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濟怎麼會丟了?」夏侯惇雙手撐著桌案,身體微微前躬,猶如一把引弦待發的強弓,怒不可遏地厲吼道,「北上地道路都安排有斥候,敵軍難道是飛到青州去的不成?」
截止到目前,夏侯惇的進攻並不算順利。相比起曹仁全力猛攻、魏延據城死守的彭城戰局,夏侯惇面臨的形勢要嚴峻得多——關羽沒有分兵固守下邳、東海兩郡,反而集中兩郡共五萬大軍主動迎擊。
不管曹軍如何分兵攻城掠地,關羽都絲毫不為所動,只一心一意地盯上了夏侯惇的主力大軍。結果,原本有意設計分散牽制關羽軍力的夏侯惇,最終無奈地發現反倒是自己的兵力被分散了。
連續多日的激戰下來,夏侯惇愣是被擋在了費縣而無法前進半步,甚至因為兵力略有分散的緣故,在局面上居然處于被動。
前線久攻不下,後面卻又出來大婁子,怎叫夏侯惇不怒火盈胸。
目前所得到的消息也就僅止于臨濟失陷、和恰被擒和糧草被奪而已,至于敵軍究竟有多少人,是如何神兵突降一般地攻入青州月復地,以及這一部敵軍後繼的動向……,夏侯惇尚一無所知,只能等待進一步的稟報。而這里,最讓夏侯惇惱火憤懣的,莫過于敵軍居然能夠瞞過己方的斥候耳目,也不知怎樣地從曹軍地阻攔下穿越了東海、下邳、瑯琊諸郡。出人意表地奇襲奪取了位于青州中南部的重鎮臨濟。
帳內眾將噤若寒蟬,不敢輕觸夏侯惇地火頭。
「轟!」見無人回應。夏侯惇更覺惱火。右手在桌案上猛地重捶了一下,「究竟是怎麼回事,就沒人能夠吱一聲?曹永,你這斥候營是怎麼管地?」
曹永三十歲上下,白面少須,是曹操的族佷。此刻面對夏侯惇的怒叱。他根本不敢反駁什麼。只能嚅囁著說道︰「斥候十二時辰都不曾停止過打探,但末將不知敵軍是如何……」
「我只想知道敵軍是如何跑到我軍背後去的?」夏侯惇僅余的獨目瞪得滾圓,惱意更旺地呵斥道,「這次他們突襲的是臨濟,如果下次直接從背後偷襲我大軍,豈不是要被打個措手不及?」
「海上!」就在曹永冷汗幾乎浸濕後背之時。突然有人為他解了圍,「這部敵軍定是搭乘戰船,從東邊海上繞過了徐州,攻入我青州月復地地!」
「海上?」夏侯惇詫異出聲,轉頭看向插話之人——御史中丞劉曄。
劉曄點點頭。皺眉捋髯說道︰「曄相信子應(曹永)不會置夏侯將軍之命于不顧,懈怠斥候地探察安排。所以。揚州軍應該不會是從陸路通過。合理的解釋,就是他們從海路北上。
劉備麾下的錦帆水軍實力強悍,戰船眾多,這段時間又是南風大盛,走海路北上青州,對他們並非難事。海疆過于遼闊,我軍極難提防這樣的奇襲。」
說到這里,劉曄不自禁地輕嘆了口氣。原本,曹操也曾組建過一支規模龐大的水軍,雄心勃勃想在日後南下討伐劉備時,以此來壓制對手的錦帆水軍。然而,殘酷地事實卻告訴了曹操——並非有人有船,就能被稱為水軍。看似強大的曹軍水師,曾經幾番挑釁錦帆水軍,一度也曾讓對手「無反手之力」,但最後,甘寧只用了一戰,就將曹軍水師的主力埋葬于深海波濤之下。深受打擊的曹操,不得不放棄了勞民傷財的籌建水軍計劃。
……
幸運地是,曹軍水師覆滅之後,強大的錦帆水軍也並沒有經由海路騷擾青、徐諸州。但事有一體兩面,時日一長,曹軍對海上地防御也變得松懈下來。即便是劉曄,事先也沒有想到揚州軍會從海路奇襲青州月復地這一點,但得到了消息,他卻立時反應了過來。
不過,已經是事後張良了。
沖曹永擺了擺手,夏侯惇坐回到了位上。顯然,他已經接受了劉曄的分析——既然是從海路北上,曹永的斥候自然也就鞭長莫及了。
「子揚,青州月復地還有多少兵馬能夠調用?」強迫自己下來,思索了片刻後,夏侯惇沉聲問道。
「至多萬余人,其中多半還是郡國兵……」劉曄很不樂觀地回道,「想依靠青州留守軍力奪回臨濟,希望恐怕不大。」曹軍的兵力多半用來防御劉備和公孫康,再加上漢中的夏侯淵部,防備北疆異族的兵馬,事實上月復地各州郡的防衛力量已經相當薄弱。也正因為如此,身為青州重鎮的臨濟才會那麼輕易被敵軍襲破。
「糧草還能維持多久?」眉頭皺得更深,夏侯惇問了一個更為現實的問題,
「軍中的糧草最多還能支七日之用,此外似乎還有一部4000余石糧草已經運抵瑯琊郡,不出意外,兩日內應該可以到達軍中。」劉曄迅速回道,「除此之外,其他的糧草恐怕已經指望不上。臨濟是青州南北交往的樞紐,也是此次我軍糧草接繼的中轉要地……」
嚴酷的事實,已經由劉曄之口,擺在了眾人面前——即便加上最後一批能夠指望上的糧草,夏侯惇軍也就只能勉強維持不到半月時間。
單靠夏侯惇所部,想要在這麼的時間內擊敗關羽,只能用一個字來形容——難!
