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林翼深以為然,遂在第二天接見了英國參贊巴夏禮。這是英國人數天以來,第一次能夠見到湖北能說得上話的大員,巴夏禮將早說擬好的申請遞交給胡林翼過目,並督促胡林翼盡快為他們在漢口開埠批復相關手續。
胡林翼仔仔細細的把申請看了一遍,與其說那是一份申請,倒不如說是**果的搶掠。英國人的苛刻條件讓他這位大清封疆大吏感到顏面無光,古往今來,喪權辱國莫國如此,但他又很清楚,北京的朝廷已經答應了洋人的所有要求,他這個地方大員是無能為力的。
胡林翼合上了申請副本,很鄭重的說︰「按照我大清與貴國簽訂的《北京條約》,貴國的這份申請是符命我大清的律法的。但這等大事,非我一個小小巡撫就可以做主的,我必須把貴國的意向上奏朝廷,得我大清皇上恩準方能回復。」
巴夏禮長居中國,算是半個中國通,他知道胡林翼這是在打太極,臉上頓現不悅︰「這份申請是條約中的既定協議,貴國的皇帝陛下是不可能拒絕的,我看巡撫大人就不必多費一道手續了。」
胡林翼笑得輕松,道︰「我大清辦事,向來是有規矩,有法理的,這等大事,上奏朝廷乃是必經的手續,怎能含糊。我听說貴國崇尚依法治國,我大清又何嘗不是,這一節,還請參贊閣下能夠體諒。」
第二次鴉片戰爭將大清國羸弱本質完美的展現給了西方列強,各國都把中國看成一塊任人宰割的羔羊,他們爭先恐後的想要瓜分這塊誘人的肥肉,所以,繼英法之後,諸國紛紛效訪,要求在中國內陸地區開阜。毫地疑問,誰能搶先在內陸地區建立貿易基地,誰就能在未來的時間時,在中國獲得更多的利益。[]
英國人作為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發動以及勝利者,當然不甘心被別國搶了先機,所以他們才會在中國南方的內戰仍然如火如荼,形勢不明朗的情況下,要求在漢口開埠。對于他們而言,每浪費一天的時間,就意味著大把大把的白銀在流失。
巴夏禮深知大清國的政府機構辦事效率奇差,再加上中國的交通極度不發達,胡林翼的奏章送往承德的皇帝手中,最起碼也得一個多月,中間再經過各個官僚部門的審閱、商討,等到皇上的回復下來,還不知是猴年馬月。
英國政府給巴夏禮的期限可沒那麼久,于是他思索了片刻,道︰「我听說貴國有句俗語,叫做‘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巡撫大人作為一省的最高行政長官,或許可以想些辦法,通融一下。我听說太平軍英王的大軍正在逼近武漢,如果我國能盡早在漢口建立商埠,大英帝國為了保護本國的利益,我們獲許會幫助貴國,向太平軍提出交涉,我想這對貴我兩國都是有利的。」
巴夏禮並非全無準備,他也有談判的籌碼。胡林翼卻表現的相當不以為然,哈哈大笑,說道︰「粵匪雖然猖狂,不過黃州一役後,已是強弩之末,我各路大軍正四面匯集武漢,那陳賊若然識相,退卻則罷。不然,湖北就是他的葬身之地。至于武漢的安危,我想就不勞閣下操心了。」
所謂談判,就是比誰的籌碼更重,最怕的就是別人不把你的籌碼當回事。胡林翼的自信讓巴夏禮頗感沮喪,他不悅的說道︰「巡撫大人似乎有點太過自信的了吧,前不久的,你的屬下曾紀澤還曾私下向國提出,請我大英帝國出面向太平軍提出交涉,阻止他們繼續進攻黃州。」
這時,早站在門外的曾紀澤走了進來,向胡林翼行過禮,轉眼看見了巴夏禮,立刻表現出驚訝的樣子,說道︰「參贊閣下,你也來拜會胡大人啊,看來我來的不是時候。」
曾紀澤說著就要告辭,胡林翼道︰「我和參贊閣下只是在閑聊,賢佷如果有什麼要事,就在這里說了吧。」
「是這樣的,我接到屬下的來信,駱秉章駱大人的八千精兵很快就會趕到黃州協防,有了這股強援,黃州定能安如泰山。佷兒此來就是想把這個好消息報知大人,好叫大人放心。」
巴夏禮一听就傻了眼了,很是不滿的盯著曾紀澤,一臉的埋怨之色。曾紀澤假做不知,問道︰「胡大人,參贊此來,不知是為了什麼事?」
胡林翼便裝模作樣的復述了一遍,曾紀澤听罷嘆了一聲,道︰「參贊閣下,這件事我可以作證,絕不是胡大人故意為難貴國,只是我大清律法如此,他也很無奈。不過……這事倒不是沒有轉還的余地。」
巴夏禮听他的口氣似乎是有辦法,忙問怎麼回事。曾紀澤道︰「胡大人若是破例,先于朝廷批復而同意貴國開埠的申請,那就必須給朝廷一個合理的解釋。我是這樣認為的,目前,我湘軍的剿匪戰爭已經到了白熱化的程度,正是需要大量兵器時候,而湖北作為湘軍的大後方,胡大人一直想建幾座兵器廠,給湘軍提供更多更好,包括槍炮在內的武器。參贊閣下也知道,造兵器,最基本的原料就是銅鐵,咱們大冶這邊的金屬礦資源很豐富,胡大人一直想開幾座礦山以供軍需,只是苦于一來資金不夠,二來沒有更先進機器和技術,開采效率低下。我想,如果貴國能安排幾家相關的企業與我們合作,合資開礦,那無論對湘軍,還是對朝廷的財政收入,都將是十分有利的。到時胡大人以這樣的理由回復朝廷的質疑,那我想他就不會很為難了,不知閣下意下如何?」
巴夏禮確實沒有料到曾紀澤會提出這樣的建議,這對于大清與大英之間的貿易水平而言,無疑是一個全新的台階。隨著英帝國的工業的發展與殖民擴張,對原料的需求在日益增長,在遠東方面,他們對煤、橡膠、金屬礦石的需求也在不斷的增長。如果能在中國開展采礦生意,無論是對本國的冶煉行業,或是對他國的礦石出口,這其中利益都將十分可觀。
然而對于清國在合資采礦的企圖,巴夏禮也是十分清楚的,這個國家的采礦業仍處于原始的徒手作業,機器的使用率幾乎為零,而他們日益嚴重的國防形勢,迫使他們不得不考慮如何增加金屬礦石的產量,用以制造原始的冷兵器,以及部分落後的槍炮。
西方列強從不認為大清國以「自強」為名的工業運動會對他們構成威脅,否則他們也就不會在近一個世紀的時間里,不斷的對華出售各式武器,輸出軍事技術,包括後來的號稱「亞洲第一」,「世界第七」的北洋艦隊,以及分布于中**隊各階層中,接受過西式培訓的軍官和士兵。
巴夏禮很快意識到,他與這兩個中國官吏所談論的,很可能將是開啟兩國貿易及商業合作新紀元的一件大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