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若帶著一眾嬪妃,以及隨行侍侯的太監宮女,還有數十名大內侍衛,登上新造出來的全部十艘火炮戰船,沿汴水順流而下,直入東海,與阮飛龍率領的朝廷遠征艦隊會合,然後一並北上,浩浩蕩蕩駛向東北的朝鮮半島。[我搜小說網]
這十艘火炮戰船是數月以來軍備部造船部門夜以繼日趕造出來的,可以說調動了朝廷絕大部分的造船力量,並且不惜一切代價,才終于造出這麼十艘。
這種最新式的火炮戰船由蕭若新手設計,船體龐大堅固,每一艘船上配備的火炮多達六十門之多,分部在左方船弦,各三十門,在船艙里分上中下三層布置,平常航行時,擋板關上,外人看不到火炮,一旦需要開戰,擋扳抽開,火炮推上前,炮口伸出船艙,便能作戰。
這些威力巨大的戰船,耗費了極多的金錢,光上面的六十門火炮,價值就堪稱驚人,每一艘戰船造價高達數十萬兩,可以說是用白銀堆出來的船只。天朝雖強,打造這麼十艘戰艦出來,戶部的官員也叫苦連天,要不是皇帝乾剛獨斷,沒有誰能有這麼大的魄力。
蕭若深感時不待人,要征扶桑,就必須要有強大的海軍力量,所以下旨優先打造戰船,正是為了十艘戰船上的六百門船載火炮,軍備部鑄炮部門加班加點,沒日沒夜的趕工鑄造,陸軍用的「威武大將軍」反而造得很少。∣我∣搜小|說網
故而,這十艘戰船上的火炮數目總共達到驚人的六百門,比陸軍用的還要多出數倍,也由此可見皇帝的決心。
阮飛龍率領的天朝遠征艦隊規模也不小,集中了天朝海軍力量的全部精華,有大型戰船共四十五艘,中型戰船七十七艘,因為要跨海作戰。較小的各種戰船派不上用場,就沒有帶來。
會合了皇帝帶來地十艘新式火炮戰船。總共也只是一百三十多艘,相對于天朝的國力及至高無上地地位來說,這麼薄弱的海軍力量實在顯得很寒酸,與天朝數量既龐大。戰斗力又強的陸軍力量一比.顯得極不相稱。
造成這等局面的原因很復雜,主要因為天朝一慣忽視水上力量地建設,再加上並幾年天下大亂時,長江水師曾被叛軍一把火燒得元氣大傷。一直沒有恢復過來,還有就是不少戰船年久失修,巳不堪作戰使用。使得天朝誨軍力量比起東海扶桑國。都相形見絀。更不如勢力遍布東南亞的海寇王孫翰了。
自阮飛龍以下的水師官兵。隱隱都有某種令人泄氣的想法︰天朝陸上力量雖所向無敵,可到了海上.尤其要面對海洋國家扶桑國和海寇時。就難免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他們自然不知道皇帝帶來的這十艘火炮戰船地威力,皇帝此時也沒有必要讓他們知道,秘密武器應該在敵人面前展示.而不是自己人。
阮飛龍近年練兵卓有成效,現在這些水師官兵中,就有不少以前的鄱陽湖水寇,憑著他們的水上功夫,現在都成了水師的精英。半年多前,他率長江師溯江直上,參加平亂這戰,牛刀小試,眼下朝廷出兵高麗,他們大顯身手地時候終于來臨了。
皇帝親率艦隊奔赴前線,水師上下官兵無不精神抖擻,摩拳擦掌,求戰心切,準備與東海扶桑人一決雌雄。
艦隊在靠近鴨綠江邊地高麗平安道登陸。蕭若頭一回踏上這塊土地,心中感慨萬千。
東北朝鮮半島的高麗人,與天朝人恩怨糾葛數千年,高麗人絕大部分時期都對天朝稱臣納貢,必恭必敬,五體投地,簡直像對親爹一樣恭順。但因高麗人實在太窩囊,屢屢被東洋扶桑人侵略,每次都向天朝主子求救。天朝人為救援這個東北的恭順小弟.沒少付出代價。
縱觀史冊,先是唐朝時,大唐軍隊與扶桑人在高麗打了一仗,結果是白江口一役扶桑海軍全軍覆沒,打得扶桑矮人老實了數百年,虛心學習大唐。
後來明朝萬歷年間,統一了扶桑國地豐臣秀吉頭腦一發熱,妄想吞並高麗,進而征服中國,派傾國之兵佔領了整個高麗國,大明漢人沒辦法,又只有派大軍入朝作戰,結果打了數年,雖然打退了倭人,自己也損失不小,致使滿州努爾哈赤做大,自己反而倒了大霉。
第三次是請朝末年,明治維新後的日本侵略高麗,大清又與日本在朝鮮半島大戰一場,是為甲午戰爭,最後的結果卻是大清戰敗,從此萬劫不復,迅速滑向深淵;日本反倒踏著大清的骸骨倔起,成為新的列強。
最後一次,是新中國建立後的「抗美援朝」之戰,浴火重生的中國人付出了巨大代價後,終于與當時全世界第一強國——美國打成平手,總算扳回了些顏面,國勢復振。
一次又一次,如此這般,漢人又不欠高麗人什麼,一次又一次被窩囊的高麗人拖累,仿佛成了一種宿命。攤上這種沒出息的屬國,也是天朝倒霉。
蕭若不希望這麼下去,有機會的話,很願意一手結束掉這種宿命。既然天朝不能失去高麗,那麼將高麗並入版圖,應該是個不錯的主意……
天朝皇帝御駕親臨高麗國,這一爆炸性消息,以驚人的迅速傳遍整個高麗。
在高麗作戰的十萬天朝將士欣喜若狂,好似驟然間有了主心骨,全軍因失去主將而騷亂的軍心,重新歸于穩定。
深得全部將士愛戴,戰無不勝的戰神天子親自來指揮作戰,是每一個將士夢寐以求的事,全軍士氣大振,充滿必勝的信念。如今還有什麼可懷疑的呢?有戰神天子在,他必定會帶領他們由勝利走向勝利,從輝蝗走向輝煌——像以前無數次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