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風雲 267 反復無常(中)

作者 ︰ 孤舟六百

大家見張靜安開始說的好听一切听從安排,但真要說話了卻是把大家的意見全否了,大家心下不快之余也有些暗暗贊同他的態度,至少不是為了討人歡心放棄原則的人,這樣的人才值得信任 使用訪問本站。

朱燮元點頭說︰「北邊我們以退卻為主拖纏住敵人主力,西面應該就不會剩下多少阻礙了,確實可以一鼓作氣直逼烏江邊少去很多麻煩♀戰爭一是爭地二是爭人,我們將防線向西推進到烏江邊不但能佔住更多的地也能遷過來更多的百姓,這人地兩得的方法不錯我表示支持。」

張靜安說︰「朱大人有所不知,不但是人地兩得還有人財兩得,趙總兵正說貴陽以東的地段不夠安置人,我軍向西推進了好幾十里後,好多無主之地就順理成章成了官田,趙總兵的人一修建規整不就能夠賣銀子了嗎?听說很多百姓已經要求在他那里買房租田,他可有些忙不過來了。」一听能多賣銀子大家的眼楮都是一亮,這銀錢的威力在任何時候都不輸于刀槍。

蔡復一身兼雲南和四川兩省總督,他問道︰「張總兵言之有理令人佩服,這北面和西面都說了,張總兵再說說雲南方面該怎麼辦?是繼續北上到牛攔江和可渡河邊還是退回曲靖?該怎麼回復安效良?」

張靜安想了想問︰「假如安效良再次反叛,他能對明軍作出什麼實質的傷害?」

蔡復一說︰「安效良在烏撒、東川一帶很有聲望,但他的兵力不多不足以威脅到雲南或者貴州的任何部隊,我們原來最怕安效良允許安邦彥和奢崇明通過他的領地向西,那里是彝人和苗人更多的烏蒙山和大涼山區。在那里或許會召集到更多的人,到時候依托大山大江北上進犯敘州、越,向南可以威脅到大理,到時候就更難平定。」

張靜安說︰「是啊,這麼重要的地方怎麼能寄消一個反叛過的土司身上呢?我認為雲南的軍隊必須要沿牛攔江北上,將烏撒和東川截為兩半斷其聯系也斷了叛軍西逃的路。以前我們還的安效良在我們沒有完成包圍時引叛軍來阻撓,現在安邦彥和奢崇明叛軍主力正在進攻永寧,如此千載難逢的機會怎麼能錯過?既然已經決定要徹底廢除土司制度就要說出來,現在妥協以後再說反而會給人出爾反爾的感覺,我知道彝人和苗人最重信諾,對其直言更好些。」

高第想了想說︰「既然如此就繼續進兵吧,同時還是要安撫好安效良,只是以什麼條件安撫我也不知道,這擎到朝廷的綜合考慮,我們不能擅自決定必須要請旨。」

要安撫人要麼是給真金白銀要麼是許高官厚祿,這兩樣東西高第都沒有,安效良一怒之下就再次反了。安效良是得到高第明確告知土司制度必須廢除的決定時反的,他氣憤這些明人太無恥,居然說話不算把老祖宗時就許下來的官職說廢就廢了,這讓他差一點兒就氣炸了肚子。更讓他氣憤的是明人說廢就廢還沒有什麼補償措施,這就跟一個人當大官當久了突然被人沒有理由將其一擼到底,其中的失落悲憤一般人是體會不到的。

安效良一開始還是想真心歸順朝廷的,畢竟世襲的鐵飯碗不好找,加上天高皇帝遠烏撒一帶就是自己的天下,但是因為前幾年曾經跟安邦彥勾結反叛過,雖說後來浪子回頭但也算有了污點,他也認為這是朝廷要打破自己鐵飯碗的原因。一個背叛又歸順復又背叛的人,是不容易找到同盟的,誰也不敢保證這樣的人會不會在某個時候腦筋短路把自己出賣,安效良決定再次反叛時也曾派人去織金聯系過,不過沒有人響應他。

本來安邦彥和奢崇明一直在勸說安效良,告訴他雲南和貴州的地盤應該由他們本地人做主,這種勸說就算安效良開始反叛後來又歸順朝廷一直都沒有停止過,但是安效良一直都沒有同意。當現在安效良感到威脅想跟安邦彥和奢崇明聯合時,那兩個人又跑到遠在好幾百里外的永寧去開創根據地去了,織金一帶沒有主事的人。安效良沒辦法再向西北到水西找安位求援,安位卻對是否增援安效良不置可否。

安位的父親安堯臣是朝廷委任的水西宣慰使,他父親死後他繼承了水西宣慰使的職位,不過當時他年紀太小沒有人把他看上眼,一切大小事務都由他母親奢社輝打理≧社輝是奢崇明的妹妹,她雖然很能干但畢竟是個女人,外面的事務都由安位的族叔安邦彥處理。安邦彥本是水西宣慰同知,族兄死後佷兒年幼自然是大權在握想作什麼就作什麼,跟

