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分別是︰燕京知府陸玄、鄴城知府韋沖、、冀州知州周失夏。
除韋沖是白發蒼蒼的老人外,陸玄周安夏俱都正值中年。三人均出身科舉,身上有股子書卷味,但又同時英藝勃勃,說話時中藝充沛,不失儒將風範。
三人當中又以燕京知府陸玄功勞最高,契丹鐵騎破關而入時燕京首當其沖,硬撐了幾個月,直到敵人敗亡前一刻,楞是指住了敵人無休止的猛攻,最秤屹立不倒,其間還曾數度組織兵馬出煽逆襲,殺傷敵軍甚重,在城中深受老百姓愛戴、民間傳言他是唐朝張巡轉世,只不過天幸當今天子英武,燕京結局可比張巡守的城結局好多了。
高坐龍椅的蕭若龍顏大悅,對他們著實夸獎勉勵一番。三人連連謙遜,毫不居功自傲。
蕭若言談中語鋒一轉,談到兵法策略上面,暗存考較他們的用意。
三人應答如流,顯然深通兵法,對行軍打仗一道很有心得。其中陸玄傾向于以攻代守,化被動為主動,奇謀百出︰而韋沖和周失夏則重視防守,團結內部,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力量,立于不敗之她、于守城一道上出種入化。
蕭若心中暗喜、看來這三人都是讀書人中少有的將才,十分難得,儒家聖賢書容易培養出治國的人才或者書呆子,通常對行軍打仗一竅不通。故而讀書人中很少出現杰出軍事人才。而他們三人無疑是難得一見地儒將,又經歷過戰火的考驗,可堪大用。
「三位愛卿听封!」蕭若朗朗道。
三人趕忙一齊跪倒俯首,屏氣凝神胳听皇帝旨意,饒是以他們指揮戰斗時泰山崩于面前不動聲色的沉著,這時卻也不禁呼吸加速,心弦緊繃。
他們三人出自寒門,憑科舉進入仕途,然而在大閥貴族把持朝政的歲月。他們升北緩慢,加之英雄無用武之地。在官場待了幾十年,也才混到地方上四品知府知州的位置,並且基本上已經到頭了,想入朝為官比登天還難,這也是當年大多數寒門士子的命運。
蕭若清澈的目光在三人身上掃視一番。緩緩開言道︰「擬旨︰擢升陸玄為兵部尚書。韋沖為遼東鎮撫侯,周湊夏為遼西鎮撫使。」
此言一出,大殿內響起一片嗡嗡議論之聲、陸玄由一個小小地方知府,一下子捉升為位高權重的兵部尚書,無異于一步登天,不過他確實功勛卓著,思寵至此,群臣盡管羨慕加妒嫉。卻也無話可說。可是封韋周二人為遼東遼西鎮撫使,就讓眾人模不著頭腦了,蓋因遼東遼西一一也就是東北大地。已經丟失二十余載了,何來鎮撫使一說?
蕭若也不多作解釋。陸玄等三人又驚又喜。連忙謝主隆恩不已。
緊按著,蕭若宣布對華夏故土——東北進行大規模移民的計劃。當年東北大地被倔起地契丹人逐步每食時,一部分東北百姓逃入關內,剩下的遭到異族似腥屠戮,很快漢人就在東北大地絕跡,華朝徹底失去了這一大片疆土,漢家有識之士莫不悲憤交加。
現如今盛極一時地強悍游牧民族契丹名存實亡,正是光復故土的大好時機,蕭若立志中興,對此事絕不銑豫。東北與謾謾無邊的大草原不同,東北有山有水,有平原有丘谷,不少地專適合耕種,只需從內地移他幾百萬人口過去,那一大片廣隸肥沃的疆土就能重送天朝懷抱。
蕭若任命韋周二人為遼東遼西鎮撫使,正是為了這一項造福後世的大業,讓他們負責督尋東北移民失家落戶地事宜。契丹青壯年男子雖幾乎死絕,但東北難保沒有殘余力量,其余雜胡小部落說不定也會對夠民構成威脅。萬事開頭難,移民之初需要強有力地人物鎮住局面,韋周雨位儒將有對付游牧民族的經驗,又檀長團結內部,深得治下百姓愛戴,正是為鎮撫使的最佳人選。
此一宏偉計劃規模極大,打算分幾個階段一步步迸行,用大致五年時間完成全部移民工作,第一批移民出關時,朝廷派數萬兵馬隨行保護,東北當地異族人反抗的要麼驅是、要麼就地屠殺,願意歸附天朝的小部落,也可以饒他們一命,將其打亂了編入移民當中,但必須放棄原民族的一切,徹底當一個漢人,不服的格殺勿論!
相信憑漢族龐大的人口基數,以及包容力強大的先進文明,發展程度低下地少數異族人很快會被同化,融入中華大家庭當中。
文武百官議論一番,既然是光復故土的大好事,自然沒人跳出來反對,群臣討論主要集中在強行北徒哪個地方的百姓去東北。
蕭若力排眾議,捉出禁絕用強制性手段北徒老百姓,改為用優惠條件鼓勵民眾自願北徒,移民在東北失家落戶後,誰開墾出來地田地永久歸誰所有、想要地的就拼命地去開墾,同時免稅五年,並且願意移民地人家朝廷每戶發給十兩銀子,算是北徒盤纏。
話音落處,群臣發出一片贊嘆之聲,這些優惠條件千古少有,皇恩浩蕩得簡直不能再浩蕩了,話書一下,老百姓還不樂顛顛拖家帶口去闖東北啊?皇上愛民如子,真乃千古聖君雲雲。
也有大臣暗自估算一下,每戶移民給十兩銀子,總共下來,得花好大一筆銀子,提出是不是將這一項免掉。此言也獲得一些大臣附和,朝廷出錢給老百姓搬家,豈不便宜了那些草民?朝中很有一些舊臣只對加派賦稅來勁,對任何讓利于民的政策都不感興趣一一前幾年逼得老百姓話不下去,各地叛亂趕剿越多、就有他們的功勞在里面。
蕭若淡淡一笑,只緩緩說出入個字︰「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此事就此決定。按下來,高麗侯臣李匡則上殿,代表全體高麗人叩謝皇思,高醇國從此重新成為天朝屬國,立誓世世代代永不背叛。
蕭若對見風使舵厚顏無恥的高麗人沒太多好感,稍微應付一下,便宣布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