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二十五日,隨著劉返軍,楊存中也率殿前司軍凱旋而歸,當真是鞭敲金鐙響,人唱凱歌還。楊殿帥平白得了這麼一場大功勞,進臨安城時耀武揚威,竟然比楊峻還得意三分。
雖然沒有搞什麼盛大的歡迎儀式之類,但臨安百姓感念柘皋、黃連大戰的功勞,都自發地到七寶山下勞軍,糧食牲口不斷送入營中,頗有點慰問人民子弟兵的味道,連城外瓦子內的小娘們也加意奉承,那些追隨楊峻立下大功的將士們,這才第一次知道當兵原來還有這等待遇,此前雖然在臨安耀武揚威,卻從來沒有臨安百姓如此厚待過。
楊存中則洋洋自得,嘗謂諸將曰︰「此戰出生入死,雖辛苦些兒,卻堪為陛下分憂,安大宋江山,遂天下民心矣!某家辛苦也值當!」
諸將當面奉承,回營後各自暴吐。
楊峻在殿前司軍的地位則空前高漲,不僅楊存中出入必帶之同行,連同級的都統們都不得不禮敬三分。右軍蒙沖等諸統制從此在七寶山下便是橫著走的模樣,其他諸營也無話可說。
三月二十八日,趙構在大內親自詔見各有功將士,評「奇功」者二十一將均賜見,其中楊峻、王德功第一,二十一將中,居然有十三將來自張俊軍中,楊存中殿前司軍也有五將,岳飛軍中一將,劉軍中二將。由此足見朝庭還是以張俊所上的奏折作為最後論功的主要依據。畢竟張俊總制援淮諸軍,並取得了柘皋大捷,雖然後有濠州之敗,仍不改其「淮西主帥」地位。何況最後反敗為勝,張俊也及時為岳飛補充了糧秣,以彰顯岳家軍仍在其節制之下。
楊峻也參加了這種類似于「人民大會堂授勛」的光榮儀式,並得到趙構的特別褒獎,卻並沒有十分榮幸的感覺,因為濠州之戰中,與張浚一起跑得飛快的田師中等將也與之同列!
同日岳飛得旨,不得渡淮北上,率大軍返鄂州,濠州、廬州交給張俊所部接收。至此張俊所部諸軍才又重渡大江,北上接管淮西軍防區。岳飛雖然仍是憤懣難平,但念及楊峻之言,仍不得不按趙構旨意收兵返鄂州。
楊峻聞訊,心中謝佛道︰「岳老大,希望這次的變化,可以讓你逃出生天罷,老楊已經盡最大努力了,若是如此听話的岳老大還是逃不過一刀,當真時也命也,怨不得咱老楊了!」
老楊不知,其實這次岳飛听勸援淮,其實已經從根本上月兌去了岳飛的主要罪名。趙構與秦檜後來治岳飛之罪,列了四大罪狀,其中倒有三條與此戰有關。
「一、岳飛坐擁重兵,于兩軍未解之間,十五次被受御筆,並遣中使督兵,逗遛不進;」
「二、對張憲、董先指斥乘輿,情理相切害者;」
「三、又說(與)張憲、董先,(要)跎踏張俊、韓世忠人馬;」
「四、及移書與張憲,令「指置別作擘畫」,致張憲意待謀反,據守襄陽等處作過。委是情理深重。」
其中第一條,已經因及時援淮而消失,這也是楊峻所附「家書」所起的最大作用。第二條是指史上岳飛援淮時途中曾說過「天下事如此,官家又不修德」的話,明明白白在罵趙構,後來被屬下指控。這在本次援淮過程中並未發生。
第三條則是史上岳飛援淮途中听到張俊潰逃,韓世忠退兵,意下難平,曾對張憲、董先等人當眾藐視其余諸軍︰「似張家人,張太尉爾將一萬人去跎踏了。」「似韓家人,董太尉不消得一萬人去跎踏了。」
第四條還是後話,但前三條除了有實據可查的第一條,其余都是口水話,無憑無據,所以只要楊峻消除了第一條,其他都不是問題。
剩下只有第四條還有問題了。
※※※※※※※※※※※※※※※※※※※※※※※※※※※※※※※※※※※※※
自生死難卜的戰場歸來後,真正讓老楊享受的,卻是模到秋香微微隆起的小月復,還有柔福郡主府上的無限溫柔。
身在大宋朝,膽顫心驚地與當朝郡主偷情,確有與家中美婢不同的滋味,開懷大嚼比起偷偷模模來,老楊更享受後者的熟女味道,這或許就是「妾不如偷」的道理所在。當朝附馬的綠帽子就此戴定,且越來越高。
不過老楊不知道的是,他每一次到柔福府上,什麼時候來,什麼時候走,都有兩份來源不同的紀錄分別放到秦檜和趙構桌上,只不過秦檜珍而重之地存放起來,趙構卻是在微笑之後付之一炬。
四月初一,楊峻隨楊存中赴宴歸來,卻在府外遠遠的巷角見到一輛馬車,車簾低垂,趕車的小廝倒還整潔,只是車下的兩名護衛看上去凶惡了些。
「敢問可是楊都統楊大人!」一名護衛遠遠看到楊峻單騎而來,早早就到楊府門口候著了。
「正是!」楊峻滿面紅光,紹興黃酒的後勁正發作起來,眼楮都有些發花︰「閣下是哪位大人府上?」
這幾日來,除了大內御宴,還算比較和氣,趙構面前,大宋神槍備享殊榮,座間自然禮遇頗高。出了大內,楊存中那班狐朋狗友素質就差得遠了,只要是請到楊存中赴宴,必要同請大宋槍神,而席間勾肩搭背,稱兄道弟,往往不醉無歸,還好楊峻在後世就「酒精考驗」,加上楊再興這副身板也還不錯,否則十萬番軍中七進七出的楊都統,早就在臨安盛宴上倒下多次了,眼見這位護衛滿身殺氣,老楊也沒有放在心上,只道又是朝中哪位大老府上的親衛,又來預訂次日的宴席了。
這護衛卻神神秘秘,不肯多說,只道︰「車已備好,楊大人請,到了地方便知端的。」
楊峻打一個酒嗝,稍清醒了三分,竊喜道︰「難道又是哪位深閨怨婦相約?」
雖然已經漸漸入暮,但好事當頭,老楊也不是個怕事的,居然就這麼跟門口的老秦打了個招呼,丟了馬韁,門都沒進就上馬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