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煉英雄 第五十七章 董卓遷都3

作者 ︰ 邪惡漫步

更新時間︰2012-12-04

听賈詡輕輕喊了一聲將軍,張濟回過頭來,他年紀較大,將近五旬,兩鬢已有華發。對于賈詡他還是比較照顧的,也曾將他推薦給董卓,但董卓不能識人,加上李儒從中阻撓,所以董卓並沒有接受賈詡,仍是讓他跟著自己。

看著這個年紀只比自己小上幾歲的同鄉,張濟也常感嘆,賈詡之才,他深知。但是一直到如今也沒有用武之地。張濟在西涼軍中的地位,一日不如一日了,以前他的話,董卓還比較重視,現在不同了,年輕的後輩快速成長,且上陣殺敵比他更加狠辣,董卓如今相信的是這樣後輩,如李傕、郭汜等人,就連軍中最有能力的徐榮,現在也不能和他們相比了,何況他張濟。自己地位下降,不能為賈詡討得更好的出身,張濟也是有些遺憾。他深深的看了賈詡一眼,說道︰「文和有話可直說!」

「將軍為何明知李傕一走就不會回來,卻還故意請他下關?」李儒眉頭一皺,昨天洛陽來了消息,他們三人都知道,只是內容是什麼李傕沒跟他們說,他們也沒問,因為賈詡能猜出來,也不難猜。洛陽那麼大的動靜,這李傕能瞞得了誰?

「你二人也去準備一下,早點走。」張濟呵呵一笑,他先前只是試探一下李傕,看看李傕會不會念同袍之誼,把事情跟他說明白,如今看來這李傕是不安好心了。西涼軍將個個如狼似虎,尤其年輕一代更甚,也只有他張濟相對來說心慈了些,可能也是年紀大了的原因吧。

「叔父!」張繡眉頭大皺,讓他舍棄恩如親父的張濟他也是不肯的。

「不必多言!」張濟眉頭一皺,沉聲喝道。威勢十足。

「將軍為何不一起走?」賈詡問道。張濟的為人,賈詡也是深知的,但也無可奈何,若是張濟不是這樣,他賈詡也不會有今日的地位。

「文和這不是明知故問麼?現在還不是走的時候,等你們走遠了,若有機會,我自來會你。」張濟呵呵一笑,他若走了,虎牢關傾刻將破,虎牢關一破,聯軍沖進來,能不能逃過聯軍之手尚且難說。再者,董卓畢竟對他有知遇之恩,當年若不是董卓收留他,只怕他現在早死了。且董卓並沒有舍棄他,舍棄他的是李傕,他相信董卓昨天送來的軍報是要他和李傕一起撤的,只是李傕官位比他高,軍報交到了他手里而已,現在李傕自做主張,事後完全可以找個借口推卸掉。對于李傕的行為,他也懶得計較,身為一個戰將,戰死沙場,沒什麼可說的。只是賈詡和張繡他還想保一保。他接著他又向張繡說道︰「記得把你嬸嬸也帶走,好生照顧了!」

「叔叔待我如親生,嬸嬸即是我母。繡兒絕不負叔父之托!」俗話說知子莫若父,其實知父也莫若子,張濟雖不是張繡的親父,但也與親父無差。剛才張濟一怒,張繡就知道要說服他一起退走是沒可能了,要他在這里跟張濟一起死,別說張濟不願意,他自己也心有不甘。

「此次一走,可往何處?」賈詡問道。

「以先生之才,何處不可去?不過依老夫之意,可轉道向南,南陽宛城有一皺姓大族與吾有舊,可往相投。繡兒年幼,還望先生多加照顧。」張濟一臉微笑,給人感覺可親可敬。

「即如此,下官告退!」賈詡說完跪伏地上,行了大禮。

張繡也是一樣,他深深的磕了幾個頭,眼含熱淚。

張濟見狀溫言勸慰了幾句。

張繡、賈詡起身,下關。

他兩人下關之後,找了馬車,又將張濟的妻子接了出來,趕一輛馬車,帶幾十精兵,不往洛陽,轉道函谷關,徑投南陽去了。

在張繡前面不遠,有一大隊人馬,正是董卓的隊伍。自前天開始,董卓就陸續的將洛陽百姓、財物轉往長安,現在前隊听說已過了潼關,離長安不遠了。他現在所處的這一隊,是除了留守洛陽的郭汜以外最後一隊。文武百官與之同行,另有天子車駕。

為首一輛馬車之上,董卓與李儒同坐。

李儒笑道︰「出了函谷關,不要多久就入潼關,入了潼關,長安就在眼前,若入了長安,聯軍能奈我何?」

「得虧文優妙計!」董卓哈哈一笑,同時伸手從馬車中間的案幾上拿過一塊熟牛肉,送入口中,另一只手又端起酒杯,不顧滿嘴的牛肉,倒入口中。董卓除之外,尚有口月復之欲,近幾年他少出征戰,身體日益肥胖。

