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狼騎 第三百一十一章 施大勇在哪里?

作者 ︰ 傲骨鐵心

千里外的遼東,皇太極再一次點齊舉國精兵西征林丹汗,此事動靜之大,大明卻無一人知。

北京城中,年輕天子因為洪承疇傳來捷報帶來的好心情沒有維持幾天。

天還未亮,準備上朝的官員便聚在了午門外,未等片刻,宮中來人傳諭,早朝改在皇極門舉行。

一听朝會改在皇術門,大小官員們便都緊張起來,今兒個是朔日,按慣例應是大朝,大朝一般在皇極殿興霆小說章節。而大朝多是走過場沒多少正經事。現在卻一下改在皇極門,不問可知,這是要御門听政了。以前御門听政多在午門,自神宗皇帝後便改在了皇極門,算來大明已是多少年沒有在皇極門舉行過御門听政了。官員們紛紛議論,一定是哪里出大事了,不然皇上不會突然在皇極門听政的。

等一眾臣子懷著疑惑和忐忑之心到達皇極門後,便見年輕天子已早早坐在那里,走在前面的內閣成員一眼便看到皇帝的臉色不好看。

朝臣按各自班位站定後,崇禎便怒不可遏的站了起來,一掃眾臣,怒道︰「你們知道嗎,宣府巡撫沈棨背著朕和東虜私下接觸,要議和!這事不是他沈棨自己能辦的,再給他十個膽子他都不敢。哼,你們莫要以為朕不知道,你們當中定有人與沈棨私通,平日里你們就有不少人與邊臣私交甚厚,公事中也多有往來。沒有出格之處,朕也不會找你們錯。可現在,這背著朕要與東虜議和,你們說說,朕能忍得了嗎!說,你們當中是誰給沈棨撐著腰的,又都有哪些人想要和東虜議和!」

群臣听得目瞪口呆,這話誰敢接茬?就是真有和沈棨串通的,也不可能傻得自己站出來,全都明智的噤聲低頭,生怕皇帝會看到他。

溫體仁也是奇怪,不知道皇帝從哪得的消息,為何他這首輔不知道。但見崇禎現在正在氣頭上,便也知趣的不去觸這個霉頭,反正沈棨是東林黨的人,出了事也該周延儒他們頭疼才是。听皇上這口氣,看來沈棨這宣府巡撫是做到頭了,新的宣府巡撫人選皇上一定會詢問自己,可得好生考慮考慮才是。

「朕知道不是沒有,是你們不敢說,昨天熊明遇就替沈棨辯解,被朕好一通罵!朕已發中旨,著沈棨下獄!自今而後,再有人背著朕與建虜有片紙只字的交通,一律入詔獄!」

崇禎說完,方覺得憋了一晚上的怒氣發泄出來,鼻中吁出一股氣,冷冷望著下面的群臣。轉身又吩咐伺候在殿階旁的趙全︰「把朕昨晚看的那道奏疏讀于他們听听。」

「是,皇上。」

那疏早揣在趙全袖中了,這會不迭拿出,一輕嗓子,扯聲念道︰「萊城被圍五十日,危如累卵。日夜望援兵,卒不至,知必為撫議誤矣。賊果止兵,或稍退舍,臣等何故不樂撫,實是賊借撫為緩兵計。當賊過青州,大成擁兵三千,剿賊甚易,元化遺書謂‘賊可就撫,爾兵勿東’,大成遂止,至賊延蔓!援師不來,臣死當為厲鬼以殺賊,斷不敢以撫謾至尊,淆國是,誤封疆,而戕生命也!」

趙全一氣念完,殿下群臣中已有數人變色,這疏是已經死在萊州的徐從治年前上的表,當時周延儒還是首輔,不知出于什麼目的,將這疏壓了下來。卻不知皇上從何處得知有這道奏疏,現在翻出當著群臣面讀出,用意又何在。

