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大漢飛將 正文 第一百零八章︰戰後

作者 ︰ 一壺青茶

賈詡道︰「出征之前,布兒就與老夫說過,南匈奴遠河套牧區被我並入治下後,迫于生存壓力肯定會過渡放牧這片草原,老夫前幾天特別帶著隨從親衛在方圓三十里內察看,的確有出現草原過渡放牧的狀況,一些草地泥土已經表露,加上此地秋冬季節風大干冷,要是長此下去,這邊草原很有可能會出現布兒所說的沙化,既然這片土地已經納入我五原治下,我等還需在政務官員挑選中慎重,得挑選一位懂得合理安排農牧,合理使用草原的方可,這片草原只有發源與白于山的洛水上游和東面的延河、清澗河等數支黃河支流,河水並不豐沛,一旦草原毀壞了很難恢復。[我搜小說網]」

這片草原為後世的陝北黃土高原,海拔800∼1300米,相對比較平緩。在後世其北部為風沙區,南部是丘陵溝壑區,經過50年來的建設,陝北防護林體系、生態農業、沙漠綠洲等都取得了顯著成績。畜牧業較為發達,煤、石油、天然氣儲量豐富。現今漢末時期,這片區域尚未因過渡放牧風沙化,還是一片綠草茵茵,除了水源不豐沛外還算適合畜牧業。

「這片草原上難以承載如此人口生存和持續發展,南匈奴重新規劃統治後,還需遷徙一部到範夫人城以南大草原上,那片草原現今還是人煙稀少,以前是馬匪們的天下,經過駐扎範夫人城遠布兒近衛軍出身的梁金梁松柏軍多年撫剿並用,已經可以做到完全掌控,另外據說兩湖牧區經過這些年相對平穩的生活環境,人口增長很快,如有小部落資源依附並入我五原治下,亦可遷至此片草原放牧生活。」

呂良皺州眉頭,道︰「我乃一屆武夫,本對政事不熟,這些年來都是先生和戲志才、程昱等大才為我治理政務,文和先生親自察看之後確有其事,那就理應重視,當今我五原治下擅長農牧業的只有鄭渾,已為朔方郡郡守,為我五原治理水草豐沛的河套牧區,是我五原重要產糧產馬區,不可輕易調離,如何挑選政務主管還須先生與戲志才等人協商決定。」

賈詡點頭,深知呂良自從上任五原郡守得到戲志才協助打理政務之後,呂良就把自己並不擅長的政務一股腦的全放權給戲志才全權打理,與呂良協商軍務尚可,討論政務那就十足找錯人了。當初在九原縣身為縣令之時政務亦是悉數听從呂布爺爺呂浩留下的師爺幕僚建議打理的。不過呂良作為五原勢力現今明確的‘一號’,有些事情還是必須告知呂良。()

賈詡道︰「這片草原屬于半干旱區,但在洛水與延河之間,夏季多雨水草茂盛,可為本區域重點農牧業基地,這片土地的治所老夫建議就設置在此地,築城建堡為我五原治下又一馬場。草原南部與關中平原隔著群山,不利于關中勢力侵犯,只需駐扎數量不多軍隊即可確保平安,駐軍老夫建議主力為騎軍,當地征一部郡兵協助巡捕治理治安即可。」

說到駐軍,呂良提起了些許興趣,點頭贊同道︰「此番南征可留下兩千狐騎和以前騎射為骨干,補充兩千新招姜族新兵駐扎五千騎軍,派遣工匠和建設兵團築城建堡後遷徙數萬漢人流民至此農墾,在當中招收兩千郡兵護衛治所,暫設一縣管轄,雖然地域大了寫,等日後開發之後再升級為郡。」

賈詡點頭贊同,遷徙漢人充實新納入治下之地是必要的,可不能讓匈奴單純一個外族長期佔據一地,每個地方漢人佔據人口比例必須佔大多數為主體民族方有利于統治。

兩人接著商議匈奴這些人口如何遷徙分化,賈詡道︰「匈奴必須打散分布到各地,主要安置在範夫人城以南草原牧區、受降城治下和這片草原上,零散分布下去之後,匈奴族與其他各族混居一地,經過多年的漢化之後,想必可以同化著二十萬匈奴人。幾萬俘虜因與我漢軍作戰,造成了我漢軍損傷,必須以布兒所述的‘勞改恕罪’,分布到各大小煤礦給我五原挖煤去,按照其罪輕重分別量刑服勞役年限。」

呂良頷首,道︰「好,如何處理就勞煩文和先生與戲志才、程昱等人協商了。」

數日之後,匈奴各部首領與左右賢王在返回各部做通工作後,前來大營拜見呂良,匯報各自返回部落後的工作成績,以爭取呂良授權售賣五原出產物品權利大小。

听完各自匯報後,呂良微笑著道︰「各位辛苦了,連日來往返奔波,終于取得了南匈奴上下一致,服從五原重新規劃安置。此片草原軍事文和先生已經實地考察,已有過渡放牧跡象,足以證明這片草原難以承擔南匈奴族持續發展所需,南匈奴一部遷徙至範夫人城以南草原和受降城治下廣闊草原實為必然。既然南匈奴為我五原治下之民,我五原就有義務為其謀發展,具體遷徙計劃就由文和先生與各位一同返回五原郡與政務總管戲志才等人協商之後放能確定下來。」

賈詡道︰「多謝各位盡心配合,各位的行商權益還需各位親自到五原郡黃家堡進行協商,在此見不到具體實物,我大軍亦無商業管理官員隨軍,所以勞煩各位妥善安置各族,不日隨我漢軍一部北返五原。明日我漢姜聯軍即將進駐各部,以防有異心之輩趁我主帥北返挑起禍亂。」

