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六一 第二卷 淮軍崛起 第二百七十八章 民以食為天

作者 ︰ 玉葬沉煙

北邊疆幅員遼闊,通行不便,若想僅僅依靠政府的力進行控制,顯然力不從心的。更新超快這本

唯一的辦法就是「以漢制夷」,通過大量的將漢人移民向邊疆,並在軍隊的保護下,不斷的「侵吞」土著民的土地,最終對該地區徹底實現漢化。

如此一來,既解決了該地區游離于中央之外的威脅,又開了擁有著資源豐富的西北土地,同時,還解決了漢地大量無主農民的生存問題,可謂一舉數得。

當然,這個計劃實行起來絕不可能一帆風順,當地的土著民必然不會允許大量的漢民進入他們所謂「世代居住」的土地,所以曾紀澤才會免費武裝移民之漢人,使漢人們在必要的時候,能夠迅速的團結並武裝起來,配合政府軍,鎮壓那些企圖入侵他們土地的土著民。

計劃是有點陰險和殘酷,但在19世紀這個優勝劣汰,弱肉強食的時代,這也是曾紀澤為維護國家領土完整,避免國家分裂所能想到的最切實可行的手段。

隨著戰爭的結,西部大開的進行,大明終于進入了難得的休養生息,展經濟的良好階段。

僅僅16年到169年之間,全國各:就新增了工廠四百余家,尤其以紡織業展最為迅速。大明產的紡織品以其廉價的勞動力,得以以價廉的價格售往全國各地,乃至東南亞各地。

自164年第一家器紡織廠在海成立之後,短年時間內,大明的紡織品就奪取了本國百分之四十以的市場,以及東南亞百分之二十的市場甚至已經開始遠銷歐美。

大明航運業的展也迅速,全國擁有二十艘以蒸汽輪船的航運公司已達十四家之多,不但成功的從洋商手中奪回了一半以的國內運輸業務,還正在向東南亞航運市場進軍。

至于礦、冶煉等行業,由于技術水平要求較高,故在競爭力與歐美企業還有一些差距同樣也在穩步的展。由于政府所采取的貿易保護,對外商礦煉企業的生產規模做了嚴格的限制其無法做大做強,而本國礦冶企業則不受則限制,因此在一定程度弱化了外商企業的競爭優勢。

更因紀澤本人地地質知識。使得本國地礦業企業。這本幾乎不需要進行任何漫長而低效地地找礦探礦工作能湖南、雲南、湖北、江西等金屬資源豐富地省份開闢出一座座品味高、儲量大地優質新礦。這更是洋商所不具備地優勢。

此時地中國農業仍然是業之根本。展農業經濟自然也是曾紀澤經濟改革地重頭戲。而改革要完成地。便是農業生產實現機械化。

根據中國耕地地實際分布情況。在北方大平原地帶。政府從美國引進了大型機械農具織動員多戶人家采取合作生產地模式。既提高了生產效率又節省了機器購置費用。

而在南方水網。以及西北山地型農田府則為農民們引入小型地廉價機械農具。以適應當地地地理實際情況。

當然解決中國地吃飯問題。並不是靠引進點先進地生產工具就能實現地。提高耕地產量。不僅僅要從外部入手。還要從內部著眼。

所以。早在曾紀澤還是前清地江蘇巡撫之時。他就已經在著手一項偉大地工程。

6年秋,曾紀澤對蘇州的一座不起眼的小農場進行了秘密的考察,這座名為「稻花香」的農場早在四年之前曾紀澤攻陷太平天國所據的蘇州之時就已建立,現在隸屬于大明農業部下屬的「農業科研司」。

曾紀澤身著便裝,在幾十號便衣御林軍的簇擁下,走進了這座神秘的農場,此時已是金秋十月收獲的季,生長在蘇州河畔一片片金燦燦的水稻田,河風襲來,金色的波浪層層疊疊,叫人瞧著就歡喜,不用說,今年定又是一個豐收年。

曾紀澤摘下一根稻子,放在手中細細的觀察著,但他其實對農作物的知識非常有限,便問道︰「震山呀,你覺得這些稻子長勢怎麼樣?」

白震山將那稻谷剝開,手指碾了一碾,又放入口中一嚼,答道︰「這谷子比尋常的谷粒要飽滿許多,只是質地稍遜色一些,不過尋常人家只求個吃飽,這麼好的粗壯的谷子,對他們來說,已是大豐收了。」