次輔何如寵和大學士吳宗達都是東林黨人,也是周延儒在朝中的黨羽,趙全剛念了個開頭,他們就知道這事是誰在搞鬼了。恨恨的目光望著站在前邊的溫體仁,暗罵不已。

下面臣子的反應,崇禎看不清,待趙全念完,他點了兵部尚書熊明遇,語氣陰冷︰「熊明遇,前有謝璉的奏疏,現在又有徐從治的表章,二人皆言登萊之事不可招撫,朕也屢次詔對內閣,招撫者,書生之見也,賊兵但有半點忠君愛國之心,斷不會造反。對孔有德、李九成之輩,便當一力剿滅,不致後患。可朕說的話,你們有听的嗎?徐從治這奏疏上了幾月了,現今人已為國捐軀,這奏疏所言難道不是赤膽忠臣所言嗎?你說,這撫事還能進行嗎?」

熊明遇惶恐難安,昨天因為沈棨的事,他已經被天子罵了一通,現在天子又因登萊之事生怒,如果說沈棨的事和他兵部無關,可這登萊的事,可就是他兵部職責了。從去年孔有德在吳橋起事,到現在已經幾月了,兵部該調的兵都調了,光是遼兵就調了兩撥,其後又是京營,又是川兵,足足大幾萬的人馬全派去了。可前線倒好,幾萬大軍硬是什麼仗都不打,全在沙河那地吃閑飯了。兵部不是沒有催過,可是高起潛根本不為所動。高太監是內臣,他催逼不得,原以為劉宇烈去了後,局面會好轉,誰知劉宇烈去了後仍是沒有動靜。天知道他們在登萊搞什麼!

熊明遇有苦難言,若說他指揮不動前線,那是他兵部堂官無能!可他又不能說是自己在拖延戰事,那樣的話,只怕盛怒下的天子會立即將自己下詔獄。

苦于難言之時,都察院右都御史李長庚卻突然出班奏道︰「皇上,自孔有德、李九成作亂以來,朝廷先後派出朱大典、高起潛、金國臣、徐從治、謝璉、楊御蕃等文武出征,遼軍、京營、川軍也是派了不少,可是賊亂仍不得平,此說明各鎮兵均非孔賊部下遼兵對手。臣以為,叛軍不但能戰,且兵力甚多,據說現在都有幾萬兵馬了,若是一昧用強,反倒會傷朝廷元氣。故臣以為,招撫一事不可輕廢,如能成功招撫叛軍,則我遼東又增一銅牆鐵壁。叛軍因餉而叛,臣想只要許諾補發欠餉,必有招撫余地。」

又是招撫!崇禎剛說不可招撫,這李長庚卻又大言不慚的提起招撫來,把他氣得氣不打一處來,連天子禮儀都不顧了,抬手就指著李長庚罵道︰「照你這一說,我大明就沒有能戰的兵了,朕的江山還得要一幫叛臣賊子來維持不成!你口口聲稱援軍無能,不是賊兵對手,那為何會有沙河、小官莊之勝。這兩仗難道不是朕的京營將士打出來的嗎?你一語抹煞,可知要寒多少將士心!若是鎮軍因無餉而叛,朝廷卻仍拿餉去撫他,長此以往,朝廷體面何在,朕威嚴又何在!你此番話語,居心何在!」

「皇上息怒,皇上息怒」

李長庚沒有想到崇禎會對他這九卿發這麼大火,嚇得慌忙跪在地上,不住磕頭。耳畔傳來的卻是崇禎冷冷的聲音,「你也是三朝元老,朕年地,你可以回家安養晚年了。」

李長庚心下一驚,呆在那里。

崇禎卻不理會他,而是轉目看向溫體仁,問道︰「叛軍到底有多少兵力?」

溫體仁沒有上前答話,而是轉首去看身後的徐光啟,徐光啟出班奏道︰「回皇上放在,叛軍起事之初,只八百兵,後攻陷登州,得東江遼兵呼應,又奪獲紅夷大炮二十余位,西洋炮三百位,馬三千匹,餉銀百萬兩,其後攻城掠地,招降納叛,保守估計,叛軍此時總兵力當在五萬人左右,然能戰之兵還是遼兵,遼兵之數不會超過七千。」

