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風雲 224 開疆拓土(中)

作者 ︰ 孤舟六百

孫承宗到現在才知道天啟有個很明確也很細致的想法,就是要調動最多的銀子和使用最多的人,同時要制定出最合適的制度,最後開疆拓土給全體國民最大的生存空間.人、錢、制度等事已經在慢慢做了,只是開拓疆土的軍隊還有能力全面的其他人才還沒有培養出來。本書最新免費章節請訪問。

孫承宗想了想問道︰「臣听人說天下很大,皇上準備開拓多遠呢?是不是要極盡四方到天涯海角去?」

天啟搖了搖頭說︰「有句俗話叫有多大的面做多大的饃,人心比天高的話往往會一無所有。大明經過太祖和成祖兩代英主的征戰,建立了廣大的疆域,到了朕手里已經損失太多n東以東以北疆域的奴兒干都司現在一半被女真人佔據剩下的荒棄在那里,西面的烏斯藏都司和沙州、哈密等關西七衛也已經失去控制名存實亡,西南的瀾滄衛和赤水衛等地被叛匪和異族所居∞說要開疆拓土只不過是大話,其實只要能恢復舊土就不錯了。」

孫承宗點頭道︰「原來皇上的心並不大,臣以為你要積攢力量向西連通到泰西去。」

天啟苦笑道︰「先生太看得起朕了,其實土地太寬了也不是什麼好事,一個國家的疆域應該跟它的人口和制度相適應。人太少地太寬交通不便利守也守不過來,佔地太遠了也不好控制,到時候鬧**鬧分裂的多了相當于替他人作嫁衣,朕不作這種賠本的買賣。」

孫承宗想了想說︰「原來皇上是想一步步做扎實了,如此看來皇上修路和整頓軍隊也是為了逐步擴邊,聚集財物培養人才也有充實邊疆的意思「幾月皇上讓侯恂和洪承疇巡視長城沿線,是不是對擴充邊疆之事先進行了解?還有臣听刑部尚書曹于汴曹大人說過,皇上為了給兩位皇子祈福下令廢除死刑,是不是有讓犯人充實邊疆地區之意?」

天啟看著孫承宗笑著說︰「什麼都瞞不過先生,朕確實有這樣的考慮,這樣考慮的原因是參考了歷代的經驗教訓。想漢、唐之時,因為道路難行兼內有異族未得到有效管制,當時的軍事力量對西邊和北邊只能戰而不可守。道路不通暢的情況下強行去守就無法全額運送糧食補給,只有在當地駐兵屯田,這就造成了邊鎮之地守將漸漸坐大之勢。漢之董卓起于涼州,唐之安祿山起于範陽,都是當時的邊鎮大將,怎麼控制邊鎮大將是必須考慮的問題。」

孫承宗點頭道︰「既要放心使用又要小心監督控制,這確實不容易,稍有不慎就會兵連禍結使國家陷入水深火熱之中。臣想來想去只有讓鎮守邊疆之將領只領兵不管民事,糧食、武器、衣被等物資都不得讓其統管,但是現在皇上除了重視軍隊的戰斗力外還重視軍隊種田放牧修路架橋的能力,豈不是給將來鎮守之邊將以機會?」

天啟點頭說︰「先生所慮極是,這就是朕要把屯田兵跟作戰兵分化開的原因,朕重視軍隊的作戰能力和生產建設能力,是要把兩者分開讓其各精一行,並不是要讓每個軍人都成為既能拿刀槍又能拿鋤頭的多面手 邊之軍在前,屯田之軍在後,雙方互不統屬互相監督,加上朕還要把地方守備部隊和野外作戰部隊分開,也讓兩者互相監視,這樣一來當無大礙。」

孫承宗想了想問︰「皇上想的有一定道理,至于效果如何現在不好說也就暫時不說了,臣現在想知道這次皇上準備讓誰去貴州坐鎮平叛?」

天啟說︰「高第高大人。」

孫承宗皺眉說︰「高第為人謹慎在軍隊中也無威望,皇上派他去恐怕一時半會兒難以完成任務。」

天啟笑道︰「先生怎麼忘了?我們這次平叛的主要目的是整頓軍隊,要那麼快干什麼?再說高第的最大特點就是听話,軍隊中也無甚威望在這里也成了優點。」

孫承宗詫異地問︰「主帥無威望就不好指揮手下將領,皇上怎麼說是優點?」

天啟說︰「這仗不需要急切之間取勝,也就不需要出奇兵只需要堂堂正正去與叛匪拼實力拼消耗,這種主帥只是個代表朝廷的象征,只要不是傻子和瘋子誰都能干得下來。高第一貫听話且謹慎就表示他不會作怪,遇到事情多半會稟報上來而不會私自作主張。沒有什麼威望更是讓人放心的地方,手下將領只會服從其發出的正確命令而不會對其服從到產生個人崇拜的地步,這樣的人用起來才讓人放心。」

