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幕降臨 第四十九章 宣撫

作者 ︰ 仲夏雷暴夜

更新時間︰2012-04-28

這時定海還處于戒嚴時期,雲瀾立即派人用轎子把繆步瀛一家悄悄送上機帆船,送到明興島。同時送去的還有抓來的主簿、教諭、典史等幾個官員,以及池建功、辛大勇等投降大明的清軍將領及其家眷。

忙完繆步瀛的事情,雲瀾就趕去和歷爵思會合。歷爵思把定海廳署衙門的那些師爺、書吏、三班衙役全都集聚到大堂上,宣講政策。

看見一個穿著大紅明朝官袍的年輕人走進來,一幫人全都瞪大了眼楮。

歷爵思迎上去,小聲告訴雲瀾,該講的政策全講到位,有些人好像油鹽不侵。

雲瀾點點頭,一做到正堂的位置上,他對堂下眾人說道︰「本官就是大明朝委任的定海宣撫使。該說的話,剛才宣撫副使都說完了,我就不羅嗦。願意景從大明王師的請站到左邊去,誓死效忠滿清韃虜的,站到右邊,拿不定主意的站到中間去。」

話語剛落,一個高挑身材師爺模樣的人率先走向了左邊。張鴻功是繆步瀛請來的師爺,今年45歲,浙江紹興人。紹興師爺屬于清朝最不得意的讀書人之一,因為名額限制,這些讀書人手不能提籃,肩不能挑擔,又要顧及讀書人的清名,只得入幕給人當師爺。

經歷一早上的變故,張鴻功對攻城部隊的戰力有了及其深刻的印象。讀書人誰都想入閣拜相,張鴻功也不例外。看這幫大明軍隊的做派,儼然是新朝的氣象,他頓時有了從龍之心。

在張鴻功的帶動之下,眾人對于是否「從賊」還有些猶豫,看到錢糧師爺第一個表示投效,立即有樣學樣,全往左邊涌。站在中間的一個人也沒有。只有一個方正夫子形象的中年人站在右邊,他怒視張鴻功,「無恥之尤,聖賢書都讀到狗肚子里去了。」

「李中師,這還是漢家江山嗎?」張鴻功不以為意,「‘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反清復明,是我家幾代人的願望。」

堂上的琴付梓低聲與雲瀾耳語。

雲瀾笑道,「刑名師爺李中師?」說著雲瀾從袖子里面掏出一張紙,

「反賊,叫爺爺作甚。」

雲瀾雖說脾氣挺大,但也不會和找死之人一般見識。他笑笑,「你對滿清韃子好像很是忠誠啊。我們大明朝在你眼中竟然成了反賊?」

「你們這群反賊竟然還想冒充前明。」李中師十分鄙夷,「前明朝廷倒行逆施,我大清王師入關是吊民伐罪。」

「奴才當慣了,自家祖先也被扔到九霄雲外。」雲瀾搖搖頭,看了看紙上的內容,「李中師,你家左邊鄰居李寡婦的肚子是你搞大的吧?!她投井而亡,一尸兩命,你心中可有愧!」

這紙是王謝堂給雲瀾的,上面的內容全是錦衣衛搜集來的材料。

「反賊,你胡說。」李中師頓時臉色大變,「沒有證據,你這是惡意中傷。」

那你和紅毛海盜有勾結,每月都有賬目來往,這不會又是誣陷吧。要不要到你家尋找證據。」

「這個~~~」李中師滿臉死灰,支支吾吾。

雲瀾搖搖頭,嘆息道,「韃子的忠臣怎麼是如此德行。」

琴付梓把一張布告送到案上,雲瀾拿起案上的紅筆勾勒一下,「拉出去示眾,把他的罪行公示于眾。三天之後砍了!」

李中師本以為自己會因為拒不從逆而死,獲得大清朝廷的褒獎而流芳百世。他沒想到,這些反賊以這些罪名處死自己,他還想咆哮公堂,立即有兩個戰士夾住他,堵住嘴巴,拉了出去。

李中師平常的做派,堂下眾人也只是略知一二,全都沒想到他的心腸是這樣黑心。而這位大明的宣撫使大人竟然了解得是一清二楚。書辦衙役頓時有些兔死狐悲的感覺,身為公門中人,有幾個是感覺的。

雲瀾心知這些人大多不是好東西,但非常時期,需要他們維持秩序。他對堂下眾人撫慰了一番。然後立即分派任務。

麥克蘭帶著錢糧師爺張鴻功、庫房的書吏去清點廳署物資。在錢糧師爺的協助下,廳署管轄的物資很快就清點完畢。這次攻佔定海收獲極大,共得騾馬兩百余頭,糧米五百多擔,金銀十萬兩,其他物品不知其數。在港口還繳獲商船、官船七十多只。這些船只經過修繕,完全可以用來擴建海上警衛隊。

皂班、快班、壯班,三班班頭全都帶人上街,帶著民冊,配合後備兵搜索清軍的散兵游勇。

分派禮房的書辦胥吏前去祖印寺,跟和尚商借用寺院半天。

午飯前,數十匹騾馬奔出東西北門。原廳署內的驛卒經過教育訓導,幾乎所有人都願意為新興的大明王朝效力,雲瀾就派遣他們騎著騾馬,帶著《告定海百姓書》下鄉,每個驛卒後面分別有兩個會騎馬的後備兵戰士緊隨,宣諭定海百姓勿須驚慌,各務生業。

