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風雲 210 二級監督(下)

作者 ︰ 孤舟六百

見楊漣言語中似有威脅之意,其中一人說︰「卑職不知道,不過估計不會有什麼好結果,請大人搭救.」

楊漣說︰「以前內衛出了你們這樣的事是要活埋的,皇上重視經濟審察制度勝過重視科舉制度,他說過科舉制度是選拔官員的制度,只要願意可以選出很多人出來做官,出現一點小問題還能夠彌補 記住本站的網址︰。哈經濟審察制度是避免官員變貪的制度,稍微有一點缺漏就會使整個制度變成一紙空文,所以不能出現一點錯誤。現在由于你們的過錯使經濟審察制度出現了問題,皇上不會高興的,你們要想辦法將功補過。」

這時另外一個人出列躬身說道︰「楊大人之前已經說了我們現在不算犯官,那就是說楊大人暫時不會給我等定上什麼罪名♀許多天我們也知道經濟審察制度是皇上親自定的,也知道我們做了錯事皇上會不高興,請楊大人想個辦法搭救我等,如有所命我們絕對不敢不從。」

楊漣點頭說︰「皇上喜歡听真話,你們把真實的想法和過程寫出來由本官帶回京里,然後立即去把犯了的錯誤改正好,說不準皇上看在是因為制度出現漏洞這個緣由上會網開一面。」

楊漣的話里已經有暗示的意味了,這些人也不是什麼愚笨之人,心領神會之下立即坐到一邊去各寫經過。等他們寫完後楊漣看了看,發現他們都著重寫的是剛剛上手業務不熟悉等原因,在後面又寫了些個人體會和願意彌補過錯的決心☆漣點了點頭叫人將他們寫的經過收好,然後讓他們盡快回去把事情重新做過。

幾天後,洪承疇和侯恂也來跟楊漣匯合準備回京,從他們的臉色上可以發現他們也很不滿意,軍務上的事楊漣不好多問,就叫人收拾東西召集護衛準備回去≦督、巡撫、總兵等官員也知道他們要走,于是準備了送行的宴席,在告別時楊漣悄悄地告訴盧總督要他準備一下,朝廷可能會對他的建議作些詢問。盧總督知道楊漣是在想自己示好,也說了些表示願意繼續增加友誼的話。

第二天一行人上路出發,這次沒有順著長城邊走,而是向東進河南從開封向北回京。在河南時也順便了解了一下當地的政務和軍務,跟陝西比起來還要差些,只不過因為移民事務既多又累人,官員還一時沒空搞歪門邪道。軍務方面也是兵備渙散,當兵的沒有精神跟職業種田的農夫區別不大,讓洪承疇和侯恂看得直皺眉。

一行人回到北京後已經是十月下旬,楊漣先是跟早幾天回京的高攀龍通了下氣,然後由高攀龍去監政院跟信王等說明經過,楊漣在都察院中召集人商議盧總督提出的二級監督是否可行。

話說高攀龍來到監政院跟信王和劉宗周商議後,發現這一陣遇到的事情比較多,準備直接向天啟稟報要天啟拿主意,誰知道信王想了想沒有同意。見高攀龍不解信王說︰「高大人有所不知,皇兄現在也很忙,前幾天你以都察院名義呈上的奏章,皇兄看了後只叫人傳話說叫我們自己商議,有了結果再通知他。現在你和楊漣帶回來這麼多要處理的事務,如果我們不先拿出個章程出來,恐怕皇兄也不會滿意。」

劉宗周也說道︰「是啊,高大人所帶回來的消息說明怎麼判定官員能力一事必須解決了,在皇上否定了論功行賞和論資排輩這兩種方法的前提下,不好準確判定官員的能力。假如我們現在把事情往皇上那兒一推,說不準皇上會誤認為我們在逼他改主意。再說現在楊漣楊大人又帶回來消息說各省政務官和監督人員缺人,如果不把事情處理好就報上去確實欠妥,至少我們也要拿出個初步意見出來。」

這官員能力的判定一直是聖學院的事,聖學院一直沒能解決讓劉宗周很腦火,到最後只要有人提到這事上他就會不高興。現在他居然主動提出來並還說到楊漣的事,就讓高攀龍感到很奇怪。

