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今天兩更,每更三千。求票求推薦
過了冬月就是正月,全中國老百姓又開始忙活過年的事來。此時此刻的梁豐,正緊鑼密鼓布置自己的幾件大事,堪堪已經差不多完成,準備要付諸實施了。
一個多月以來,梁豐不停地調整工作步伐和方式。在前期的進行中,他發現工匠們在學習四角檢字中有些小小的缺陷,而這個缺陷看似不起眼,但卻有可能影響到自己整盤的計劃。
所以他要求劉毅加派人手,提供更多的工匠參加進來。
劉毅雖然不可能知道他的最終目的是什麼,但從目前來看,效果的確驚人,第一批雕版工差不多取得了全部畢業的成績,而且才不到二十天時間就真的達到了可以翻檢所有漢字的效果。
當劉毅看到梁豐現場作的演示,下巴好半天沒合上。梁大人先讓劉毅隨意寫出幾十個字,還特別強調越難越好,越刁越好。劉毅按要求寫了,梁大人接過,編上號碼,然後分類放置在桌上。另一張紙則將這些字謄抄一遍交給工匠,那些工匠接過後眼楮輕掃,馬上對應號碼在桌上取出相同漢字,前後不到一袋煙功夫。
「大人,這些人可都不怎麼識字啊,你老人家是如何做到的?」劉毅茫然地問道。這是打死他也想不通這里面的道理!
梁豐得意的笑了,低聲把自己的方法對他講了一遍,劉毅才如夢初醒。雖說這種方法。其實無助于工匠真正識字,但是用在做工上,完全夠了。
心服口服之下,劉老板對梁豐的敬畏和崇拜又急劇加深,到了言听計從的地步。于是毫不猶豫趕緊催促第二批工匠即刻來封丘接受培訓。
但是梁豐對第二批工匠的培訓又有了一個改變︰他教給這批工匠的檢字方法,所有號碼都是反過來的。
舉個例子說,比如按照四角檢字法,方法的「法」字號碼應該是3413,但是他在教習時卻反了過來,變成4331。道理簡單。就是依照工匠們對字的認知習慣,把這個字反過來看的結果。
因為工匠們在雕版時,都是把字反刻在雕版上,所以他們對字的反面認知敏感度,遠遠高于對正面的認知。
梁豐認識到了這一點,索性就利用好這一點,用如此方式教給工匠。
小嫦起初完全不理解他的用意,當這廝晚間在小嫦耳邊細細解釋一番後才恍然大悟,佩服他用心良苦。
他接著又做了一個舉動︰把第二批劉老板精挑細選送來受訓的工匠對反檢字法學習得滾瓜爛熟的時候。不眠不休用三四天時間。工楷在蟬翼紙上謄抄《廣韻》書中所有的字,交給謝小嫦和馮程程。讓她們兩人依照自己教給的法子,全部用反檢字法編號。
馮程程隨在家里,自接了小嫦的信。不到半天功夫,已將法子揣摩得通透無比。接著又接到梁豐的信,說了這個正字反檢的法子,那又有何難?三兩下便已搞定。于是兩位老婆,一個在家一個在縣,分工合作,不到幾天功夫便將所有的字反檢編號全部搞定。
工匠們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卻已經能通過梁豐的任何考試,幾乎完全沒有錯誤。
這時候出現一個微妙的現象。兩批匠人各二十名,一批只會正檢,一批只會反檢,同樣滾瓜爛熟,但在使用效率上卻高下立判。梁豐讓他們雙雙刻了一百個字模出來,分成兩堆。按正反兩種編號打亂以後又讓他們各自分檢。會反檢的幾乎條件反射似的順手就把要求的字任意剔出,毫不猶豫。而會正檢那一批,幾乎每個字都要多看兩眼才能確定,效率低了不止三分之一。
梁豐哈哈大笑。
接著。本城的名手張木匠又來稟告,縣尊老爺訂做的三個大家伙已經做好,請去驗看。
梁豐興沖沖喊來劉老板,又攜著小嫦,只帶幾個隨從去到木匠作坊。只見張木匠精心打造的幾個架子已經立好,還仔細上了漆,關節處又抹了桐油,很是漂亮。
頭一個是一根立柱下面依次八層輪盤,可以任意轉動,每個輪盤分六格扇面,按照梁豐的圖樣要求,連每一格都做了符號標記。劉老板仔細看時,原來是一些注音標記,按什麼「曾昂切」、「波熬切」、「姑窩切」等等區分,也就是按音區分,每個格子足夠大,若比照起初梁豐構想的字模大小,能裝同音字最多約兩百字以上。
這是他拿來給勘字先生使用的,十個勘字先生,若同時行動,分別識字檢字的話,這一個大字庫也僅夠滿足了。
第二個和第三個卻是一派長長的木櫃,有半人多高,密密麻麻分成若干長條小小抽屜,卻沒啥秘密,只等在每個小抽屜上編號,便可將四角檢字對應號碼的字放進去,隨用隨取。
梁豐看了大喜,夸贊張木匠做工精湛,技藝高超,能保質保量完成任務。張木匠心中得意,心說那是當然,你縣太爺交代的事,誰干不趕緊做?
