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紀澤既然制定了「變夷為夏」的大政方針,而上海又為大清國最重要的通商口岸,洋商雲集于此,再則通過兩次鴉片戰爭,大清國門已開,與洋人打交道已是不可避免之事。對于曾紀澤而言,與洋人的交往將成為他當政生涯的一個重點,他迫切的需要富有經驗的外交人才。
滿清閉關鎖國,以天朝上國自居,雖然屢敗于洋人的堅船利炮之下,但那些大清的官吏們在與洋人的打交道當中,不是傲慢無禮,就是迂腐不已,毫無外交風範和經驗可談。而曾紀澤選定了若干人選,這幾人在歷史中也是鼎鼎有名的外交人物,在當時的清國算是難得的算是比技術人員還要難得的人才。
這其中包括浙江永康人應寶時,字敏齋。此人舉人出身,後考取國子監學正、學錄。旋改就本班,以直隸州州同分發到江辦,起初曾辦理過海運等事務。太平天國二次攻破清軍江南大營,佔蘇州、常州,進逼上海,江南團練大臣龐鐘璐委派應寶時會同辦理團練事宜。後與蘇州知府吳雲雇用了美國人華爾組成洋槍隊,一舉攻陷了松江,被當時的江蘇巡撫大加贊賞。
之後的一段時間內,曾國藩因安慶戰事吃緊,拒絕向上海派援軍。應寶時便與上海的外國官商交涉協商「借師助剿」之事,在此過程中,積累了相當的外交經驗。
除應寶時外,其余如安徽人劉瑞芬、江蘇人李鳳苞不但擁有和洋人打交道的經驗,本身還通曉西學,更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值得一提的是,曾紀澤選定的外交人選中,有一人名叫伍廷芳,字文爵,廣東新會人。此人出生于新加坡,幼年學過四書五經,但十幾歲時便真赴香港,就讀于聖保國書院,主修法律,畢業後供職于香港審判廳。此人是曾紀澤所選之人中,唯一一個精通英語的人才,實在是難能可貴,如果有他相助,曾紀澤就不會在眾多有洋人在場的場合中,為他那些下屬們充當「翻譯」的工作。
不過,伍廷芳目前身中香港,曾紀澤已專程派人前去香港尋訪並邀請此人,但是在當時這樣通訊不發達的年代,找不找得到還是個未知數。
不謀一世者,不足謀一時,在不久的將來,曾紀澤想到推行的變革運動,不止于軍工、實業,將是一場方方面面的變革。曾紀澤清楚的知道,光憑一己之力是不夠的,他需要更多具有變革思想的知識分子。而這些人又不同于劉瑞芳、應寶時這樣僅僅比較「開明」的人才,他需要那種能為他搖旗吶喊,為他的變革維新提供強有力的理論支持,為他在提供可以打動人心的思想武器。
當時的大清,開眼看世界者並不多,而能甘願投入曾紀澤幕下的就更區指可數,江蘇吳縣人馮桂芬就是其中之一。
馮桂芬出身名門望族,天資聰慧,24歲即考中舉人,時任江蘇巡撫的林則徐曾評價他為「國士」。1840年,馮桂芬以一甲第二名考中進士,俗稱榜眼,循例授職為翰林院編修。後母病亡,馮桂芬丁憂在家,潛心專攻經世致用之世,同時開始對歐美之事大為關心,通過各方面的渠道了解西方世界。至及今日,已是相當有聲望的西學之士。
除馮桂芬之外,如薛福成、鄭觀應、馬建忠等西學思想家,因年齡閱歷尚且的原因,曾紀澤並未選擇馬上將他們召入幕中,想讓他們先在外面闖蕩鍛煉幾年,待火候到時再召入幕中唯其所用不遲。
曾紀澤並非專業的歷史學家,史書言李鴻章有著龐大的幕府,但他能記起來的不過是些名聲頗重的一些重要人才。即使把這些人全部召入幕中,對于他日益擴大的軍事與行政職權範圍而言,也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曾紀澤才對外開出公告,召攬那些賢能之士入幕,並鼓勵下屬們舉薦賢能。
也許是上海三戰的失敗使戰功赫赫的忠王感到了局勢的嚴重性,就在曾紀澤開幕召攬人才的同時,近在咫尺的李秀成親率精兵萬余人,自蘇州出發,再度向上海進發。
李秀成也許是想打淮軍一個措手不及,他選擇了在大年初三發兵。除此之外,原先的三路敗軍也開始向淮軍堅守的三個鎮進發,但他們並不急于進攻,只在鎮外安營扎寨,圍而不攻。
三路太平軍無非是起佯攻作用,企圖牽制淮軍的三團兵力,而李秀成的本部人馬便可趁機直撲上海。看來李秀成這次是經過了周密的偵查,抓住了淮軍兵力不足的弱點。此番,他的一萬多人馬殺來,無論從哪個方向上進攻,淮軍都將難以應對。
曾紀澤在與李鴻章等商討後制定了一個頗具冒險性的計劃,由吳長慶的的四團仍作為預備隊,隨時支援戰事吃緊的淮軍各部。另由潘鼎新的五團急襲太倉,打亂李秀成的攻計劃。
太倉鎮位于蘇州城東,是拱衛蘇州東大門的戰略要地,根據之前的偵察得知,太平軍在此地駐軍不足一千,淮軍若能出奇不意的攻下此鎮,則可對蘇州造成巨大的威脅。蘇州目前是李秀成苦心經營的大本營,他斷不能容許此城失陷,所以到時他必撤上海之圍,反救蘇州。簡單來講,曾紀澤制定的就是一出圍魏救趙之計。
這個計劃攻敵之必救之地,可以說是天衣無縫,唯一令曾紀澤擔憂的就是潘鼎新團的戰斗力。這支團練的隊伍剛剛加入淮軍不久,雖然武器裝備都是先進的美國貨,但卻未進行過系統在西式訓練,而且曾紀澤還沒來的及在該團中編入原常勝軍的骨干士兵,所以,該團能否在新武器的幫助下發揮較強戰斗力,還是一個未知數。
此戰關系重大,曾紀澤對潘鼎新的指揮能力,以及五團的戰斗力都持有懷疑態度,于是他決定新自督軍前往,並帶上了教習威利,以及重新集結後的直屬炮營,只留李鴻章暫時主持上海城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