。

預備隊方面軍(司令為蘇聯元帥布瓊尼)以第24(司令為拉庫京少將)、第43集團軍(司令為索邊尼科夫少將,10月為阿基莫夫中將,10月為戈盧別夫少將)在羅斯拉夫利方向100公里正面進行防御,而將其余第31(司令為多爾馬托夫少將,10月為尤什克維奇少將)、第49(司令為扎哈爾金中將)、第32(司令為維什涅夫斯基少將)、第33集團軍(司令為奧努普里延科旅長,10月為葉夫列莫夫中將)置于西方面軍後方。

布良斯克方面軍(司令為葉廖緬科上將)轄第50(司令為彼得羅夫少將,1011月為葉爾馬科夫上校,11月為博爾金中將)、第3(司令為克列伊澤爾少將,12月為普申尼科夫中將)、第13集團軍和1個集團軍級集群,扼守布良斯克以西及其以南寬達300余公里的地區。總計在西方向上的3個方面軍共有125萬人,坦克990輛,火炮和迫擊炮7600門,飛機677架。

而蘇軍節節敗退之下,士氣明顯存在問題。而德軍一路高歌猛進,可謂是士氣高昂。如果不是知道最終的走向,沒有一個人會認為,蘇俄能夠打贏這場戰斗,即便是斯大林也顯得憂心忡忡。

根據「台風」計劃,德軍第2裝甲集群9月30日在布良斯克方向,第3、第4裝甲集群10月2日在維亞濟馬方向,相繼開始了進攻。

盡管蘇軍進行了頑強抵抗,德軍仍然突破了防御。

德軍第2集團軍突破了蘇軍第50集團軍的防線,于1941年9月下旬奪取布良斯克。

10月3日奧廖爾陷落。

德軍沿著奧廖爾圖拉的公路推進。

莫斯科以西的維亞濟馬方向,西方面軍和預備隊方面軍進行了艱苦的防御戰斗。

德軍10月7日則進抵維亞濟馬地域,兩方面軍大部分軍隊在此陷入合圍,一直頑強抵抗到10月1213日。

13日,蘇軍維亞濟馬集團大部被殲,被圍軍隊一部後來突出重圍,有的留在敵後開展游擊斗爭。

布良斯克方面軍陷于戰役合圍的困境後也向後退卻,23日,蘇軍布良斯克集團大部被殲。德軍在維亞濟馬布良斯克戰役中、俘虜蘇軍67萬人。

扎伊斯克防御線成了莫斯科接近地上的主要抵抗地區。4個集團軍總共只有9萬人左右。這些兵力不足以在整個地帶建立堅固防御。為了改進軍隊指揮,西方面軍和預備隊方面軍于10月10日合編為西方面軍,朱可夫大將任司令。

朱可夫受命之後,將部署在西伯利亞的25個步兵師和9個裝甲旅的精銳部隊,陸續西調到了莫斯科近郊,迅速重建了四個集團軍,並動員莫斯科市民在3天之內,組織了25個工人營,12萬人的民兵師,169個巷戰小組,發動45萬人圍繞莫斯科城修築起三道防御工事,其中婦女的數量佔了四分之三。到10月末,僅婦女兒童就構築了7萬2千公里反坦克塹壕,挖掘了300多萬立方米的泥土。處于防御狀態的莫斯科城,被街壘、鹿砦、工事嚴密地封鎖起來,食品因此嚴重短缺。

10月月中11月初,在莫扎伊斯克防御地區展開的多次j li 戰斗中,蘇軍對德軍優勢兵力進行了頑強抵抗,將其阻止于拉馬河、魯扎河、納拉河等地區。

10月14日,德軍突入了加里寧地域。

10月16日,有傳言說莫斯科即將失陷。有些工廠炸毀了機器設備,部分工人逃離了莫斯科。

10月17日,以西方面軍右翼(第22、第29、第30、第31集團軍)為基礎組成了加里寧方面軍(司令為科涅夫上將)。德軍想從加里寧向東南發展進攻並前出西北方面軍和西方面軍後方的企圖被粉碎。

德軍雖然對維亞茲馬布良斯克戰役中消滅了大量的蘇軍有生力量,但隨著天氣的變冷秋雨把道路變成泥沼,幾乎癱瘓了德軍的進攻。

德軍于是被迫全線停止前進,以待大地封凍。德軍暫時的停進使蘇軍贏得了寶貴的喘息時間。(未完待續……)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我抗戰最新章節 | 我抗戰全文閱讀 | 我抗戰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