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日晚上,楚天從楚建平的家中離開之後,在呂家弟子的監視下,居然「離奇」地失蹤了。
從這個晚上之後,楚天再也沒有在楚建平家中出現過。
對于楚天楚天突然失蹤之事,李長安雖然心中暗自猜測,但是也沒怎麼放在心中。
畢竟,以李長安看來,這次楚天在兩大王府進京的事情中,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他不可能會徹底失蹤,想必是知道自己被呂家弟子盯上了,暫時消失而已。
李長安不愧是李長安,他的猜測,還是相當正確的。
這五六日來,楚天就一直躲在那臥龍寺中,閑暇時刻,他甚至還經常變幻各種身份,在應天府中到處閑逛,生活過得極為悠閑。
不過,這五六日,楚天的生活雖然悠閑,大明王朝的朝廷,卻是如亂開了一鍋粥似的。
事情的引子很簡單,是從御史蔡正明大人的一篇折子開始的。
在折子中,蔡正明做了一件讓所有人都難以置信之事,那就是彈劾當朝丞相姚平波大人。
彈劾的借口很簡單,是從三年前,姚平波處理閩王朱備的事情開始。
因為一個月前,朱備在宗人府上吊自殺了。
其實一個被削了爵位的王爺上吊自殺,原本也不是什麼大事。
至少在一個月前,他自殺的時候,連朱允炆听了,也就最多點了點頭,隨即便將這件事情忘記的一干二淨。
所以在隔了一個月後。當蔡正明再次將這件事提出來,指責丞相大人在處理王室宗親的時候,過于苛責之時,滿朝嘩然。
當然,蔡正明的這次彈劾,隨即被朱允炆原封不動地退回了,蔡正明大人甚至被朱允炆當著滿朝文武的面。狠狠地批了一頓。
不過,朱允炆也就是批了他一頓而已,板子高高舉起之後。又是輕輕放下,蔡正明並沒有因為這次膽大妄為的彈劾,而受到任何處罰。
但是就在丞相大人一系的官員們。開始準備羅織蔡正明的罪名,準備狠狠地給他一個教訓之時,出乎意料的第二次彈劾,在第二天又來了。
這次,總計三名御史聯名彈劾,彈劾的,依舊還是丞相大人,罪名卻是擴大了,已經不僅僅只是朱備的事情,更是將最近幾年。丞相大人在朝中事務的處理上的一些紕漏,給一一指了出來。
姚平波身為丞相大人,日理萬機,要處理的事情這麼多,豈會沒有失誤之處?還容不得姚平波自己辯解。也沒機會給姚平波的這一派系的官員們,有機會得以替他們的丞相大人抱不平,皇帝陛下便是又將這折子退回,同時再次狠狠地批了這三位御史。
皇帝陛下對丞相大人的信任,真是讓人妒忌啊。
不過,這還沒完。第三天的時候,都察院重磅人物出場了。
素來以正直公正聞名整個大明王朝朝廷,被稱為朝廷脊梁所在的都察院一把手,都御使司馬寧大人,還有他的副手副都御使蔣雲大人,聯手都察院二十六名御史上書,彈劾的,還是丞相大人!
頓時整個朝廷沸騰了!
這一次,禮部尚書方孝孺大人,吏部尚書李廷忠大人為首一派朝廷官員,開始紛紛上言,力挺司馬寧和蔣雲兩位大人,對丞相大人最近兩三年,乃至陛下登基之後的一些事情,絲毫不加情面地進行了攻訐。
到了這個時候,滿朝文武豈能看不出來,這肯定就是方孝孺和李廷忠兩位大人聯合針對姚平波大人布下的一個局。
其實這也正常,現在的朝廷,早已經因為「削藩令」,分成了兩個大派系,丞相姚平波大人和兵部尚書史畢恭大人,是旗幟鮮明的「削藩派」,而那禮部方孝孺和吏部的李廷忠兩位大人,卻是主張區別對待各個藩王。
明眼人早就看得出來,這兩大派系,必然會有一次全面的對抗。
而算算這時間,也是差不多了,因為兩大王府,最多就在這六七日內,要進入應天府,尋求朝廷的「寬恕」和「接納」。
在這等關鍵時刻,方孝孺大人和李廷忠大人聯手發難,也是情有可原,至少,他們要向那各大藩王們表態,朝廷之中,還是有人支持他們的。
只是,大多數人料不到,甚至連兩位大人的這個派系之中的絕大多數人都沒有想到的是,這場戰火,居然會是從都察院燒起的。
一直以來,都察院的都御使和副都御使兩位大人,都是朝廷之中最為鐵面無私,也是從來不會選擇站隊的兩人,他們這次大張旗鼓地彈劾姚平波丞相,是讓所有人都大為吃驚之事。
當事情發展到這個份上,便連一直都是信任和支持姚平波大人的皇帝陛下,也是有些動搖了。
