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明逐鹿記 第一百七十章反復波瀾一

作者 ︰ 守辰

崇禎十七年二月末,楊剛離開商南,奔赴潼關,隨行的有母親趙氏、兩位簇新新的守備,以及兩個剛剛被奪去處子之身的俏丫鬟。

一路緊趕慢趕,到潼關時已是三月之朔,不過一月工夫,潼關變化極大,原本空蕩蕩的關牆內外立起無數軍營,軍旗飄揚,人聲鼎沸,又有民夫、輜重不斷由西而來,楊剛騎在馬上遙遙望去,雄關氣象深有所觸。

如此險要雄關,只消一支得力軍馬駐守,關外便有百萬敵軍,也難以撼動,唔,為今之計,首要在于操練兵馬,修整關隘,一定要盡速把潼關經營成銅牆鐵壁!

帶著這樣的心思,一到潼關,楊剛便擊鼓聚將,半天之後,潼關多出四支軍馬旗號,除卻武毅營,楊剛新設武勇營、武信營、武威營、武德營,武毅營由楊剛親掌,其他四營守備分別為林寧、張路、盧大富、黃亮,五營兵馬合總一個稱呼——勝捷軍,因為前身來自孫傳庭督率兵馬,兵卒多是關中子弟,又稱秦軍。

又了新名稱、新旗幟,老弟兄們人人升官,各個喜氣洋洋,最不濟也是個隊官,一時間潼關內外歡聲雷動,士氣飆升,如同打了一個大勝仗,得了百兩、千兩銀子的犒賞一般。

不過一個個新出爐的武官們稍稍平靜一點,便突然發現,自己官是升了,可手下人馬卻沒有增加,五個營頭平均只有千余士卒,隊官手下實有一什,把總手下實有一隊,缺編極大。

不比死鬼劉英之類的貪墨之徒,林寧、張路等人誰也沒吃空餉的心思,李闖兵馬眾多,眼看就要進北京城,不知道什麼時候就要回頭攻打潼關,這個時候人人只恨手中兵馬太少!

所以不等楊剛說,武將們便紛紛要求充實兵馬,而兵源從之前沒人看得上的新兵營挑選,至于新兵營里都是沒見過血的老百姓,兵器、甲冑樣樣沒有,那也顧不上了。

先把人馬招滿,狠狠操練著,兵器、甲冑嘛,總兵大人和顏先生不是設了一個軍器監嗎,缺什麼自然要軍器監補足!

林寧、張路等人打得好算盤,只管先去挑選兵丁,卻不知道軍器監剛剛成立,只是一個空架子,楊剛、顏越商量設立軍器監是為了打造兵器,實現自給自足不假,可是武毅營崛起太快,一個來月工夫,新秩序下的許多功能還都遠遠稱不上完備。

不過當下和軍隊有關的事項都最為緊要,民生什麼的都可以緩一緩,唯有軍隊訓練一刻不能松,天知道什麼時候李闖就會得到消息,殺將回來,而除了李自成,更北的地方,滿清韃子也時刻帶給楊剛沉沉的壓力。

時間緊迫,時不我待啊!楊剛想到,而在勝捷軍中,依舊是軍師參贊的顏越也有同感。

不管怎樣,勝捷軍各項事務都一點點上了正軌,每一天從早到晚,士兵們操練不停,而潼關以西的道路上,各種各樣的物資也流水般送來,每一天勝捷軍都強大一點,每一刻潼關都牢固一些。

當楊剛和手下兄弟盡心竭力操練兵馬,以期來日一戰時,潼關之外,中原大地正處于一派蕭瑟中,雖然春光明媚,可是舉目望去,四野凋零,白骨蒼蒼。

李自成帶大軍殺出潼關,陷汾州、懷慶,克太原、潞安,一路之上幾無敗績,闖軍兵鋒所至,明軍非敗即降,等到了三月份,大明江山已是搖搖欲墜,而北京城更是風雨飄搖,不知何時就會陷入戰火。

