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之安居樂業 第五卷 三百年故唐舊地 第一章 半耕半牧

作者 ︰ 黑刀

陽府三縣十州之地現在繁忙異常。

林靖文將原屬遼陽府的開州劃入安東府;撤消無州並入開州;蘇、復、鐵、盧、辰、歸、耀七州從遼陽府劃分出來,合曷蘇館大王府治地建立新的一府,林靖文將其命名為渤海府,府治就設在原曷蘇館大王府的故營州城;順化州撤消,其地並入蘇州;其余的三縣並耀、辰東北部地區仍為遼陽府。

總理院從安東府和琉求等四縣之地選拔出大批官吏入遼陽、渤海二府,不過這兩府的人口實在太多地域也太廣,一時間官吏竟然不敷使用,只能從政治大學堂中挑選還沒學成的學子出任吏員。遼國原遼陽府的漢人官員要麼和契丹異族同流合污一起欺壓漢人,要麼已經習慣了浮夸陳腐的官場習氣,要他們溜須拍馬欺上瞞下他們是一套又一套,做官很在行,但治政能力卻是不堪一用,遼陽府萬余官吏,僅僅只有兩百多人符合總理院的選官標準,可以想象遼國的吏治爛到什麼程度。

整個遼陽安東在遼國官方統計里有戶口五十萬,人口超過兩百萬,是遼國人口第二密集的地方。而林靖文趁著民心歸附下令徹查戶口丈量土地,得戶口五十四萬人口兩百三十六萬,耕地並草場四百余萬頃——典型的地廣人稀啊!

劃分百姓等級,分配土地牛羊,貸款給貧民……契丹人官吏貴族紛紛外逃,就是沒逃走的也都被抓起來坑掉,那些勾結契丹異族欺壓同胞的漢人官吏豪紳雖然沒被殺,但全家都被貶為奴隸,他們的財產正好補充官府府庫。土地房屋牛羊都被分給貧民。

《民法》規定,庶民男丁可授地二十畝,女子減半,連小孩都算,而順民平民可以分到的土地就更多了,平民以上還有福利和公共保障。

生活在林家治下地百姓是十分幸福的。遼東百姓歡天喜地地去衙門報備家中人口,以往他們哪里會主動去報戶口,官府來查了都拼命地掩飾遮蓋,為的就是少交稅少服徭役,但是現在。他們恨不得把家底都掏出來,人多就意味著可以分到更多的土地啊,何況現在的官府賦稅比起遼國那是太輕了,又沒有徭役,也不會強征丁壯,根本就不需要隱瞞戶口。

整個遼東繁忙異常,百姓們忙著過自己的小日子,但官府就忙得多了,規劃官府結構選派官吏倒在其次,修橋鋪路、蓋學堂修醫館、修建國民訓練營、建造公共休閑園林……林靖文向總理院新提出了一個要求。要求總理院修建圖書館藏書閣,要求先普及到每個縣。最後每個鄉里都要有,這就讓總理院更加忙碌。

不過,奴隸不夠用了。本來奴隸總數就只有二十余萬,琉求四縣經過幾年的發展,公共服務設施已經差不多完善了,需要的奴隸大為減少,所以,絕大部分的奴隸已經調集到安東遼東來。不過,區區二十萬人遠遠不夠啊,這麼點人也就勉強夠個修橋鋪路的。但難辦地是。《行政法》規定官府不能強征勞役,林家治下是沒有徭役的,不征勞役的話三府十幾個州的公共設施都不知道要修到猴年馬月去。

經議政會議討論,總理院決定以銀錢和糧食雇佣百姓參與修建公共設施。這樣就不算征勞役,而且也可以給百姓增加收入,如此才解決了奴隸短缺的問題。

不過。這麼一來又帶來一個新的問題︰府庫銀錢不夠了。

官府府庫總共不過四千余萬的金幣庫存,攻下遼陽府之後從遼陽府庫中得到遼人來不及帶走的大批銅錢,這些銅錢拿去融掉鑄成林家銅幣的話也有相當于百來萬金幣,加上抄沒那些官吏貴族的家產,府庫一度達到了五千萬金幣地庫存,但這些也不夠啊!

軍費和官府行政支出就不說了,修建公共設施要錢,大頭是中央錢莊向貧民放貸,五十多萬的戶口,每戶貸去五十個金幣就有將近三千萬。可是我們來算下帳,林家治下糧食昂貴,一斤米需要二十個林家銅幣,相當于大宋銅錢三十多子,一家人準備一年地口糧的話就需要花去近十個金幣;再說說修建房屋,一般建個夠一家五口住的房屋要用去一兩百貫大宋銅子,而林家這幾年不停地大興土木,暫時來說建築材料要貴些,這也要用去將近三十個金幣;至于其它的生活物資,林家實行大工業化生產,生活物資豐富,這方面的物價倒是便宜得多,但鹽茶、棉麻、布匹、陶瓷、家具、鐵器等等,用的多了也是耗費很大的……這樣算下來,五十個金幣還不夠用的,在糧