「務必謹慎此間之事,不得有所泄露。我若是听到半點動搖軍心的風言***。必深究到底,嚴懲不貸。」夏侯惇銳利的目光從帳內眾將身上逐一掃過。語調肅殺地冷聲說道。
「朱靈。你乘夜引軍三千北上瑯琊郡,接應糧草輜重,不得半點閃失!」
「諾!」
「其余眾將,回營整頓兵馬,明日一早與關羽決一死戰!」
帳內眾將相繼離去,只留下了劉曄。
「子揚。你以為襲取臨濟的那部敵軍。下面會做什麼?」夏侯惇凝望著著桌案上地地圖,看了許久,抬頭對劉曄說道。
「繼續襲掠我軍糧草,而後與關羽南北夾擊我軍!」劉曄沉聲說道。
夏侯惇點了點頭,眉頭深蹙︰「看來得催促子孝盡快攻下彭城,配合我夾擊關羽。否則此戰勝負難料了……」
………………………………
徐盛大步走入帥帳,向關羽行了一禮,急聲說道︰「君侯,斥候剛剛回報,發現有一部曹軍乘夜北上。但尚不知這部敵軍數量多少。想要去哪里?」
「北上?」諸葛亮輕搖羽扇,略一沉吟後。輕笑說道,「君侯,看來少將軍和甘興霸很可能是成功了。這部北上地曹軍,估計夏侯惇害怕糧草被襲,派過去接應的。」
「恩……」關羽微微點頭。
「但也有可能是夏侯惇派出準備繞到我軍側後,實施突襲之用的。」潘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到明日一早,看夏侯惇的舉動就可見分曉——他如果傾力猛攻,十之八九就是青州遇襲;反之若是有意避戰,便是別有所圖!」諸葛亮從容笑道,「接下來這半個月,就是決定勝負之時了。」
怕什麼,來什麼!