奢崇明勾結在一起為所欲為很是志得意滿不把安位這個名義上的水西宣慰使放在眼里。

按理說安邦彥和奢崇明一個是安位的族叔一個是安位的舅舅,三人應該很親密才是,但實際情況卻是安位跟安邦彥和奢崇明關系並不好。早年奢社輝和奢崇明兩兄妹就為了水西和永寧的地盤發生過爭執,後來奢崇明反叛時奢社輝並不同意水西軍隊跟隨其一起反叛,只是在安邦彥的強行要求下後來才參與進來,因此奢社輝和奢崇明兩兄妹的關系還不如安邦彥和奢崇明的關系好。

安邦彥掌握水西兵權後更不把安位母子放在眼里,這就讓安位幼小的心靈埋下了仇恨的種子,只不過埋得很深沒有人發現,現在安效良來求援他不想按照安邦彥的路子走,只是敷衍安效良卻不作具體許諾。安效良沒有對安位發火因為他沒有時間也沒有辦法,他根據情報算計著差不多明軍已經過黎山到了沾益,假如再不行動讓明軍推進到可渡河邊,自己可就動彈不得任人宰割了,于是他倉促間集結起八千余人率先渡河準備給明軍一個迎頭痛擊。

雲南的明軍除了散布于曲靖、尋甸、武定一帶的留守部隊外,派出約兩萬人兵分兩路向北進發,一路沿牛攔江北上準備切斷烏撒跟東川的聯系,一路從曲靖一路向北繞黎山過沾益準備直接推進到可渡河邊,與另外一路形成對安效良的半包圍,促使他听從朝廷的命令並監視他避免安邦彥和奢崇明叛軍西竄。

誰知道安效良是個 脾氣,雖說迫于形式投機取巧過也隨機應變過,但他卻是一個堅持原則的人,他的原則就是捧好自己從祖上傳下來的鐵飯碗,並且要一代代傳下去,誰要是想打碎他的鐵飯碗他就要砸碎誰的腦袋。

在互相不知底的情況下北上的明軍跟南下的烏撒軍在沾益城北面踫上了,周圍都是高原沒有個遮擋的什麼有利地形,雙方憤怒的士兵沒有多余的語言,因為各是不同的立場和族群加上語言又不是很通,雙方對這次不期而遇經過短暫的驚訝後立即拔出刀來開始交流。從人數上看大家都差不多,明軍因為分兵的緣故也是約有八千余人,不過烏撒軍因為憤怒情緒比較充分敢于拼命所以一開始就佔了上風。

烏撒軍憤怒的原因是听說明軍要破壞自己的家園,路上的遭遇證明這種傳言不是子虛烏有,所以烏撒軍有憤怒的理由和因憤怒產生的勇力。明軍後來也憤怒了,我們接受到命令是去河邊固守的,你們居然敢在此伏擊莫非吃了豹子膽?明軍的憤怒其後果不是像烏撒軍那樣不怕死地沖殺,而是更加的冷靜。在高原上作戰跟平原上作戰差不多,沒地可躲也不能轉身跑把後背留給敵人砍,明軍雖然不逃不躲憤怒情緒又無法轉化成力量,不過明軍有先進武器就是火槍。

在承受了一定數量的犧牲後,明軍終于排列好了火槍陣,雖是六月雨季但這天天上萬里無雲風和日麗,高原上又是清風吹拂氣候宜人正適合殺人放火。當一排排的火槍聲響起後,斗志昂揚的烏撒軍像農夫收割時的莊稼一樣一排排地應聲倒地,戰爭的天平在高技術武器的介入下向明軍傾斜了。

面對明軍的火槍安效良沒有怯懦,他要為了自己和自己祖先還有子孫的鐵飯碗而戰,當他親自握住大刀率領最後一批烏撒子弟兵倒在前進的道路上時,戰斗結束了。

幾天後,幾乎是同一時間貴陽高第方面和永寧城外的安邦彥方面都得到了安效良兵敗身死的消息,只不過兩處一處是喜出望外一處是心情沉重。高第見已沒有後顧之憂,一邊行文表彰雲南軍隊一邊讓他們立即改變原來計劃過可渡河佔據烏撒,並且要迅速佔據烏撒東邊的各關口防止安邦彥和奢崇明叛軍進攻。烏撒周圍都是高山和高原,水西和織金等處的地勢都比烏撒低,明軍居高臨下防守那是沒有半點問題。

張靜安和許成名也沒有等待,各自率領了三萬人由東向西直插烏江邊上,並由趙率教率人押送物資清理貴陽到烏江邊的百姓,對其中青壯可疑之人征調到其它地方做事,剩下的老弱婦孺暫發三月糧食,這樣一來就避免有人從中作亂。

六月底的烏江水很急,一般人是不可能輕易渡過的,明軍在鴨池河與三岔河沿線各渡口進行了嚴密防守,並選擇路線擇機沿烏江邊修路建兵站,意思就是站住了就不打算走了。

安位也知道了這一消息,貴州發生叛亂這幾年也是他成長的幾年,現在他已經不再年幼已經有了一定的判斷,所以他提前就在烏江對岸各渡口布置了兵力,防止自己成為下一個安效良。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天啟風雲最新章節 | 天啟風雲全文閱讀 | 天啟風雲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