到了這個時候,所有人都已經意識到,大明帝國已經無力回天了,于是各路人馬紛紛尋覓出路,或私相交接闖軍,或經陸路、水路南下避難,一時間北京城里竟然熱熱鬧鬧,每日里車水馬龍,人流絡繹。

只是所有的一切都與崇禎皇帝無關,臣子可以降,可以逃,而志大才疏,但卻兢兢業業治理國家十七年的崇禎皇帝只留給自己一條路——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無論後世如何評價大明最後一個皇帝,至少有一條是所有人的共識,那就是崇禎皇帝的骨氣。

寧死不降,即使斧鉞加身,也絕不逃跑,或許堅持不肯偏安南逃的崇禎皇帝很固執,近似愚昧的固執,可是無可否認,這種固執也有其令人感動的閃光點。

不管多少聰明人認為崇禎皇帝太蠢太傻帽,不管多少人覺得留得青山在才是正確的人生觀,崇禎皇帝都固執地堅持到了最後,任何有關南逃的勸告,不管是有理的還是沒理的,善意的還是惡意的,都被崇禎皇帝拒絕了。

沒有人知道崇禎皇帝為什麼堅持要固守北京,又是以怎樣的心情面對日益逼近的絕境,不過到了三月十七這一天,一切都已無可挽回,數十萬闖軍將北京團團包圍,開始攻城了。

京營兵潰,崇禎皇帝最後的指望化為泡影,闔城軍民,沒有一人可供指望,不過半日,外城陷落,紫禁城里的崇禎知道消息,面色慘然。

朕繼位十七年,宵衣旰食,不邇聲色,憂勸惕勵,殫心治理國家,可是為什麼我大明每況日下,直到社稷將傾?

無數個為什麼纏繞在崇禎心頭,但崇禎卻找不到答案,又或許不願意找到答案,不過這個時候說什麼都已無益,收拾心情,命宦官們整治一席家宴,第一次徹底將政事拋在腦後的崇禎舉目四顧,沒有驚恐悲憤,反而感覺到一絲從未有過的輕松。

一切都要結束了,嘿嘿,一切都要結束了…………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七,周皇後、袁貴妃自縊身死,張皇後殉國,十八日,崇禎皇帝登上煤山壽皇亭,月兌下皇袍,寫下絕命詔——‘朕涼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諸臣誤朕。朕死無面目見祖宗,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無傷百姓一人。’

吊死在一棵歪脖樹下的崇禎皇帝,最後相伴身邊,並一同殉國的唯有一個太監王承恩,當崇禎皇帝的尸體在風中搖擺不停時,比崇禎皇帝大四歲的闖王李自成正意氣風發,志得意滿。

北京城陷落,崇禎皇帝自縊身死,大明已經覆亡,大順則如旭日初升,興旺的很,走進紫禁城,踏上太和殿,坐倒龍椅之上的大順皇帝有理由相信,自己建立的王朝將會興旺發達,有理由相信,全天下的人都會臣服在新皇帝的腳下。

只是李自成沒想到的是,在極北之地,滿清都城盛京內,尚不知崇禎身死,北京陷落的攝政王多爾袞正專注地看著一封奏書,這封奏書乃是北宋名臣範仲淹的十七代世孫範文程所上,其中只有一個意思,大明必亡,闖賊非是天下明主,大清當舉兵入關!

‘正如秦失其鹿,楚漢逐之,我國雖與明爭天下,實與流寇角矣’,範文程直接告訴多爾袞,清兵如今的敵手只有一個,那就是李自成!

當多爾袞細細觀看範文程的奏書,難以決斷的時候,李自成並不知道自己已經被滿清當成了心月復之患,陷在千秋帝皇夢中的李自成直想快快一統天下,直想快快看到四海臣服,為了這個目的,無所不用其極!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回明逐鹿記最新章節 | 回明逐鹿記全文閱讀 | 回明逐鹿記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