驛卒經過甬東教堂外,一群人正圍著一個洋神父說話。

今早定海城內炮聲隆隆,法國神父伊法理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最近中國造反的人很多,難道太平軍,或者小刀會已經殺到定海城,周圍信教的百姓聚集在一起談論猜測。

看到城內來了一群馬隊,教堂前的人群頓時個個伸長了脖子。

一個叫做包祖才的驛卒在教堂前面停了下來,「洋和尚,又在宣揚你的外國菩薩。」

包祖才本是種地的農民,鴉片戰爭的時候活捉了下鄉勘察地形的英國上尉安特德,被定海廳署招用到驛站。

「包先生!」伊法理笑嘻嘻的迎上前,「城內打槍打~炮一早上,發生了什麼事情。」

包祖才瞟了一眼後面的後備兵,大聲說道︰「現在定海城歸了大明朝廷,兩百年前的大明又回來了。」

周圍鄉鄰驚叫,「大明朝廷?!」更多驚異的目光投向後面十多個身穿迷彩軍服的大明後備兵。

幾個驛卒干淨利落的把文告貼在教堂外牆上,包祖才一指文告,「看到沒。這是大明王朝的安民文告。」

人群圍攏了過來,包祖才高聲誦讀《告定海百姓書》,然後翻身上馬。馬隊繼續向東,絕塵而去。

定海中部的白泉鎮三面環山,一面臨海,「地曠坦,田膏腴」。因為進城比較麻煩,每逢一、四、七的圩期,四鄉五里的種田漢、鹽民、漁民全跑到這兒的十字路口趕集。逐漸形成了一個有著幾千人口的大集鎮,一縱一橫的十字街道。

下午,白泉鎮的敞開的寨門邊上貼著一張《安民告示》,一位識字的先生站在告示前面口中念念有詞,十多個鄉民圍在識字先生後面觀看。亂石砌就的寨牆外面,三匹馬打著響鼻,在樹下低頭吃草。兩個身穿海洋迷彩裝的後備兵站在馬邊,握著槍一邊警惕的盯著寨門,一邊留心四方動靜。

「各位老爺,情況大抵就這麼多。我這是被派來專門送安民告示的。」鎮子里一個大宅院內,包祖才十分恭謹的向一群長袍馬褂的士紳講述他所知道的情況。

「包祖才,你這個殺才竟然投靠了反賊。你當年抓洋鬼子頭領的精氣神跑哪兒去了?」坐中一個秀才模樣的人叫了起來。四十歲的胡夤雖說只是一個讀書的秀才,他已故的父親胡得耀可是參加一員堂堂武將。胡得耀從戎一生,曾經是定海鎮右營游擊,三品餃,他以「攻盜有功」而榮升,因鴉片戰爭中「定海失守」而革職,傷重、患病、憂郁而死。

「稟胡老爺,我投效的是大明朝,不是反賊。」包祖才態度十分恭敬。

「蠢材啊,真是蠢材」胡夤雖然對滿清朝廷有些怨憤,但對會匪反賊還是嗤之以鼻,他氣得直跺腳,「現在亂黨會匪這麼多,你怎麼知道他不是偽托。」

包祖才脖子一耿,「亂黨會匪會一個時辰就拿下定海城?洋鬼子那麼厲害也打了六天六夜。」

「一個時辰?!」胡夤嘴巴頓時塞住了,他聲音低了下來,「一個時辰只能說明他們戰力厲害,不能說明他們就是大明朝的兵馬。」

「那他們入城之後,很有章法,立即就控制住局勢,對百姓秋毫無犯又怎麼講?」

馬峙離這里只有五公里的路程,張萬土適逢其會,他起身做了個圓圈揖,「諸位先生,我來說兩句。昨天,定海城內積聚了一萬多來自大清朝四面八方的精兵良將,更有勇猛的福建水師。今早一個時辰定海城就被攻陷,時也!勢也!不管他們是不是魯王部屬的後代,這樣的大明值得我張萬土去投靠。」

張萬土這番話頓時引起一陣喧嘩。

一個老先生手杖用力戳了一下地,房間里面頓時安靜了下來。「我現在就進城看看去。」他扶著拐杖就要站立起來,旁邊一個年輕人連忙扶住,「父親慢一點。」

「老師!」胡夤驚叫起來。「我陪你一起去。」

黃式三,字薇香,號儆居,浙江定海人,今年65歲。他是胡夤的老師,晚清著名學者。他終生治學,博覽經史諸子百家,被世人譽為經學大師,一代儒宗。那年輕人是他的四子,28歲的黃以周。

他站起身看著大家,「兩百年前的屠城慘劇,鄉人里黨年年有說,吾輩早就銘記在心。明天就是九月初二屠城殉難紀念日,不管他們是不是要去祭奠同歸大域,我們還是要去祭奠一番。」

「快啊!」「等等我!」這時街道上有好多人在走動。外面有人來報,鄉民們听說大明軍隊來了,好多人跑去投軍。往定海去的方向,人流絡繹不絕。

下午定海城一片太平景象,四個城門全都打開,任由人們進出。大街上只有一些衙役在巡更,幾乎看不到大明軍人。在四個城門,以及廳署衙門,總兵府、倉庫等要害部位的門口,還有幾個戰士在守衛。城中最熱鬧的地方是總兵府門前,大隊百姓從城外聚涌到這里,爭先恐後的報名投軍入伙。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鐵幕降臨最新章節 | 鐵幕降臨全文閱讀 | 鐵幕降臨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