梁豐驗看了貨,便叫永叔給錢。當時張木匠不敢要價,只說做好了在看,如今梁豐也不羅嗦,直接便給一百貫。嚇了張木匠一條,差點跪下連說不敢要這麼多,頂多二三十貫足矣。梁豐想想,也覺按市場規律辦事好些,別助長了一個小縣城里哄抬物價之風,點點頭讓永叔給了四十貫。只說剩余的先放著,要另作物事再來折抵。
梁豐心急,幾件事齊頭並進地展開。在衙門138看書網納字的初期,梁豐就躲在房里潛心練習,把宋體字給手寫復原了出來。他有感于此時天下刻書作坊甚多,因為是隨寫隨刻,雕工差異加上書法差異,印出來的書籍良莠不齊,許多都看不上眼。干脆一古腦兒進行改革算了。于是他便把宋體字寫了出來,發給各生員、書記同時練習。
宋體字筆劃變化不多,只適用于刻版,橫輕直重,點、捺和轉折處更具明顯特征。要是那當書法看是沒多大意思的,因為千字一面毫無生趣。但若當作印刷體來看,就比起這時候別的書籍來整齊、方正和清晰美觀不止一倍。
那些老秀才和書記們雖然瞧不上這玩意兒,但大人交代的,也只好照做。起初幾天頗不習慣,後來多練習幾下,因其筆劃單調不費腦子,也就順手熟練起來。梁豐看著時間不夠,干脆把十個校勘先生也加了進去,共同學習宋體字。
這時候第一批大約七八千字已經出來,梁豐便加快速度,分撥出一批人來專門書寫字模。用蟬翼紙打上小小界格,從0001號字開始書寫,每個人分字段完成手里任務。
切莫小看這字模書寫,說來輕巧,做來煞是費事。一張紙上要寫二百五十個字左右,全都得用宋體完成,要做到一筆不苟,只有苦練過書法的人才能體會,從頭至尾完成一幅是多麼困難。況且一個疏忽,難免寫錯一兩個字,雖說可以挖去另寫,但校對又難,非常耗時。前後用了十來天才勉強寫完,還不盡如人意。梁豐不滿意,命令大部分返工重來,就又耽誤了幾天。
終于寫完,劉老板已經大量供應出將棗木做成的若干小個字模,拿來放入框里,名雕版工匠仔細雕刻出來,又按正反編號排列好,放入張木匠做好的字庫。再在每個字庫小格上貼上標簽,注明字號,碼放整齊。
梁豐又要處理公事,又要輪值坐堂放告,又要視察指導生員編寫字匯,雕版、字庫、編號,忙得團團轉。索性也不講什麼規矩了,把馮程程也早早接過來幫忙。兩個老婆聰明無比,幫他分擔了大半內部事務,校勘、注音、宋體抄寫、字模雕刻質量統統把關。
外面幸得秦邦業和鄧聖二位盡心竭力,將縣務處理得井井有條,倒也沒耽誤了他什麼正經功夫。
那邊劉毅也是顛來倒去地忙亂了一氣,所有印刷原料、器械、工匠、地皮、作坊,在陳橋驛搞得也是雞飛狗跳。
終于在臘月上旬,在字匯還未完全編纂出來的情況下,梁豐的字庫和劉毅的作坊基本完工,可以嘗試著開工試運行了。
到萬事準備得差不多時,劉毅劉老板不用梁縣令暗示或者吩咐,早將一份寫得清楚明白的契書呈上。上面說明,這個陳橋驛盛和坊分號,屬于汝陽劉氏和普寧梁氏共有。梁氏以技術入股,佔了其中七成,劉氏只佔三成。劉氏代為管理、運作、接洽生意,梁氏只管查賬收錢。
梁豐看了哈哈一笑,大筆揮處,將股份改為五五分。劉氏佔五成,其余五成為謝小嫦和馮程程一人兩成半,沒自己什麼事。但注明了其中一條︰盛和坊在沒有經過梁豐同意前提下,不得將活字印刷的技術異地使用和推廣。所有技術行為,只能按梁豐的意願進行。
劉老板答應也得答應,不答應也得答應。梁豐其實根本不擔心劉毅會竊取技術或者泄密,因為他早留了一手,雖然從長遠看沒什麼大不了,但暫時絕不會泄露技術機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