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商河 戰太行 第二百七十章 劉論險局,趙桓知進退。無奈!

作者 ︰ 老酒里的熊

「陛下,臣聞楊再興素來忠義,果然不虛,只是心向宋人罷了,此番雖口稱不會退兵,卻欲與大金以州縣交易諸皇子,看來並非不曾在意,臣以殺皇子相脅,彼輩一時不敢進軍,眼下正往澤州請旨,待趙桓定奪後方能舉動。據臣所料,大約總須月余之後,方可論進退!然楊再興所部兵馬不過五七萬,料來絕不是大金天兵對手!」

蕭玉返大定時,已經是十一月初九,完顏亮早在那里等得焦燥。諸路大軍眼下次第到來,加上上京兵馬,已經近七萬五千大軍,但糧草之屬還在籌措中,張中孚有如熱鍋上的螞蟻,上京周遭都已經民怨沸騰,何況其余州縣?

完顏亮得報,心下稍寬,一面著人四下催逼糧草,征發大軍,一面狠狠罵道︰「此豎子竟然敢與朕天兵相抗,肯听趙桓廢主,也不願退兵?朕便殺個模樣給他瞧瞧!」

當下著人往諸州縣,將晉城商號人馬拘至大定,並將諸商號搜擄一空。此旨倒是早下了一個月了,卻並不曾認真執行,原來諸州縣都還仰賴晉城商號供應貨物,哪里願意殺雞取卵?但嚴旨再下,不得不為之,豈料數日之內,自大定府周圍三百里之內的州縣紛紛來報,道是晉城商號早在征發民修建牆壕之際,就已經盡數撤走,眼下倉儲空虛,近日來不過是些本地伙計代為銷售存貨,澤州方向的主事們早逃了個一干二淨!

完顏亮無處發泄,遂命人將五國城中宋人皇族,連趙桓三個兒子也一並押往燕京,預備陣前使用。那時看楊再興可敢攻城!

楊再興送別蕭玉後。暗松一口氣,燕京之戰,最怕者便是完顏亮聞說燕京難保,率部逡巡不前,在大定一線防御。此番讓蕭玉傳訊。一則寬完顏亮之心,曉得還有月余準備,可將大金國諸部兵馬盡數攜至燕京決戰,二則自家戰線延長,河北不安,糧草也還須半個月才能湊手,有這點時間。恰好可以在準備充分的前提下一戰定乾坤。

「楊相如何不肯先取燕京,再待完顏亮來攻?若是取下燕京,則金人千里來攻,立足未穩,豈能是岳家軍敵手?」劉按洪皓吩咐。率三萬民、千余兵馬送糧草至軍中,聞說楊再興停兵不發,舍燕京而不圍,大是不解,干脆直接到前營大帳質問。

楊再興見老帥親臨,心懷大暢,挽至中軍帳中奉酒。老劉畢竟是與岳飛同進退的勇帥。楊再興打心眼里尊崇。與其余將帥大是不同,遂舉杯勸道︰「老兄遠來辛苦。先進此杯御御寒!」

劉面色不愉,沒奈何一飲而盡,才听楊再興笑道︰「劉兄所見不差,以逸待勞,兵法之常,可惜此戰不同,楊某不怕完顏亮來,只怕其不來!燕京千古名城,蕭裕苦心經營,便是完顏亮早年間也在此用心不少,城高池深,本非輕易可下,然在楊某眼中,不過草垣爾!若要取之也不難,但完顏亮久畏楊某手中鐵槍,若是失卻燕京,還敢率部來攻否?」

劉愀然不樂,道︰「近者聞說完顏亮在大定府糾集兵馬,不下七八萬之眾,遼東苦寒之地,頗多勇悍之輩,若竭國力來攻,燕京留守兵馬也不下五萬,共不下十二三萬兵馬,岳家軍雖也有十六七萬之眾,卻怕不是敵手,楊相如何這等輕敵?」

楊再興這才收起笑容,沉聲道︰「劉兄見事甚明,若無準備,楊某也不敢如此大意,晉城神兵預備經年,本是為此戰而為之。岳家軍中,可堪一戰的精銳也不下六七萬,料來那完顏亮兵馬再多,于苦寒之際往返奔波,至燕京之戰時,所余力氣也有限,吾大軍在此訓練經月,未必就輸與他,何況此戰之下,若完顏亮主力逃遁,以遼東之苦寒,大軍行動不易,日後清剿何其困難!若取下燕京,卻駭退了完顏亮大軍,宋人不慣冒雪北伐,久後必予賊反撲之機,何不借此良機,盡河北之力,一戰而安天下,百年之內,暫絕後患?」

劉默然,半晌才道︰「楊相見事甚遠,非劉某所堪比擬,此戰明明是個險局,若能勝出,卻可換得大宋百年平安,罷罷罷,劉某有一不情之請,此番不願再返河東催發糧草,願與楊相共抗大敵,不知可否?」

楊再興破顏而笑,反問道︰「劉兄以為,先生令劉兄賚糧草至軍前,是何人主意?」

二人共拊掌大笑。

但楊再興並沒有全然隱瞞蕭玉者,確也發緊急鴿書往澤州,向洪皓相詢︰若是完顏亮押趙桓諸子至陣前相脅,趙桓會如何定奪?洪皓得訊,一時好生為難!趙桓眼下雖在澤州位望尊崇,仍清楚自己地地位不穩,更不曾將昔時君威拿出來干涉澤州軍政,而是深自隱晦,每日里與柔福、楊懷南及二妃在行宮相聚敘話,自柔福處了解些臨安掌故,以及楊再興地河東大略,閉口不提大宋正統及上京人物,眼下這等,如何將這話問得出口?

