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同一時間,海盜王孫瀚派人送來一條消息,據稱,在扶桑大軍中有魔教日月旗出現。
孫潮是東海的霸主,勢力極為龐大,對東海一帶扶桑、高駱的消息,比朝廷還要靈通。
蕭若得到這一謂息,默默沉思半晌,很自然格扶桑人突然大舉入侵高麗這件事,與魔教上下在天朝銷聲匿跡的事聯系起來,深感事情不簡單。
次日一早,金奉殿朝會上,商討的正是扶桑人入侵高麗的戰事。因高麗國所在的朝鮮半島,是天朝東北的門戶,而且高駱又是天朝的屬國,于情于理都不能坐視不理。
蕭若命高麗求救使臣上殿,想先听听高聰使臣的說法。
不多時、高麗使臣來到金答殿,依舊走上回來京城朝貢的高媚禮部尚書李匡則。
李匡則薛一上殿,便伏地當眾痛哭起來,淚如雨下,泣不成聲,口口聲聲求皇帝發兵救援,大有皇帝不答應,便永不起來之勢。
殿上文武百官一陣受不了,上回就知此人臉皮厚如城牆,今番比前回更甚,靜安軍情再糟糕,也不該如此做作,禾免有失一國練臣的風度。
蕭若不動聲色,道︰「起來說話。「平淡的話語中透露著無上威嚴,令人難起抗拒之心。
李匡則不敢違抗,應聲爬了起來。眼淚卻兀自流個不止。
蕭若讓他將扶桑人入侵地事情,從頭道來、不許有半點虛假夸張不實之處。
李匡則當即止住哭聲、恭恭敬敬道來。
月余之前,東海扶桑國的征夷大將軍突然調集十幾萬大軍入侵高麗,事先一點跡象都沒有。倭人大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長驅直入。
高麗人在戰場上一慣窩囊。再加上一點準備都沒有,上下軍民亂作一團,幾場仗被打敗後,便一泄千里,于短短十余日間,領土論陷大半時至今日,估計整個高麗都已被倭人佔領了。
高麗國主絕望之下。只有向宗主國天朝求救、求皇帶派遣援軍助他們復國,高麗君臣已經沒有別的辦法了。
李匡則為掉取同情、繪聲繪色描述侵略者的暴行︰禽獸般的倭人如何如何屠城、如何如何血洗高麗的城鎮村莊、又如何如何強暴族虐高麗婦女……等等等等。
听了李匡則地敘述,文武百官一陣嗡嗡低語,大多面帶怒色,非常同情高麗人地遭遇。
雖說同為天朝藩屬,可東海扶桑與高麗並不相同。高麗人臣服于天朝。那是全心全意,五體投地,恭順到極點,反正他們當了幾千年奴才,早當習慣了。高麗國在某種程度上來說,甚至相當于天朝一個有自治權力的省份。
而扶桑人卻截然不同。他們對天朝稱臣納貢僅僅是名義上的,仗著有大誨為屏障,對天朝遠不如高麗恭順,甚至時不時有分底抗禮的念頭。
中原王朝歷來也拿他們沒辦法。現如今,扶桑人竟敢悍然入侵高麗,這是天朝斷斷無法容忍的。
群臣在殿上就是否直按派兵救援高麗一事,激烈的爭論起來。
一部分人主張立刻派大軍東征高麗,也有一部分人認為勞師遠征,耗費巨大。為他國流血耗財,實屬不智。何況天朝十萬西征大軍正在西域打仗,又同時派兵出征東北,未免有窮兵簇武之嫌,最好先派使者去扶桑國,以天朝名義勒今扶桑人退兵,若他們拒絕時,則再做其它打算。
兩方人各有各的道理,相互據理力爭,一時甚為檄烈。
靜觀多時地李匡則,忽然出言道︰「微臣來天朝時,我國國主曾言道︰若實在不行,國主只有率眾舉國內北了,請皇上思準。」
殿上群臣听了,一時為之俘然。所謂率眾舉國內北,便是高麗國主帶著他的子民族人北入內地,將朝鮮半島讓給扶桑侵略者。
高麗人也是實在沒角辦法、打又打不過倭人侵略者,現在國土都被敵人佔領了,若天朝不派遣援軍,高麗國主除了率眾舉國內北之外,確實沒有別的路可是。
蕭若听了角些惱怒,朝鮮半島自古以來便是天朝的勢力範圍,斷斷不能在自己手中丟掉。何況扶桑人的動向十分詭音,侵高殖之舉說不定有魔教的人在背後推動。
若魔教與扶桑人勾結在一起,他們佔領高麗之後,下一步便走進兵中原,那將成為天朝的心月復大患。
天朝目前正步入中興,國泰民安、軍力強大,與其等敵人早晚殺過來,不如主動出擊,御敵出門外。既然這一仗早晚得打,那麼在高麗人領土上打,就比在自己土地上打要好得多。
蕭若當即乾綱獨斷,決定將派遣援兵進入高麗,助高麗人復國。至于派多大撓模的遠征大軍,以及什麼時候出兵,則具體再深入討論、讓文武百官今天回去後,好好思索一番,把自己的見解寫出來,明日作為奏折子呈上。
群臣沒有異議,不少少壯派將領精神振奮,摩拳擦掌準備在東北戰場建功立業。
朝廷計議已定、高麗使者李匡則心頭一塊老大的石頭落地,對天朝感激涕零、跪倒在她上大呼萬歲不絕、泣涕交下,代高麗國全體君民,再三拜謝天朝君臣救命之思。
回到後宮,蕭若正在思考派兵救高醇之事、有內侍來報,孫潮派人求見。
蕭若心頭一動,海賊王孫崩在這件事上表現得很話躍,似乎倭人與高麗人打仗,倒把他給樂壞了。
蕭若命傳見。不多時,孫滿派來地人來到皇帝面前。
蕭若本以為是個小人物、誰知竟是孫潮的一個重要心肢,名叫孫和。
孫和也不拐彎抹角,開門見山道出孫潮提出的一個誘人提議︰兩家朕手,由孫潮出海軍、天朝出陸軍,將什麼扶桑高麗兩國一窩端了、然後分贓,高麗歸天朝,扶桑諸島歸孫蹦,天朝皇帝封孫蹦為鎮海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