高攀龍還在捉模劉總周的話是什麼意思,信王在一邊問道︰「看劉大人氣定神閑的樣子,是不是心中已經有了決斷了?」

劉宗周微微一笑說︰「下官前一陣因為一點小事去了徐大人的博學院,踫巧跟那個泰西人鄧玉函交談了一下,雖然他說的不多但也讓我有茅塞頓開之感。」

高攀龍問︰「外國人也懂這個?他們也遇到過這類事?」

劉宗周搖頭說︰「我沒有直接告訴他朝中之事,這畢竟是我們大明內部事務不好說出來讓外人小瞧,只是問他在他們那里怎麼看一個人的能力。他開始也說根據一個人的處理事務的結果和此人的學問來判定,還有隨著年齡的增長也會積累豐富的經驗,這些都可以用來評判一個人的能力。後來我又問他除開功績和年齡怎麼判定能力?他愣了半天居然說出了個讓人想不到的答案,你們猜他說的是什麼?」

信王和高攀龍同時問道︰「他說什麼?」

劉宗周說︰「他說如果不以過去的功績來推斷現在的能力,就只有用這個人對未來的規劃來預先判定能力。不過還是要涉及到一個人的學問,還要用結果來驗證這個預先的規劃是否合理,是否有繼續推廣擴大運用的必要。他這話說出來後讓我很吃驚,因為我想起皇上曾經說過用過去好的成果加上現在合理的需要,來推斷以後的發展方向這樣的話,我在想這絕對不會是巧合,其中肯定有合理的地方才會讓萬里之隔的大明和泰西有驚人相似的觀點。」

高攀龍說︰「于是你就準備從預謀和學識這兩處著手?」

劉宗周點頭說︰「這只是個方向,具體怎麼做還沒明確,但我相信這是正確的。」

信王點頭說︰「無論是學識還是預謀,都需要一個人不斷學習才能具有。現在事務多而雜,不像以前那樣只需要能做應制文章就好,所學太多需要的時間肯定也多,加上楊漣楊大人帶回來的消息說各處都缺人,這就需要供大量的人進行培訓學習的學校。再說一個人上了二十歲已經不好讓其從頭再來學其它的了,而要把一個小孩從小培養出來至少需要十幾年,難道我們還要這樣等待十幾年?」

高攀龍說︰「那這樣吧,我們就把這些問題提出來,並說出意見就是要廣辦學校,看皇上怎麼說。」

高攀龍回來後將一路看到的听到的做了個總結,結論就是新型官員不夠用需要激勵制度鼓勵並培訓更多的人參與,老官員需要公平需要朝廷兼顧他們的感受☆漣帶回來的消息除了說各處都缺有用之人外,還對各地的現在作了個悲觀的描述,順便提了下陝西總督提到的二級監督建議,說執行起來有負面影響但有一定用處看能不能擇機執行。監政院幾位把兩人原來的呈文包括帶回來的書面報告原樣呈給天啟,並提出廣辦學校的建議。

天啟這幾天正頭疼,兩個兒子滿月過了好幾天,但他一直沒給取個好名字。一開始他使用掉包計讓張春英和馮思琴兩位分不清誰是誰,兩人無奈之下想等兒子長一陣後自然能從長像上看出端倪來,誰知道一個月過去了兩個小孩子是越長越像,這就讓兩個人心生不滿了。現在兩人都要求天啟給兒子改個好名字,說不然都不好區分,天啟不好太違背她們意思就決定給兩個小孩取個小名。

天啟的意思是既然兩個長像都差不多,就等兩人在其它方面表現出不同再取個相應的大名,比如說喜歡詩詞書畫的就取個文雅的名字,喜歡刀槍棍棒或者兵書韜略的就取個英氣勃勃的名字,現在最多取個小名作個區分,反正也不需要分大小♀取小名也是有講究的,醫療條件差小孩子不容易養活得取個賤名,比如說什麼狗剩、孬娃之類的讓閻王判官不好意思動手害人。

做為皇子肯定不能取得太難听,天啟左思右想下取了兩個瓜,張春英是四川人在大明的西邊,她帶的小孩就叫西瓜,馮思琴是南京人帶的小孩自然就叫南瓜。天啟取這兩個名字看似隨意還是動了番心思的,名字叫瓜就表示此人不是很聰明不需要得到閻王的嫉妒也就會平安到老,北京在北方誰取北瓜就有提前正位的嫌疑所以不考慮,東宮一般是太子之位所以也要避免取東瓜,再說世上也沒有東瓜北瓜一說。

知道天啟給兩個兒子取了兩個瓜,張春英和馮思琴都不滿意,幾次找到天啟要他改個好听的。天啟被逼無奈只得說以後取大名一定征求她們意見取個威風的名字才把兩人勸得勉強滿意,這天剛好接到監政院的呈文于是說要處理政務借機月兌身。

天啟看了監政院的呈文後對他們提的廣辦學校一事表示同意,讓他們作個具體規劃直接執行就好,只對楊漣提的二級監督有一定的興趣。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天啟風雲最新章節 | 天啟風雲全文閱讀 | 天啟風雲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