孫承宗點頭說︰「皇上這樣一說臣心里也不那麼憋氣了,只不過看別人親自做事不知道自己該在哪個地方出力有些不舒服。臣記得前一陣洪承疇提起過全國的軍隊有幾百萬,散布在不同地方,皇上如果想要所有軍隊都到貴州去接受整頓,恐怕不那麼容易。臣在想可不可以在其它地方也搞幾個整頓軍隊的地方,皇上是否有意這樣做?」

天啟想了想說︰「朕有過一點這想法不過不具體,先生既然有這考慮能不能說說可以在哪些地方整頓軍隊?」

孫承宗說︰「臣是這樣想的,經過情報分析南方的叛匪沒有再掀起大ang的可能,蒙古人和女真人才是我大明的心月復之患,雖說經過談判能拖延一陣,但把自身的安全指望在別人身上總不那麼讓人放心。不如在遼東、薊州、渤海三個軍區選個合適的地方整頓培訓,如此一來周邊的軍隊都會交替著不斷過來,邊防的安全也可以無憂。」

天啟說︰「具體以哪個地方為培訓基地要好一些呢?這地方沒有打仗恐怕沒有貴州那里的條件好,只有真刀真槍地干過才能篩選出合格的人。」

孫承宗說︰「這事太大,臣想還是集思廣益要好些。」

天啟想了想讓衛士把軍機處、軍參處和軍政處其他人叫來,大家商議完後好當場指派人員。天啟早上來時軍務院中的人就知道了,大家隱隱約約知道要選些人去貴州平叛,有人期待著選上自己好立功,也有人抱著無所謂的態度等結果,當內衛叫人去軍機處開會時,所有人都立即放下手中的事趕了過來。

見張維迎、高第、王永光等人還有軍參處和軍政處一批人到齊後,天啟仔細看了看問道︰「怎麼倪元璐沒來?」

王永光回答道︰「回皇上,倪元璐倪大人去博學院去了,昨天在渤海軍區試炮的孫元化和茅元儀回來了,找倪大人去商議大炮上海船的事。」

听王永光這樣一說,天啟想起了前一陣渤海軍區王在晉的奏報,他說渤海軍區造了大量的漁船,與山東、南直隸、浙江等省達成了互利互惠的合作。合作的內容就是各省出錢讓渤海軍區統一造漁船,造出的漁船和打到的魚歸各省所有,渤海軍區可以從中抽取一定費用造炮艦,炮艦護漁船漁船出費用大家皆大歡喜。但是在福建海邊的時候受到了盤居在台灣的外國炮艦攻擊,渤海軍區的炮艦跟敵人打了幾仗,雖說收復了一些小島但自身損失慘重。

渤海軍區失利的原因很簡單,自己船上的大炮沒別人的大炮打得遠打得準,自己的船是全木結構防護能力也比不過外國炮艦蒙有鐵皮抗擊打□在晉氣不過就請旨讓人去幫忙造炮改船,天啟讓博學院中的孫元化和茅元儀帶人去實地考察,並說過還需要幫助的話可找倪元璐,因為倪元璐正跟幾個泰西人在造新型大炮。天啟詢問過龍華民等人,龍華民說在台灣的那些人跟他們不是一個國家的,雙方還處于敵對狀態,天啟想外國人的技術應該能對付外國人。

听到孫元化和茅元儀回來了,天啟說︰「事情應該不大,如果事情不好辦孫元化他們應該來軍務院求助,現在他們只找軍備處的倪元璐去,可能是遇到點小問題想解決了繼續研究。先不說他們了,我們說說整頓軍隊的事吧,前一陣我們商議過在貴州平叛外帶整頓培訓軍隊的事,後來覺得全國的軍隊都到貴州去不現實,所以想多設立幾個培訓地點。開始孫先生提出在遼東或者薊州軍區培訓,這樣做可以加強北方的兵力,你們有什麼好意見?」

王永光首先贊嘆道︰「皇上,孫大人的巧思那是極好的,臣是非常地佩服!臣一直也的張靜安和趙率教帶走七萬人南下,北邊的防務就會不會很空虛,萬一蒙古人和女真人聯手進犯,雖說不一定遭受好大的損失,但也會讓朝廷手忙腳亂。現在如果能在北邊也建立個培訓基地,山東、河南、北直隸的軍隊就相當于輪換著來拱衛京師,如此巧思怎麼會不讓人佩服呢?反正臣是佩服得五體投地的!」

孫承宗听王永光如此拍自己馬屁,心情大好之下謙虛了幾句,但也向其他人說道︰「這只是本官的一個建議,你們有什麼不同看法或者補充都可以說一說。」[連載中,敬請關注本書由(apread.正版提供,請支持正版]

快速評論

確定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天啟風雲最新章節 | 天啟風雲全文閱讀 | 天啟風雲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