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六一 正文 第三百零五章 放權

作者 ︰ 玉葬沉煙

第三百零五章放權

靈妃的出面,並沒有打消曾紀澤將此案一查到底的決心,其他書友正在看:。一周之後,九名當選的委員續趕到了南京,曾紀澤在龍城中親切的接見了他們。

這些來自于全國各地的委員們,平均年齡不過四十歲,大多是一副文質彬彬的書生之狀,戴眼鏡者不乏其人,這是一個典型的文人團隊。

「朕在這里先恭喜各位當選這個司法公正監督委員會委員,這不僅僅是一項工作,同樣也是一種莫大的榮譽,你們的身上肩負著全國幾千名法律專業學生對你們的信任,當然,也肩負著朕對你們的信任。所以,朕希望你們不要辜負所有人對你們的期望,一定要本著公正嚴明的態度,來監察經由你們手中的每一項案件。」

曾紀澤也說了一番客套話,這些委員們接下來自然要表一表決心,以示不負皇帝之期望。

不過,這些人多是博學之士,在大明這樣寬松開放的環境之下,這些學者們早已摒棄了偽清統治之下的迂腐和做作,更多了幾許智慧之光。所以,就算是面對皇上的殷切期望,也並沒有表現出感激泣零的奴才之狀。

「皇上,臣想請問一下,我們這.個司法公正監督委員會,是否會隸屬于司法部?」客套話之後,一位戴眼鏡的中年委員說及正事。

曾紀澤一看那人,原來是復旦大.學法律系的著名法學學者李智山博士,此人曾留學英美、專攻于法律專業,回國之後,政府曾多番請他出任公職,但李智山博士都一一拒絕,最後卻欣然接受復旦大學的邀請,專心從事于教育事業,其他書友正在看:。

委員會的權限安排,曾紀澤早.有主張,但此時卻先不說,反問道︰「朕正想就此事與各位先生商量一下,不知李博士對此有何看法。」

李智山也不拐彎抹角,道︰「臣以為委員會既不應當.隸屬于司法部,也不應當隸屬于內閣,它應當是一個完全獨立的,或者說只受皇上一人領導的部門。只有如此,方才能杜絕行政部門對委員會施加影響。」

曾紀澤笑道︰「李先生難道也怕那些官員給你施加.壓力嗎?」

李智山溫和一笑,道︰「臣也不是鐵鑄的,有人沒事.就壓壓臣,臣也會感到骨頭悶。況且皇上既然要我們監督司法公正,那先就要給我們一個公正的環境,不然的話,就算我們真的做出公正的監督,那在外面人看來,也會認為我們存在著不公正。」

李智山這一串.有點繞口的話把大家都逗樂了,曾紀澤也跟著大笑了一番,便道︰「好,就依李博士的意思,你們的這個九人委員會,可以獨立于內閣之外,只要對朕一人負責就行了,這個環境應該夠公正了吧。」

李智山表示很滿意,這時,另一人又起身道︰「皇上,臣以為僅僅如此還是不夠的。」

說話那人名叫宋先楚,同樣是留學歸國的法律界名人,此人在上海創辦了中國第一家律師事務所,專為普通民眾提供法律支持,在他的幫助下,上訴打贏了很多個冤假錯判的官司,在上海深受民眾的尊敬。

「李先生還有什麼要求,盡管提出來。」曾紀澤慷慨的說道。

宋先楚也不客氣,起身道︰「恕臣直言,委員會獨立于內閣之外,雖然可以避免來自官方的影響,但仍會受到皇上的影響,好看的小說:。據臣所知,皇上這次組建這個委員會,是為了調查泰安米店一案,而此案涉及到胡國公,按照規避原則,作為親屬的皇上,如果仍領導委員會的話,必然不符合公正的原則,只怕難以服眾啊。」

小樣,你可是得寸進尺啊!

曾紀澤以為自己才是走在改革的最前沿,這司法獨立的推動已經算得上是一大步了,而他自己親自領導委員會,也是他把自己當作是公正的最後一個把關者。

但這種想法只是他一種主觀認為罷了,宋先楚並不知道他們皇帝的身上藏著怎樣的秘密,所以他只能客觀的認為,皇帝就算再英明,同樣也會存在徇私的可能。

其余幾人這會卻不吱聲了,從他們的表情上來看,這些人多半是贊同宋先楚的說法的,但同時也覺得這樣直白的跟皇帝手里要權,多少是有點過了。

曾紀澤也不見怪,依舊是一副好面孔,道︰「那依宋先生之見,怎麼才能不讓天下臣民認為朕會有所徇私呢。」

「這個其實也簡單,只要皇上下旨,將最終的裁定權全權下放給委員會,不作任何形式的干預便可。」宋先楚真是有話直說。

這可是赤u果的要從皇帝手里奪權,換作任何一個封建皇帝,只怕非但不會答應,還會把這幫子文人視為威脅自己權力之輩。

不過,物換星移,到了十九世紀這個變革的時代,再以老眼光來看待親問題,顯然已經不符合大勢的展,一個優秀的君主,要想引領自己的國家走上文明先進的道路,那麼就必須要改變一下固有的治國理念。

