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牙海盜 抗倭設定 張經(1492∼1555)

作者 ︰ 牙牙呀

抗倭名將——張經

張經(1492∼1555),字廷彝,號半洲,侯官縣(今福州市)洪塘鄉人。曾因其父襲蔡姓。及顯貴後才復原姓。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進士,任浙江嘉興知縣。嘉靖四年(1525年),入京任戶部、吏部給事中。秉性剛直,不畏權貴,曾上疏劾罷納賄的兵部尚書金獻民、匿災不報的河南巡撫潘塤,又請撤除錦衣衛及太監把持的東西兩廠(專門偵察官民言行的特務機構)。嘉靖十六年(1537年),由于徭役的頻繁和漢官的勒索,以侯公丁為首的瑤族武裝佔據羅灘,攻城殺官。朝廷命張經總督兩廣軍務,張經用計誘侯公丁,乘勝分兵兩路直趨羅灘,摧毀其根據地。又派兵向各路尾追,生擒和投降者甚眾,升為兵部左侍郎。安南國相莫登庸弒主自立,又侵擾中國邊境,朝廷決定出兵討伐。派原總督宣大、山西的毛伯溫來廣西與張經會商兵略。張經等決定用招撫方法,一面以重兵壓境,一面派使者張岳入安南曉喻利害,莫登庸終于謝罪撤兵。張經進右都御史。又平定思恩九土司,進兵部尚書,鎮守如舊。後丁憂服闋,起南京戶部尚書,改兵部。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倭寇在中國東南沿海攻城佔邑,大肆殺掠。朝廷以張經任總督江南、江北、浙江、山東、福建、湖廣諸軍,便宜行事。張經初到任時,因諸將位高氣驕,不受調遣,與倭寇作戰屢次受挫。世宗以張經出師無功,降為右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當時倭寇二萬余人盤踞柘林川沙窪(今上海市川沙縣),徒眾日增,張經每日選將練兵,準備等糧兵到齊,一舉殲滅倭寇。翌年春,倭寇進犯乍浦、海寧,攻破崇德,轉掠浙西,民眾見張經按兵不動,責怪他縱容倭寇。世宗大怒,命張經限期進兵。此時,嚴嵩黨羽兵部侍郎趙文華督師至浙,催戰甚急,張經答以「賊狡且眾,待永、保兵至夾攻,庶可萬全」。趙向張經索賄白銀二萬兩,張經不理。趙遂伙同浙江按察使胡宗憲疏劾張經「糜餉殃民,畏賊失機」。文華疏剛上,而永、保兵即至,張經率軍攻倭,在石塘灣、王江涇獲大勝,俘獲倭寇五千。世宗接趙文華等疏,降旨逮捕張經至京。張經自述作戰經過,世宗不理,將張經斬首。隆慶初年(1567∼1568年),張經孫懋爵上疏鳴冤,朝廷乃恢復張經官職,賜祭葬,謚「襄愍」,並予懋爵蔭官。張經著有《半洲詩集》傳世。福州人民為紀念張經抗倭功績,將其寓宅所在處改稱「半洲街」,又在洪塘山麓建祠紀念。張經墓在倉山洪塘芋坑山,墓前舊有「東南戰功第一」石碑。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金牙海盜最新章節 | 金牙海盜全文閱讀 | 金牙海盜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