正當此時,李傕在馬車外稟告︰「探馬回報,虎牢關失守,張將軍不知所往!只怕已死于亂軍之中。」

董卓聞言一震,輕嘆一聲說道︰「知道了。」接著又問道︰「徐榮所部可已準備妥當?」

「早已備妥,若聯軍來追,自討死路!」

「好,傳令郭汜,火燒洛陽。」

李傕領令而去。董卓愁眉不展。李儒驚問其故,董卓答曰︰「張濟從我最早,與我親若兄弟,又為我大漢立有大功,如今正享榮華之時,卻死于亂軍之中,實為可惜。」

「張將軍為抵敵賊,甘願斷後,實乃我西涼軍將之楷模!」李儒也是心生贊嘆,其實他們不知道,張濟之所以沒退走,那是因為李傕根本就沒跟他說。

董卓馬車之後是天子車駕,天子車駕之後乃是文武百官的車駕,最後走的就是並州軍,他們的任務是護送天子百官安全抵達長安。

呂布坐于馬上,低眉沉思,張遼在其一旁輕聲說道︰「虎牢關破了!」

呂布聞言一驚,旋即又低下眉頭,不做一語。

虎牢關上,袁紹等一眾諸侯一字排開,望向洛陽方向。幾十里外的洛陽,火光映天,濃煙環繞。

「探馬回報,董卓已棄洛陽,往長安去了。洛陽城中搶劫一空,那郭汜更是四處放火。連皇陵都被他們挖了。」

「真是豈有此理!」

「惡賊董卓,不得好死!」

「哇呀呀!」

一時間眾諸侯憤怒異常。

而這一切都在劉貞的預料之中,但是聞言還是有些不敢相信。西涼惡賊,真狠毒也!

「賊軍既走,何不奮而追之!」曹操大急,出聲說道。

「諸兵疲困,進恐無益!」袁紹搖頭。

「董賊焚燒宮室,劫遷天子,四海震動,不知所歸,此天亡其時也,若奮兵追擊,一戰可定天下!本初何疑也!」曹操口沫橫飛,激動異常。

袁紹不答,曹操轉而望向諸公,諸公皆言不可追,曹操大怒︰「豎子不足與謀!」

曹操轉而下關,欲親領部隊追擊,然其部所剩兵馬,不過三千。劉貞見狀伸手欲止之曰︰「董卓逃遁,必有防備,孟德兵少,恐吃虧也!」劉貞這麼說也是一番好意,其實若曹操因此而死,對他來說是天大的好事,但與曹操相處日久,越發發覺此人雄才偉略,而此時也沒看出他有不軌之心。反是一腔忠君報國之心,令人敬佩。劉貞之所以這麼做,乃是出自天性。

「德華,吾常以為你乃天下英雄,為何此時不追敵軍,反來阻我?」曹操皺眉,同時又勸說道︰「我本兵少,若德華肯與我一同追敵,大勝可期!」

劉貞現的在兵馬的確不少,此時仍有六千余人,再加上曹操的三千人,也有近一萬人馬,或許可以與董卓的西涼軍一較長短,但若敵軍設伏,要勝很難。說不定還要損兵折將。想到這里他開口向袁紹說道︰「孟德之言有理,盟主且三思之!」

袁紹不語。

劉貞無奈向曹操說道︰「若各路諸侯中還有一路願意同行,我必同往。若只是你我兩軍,不可急追!」

「卻是為何?」

「原因有三,第一,董賊仍有西涼軍馬,不下三萬。你我兩軍合並一處,尚不足一萬。是以一敵三。第二,他此次退兵,是早有預謀,沿途必有防備,若據險設伏,我軍危矣。第三,西涼軍馬強悍,且有勇如呂布之將,我軍久攻疲憊,敵軍以逸待勞。」劉貞振振有詞,欲說服曹操。

卻不想曹操還有話說,只听他說道︰「德華此言差矣!原因亦有三,其一,敵為敗軍之將,我為得勝之兵,以得勝之兵,追潰逃之將,不勝也難,此其一也。其二,賊軍軍紀不明,又是畏戰而逃,其氣必竭,且又裹挾百姓,逃之必不速,軍紀不明又有百姓相隨,賊軍必然將怒火發泄于民,如此則其軍形必不嚴整,以我軍之堅陣,沖敵軍之亂形,其利二也。其三,董卓逆天行事,我軍順義而為,大義在我,以順擊逆,如何不勝!」

劉貞啞口無言。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三國之煉英雄最新章節 | 三國之煉英雄全文閱讀 | 三國之煉英雄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