崇禎听後,點了點頭,又問熊明遇︰「派去的援兵呢?」

熊明遇道︰「京營兵一萬三千,川兵一萬二千,另有北直隸兵馬六千,金國臣部的遼東騎兵三千,可戰之兵在三萬人。山東方面,朱大典部有魯兵五千,浙兵兩千余。」

崇禎听得很仔細,听完哼了聲︰「如此說來,援軍能戰之兵是多于叛軍了。」

「是。」熊明遇不敢欺君,他調去的兵馬卻都是強兵,尤其是金國臣率領的祖家騎兵,能以一當十的。

「既然多于叛軍,如何屯駐不前的!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傳朕旨意給劉宇烈,朕再給他一月,一月之內,不能平定叛軍,叫他不要回來見朕了!」

崇禎說完,突然看了徐光啟一眼,道︰「廣西道試御史蕭奕輔上疏說孔有德反後,孫元化力主安撫,放任孔有德荼毒內地。廣東道御史宋賢上疏說孫元化侵餉縱兵,貪穢已極。所轄士卒,數月間一逞于江東,劓截主將,再逞于濟南,攻陷城池,皆法之所不赦者。應將元化立賜斥譴,以昭國憲。他們說的事可有?」

徐光啟一驚,迅速搖頭道︰「臣亦擔保元化絕無侵餉貪穢之事。元化若有此事,臣願以全家百口共戮。」

「老大人還是莫口硬吧。」

溫體仁往前半步,道︰「先前諸臣曾屢疏糾劾元化貪污欺詐,難道這大小臣工都在造謠?所以陝西道試御史余應桂說,‘主登兵之叛逆者,非孔有德,乃孫元化也。’」

這話讓一個人受不住了,因為余應桂後面還有話,只是溫體仁沒說出︰「成有德之叛逆者,非孫元化,乃周延儒也。」

吳宗達一言便看出溫體仁居心,遂出班道︰「陛下,余應桂言不足信,信口胡言乃傷大臣,不可取!臣以身家性命擔保周延儒!」他也學孫元化一樣拿性命擔保了。

崇禎不耐煩的朝吳宗達擺了擺手︰「先不說你。朕不戮徐光啟家百口,但必囚系元化家屬!孔有德、李九成、耿仲明是他教出來的,叛軍都是他的部屬。那登、萊二州是什麼地方?是朕花錢聘來的洋人試造新式大炮的地方,是朕給他錢讓他練新軍的地方,是遼東重鎮的輜重重地!結果呢,他就給朕練出一支叛軍來?那剛造出的大炮白送了李九成?這李九成實在可惡,連洋人都殺!」

听崇禎提起死在登州城中的洋人,熊明遇忙提醒道︰「登州負責教習火器的葡萄牙人,有十二人在城陷時捐軀,十五人重傷,臣以為應追贈撫恤。」

崇禎點點頭︰「嗯,如何贈撫才好?」

熊明遇想了想,道︰「臣以為統領公沙的西勞可贈參將,副統領魯未略贈游擊,銃師弗朗亞蘭達贈守備,其余各贈把總職餃,每名家屬賞銀十兩。受傷諸人亦賞銀十兩。」

「準奏。」

崇禎看見熊明遇,又想起他的不是來。這些日子的彈章中還多有指他和孫承宗、丘禾嘉的。余應桂指斥熊明遇平叛不力,兵科給事中李夢辰說熊明遇調度失宜,威望既不足以服人,才干亦不足以濟變,難以久居司馬之堂。

孫承宗上疏乞休恩準後已回了老家高陽,但他一走彈劾他和丘禾嘉的奏章就多起來,多是說他「築凌召釁,辱國喪師」。這句話尤其使崇禎著惱,若不築大凌河城,便不會打這一個大敗仗,費了多少錢糧,卻弄個四萬大軍全軍覆沒,城也給了人家,又連帶著出了吳橋之變,殘破三百里,殺人盈萬!

不過丘禾嘉已經病死,死者為大,還是給他留後名吧。想到丘禾嘉,崇禎突然又想起一個人來,問熊明遇道︰「錦州參將施大勇現在何處,他謀叛之事可查清?」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明狼騎最新章節 | 大明狼騎全文閱讀 | 大明狼騎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