有些權,該放還是要放的。

曾紀澤沉默良久,道︰「好吧,朕準了宋先生所請。」

此言一出,那九人的情緒頓時萬分高漲,好看的小說:。

曾紀澤肯放權,並不代表他就無法控制最後的結果,雖然他答應不干涉委員會的裁定,但他卻擁有解散委員會的權力,一旦最終的結果出了自己可以接受的底線,那麼他大可以手一揮,干脆的解散了這個由他自己一手組織起來的機構。

皇帝的終極權力,在這個時候還是不容削弱的,因為曾紀澤明白,只有他手中有權,才能按照自己的畫好的藍圖對這個國家進行逐步改革。

委員會既已成立,泰安米店一案的調查也跟著全面展開。

內務部方面,陳慶國按管之後,對上上下下的官員進行了一番很大的人事整頓,貶除了一些行為不檢點的官員。

由于皇帝對此案的認真,再加上陳慶國本人軍人出身,行事較為嚴明,故在他的嚴令之下,南京警備部門不敢有所怠慢,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來調查了此案。

這一認真起來就不得了,由一件案子引出另一樁案子,牽扯出來的犯罪嫌疑人也飛增,先有大義米行的商總王春,接著又有胡家茶莊的李響,再有南京江龍輪渡公司的商總方白……,兩個月之內,約有三十名胡氏產業的商總牽涉到此案當中來。這些人所涉及之違法行行,有雇凶傷人、非法交易、行使賄賂、強佔民宅等等十幾項罪名。

而隨著調查的展開,越來越多的胡家商總被捕,那些原先的受害者看到了伸冤的希望,紛紛站出來控告胡氏產業的種種惡行。而報紙方面,一些原先受到胡氏威脅的報紙,這個時候也敢站出來做出公正的報道,一時間,輿論方面展開了對胡氏家族的一片討伐之聲。

在審判方面,司法部在各方壓力下,不得不向外界公正審判過程,同時,由于九人委員會的時時監督,使司法部難以有任何對胡氏有利的傾向。

而隨著調查的進一步深入,涉案地區和人員已不僅限于南京一地,逐步擴展到了上海、江蘇,乃至全國各省,許多胡氏產業集中的地區,都收到了對胡家的起訴,其他書友正在看:。

胡氏產業經過十余年的展,已遍及冶礦、紡織、茶糧等新老各個行業,胡家的商行工廠也遍布全國各地,僅南京一地,胡家就佔據了三分之一的工商業,放眼全國,胡氏產業的數量和規模更是大得驚人。

有一些報紙曾經做過系統的分析,胡氏產業的總價值加起來,至少也抵近億兩白銀,這個數字堪比大明數年的財政總收入。

事態展到這般地步,司法部不得不成立了專案調查組,全面對胡氏產業進行調查。而調查組的成員名單,則是經過九人委員會的一次又一次的否決,耗時一個多月才組成。

這樣一個司法調查組,可以說已經完全月兌離了司法部的控制,自其成立之初,成員們便受到了各方的壓力,有暗送巨金的,有許以官位的,也有威脅恐嚇的。

有些人經受不住誘惑,收受了賄賂,但很快便被九人委員會查出,依法處以嚴罰。也有人畏懼恐嚇,半途退出,但總有一些心懷正義的官員,冒著死亡的威脅,將調查堅持了下去。

在調查的過程中,不斷的有官吏被牽涉其中,下至小小縣長、長至中央大員,涉及範圍之廣,人數之多,都是乎相象的。截止到月初,涉案的官商人員已達上千人之多。

調查的結束,意味著審判的開始,各種證據都指向了胡氏產業及胡雪岩本人,在法官團內部的溝通磋商中,胡雪岩身負的罪名,足以令整個胡氏家族產業面露土崩瓦解的局面,而胡雪岩本人,亦將可能因此而獲刑。

不過幸運的是,雖然胡雪岩面臨著多項指控,但由于所有證據都無法證明他就是主謀,故而他所面臨的,更多將是經濟上的處罰。盡管如此,也將對胡氏企業給予沉重的打擊,據估計,若罪名成立的話,胡雪岩名下九成以上的財產都將被判決沒收。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一八六一最新章節 | 一八六一全文閱讀 | 一八六一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