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後,陳智匆忙來找到我,說︰「四弟,你有沒有感覺到境內有異動啊?」我放下喜兒說︰「喜兒,你去那邊玩,我和二伯有要事商量!」喜兒只好跑向另一邊去了。
我問陳智︰「二哥,有什麼異動啊?」陳智臉露愁色地說︰「不知是誰有意挑動民族間的仇恨!華夏和百越的矛盾是越鬧越激化了!」我皺起了眉,覺得奇怪,這本是不應該發生的事啊,便問︰「怎麼回事啊?」
陳智說︰「我也不太清楚是怎麼一回事!不過有人散播原本交州一帶皆是越人所有,只是華夏人在秦始皇之時殘暴地入侵,大量地屠殺百越人,而且奴役百越人,奴化他們的思想!現在涌入交州的華夏人對官府不滿也想回復以前的樣子,依舊視越人為奴!正因如此,許多的越人輕信了謠言而義憤填膺,他們個個都欲為本士族而戰想要驅逐原本不屬于交州專門欺壓他們的漢人出去!可是卻不知道怎麼個傳法變成了要把全部的漢人給驅趕!為此漢人個個憤怒萬分,都不願被人如此輕視而想大動干戈!不過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起來鬧事情緒激動的多是十幾二十來歲的年輕人!年齡上了三十歲的人倒是不多!而且這現象卻不是很普遍,只是稀稀少少而已!時不時地有過激之人進行斗毆罷了!」
我听後嘴張得大大地,在我印象中交州從來就沒有因為華夏百越的問題而弄得刀光劍影,強烈的流血沖突更是沒有!現在怎麼會有人提出屠盡對方呢?我覺得奇怪極了。陳智看到我的表情知道我震驚于這其中,他便把心中的憂慮說了出來︰「若流血沖突一再地升級,還有你打我殺的再繼續下去,舊怨未了又添新仇,勢必加重華夏百越間的仇恨,原本就不應該有的就變成有了!人心分散的話,可會削弱我們的勢力從而讓人漁翁得利!我就深怕這是董卓或者一些心懷野心之人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實行的計策啊!」
我真是心煩意亂,想要一時的安寧卻都不行,便說︰「二哥,對于這方面就僅僅這些嗎?」陳智點了下頭,回答︰「恩!這一切都只是局部的!而並沒有演變得太厲害!許多人都不懂得有這種事情,可是卻不知是誰特意把此消息傳到官府之中,害得官府之中各族的官吏一時之間也拿捏不住主意便讓我把此事稟報于你!」
「只是極小部分的?極少數人知道有這種事而已?」我睜大眼楮問。「恩!而且受煽動的多為十幾二十多歲的年輕人。」陳智連連頷首以對。我想了一會兒後又問︰「鼓吹者和擁護者多不多啊?」陳智搖了搖頭,說︰「據我的秘密調查,知道此事的人極少,而有很多的是將信將疑。此事並沒有聲張出去,反而是傳到官府之中,我就覺得極有問題!」我用食指一指,贊成陳智的看法︰「對!極有問題!那二哥對此事的看法如何呢?」
陳智說︰「我們不必將此事擴大化!我認為匿名者在各級官府上稟此事,卻不敢拋頭露面就是想要官府把此事擴大化,就是借助官府這勁風好好地吹吹,掀起大浪來!畢竟只是極少數人還是小打小鬧,想要真正地形成氣勢為時還早!不過還是必須要警惕,時日一久,說不定真能讓某些人的野心得逞!我已經嚴令各級官吏不準將此事泄露只當無事一般!此事得慢慢地從長計議以看怎麼應付!」我豎起了大拇指夸道︰「二哥,你做得實在太棒了!」
陳智從布袋之中拿出紙來,說︰「四弟,你看看!」我接過便細閱,看完之後,我充滿疑惑地說︰「怎麼回事啊?越人從不敬伏波將軍?還說什麼要拆毀伏波廟,那里只配成為拉屎拉尿的地方!可是我從小就親眼所見,各族的人都在伏波誕那一天歡聚一堂共同慶祝,唱歌跳舞!我听到華夏和百越都對馬伏波有很高的夸美之詞,評價都是極高的!至于伏波廟就算是在各族聚集的地方是民眾自發籌資修建的,各族都去祭拜。並沒有官府明文規定強迫執行的!在伏波廟毀于戰火之中,也是人們自願籌款再次修建,破損之時也是民間自發修繕的!可是這紙上所寫的內容卻又是神乎其神,看了之後使人免不了對馬伏波有成見!內容極富煽動性也覺得作者大有正義感以及大公無私!可是為什麼卻不敢以真面目來現身呢?唉!要不,我真想會上一會了!到底是誰在暗中操縱呢?」陳智也搖了搖頭,因為他也不明白。
雖然我不知道是誰在暗中搞鬼,抑或是偶然忽發無人操縱的意外事件,不過重要的是我要好好地細思一下該怎麼去處理,我深知萬一處理不當,所誘發的會是多麼嚴重的後果!必須慎之又慎,在這方面頓感有如履薄冰。
我冥思苦想著此事,對于此事已經頗有信心,我便聚眾商議。眾人都在私下地議論,不知我把他們全都叫來所為何事。
