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先生、莫先生是我最敬重的長者,其他人是我能交托生死的兄弟,宋先生有什麼話盡可直說,本官洗耳恭听!」
楊剛說得認真,態度很誠懇,留在政事堂上的幾位文武心中感激,目光卻都落在宋康年身上,大事當前,自然是正事要緊!
眾多目光齊聚一身,宋康年不見一絲慌亂,微微一笑,緩緩開口。
「請總督大人親自出使江南,只怕許多人都以為宋某荒唐,所言不羈之至,也是,常人看來,總督大人身負重任,我勝捷軍十萬虎賁、秦地萬千百姓前途皆系大人一身,多少大事仰仗大人裁決,怎可自賤身份,去做什麼使節?」
「更者,在座幾位大人只怕回想,總督大人要去了金陵,勝捷軍權柄又交予誰人,此去江南少則三兩月,多則一半年,期間秦地若有什麼變故,只怕悔之晚矣,是也不是?」
「以總督大人如今身份地位,覲見新君,所得不過虛名,卻需千里跋涉,甘冒艱險,成則于我勝捷軍無益,稍有閃失,大好基業,一番心血,只怕便要付諸東流了!」
宋康年沒有直接講述楊剛是最佳使節的原因,反倒自相矛盾地直指缺陷,這一來反倒讓所有人生出好奇,進而深思起來。
世上哪有人自己拆自己台腳的?沒有這個道理啊!宋康年如此說,唔,必有深意!必有深意!
果不其然,宋康年洋洋灑灑一番話自爆其短,待到最後,突然話鋒一轉。
「不過,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禍福相依,世上事有利必有弊,有弊必有利,總督大人若是肯親自出使金陵,覲見新君,只要運作得宜,其中好處麼,嘿嘿,也無窮的很!」
哎?有好處麼?真的有好處麼?唔,我想了這麼久了,怎麼就看不出有什麼好處?
楊剛很是疑惑,盯住宋康年,一心要听听好處是什麼,可是宋康年卻沒有如楊剛所願,講那無窮的好處,反而又說出一番讓所有人色變的話來。
「大人,宋某初入勝捷軍,未有寸功,便受大人重用,實在心中有愧,為報大人知遇之恩,宋某苦思冥想一策,送于大人,只要大人敢冒些凶險,出使金陵,依策行事,不敢說名垂千古,青史留名,叫天下人刮目相看是一定的!」
「循規蹈矩出使金陵肯定沒有卑職所說奇效,須得另出奇兵。此番出使,第一要大張旗鼓,讓天下人都知道總督大人千里迢迢覲見新君,使天下人都知道秦地尚有忠于大明的王師,尚有忠于大明社稷的勇將!」
「第二,大人要大肆宣揚我勝捷軍軍威戰績,前有奇兵突出,打敗闖賊,使秦地自流賊手中光復,後有風陵渡血戰,使滿清韃子止步山西,如此種種,求取朝廷褒獎!」
「第三,則是之前大人提到過的,向今上索求援應,秦地地貧人稀,物力維艱,我勝捷軍缺兵少將,糧餉不足,朝廷若是不速速給予援手,甘陝兩地旦夕難保!」
說到這里,宋康年略略一停,視線掃過眾人,目光閃爍,眾人微微一怔,隨即齊齊一笑,卻是心照不宣,達成了默契。
「以上三條只要做到,便足以得到天下人的敬佩、贊嘆,足以讓朝廷給予諸位大人應得褒獎,不過,單此卻還不值得讓總督大人千里迢迢親自出使金陵,唯有做到最後一條,嘿嘿嘿…………」
宋康年輕輕一笑,笑得楊剛心里癢癢,按捺不住,楊剛追問了一句。
「宋先生,不知最後一條是什麼?若是照做,于我,于我勝捷軍又有什麼好處?」
「好處麼,便是讓天下人知道總督大人有勇有謀,赤膽忠心,乃是如孫傳庭孫公一般的能臣良將,若是將來有變,朝廷不足以…………忠勇之輩還有可報效國家的去處,我漢家百姓還有可依仗投奔的去處!」
這番話一說出來,所有人齊齊色變,卻又心蕩神移,嚴格說起來,宋康年這幾句話即便算不上大逆不道,也絕對是心有不臣,安一個割據自大的帽子鋼鋼的,不過連同楊剛在內,沒一個人出聲指責。
楊剛是知道歷史走向的,顏越、莫言深知江南吏治敗壞,軍隊糜爛,林寧、張路則純粹是不想受制于人,自家兄弟割據一方,何必受制于千里之外、只剩下半壁江山的小朝廷!