之前或者是牛羊長成之前百姓們還得找些活計來干才

不過,去做工的那些人就幸福多了。兩百多萬人口的市場啊,民間地那些工場作坊還有商家都瘋了似地擴大生產經營規模。本來攻下安東之後那些工場就將自家的規模擴大了好幾倍,但現在看來還是遠遠不夠的,一時間,各工場作坊大規模添置生產機械招收匠人,開出的薪水一家比一家豐厚,惹得不少人受不住誘惑沒要官府分給地土地而跑去做工,結果,他們一個月之後就有了收入,不象那些種地放牧的一樣還要等到秋收才行。

而且,現在林家壟斷了扶桑、高麗市場,加上本土內部的市場,只嫌生產能力不足以滿足市場需求,就沒有因為沒生意而倒閉地商家工場,這樣一來,做工的收入就極其穩定,不至于象種地放牧那樣要看老天爺的臉色,生怕來個災荒之年——這麼一對比,原本死抱著土地的人也動心了。

生產擴大商業繁榮可以帶來滾滾的稅收,不過現在是看不到增長的稅收了,現在官府的府庫卻是鬧錢荒,除去放貸剩下的那兩千多萬金幣遠遠不敷使用,一旦再來次戰爭,那麼官府就只有帳去打仗。

沒辦法,縮減開支吧。征召起來的多余的軍隊可以解散,組建官府行政需要的花費不能減,只能減緩公共設施的修建了。橋一座座的修,路一段段的鋪,學堂醫館圖書館先普及到州一級,公共休閑園林先湊合一下,國民訓練營暫時就不建那麼多了,水利想都別想……這麼一節省下來,府庫居然勉強能維持得住,加上催要高麗的賠款,即使這個時候再打上一仗也是可以支撐的,等過個幾個月九州那邊的銀礦送來第一批銀塊,加上稅收和鋼鐵專賣的收入,那麼財政危機應該能挺過去。

林靖文現在頭疼的是另一個問題。

農業?還是畜牧?

林家糧食產量本來就低,說低都不足以形容,林家原本十多萬人口,除了奴隸種植官田之外,民間自發從事耕作的尚不足百一,自產的糧食主要要打漁和養殖,一直都是靠進口糧食來維持需求,所以,林家治下糧食的價格一直都是居高不下,好在以武力壓制了扶桑和高麗,進口的糧食價格雖然高,但百姓還可以接受。

前時攻佔安東,安東地域狹小,土地是肥沃了,但人口既不多,土地也不廣,更是多多從事放牧的,耕作的也不多。現在得了肥沃廣袤的遼東吧,遼東倒是耕作放牧都有,可總得有一個側重點吧,是偏重耕作?還是偏重畜牧?

耕作的糧食產量比畜牧要高,而且穩定;放牧雖然糧食產量要低點,但常食肉食百姓的身體會更健壯,而且,放牧得到的馬、牛、羊哪個不是用處多多的東東,馬可騎乘可拉車可耕地,牛的用處就多了,除耕地之外全身都是寶,羊皮羊毛也是紡織和皮革業的重要原料——更加重要的是,放牧可以得到大批騎術精湛的騎兵,如果在全民習武之上加上全民騎射呢?

重和二年五月,林靖文下令,將攻佔安東遼東奪得的十萬匹馬過百萬牛羊除了官辦牧場所留之外全部分發給百姓,讓百姓轉耕作為半耕半牧,以後除官辦大型農場之外,禁止百姓單只從事耕作。

官府推廣了新的定居放牧辦法,在種植米麥之外,種植牧草或者青苗,以牧草或青苗養殖畜牧。

後世的荷蘭就是用的這種方法,荷蘭人在農場之中種植小麥,不過他們可不是要收獲小麥,而是養牛,讓牛去啃吃青麥,這樣養出來的牛肉質好女乃水足,是上等的肉牛和女乃牛。

後來這種方法沿自歐洲的傳統耕作方法。歐洲人采用的就是半耕半牧的方法,圈起一塊土地作為農場,農場主的房屋就建在中間,房屋四周土質好的土地種植作物,其它地方就作為牧場使用。這種半耕半牧的方法被廣泛傳播推廣,歐洲人將其帶入美洲。據說這種方法傳自古波斯,東方草原上的赦勒川上的游牧民族也是采用的這種方法。

林靖文現在推廣的也是這樣的方法,單只放牧根本就不能滿足糧食需求,但單只耕作的話不但對土地傷害很大,而且農民的體制畢竟不如牧民,林靖文要大規模推廣騎射的話更需要的是放牧而不是農業。

半耕半牧,這樣才能得到足夠的糧食和源源不斷的騎兵啊!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宋之安居樂業最新章節 | 大宋之安居樂業全文閱讀 | 大宋之安居樂業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