我便把有人想在交州華夏和百越之間進行挑撥離間的事給說了出來,讓大家來拿捏主意。倒是禤正觀察了我的神情之後,知道我心中已有想法,可是知道我是個愛納良言之人,而且出于尊重才會屬下先說的,這事忽听而至大出人意料之外,難怪眾人一時之間想不出好主意來,所以禤正倒想先听听我的意見了,便說︰「主公想必已籌劃在胸了,我想听听主公對此事的看法如何!」
我對正笑了笑,說︰「我沒把大將給激出來,反而是被子宏你給請出來了!好吧!」我頓了頓,說︰「我認為我勢力範圍內的各氏族都只是要求穩定,能讓自己的家園不被外敵所入侵,為此我憑借著各族的團結一次又一次地擊敗像王朗、陶謙、袁術等入侵之敵。原本生活在此地的華夏和百越共同勞作共同抵抗外侵,他們之間是沒有什麼問題,可是最為要緊的就是隨袁術、黃巾軍進入交州的華夏與百越原本的居民不免產生矛盾!怎麼去化解他們的矛盾,這就可得依靠各級官府來下苦功夫了!尤其要注意的是這兩點︰大華夏主義與地方氏族主義。大華夏主義發展下去就會產生歧視除華夏之外其他人的錯誤,我們華夏一族歷來都是擁有海納百川般寬闊的胸懷,才造成了有容乃大的局面!可是現在怎麼就不能容納共同生存,共同出生入死過的兄弟呢?而地方氏族主義尤其嚴重的錯誤就是這個地方只允許存在我們這個氏族,把在此地共同勞動共同發展的除本氏族以外的人當作敵人,這樣就極容易產生發裂的傾向。我清晰地記得多年前扶南國盤況欲要入侵之時就大造地方氏族的聲勢,煽動國內各個氏族分裂和仇恨,把自己扮演成一個儼然是為了他人的種族而戰的正義之士!這是最為可惡的!也是很容易讓人上當受騙的!總之,這兩種錯誤是萬萬不能任其發展的!一定要扼殺于萌芽之中!」我于扶南國入侵前,當時忍辱負重的我確實為之頭疼了許久,所以我知道事情的嚴重性。
「若要別人團結,首先就應該自己先團結一致,以此為榜樣,連自己都做不好卻去強迫別人實行,這是很沒有說明力而且事倍功半的,官府內部各級官員就應該團結!官府若能讓交州內人民感到他們的利益是聯在一起的,一損俱損,一榮俱榮,那麼就能驅使他們緊密地團結起來。首先要在政治、經濟上的各種領域內讓各族人人平等以此為基礎再改善生活,發展經濟,讓境內各族的人民安居樂業;官府還應注重于宣傳,這是必不可少的;官府要想盡辦法,群策群力去消除由于歷史而遺留的種族隔閡問題。官府應該成為民眾的依靠,成為公平正義的為身,這本來就是我屢次提出的,我更不惜以自己的人頭來冒險建立在民眾之中的誠信就為此目的!只要每一個人都擁護官府,那麼還愁不能促成氏族的團結嗎?」
「我境內隱藏著敵對的勢力,還有境外的敵對勢力,他們進行陰謀破壞活動也是非常有可能的。宣帝曾經說過︰‘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奈何純任德教,用周政乎?’對于廣施恩澤的同時,也不能放棄以威來鎮懾,以武來懲辦不軌之徒!對于此類分裂國家的人絕不能姑息養奸,不怕殺個血流成河!只是要嚴謹地分清受蒙騙和被利用鼓動的對象以及真正地想要實行分裂的對象,以此再作行刑!」
禤正點了點頭,說︰「我漢家治國本就是恩威並施,一張一馳的文武之道。誠信深植于民眾心中,外加揚威于天下,更為重要的是德被四海,再加強大的武力為憑借,我們大家眾聲成城,一定是可以度過難關的!」
………………
………………
民族一詞在我古代的文獻資料之中都難以找到,出現最早據說是始自1898年梁啟超的《東籍月旦》一文,自此民族一詞開始普遍使用。不過據韓錦春、李毅夫二先生的所擺材料,漢文中的「民族」一詞最早見于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的《強學報》中的一篇題為《論回部諸國何以削弱》的文章。也有種說法是始于1874年時,王韜撰寫的《洋務在用其所長》。20世紀以前,民族一詞單指外國民族並非本國各個民族。學者又考查到《南齊書》的高逸.顧歡傳中出現民族二字並且含義相近,所以說「民族」是受英語或者日語影響而演變而成的新詞。史料記載,中華民族一詞是由孫中山先生所創出的。而漢族一詞起于近代。唐宋元明之時,都像漢時一樣,以本國國號自稱為漢人、唐人、宋人等。三國時顯然沒有發現有民族和漢族二詞,所以我在我的小說中不出現民族和漢族二詞。而漢時對內則稱華夏人或者是百越人等,在西域或者是外國如扶南國或者是羅馬一律統稱漢朝境內的所有各族為「漢人」或者是「漢朝人」。而漢朝境內的各族出到國外都以漢人自居,當時的漢人並不是像現代的漢族一詞的意思,當時的漢人等同于中國人,即中國內的五十六個民族的並稱。
下章內容提要︰範立及時趕到,想要開解百越和華夏兩派的人,可是一時之間也難以解得了他們的心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