各有心思,所有人默默無語,齊齊盯著顏越,想知道顏越還能說出什麼話來。
「這最後一條麼,便是請總督大人地位穩固,朝廷至少顏面上要給予禮遇後,上書今上,直言如狼似虎的滿清韃子才是我大明心月復大害,日薄西山的李闖則不過是癤蘚之患,金陵朝廷聯清剿賊之策絕不可取!」
「除此之外,大人還要直指江南官場弊病,呼吁息黨爭,罷內斗,整治吏治,清除貪腐,與民休息,整軍修武,以期來日北伐,克復中原!」
楊剛目瞪口呆,實實沒想到宋康年會說出這麼一番話來,這一番話倒是沒有錯,句句都是金玉良言,可是…………
讓我否定南明朝廷已經定下的國策?宋矮子太看得起我了罷!弘光帝也好,馬士英、史可法也好,他們能听我的麼!扇人家老大一耳光,我擦,我還回得來麼!?
直指江南官場弊病,呼吁息黨爭,罷內斗,呼吁整治吏治…………這這這,要是能做到的話,合起來也有百萬大軍的南明又如何會亡,而且還亡得那麼快!
楊剛倒抽一口涼氣,下意識地便搖起頭來,只覺得最後一條忒不靠譜,其他人也紛紛露出相差無幾的表情,以為最後一條絕不可行,唯有顏越皺著眉頭,想了又想。
「康年兄所言這最後一條,只怕不會被今上和當道諸公采納罷!」想了半晌,顏越表情凝重,緩緩開口。
「呵呵,顏公說得不錯,宋某這最後一條絕不會被采納,總督大人只要一提,嘿嘿,只怕立刻便成為無數人的眼中釘,肉中刺!」
哎?宋矮子知道啊!?那為什麼,呃,讓我再好好想想,好好想想…………
「總督大人若按最後一條行事,弘光帝和當道諸公一定會深惡大人,不過為了秦地局面,大人必不會有什麼凶險,最多不過被訓誡一番,不提糧餉援軍,把大人趕回秦地罷了。」
宋康年笑一笑,也不管楊剛還在苦思,繼續說到,這幾句話一入耳,楊剛心中一動,突然有所領悟,可是不等想明白,宋康年又開口了。
「遙想北宋故事,徽宗與金人結盟,遣童貫伐遼之時,只怕未想過有朝一日會有靖康之恥罷!嘿嘿,若不是總督大人屢屢警惕韃子,以韃子為心月復大患,宋某只怕還奉不上這看似荒唐的一策,唔,要是李闖為滿清所滅,韃子兵鋒南下…………總督大人目光長遠,實在勝過卑職甚多啊!」
宋康年長嘆一聲,瞧著楊剛的目光頗為奇異,楊剛卻為注意,只是反反復復思索宋康年所獻計策,同時回憶歷史上的靖康之恥。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麼?領先時代半步是聖人,領先時代一步就是瘋子,我要是照做了,是聖人還是瘋子?
唔,前面多半要被罵,等到韃子兵鋒南下,老子就能咸魚翻身了,然後麼………啊,我明白了,怪不得這宋矮子口氣這麼大,說什麼名垂千古,青史留名,不過,最緊要的卻是………忠勇之輩還有可報效國家的去處!天下百姓還有盼頭、希望!
神情變幻不定,楊剛突然挺直腰板,雙目泛出精光,卻是終于想通想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