因為,都御使大人和副都御使大人提出的彈劾理由,確實句句有理,而且證據確鑿。
而給予姚平波關鍵一擊的,是那刑部尚書李芳明大人。
李芳明可是朝廷最為重量級的元老人物了,歷經三朝,一直都是官居刑部尚書職務,而以前也正是在這場「削藩令」的風波之中,秉承中立原則的人物之一。
這次,李芳明大人也是站了出來,在這個問題上,旗幟鮮明地支持方孝孺和李廷忠兩位大人。
對于李芳明為何突然改變立場,是所有人都極為難以理解之事,這老頭子向來都是軟硬不吃之人,這番改變實在是太大了。
當然,丞相大人歷經多少明爭暗斗才能爬上他的位置,豈是這麼容易被扳倒的?即便方孝孺這一派,突然得到了中立派的實力人物支持。他們依舊不急不忙地守住陣線,同時不忘了展開反擊。
于是便有人,不斷地開始往方孝孺和李廷忠兩位大人身上點火,這兩位大人為官這麼多年,也不可能沒有一點失誤之處。
這麼一來,就在兩大王府不斷靠近京城之時,朝廷之中亂成一鍋粥了。
只是誰也不知道是。這鍋爛粥,便在朱允炆和方孝孺的預計中,是他們有意想要熬出的亂粥。
方孝孺乃是何等人物。知道了姚平波乃是北都的臥底之後,他是決計不會放過他的,但是方孝孺仔細考慮之後。又是得到楚天的建議,最終采納了楚天的意見,並不準備讓北都燕王暗算朱允炆之事,現在就暴露出來。
因為這個事情一旦暴露出來,將姚平波和北都燕王的關系曝光了,連朝廷都沒了任何退路,對于一個想要如此謀逆的王爺,甚至還是造成先帝駕崩的罪魁禍首,若是朝廷還不采取任何手段,只怕人心大失。
但是此刻。卻絕非朝廷和北都徹底撕破臉面之時,現在朝廷和北都撕破臉面了,除了鎮南王府和蜀王府之外,其他的六個藩王,只怕都還是會支持朱棣的。
這樣一旦引起兵禍。對大明王朝的打擊,實在是太大了一些。
而且,最主要的是,拿下姚平波之後,姚平波這一派系的人,又該怎麼辦?掌握兵部大權兵部尚書大人。又該怎麼辦?統統連根拔起麼?那兵部大人在于軍隊中的親信們,又該怎麼辦?
那短期之內,只怕便是朝中一片混亂,到時候若是再和幾大藩王開戰,對朝廷顯然極為不利。
方孝孺需要時間!
若是能給他足夠的時間,他不僅僅可以將姚平波的「削藩令」的陰謀的負面作用,削弱到最低的程度,更能將朝廷之中,姚平波一系的勢力,慢慢清除出朝廷的核心權力圈子之外。
這一點,朱允炆也是支持的。
所以便有了朱允炆和方孝孺聯手上演的一番好戲。
想想也可知曉,若是沒有朱允炆的暗中授意,原本一直保持中立的都察院,刑部的幾位大佬,怎麼可能會突然改變主意,全力支持方孝孺和李廷忠呢?
姚平波肯定要拿下,但卻絕對不是現在。
姚平波提出的「削藩令」的錯誤,也要徹底糾正,同樣也不是現在。
現在只是造勢而已,姚平波如此勢大,支持他的人不在少數,貿貿然拿下,只會引起政治地震,但是有了這次事情之後,再加朱允炆慢慢改變立場,相信越來越多的中立勢力,會慢慢傾向于方孝孺這一派。
等到時機成熟的時候,等到姚平波的派系,被徹底削弱之後,就是朱允炆對姚平波最後動手之時,當然到時候,動手的理由絕對不會是姚平波和北都暗中勾結,只會是其他千奇百怪的理由。
隨著姚平波的倒台,朝廷再會慢慢糾正「削藩令」的錯誤,將那其余的幾大藩王,慢慢地引回朝廷之中。
方孝孺如此處心積慮,只為一點,那就是給朝廷爭取時間。
而方孝孺和楚天,乃至于朱允炆都是相信,只要沒有人知道朱允炆的絕世媚毒已經被解除,即便朝廷慢慢緊逼,北都的那位王爺,終究不會鋌而走險的,因為在那位王爺的心中,朱允炆死後,整個天下,都將會是他的了,如果他能平平安安地取得天下,他會讓自己的天下,變得混亂不堪麼?
而當過了半年一年之後,等到朱棣發現不妙之時,只怕,為時已晚!
這就是朝廷這段時間風波的真正內因。
當然,這些政治斗爭,和楚天絕對無關,他現在心中只是知道,對于這次兩大王府進京之事,朱允炆將會「反復斟酌」,朝廷將會「激烈爭論」,而最終,朱允炆又會「極為勉強」地同意兩大王府的要求,從此會繼續保留兩個王府,不會削除兩個王府軍權財權,那便夠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