白震山早年也在鄉下干過幾年莊稼把勢,谷子長得好壞,他當然曉得,曾紀澤從他那驚異的口氣與表情已經得到了滿意的答案。

「鄭愛卿,你覺得呢?」曾紀澤又問跟隨在旁的農業總長鄭觀應。

鄭觀應不好意思的笑了笑,道︰「慚愧呀,臣雖管農業,卻對莊稼好壞知之不多,臣還是找幾位專業人士給皇回話。」

言罷,鄭觀應便向著稻田中正在收割的那幾個莊稼漢大聲招呼,不多時,一名戴眼鏡的農夫便踩著泥巴地急匆匆的趕了過來。

「實在對不住啊,總長大人,這不,光顧著收割了,把你要來這事給忘了,有失遠迎,還請見諒呀。」那人抹著額的汗水說道。

鄭觀應擺了擺手,笑道︰「我見諒沒用,你得問問這位爺才行。」

那人目光投向了一旁笑而不語的曾紀澤。

在大明這個報業越來越繁榮的國度,曾紀澤的肖像時不時登報紙也是常事,那人瞧了一瞧,猛然間認出是誰,頓時又驚又喜,便要在那泥巴地里下跪,口中道︰「臣不知皇龍駕前來,有失遠迎,萬望皇恕罪。」

曾紀澤忙將他扶起,和藹道︰「朕事先沒有通知便來打擾,馬成熾先生是專注于本職之事,朕又豈能責怪呢。」

馬成熾是出廣東,求學于香港,留學在英國的植物學博士,當初曾紀澤在江蘇推廣洋務之事,向國內外誠邀各行各業的才相助,馬成熾便懷著一顆報國之心投入到了他的幕下。

曾紀澤根據他的專業力,以及偶爾得到一個靈感,讓他從事起了農業作物方面的科研工作。這些年來,工礦業的一些英才們風起雲涌,揚名天下之時,馬成熾一直在默默無聞的守著稻香農場這一畝三分地做研究,但曾紀澤並沒有忽視掉他,在登帝位大賞群臣的名單之中,就有這個不起眼的人物。

他對成熾的期望並沒有落空,不久之前收到他的消息,他進行了近五年之久的研究工作已經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曾紀澤比听到他的軍隊打敗了俄國人還興奮,興沖沖的便趕了來要一睹馬成熾帶給他的驚喜。

馬成沒有讓他失望,接下來,當馬成熾將這田里種的特殊水稻介紹給眾人時,在場的農業部的這些官員們一個個的都听傻了。

不錯,這就是傳說中的雜水稻!

「雜交水稻擁有雜種的優勢,利用這種優勢,可以提高水稻的產量和品質。我們的試驗班子通過多年的尋找與培育,已經成功的培養出雜交水稻量產的三系稻,這就意味著,這種高產的水稻從今以後就可以在全國範圍內大面積的推廣種植了。」

「三系,什麼是三系啊?」鄭觀應听不太懂馬成熾的專業術語,困惑的問道。

所謂三系,就是雄花不育的母稻,即不育系;給不育系授粉使其傳宗接代而後代仍然保持不育的保持秒;以及給不育系授粉使其恢復正常的結實,優勢又強的公稻,即雄性不育恢復系。只有三系齊備,雜交水稻才能實現推廣。

當年的歷史之中,袁隆平從受到啟,到成功完成水稻三系配套,共花費了將近十三年的時間。

當然,袁隆平是在走了六年多的彎路之後,才決心到廣闊的野外尋到天然雄性不育株,最終為三系配套打開了突破口。

曾紀澤就省事了,他直接將雜交水稻的基本理論與簡單有效的培養方法告訴馬成熾,而馬成熾則根據他的指引,在兩年之前就在野外獲得了優良的不育株,在經過兩年多的三系配套試驗之後,終于取得了成功。

馬成熾又耐心為鄭觀應等人講解了一番,但他們還是一頭霧水,曾紀澤卻手一揮,干脆利落的說道︰「听不懂就算了,朕也听不懂,你直接告訴朕,這種雜交水稻每畝能增產多少。」

馬成熾默默算了算,道︰「按照保守估計,每調至少可以增產兩成到三成以,也就是說,一畝的產量至少可以提高到一千兩百斤左右。」

這個數字,足以令在場的所有人咋舌。

鄭觀應驚嘆道︰「這稻子要是推廣開來,那豈不是要改‘湖廣熟、天下足’為‘湖廣熟、世界足’了不成!」

曾紀澤心里的一塊石頭落了地,遂令農業部對雜交水稻再做進一步的試驗,時機一旦成熟,便先在江蘇推廣,進而向全國推廣。

欣喜的馬成熾想起了什麼,忙道︰「皇,這雜交水稻的名字怪不听的,百姓們都吉利,請皇給賜個吉祥的名。」

曾紀澤沉思了片刻,道︰「這水稻在國家興隆,天下太平之時而生,就叫它‘隆平稻’。」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一八六一最新章節 | 一八六一全文閱讀 | 一八六一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