但洪皓為難之際,卻有擋不住的人要來攪擾︰十一月十三,岳雷著人來報,臨安天使將至澤州!

三日之後,果然,百余身著臨安官服的官兵護著一員欽差開進澤州,洪皓忙著人安置入驛館,自己親自出面接待。

「洪皓!洪先生?如何竟在此間?早年不是聞說已經喪身回祿,不在人世了麼?這個——」來使見洪皓大驚,洪皓卻只得苦笑。

「大人不是已經謫居台州了麼?聞大人上書議恢復,卻為秦賊所忌,後奉祠居台州,如何竟至此間為欽差?」洪皓也反問道。

來使果然便是早年被貶的李顯忠,聞言憤然道︰「楊相公舉大軍北上伐金,天下咸以為盛舉,江南軍民無不願北上隨軍。可惜朝廷慮及正統之爭。不敢以兵馬過河,下官位望雖低,卻有恢復之名在外,朝中諸臣不敢來河北,便只得遣李某來了!」

洪皓嘿然不語。朝中近年來屢經裁汰。的確以秦檜爪牙竊居高位者最多,若是當真別遣使臣來,只怕也不孚楊再興之意,說不定便落個「為流賊所襲,下落不明」地結局。但李顯忠何人矣,十七歲隨父抗金,後被金人所執。身陷賊營,歷經金、夏、宋三國為官,反金之際,舉家二百余口盡為金人所害,正所謂與金賊不共戴天者。戰場之上勇不可當,如此人物出使河北,豈不宜哉?是以江南臨安朝中議論數日,最後仍只得將李顯忠自台州起復,奉旨至澤州府存問趙桓。

洪皓眼見無處可藏,反正也須向趙桓請旨,當下安排李顯忠歇息。次日沐浴進宮。面聖請安。

這行宮也不過就是楊再興早前地樞密行府,以楊再興性子。本是極其粗率地,但柔福生在皇家,頗好園林丘壑之勝,雖力行節儉,也略略修造,勉強可充行宮之用。眼下住了趙桓在內,防衛森嚴,更與往日大不相同。

李顯忠入覲之際,百感交集,心下黯然,不知這大宋舊主歷經劇變後,會有作何打算。

「陛下,臣——李顯忠——奉旨覲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李顯忠見到趙桓時,一陣心酸,喉頭哽住,幾不能成聲。

趙桓在宮中愉與柔福等敘話,聞說有宋臣來覲見,也不著龍袍,也不戴平天冠,就這麼身著常服,在便殿內與李顯忠見面,聞李顯忠口稱萬歲,面上一窘,好不容易才和聲道︰「愛卿平身,此非朝堂之上,不必拘禮,來人,快為李大人、洪大人看座!」

李顯忠收拾心情,惶恐入座,小心道︰「陛下久在上京,臣子等不能殺賊救主,實罪無可綰,天佑大宋,令楊相奉輦還澤州,天下宋民無不寬懷,此亦陛下洪福,臣民之幸!」

趙桓黯然道︰「大宋蒙難,朕亦有罪,但得民生盡復,江山依舊,朕何惜此身?」

李顯忠猶豫半晌,才開口道︰「臨安聖上慮及陛下所受苦難,甚是不懌,謂將有所以報,敢請陛下還駕臨安,共治天下,同享尊崇,待河北安定之後,再還開封舊都,未審此意可否,故遣臣先至澤州請旨,再行定奪。」

趙桓听得李顯忠好不容易將這兩個聖上、陛下繞得明白,破顏而笑,徐徐道︰「九哥便是如此多心!朕在上京時節,韋後返南朝,便曾有語在先,但得南歸,充一宮觀使足矣,安敢望大位?此言至今深銘五內,失國之君,受辱賊營久矣,更不足以位尊九五,便此間已經是分外之福,哪里還有臨朝之意?此意還請李大人上復九哥,不必多作安置了!」

李顯忠手足無措,惶恐道︰「陛下,長幼之序,人倫之常,豈可因陛下私志而廢大道?早年間韋後還朝前,臨安聖上有言,但得母子團聚,共享天倫,便遜位為民,又何足惜!如今陛下還朝,正當與臨安君臣共論正統存續,如何這等——」

趙桓聞言長笑道︰「臨安已立太子,止此便是正統,朕雖曾為宋主,然諸子盡在賊手,若論正統,莫非將儲君與金人為質麼?此議不可再提,便請李大人還朝,朕得安居河北已經萬幸,南下之事不可再提,九哥若肯尊兄長之私志時,不到河北問罪便好,哈哈哈哈!」

洪皓與李顯忠面面相覷,洪皓顫聲道︰「陛下明見萬里,完顏亮果然傳話至楊相軍中,以諸皇子為質,令楊相退兵,楊相未請陛下之旨,不敢定奪!」

趙桓聞言,渾身大震,眼圈一紅,幾乎不能安座,許久之後,才黯然道︰「可憐諶兒……罷罷罷!大人可傳語楊相,大宋河山,原不系于孺子身上,若能救則救,不能救時,還當以社稷為重!」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小商河最新章節 | 小商河全文閱讀 | 小商河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