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童們低眉垂眼,在趙與莒的注視下,不敢抬起頭與他對視。倒不是趙與莒身上散發出什麼王霸之氣,而是因為每個人都清楚,這位便是他們的主家大少爺,若是得了這位大少爺的歡喜,那麼今後他們的日子便會好過,否則的話,雖說有宋一朝待奴婢寬厚,卻也不是沒有折磨奴婢至其身死的例子。
「今日初見,我只交待你們一句,記著這一句,你們便可以留下來。」掃視良久之後,趙與莒淡淡地說道︰「凡是我說的便都是對的,凡是我交待的便要堅決去做!」
雖然今世才年方七歲,可這佔據個小小身軀的卻是擁有後世千年智慧的魂靈,因此趙與莒並未愚蠢到去對這些丁點大的孩子說要解放他們,更不會白痴到告訴他們人人都是平等的。以為一兩句好言好語便可以將這些人感動得納頭便拜,那才是笨到極致的念頭。
說完話之後,他又掃視了眾孩童一眼,這些孩童頭垂得更低了。
「現在我來認人,我叫到名字的應一聲‘到’。」對于這些孩童,趙與莒並不是十分滿意,這其中幾個大些的男孩,臉上有些油滑的模樣,明顯很難管理。不過只要自己手段得當,他們的可朔性依然很強,應該能扳上自己給他們設定的軌道來。如果扳不上,那麼也只能放他們自生自滅了。
「陳任!」對著名單,趙與莒叫了第一個名字。
「啊?」回應的是個瘦瘦小小的男孩,聞言後他抬了一下頭,便將頭垂得更低了。
「說‘到’!」趙與莒不滿地道。
「是,到!」陳任低低地回應。
「大聲點!」趙與莒喝道。
「到!」陳任終于大聲說話了。
對于這個男孩,趙與莒還算滿意,雖然最初的反應不正確,但很快就教過來了,這證明這個男孩並不愚笨,而且見他的模樣,應該是個願听話的。雖然瘦小了些,趙與莒相信,足夠的營養和適當的鍛煉,可以將這先天不足彌補過來。
「李鄴!」趙與莒與去看第二個名字。
「到!」應答的聲音很響,趙與莒看了一眼,正是他覺得有些油滑的大孩子之一。這個男孩約是十一二歲,體格長得骨架粗大,站在孩童中要高出小半個頭來。
見趙與莒望向自己,李鄴諂笑著低頭哈腰,一臉的奴才模樣。趙與莒眉頭不為人知地輕挑了一下,對這個男孩的評價又低上兩分。過于世故過于油滑,便會在自己今後對他們的訓練中分心偷懶。
沒有理會李鄴的諂笑,趙與莒又繼續念了下去,連著九個名字都沒有什麼問題,但當他念到男孩中第十二個名字時卻卡了殼。
「聾……嗯?」
這個名字很簡單,就是一個「聾」字,趙與莒皺著眉,看了趙喜一眼,趙喜肯定地點點頭,表示那孩著確實就叫這個。
「少爺,他是個聾子,只得不太清楚,又沒有姓名,我們都叫他聾子。」李鄴覺得機會來了,正可以在這位年紀不大的少爺面前表現自己,因此點頭哈腰地插嘴道。
趙與莒眉頭皺了起來,他不是在辦慈善院,石抹廣彥怎麼把這樣的一個殘疾人也送來了?
「我不是聾子。」那個被李鄴指著的男孩突然說了一句,然後就緊緊抿住唇,一個字也不說了。趙與莒看了一下石抹家提供的記錄,這男孩十歲,祖籍是京東東路的青州。
「那你叫什麼名字?」趙與莒知道這些孩童賣身為奴,必然都背著一段辛酸,可他對此沒有興趣,因此他只是問道。
「……」那男孩沉默了一會兒,呆呆地看著趙與莒,仿佛沒有听到他說話一般。
趙與莒沒有時間跟他拖延,這男孩目光渾濁呆滯,看起來便不是個聰明的,對于趙與莒而言,每一刻時間都極為寶貴,他直截了當地說道︰「那麼從今日起你就姓……龍,名……十二。龍十二!」
本來趙與莒以為那孩子不會回應,卻沒料到那男孩臉上突然露出歡喜之色,用極大的聲音應了一句「到」。
趙與莒心中一動,但沒有細想,便又接著去念下一個孩童的名字。念到女童時,這些女孩比男孩自然要靦腆得多,說起話來也是細聲細氣的,和蚊子沒有什麼兩樣,他再三逼迫,也只不過讓她們的聲音從蚊子升級到蒼蠅罷了。
「翠兒姐,領著他們去洗浴,換上新衣後帶到後院來見我。」
念完名字,對這些孩童有一個初步的了解之後,趙與莒對小翠吩咐道。小翠掩著嘴微笑著應了聲是,方才趙與莒那模樣,看上去極為老氣,讓小翠禁不住發笑。
此時民風尚未如後世明清之時那般保守,假道學的朱熹老夫子被貶官至死,他的那套理論也被欽定為「偽學」,因此男女大防倒不是十分嚴謹,更何況這些孩童不過是買來的僮僕丫環,因此被小翠打發到前院的兩個屋子里洗浴,倒沒有出什麼問題。這些孩童初次來到郁樟山莊,心中都有些惴惴不安,幾個調皮的如李鄴,這時也不敢胡鬧惹事。
「這位大少爺能識字,看他那副模樣,必是個讀書讀傻了的書呆子。」匆匆洗完澡之後,李鄴穿好衣衫,一顆心轉來轉去︰「將他哄得開心了,自己撈個隨身書僮什麼的做做,豈不勝過被打發到哪個疙瘩里勞作受罪?這年紀的小孩兒,只管拿好吃好玩的哄就是了!」
沒多久,他見龍十二也洗了澡出來,心里便有些不快,這一路上眾人與龍十二說話,他都不怎麼搭理,故此李鄴會將他當作聾子,卻沒有想到龍十二不但能說話,還被大少爺取了名字。想到這里,李鄴心中就暗暗嫉妒,他橫了龍十二一眼,龍十二卻只作沒有看見,根本不理睬他。
「你這小廝……」李鄴心中惱怒,握緊拳頭就想去捶打,但轉念又想到自己剛來便惹事,必然引起主家厭惡,到時被責打倒還罷了,若是被驅趕出去,便又要回到衣食無著的日子,他深深吸了口氣,將怒火強忍了下來。
注1︰古時築屋也如同今日一般有專門的建築工人,多為鄉間家貧少地者,自少在漢代就有人專門從事這一行業維持生計,《後漢書-酷吏列傳-周紆傳》中就記載,周紆被免官後家貧,靠給人築房為生。
注2︰此處用的是金時行政區劃,山東東西二路,大致是今日的山東省和河南省東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