匈奴各位頭領听聞即將北上五原郡協商行商權益,眉開眼笑,紛紛表示一定配合各軍進駐各部,震懾有異心之輩。

呂良率領典韋重步、魏延重騎與賈詡和匈奴左右賢王等頭領,攜帶著大批戰利品和輕重傷員班師北返五原郡城。此時呂布早已從董卓身死長安之亂中竊取大批錢財物資回到五原郡,同回的還有李儒、徐榮、張濟叔佷以及大批三鋪地區躲避戰亂和西涼軍盤剝的百姓。黃老爺子、呂布以及一眾五原高官出城十里迎接得勝班師漢軍。

當晚,筵席過後,黃家堡議事廳內,一眾高層落座,呂良看著自己親率大軍南征匈奴繳獲戰利品和呂布南下長安竊取大批金銀財寶、古物、典籍清單,內心不停感嘆,爺如今也是有錢人了,這次出兵兩部都發了大財。看著蔡邕那眉開眼笑的神情就知道,呂布此番南下光典籍、孤本就撈了不少,呂良返回五原郡後,見道蔡邕臉上笑容就沒停息過。

賈詡身為五原勢力情報總管,具體情況早已了解,咳嗽幾聲清清嗓子,方才宴上與同為西涼老鄉的文人李儒傾談之下可是開懷喝了不少美酒。開口道︰「此番我五原大軍分兩路南下,所獲匪淺,在座各位都有眼看,仲德你這五原後勤大總管現在可是發大財了哈,有一段安逸日子過了,呵呵。」在座之人听罷都跟著笑了起來,程昱為人正直無私,自從從黃老爺子手中接過後勤總管後,對手中物資分配可是毫無人情可講,該花的一分不少,能節省的也不會多給一分。

蔡邕趁機道︰「此番出征軍隊損傷不多,軍中撫恤金和安置花費不大,與仲德所獲想必乃九牛一毛也,布兒從長安之亂中繳獲巨量的孤本、珍本、典籍已經在我邊塞書院藏書閣妥善安置,珍藏起來,但為了日常翻閱,老夫申請仲德劃撥錢財在印刷匠作區翻印這些書籍,這可是我族數百上千年傳承下來的瑰寶,有了印刷版之後,如需翻閱就避免了直接查看原版,避免珍貴的原版造成損傷,原版淨是竹簡、木簡和絲帛,原無黃家堡出產的紙張容易保存,常翻閱極易造成損傷。」

呂布贊同,道︰「老師所慮極是,既然已經為我所有,當然不能束之高閣,理應拿出來供我等研究,從先人傳承下來的瑰寶中吸取養份,造福我族。老師建議頗為妥善,仲德兄如今可是剛發了大財,舍點小財印刷出來我等閑暇之余亦可到書院藏書閣讀書。」

程昱道︰「我亦愛書之人,伯喈先生此建議我應當支持,印刷所需錢財伯喈先生與匠作區工匠做出印刷計劃予我即可審批劃撥錢財。」

蔡邕得到滿意答復,志得意滿向程昱點頭致謝。對呂布道︰「布兒,荊州最近劉表與袁術麾下孫堅連番大戰,為躲避戰亂百姓紛紛逃親遷徙,沔陽名士黃承彥父女二人攜家人隨從應老夫誠邀已經來到黃家堡,這些天一直幫老夫整理布兒從長安運回書籍。與之接觸期間,黃氏父女二人學識之廣博甚令老夫驚訝,特別黃月英,在幫老夫整理之時表現出來對墨家、陰陽家以及縱橫家等方面學識有著深厚的研究,對原本宮內收藏這方面書籍尤為熟悉。」

自從西漢漢武帝獨尊儒術之後,漢武帝並沒有如秦始王般焚書坑儒,雖然全大漢獨尊儒術其他諸家皆禁,但皇宮之內缺保留了諸家典籍、孤本無數,供皇家從中吸取智慧以利于劉氏天下千秋萬代。漢武帝是中華民族上十分慧智的君王,除了老年不舍權利尋求長生不老犯了秦始王一般的錯誤外,其青壯年時期所做決策大多十分英明,在中華民族數千年歷史長河中留下了濃濃一筆。獨尊儒術利于劉氏天下的統治是漢武帝青年時期做出的決定,當時頭腦十分清醒,深知諸家精華並無不對,所以在皇宮之中收藏了大量儒術以外諸家孤本、珍本專供皇家子弟研習。董卓西遷長安,當然不會放過皇宮之內的藏書,這次呂布南下在董卓的老窩‘萬歲塢’中悉數繳獲北運五原,讓蔡邕、黃承彥和黃月英欣喜不已,一連多日幾人幾乎吃住在書院藏書閣中整理這些珍貴的先祖遺產。

蔡邕接著道︰「自從漢武帝之後,我大漢儒術之外其余各家皆逐漸沒落,老夫數十年來第一次遇到黃月英這般精于墨家、陰陽家以及縱橫家數家學識之大才,人如今已到黃家堡,布兒可得想方設法一定要留住如此大才。」蔡邕深知五原現在各方面都不比中原各州差,唯獨這文化底蘊淺薄,與大漢其他各州相比起來純屬蠻荒之地,急需各種各樣的人才充實。邊塞書院開辦之時呂布就與蔡邕討論過,要把邊塞書院辦成春秋時代百家爭鳴之地,對諸家學識並不限制反而提倡。比如程昱有時常抽空到書院開壇講法家學識供書院學子研學法家。呂布自從與蔡琰婚後,蔡邕已經與呂家一榮俱榮,當然會盡心盡力為呂布著想。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三國之大漢飛將最新章節 | 三國之大漢飛將全文閱讀 | 三國之大漢飛將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