望著從左右兩翼急速包抄而來的敵軍,朱靈的心一沉到底,硬著頭皮喝令道︰「去一隊人,護送輜重隊速速向南撤退,其余人,隨我迎戰!」
驚恐地輜重隊伍,在一隊士兵的護衛督促下,倉皇南撤。慌亂間,不時有車轅翻倒,人仰馬翻,場面混亂不堪。
「迎戰,迎戰!」尖銳的呼喊聲此起彼伏。
巨大的飛蛇戰旗迎風勁舞,一左一右的兩部無當飛軍,以快捷異乎常人的速度迅擊而來。
「鋒矢!」青龍刀倒拖身後,關平沖在最前厲聲狂吼。
高亢昂揚地戰角沖天而起,滌蕩著天空中濃厚的陰雲。
「鋒矢!」統領左路飛軍的毛榮同樣縱聲高喝。
距離不到兩百步時,左右兩路飛軍完成了奔跑中的列陣,兩支巨大而鋒利無比的「箭頭」直插曹軍地左右兩肋。
「弓箭手,射,射,射!」朱靈額頭上的青筋劇烈地跳動起來,瘋狂地吼叫著。
幾百支羽箭月兌弦而出,厲嘯飛舞在空中,如同一片烏雲飄向敵人。但很快,烏雲鑽入波濤洶涌地浪尖上,化作一團團的水花四射飛濺,隨即融入了浪濤中,無影無蹤。
飛軍士兵熟練地揮舞手中藤盾,格擋著飛矢,腳下的步伐幾乎不停。在他們的另一只手上,八矢上弦的連弩也已引弦待發。
「跟我來,擋住敵軍!」見弓箭的攻擊起不了什麼作用,朱靈將牙一咬,率軍向前迎了上去。
相距五十步時,關平甩掉左手的盾牌,青龍刀高舉向上,仰天狂吼︰「放!」
高舉的盾牌全部垂下,幾千把連弩終于完全地露出它們嗜血的獠牙。
只在一瞬間,就有上萬支弩箭劃破空氣,從左右兩面形成兩片扇形的烏雲,以匪夷所思的速度射向急迎上來的曹軍。
暗叫一聲不好,朱靈將手中大刀揮舞如同風潑一般。
箭雲逼至,猝不及防的曹軍士兵剎那間被撂倒了數百人,但噩夢遠未結束……
最前的飛軍士兵完成了發射後,立即把弩機收入腰間的皮囊中,同時身體向兩旁移動。錯位狂奔的後排士兵,抽準空子,又來了第二波的箭襲。
短短的幾息間,朱靈已經折損了近千名士兵。
「殺!」身如矯兔的關平,第一個沖入敵軍陣中,青龍戰刀揮舞如風,縱橫捭闔。
戰意盎然的飛軍士兵怪嘯連連,此起彼伏,左右遙相呼應,鋒利的環首刀競相劈出。
「死戰!」勉強從幾輪箭襲從安然月兌身的朱靈,狀似瘋狂地厲吼道。
然而,從一開始,這場戰斗的勝利就注定不屬于朱靈。
曹軍士兵雖然奮力拼殺,但飛軍士兵的強悍卻遠出了他們所料。
正如鮮卑、匈奴人是天生的騎兵戰士一般,久居山林、半耕半獵的山越人身手矯健,擅長技擊,加之生性剽悍,是最為優秀的步卒兵源。經過嚴格的操練,全由山越兵組成的無當飛軍,所能發揮出強悍的戰力,遠非一般中原步軍可比。
曹軍所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傷亡越來越慘重。越來越難見到希望,斗志和士氣也逐漸消退了下去。
遠遠地看到朱靈的戰旗,關平毫不猶豫地領著數十名飛軍士兵朝戰旗所在撲了過去。
人還未至,一支長槍已在關平的踢擊下,徑直飛刺向乘騎戰馬的朱靈。
腳步如飛,關平手中的大刀剎那間羽化成一條青龍,裹攜著無邊風雨,自九天翻騰而下,吞天噬地。
臂中一箭朱靈剛險險地架開襲來的飛槍,卻駭然發現更大的危機已經來臨。
來不及格擋,來不及縱馬閃讓,朱靈情急之下,單掌擊向馬背,身體騰空而起,讓著青龍刀的來勢向側後飛去。
「噗嗤∼!」長刀入肉,龐大的戰馬居然齊腰間被斬成兩截,內髒、碎肉、鮮血如爆炸一般噴射開來。
毫不顧及身體被噴灑上血肉污物,關平絲毫不遲疑地運刀為矛勢,挺刺出去。
朱靈奮力招架,一時間金鐵交鳴,火星四溢。
連架了數十刀後,朱靈被逼迫得連氣都喘不過來,他想盡辦法,都無法改變哪怕是一點點的劣勢。
不遠處的曹兵竭力想要靠上來,援應朱靈,但飛軍士兵根本不給他們機會。
絕望的情緒自心底滋生,正待尋空撤離,青龍戰刀已如九天風雷怒斬而下。
朱靈用盡全身力氣舉槍迎上。
伴隨最猛烈的撞擊聲,長槍自刀擊處而斷。在朱靈驚駭欲絕的目光下,勢不可擋的青龍刀重重地斬擊在地面。隨即,一道血線從他的面龐浮現,逐漸地擴散。最後,了無生機的身軀轟然倒地。
主將的陣亡,迅速地摧垮了曹軍的士氣。也不知從誰開始,剩余曹兵一哄而散,四下奔突。
「不要管那些潰兵,追敵軍的輜重隊!記住,不要殺光,把他們一直向南驅趕!」關平看也不看地上的死尸,大刀頓地,厲聲高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