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游之末世天罰 正文 第六十八節關于本書軍陣

作者 ︰ 迷失的蠍

第六十八節關于本書軍陣

數陣︰

數陣就是密集的戰斗隊形,集中力量進行防御和進攻。(神座)

錐形陣︰

就是前鋒如錐形的戰斗隊形,錐形陣必須前鋒尖銳迅速,兩翼堅強有力,可以通過精銳的前鋒在狹窄的正面攻擊敵人,突破、割裂敵人的陣型,兩翼擴大戰果,是一種強調進攻突破的陣型,錐形陣又叫牡陣。

雁形陣︰

所謂雁形陣是一種橫向展開,左右兩翼向前或者向後梯次排列的戰斗隊形,向前的是「V」字形,就像猿猴的兩臂向前伸出一樣,是一種用來包抄迂回的陣型,但是後方的防御比較薄弱。而向後的排列的就是倒」V」字形,則是保護兩翼和後方的安全,防止敵人迂回,如果兩翼是機動性比較強的騎兵,則在靜止時,可獲得處于中央步兵的保護與支援,而又可發揮進攻騎兵的威力,增加突然性。亞歷山大在印度進行的會戰就是近似于這樣一種隊形。

鉤形陣,鉤形陣正面是方陣,兩翼向後彎曲成鉤形,保護側翼的安全,防止敵人迂回攻擊後方指揮金鼓之所在。

玄襄陣︰

這是一種迷惑敵人的假陣,隊列間距很大,多數旗幟,鼓聲不絕,模擬兵車行進的聲音,步卒聲音嘈雜,好像軍隊數量巨大,使用各種辦法欺騙敵人。∣我∣搜小|說網

而令人汗顏的是,在這方面的研究,確是日本人佔據領先地位,在許多日本所出的三國游戲和影片中,我們都可以看到孫臏十陣影子。

三國時期諸葛亮入蜀主政平定南蠻之後之後,蜀軍的主要作戰對象主要是曹魏的步騎兵聯合部隊,作戰地域主要為山地,而蜀國缺乏馬匹,于是諸葛亮排練「八陣圖」。八陣實際上是三國時代以前早已存在的陣法。孫子有八陣,孫臏在《孫臏兵法》中也有《八陣》篇,到了東漢作戰訓練中普遍使用八陣。諸葛亮從蜀國步兵為主力等實際出發,在原有的古八陣基礎上創新真的陣法,繪制陣圖,最終形成「八陣圖」,用以訓練蜀軍。

所謂陣圖,就是將陣法繪制成圖形,畫在錦上、紙上、地上或者用砂石堆砌,形成直觀的實物,這就是陣圖。諸葛亮紀錄陣法的文字沒有流傳下來,八陣圖在唐代就已經失傳。但是據說諸葛亮曾經壘石作八陣圖,據說魚月復江邊的八八六十四堆壘石遺跡,就是諸葛亮所遺留的八陣圖,結合關于諸葛亮八陣圖的只言片語,進行合理模擬,現代兵家認為八陣是一種集團方陣,每個八陣都具有八個小陣分布在中央的中陣四周的八個方向上,八陣的中央是大將,金鼓旗幟,以及直屬的兵馬,這就是中陣。每個小陣都有天、地、風、雲、龍、虎、鳥、蛇等代號。這就是《李唐問對》中的「陣數有九」的說法,所以宋代還有將八陣叫做九軍陣。

而每個方向的陣編組為六小陣,中陣編組為十六小陣,整個大方陣共有六十四小陣,正好符合魚月復江壘石遺跡的八八六十四堆壘石的數量。大方陣之後可能還有游騎構成的二十四小陣,一共是八十八小陣。這些小方陣可以是騎兵、步兵、車隊,由幾十到幾百不等組成,前排為弓弩手、中間為長兵器手、後排為短兵器手(有時排列順序也不同)八陣為了遲滯敵人進攻,發揮蜀軍弩兵的威力,在防御時還設置沖車、鹿角、鐵蒺藜等障礙。諸葛八陣屬于防御性陣型,好處是沒有部署上的弱點,任何方向遭受攻擊,整體大陣不需要做出根本性的改變,一處遭到攻擊,兩翼相鄰的陣可以自動變為兩翼,保護支援遭受攻擊之陣。但是缺點也是明顯的,首先就是,這樣復雜的諸葛八陣需要大量時間進行訓練,而且機動性較差,為了保持陣型的完整,前進時不允許奔跑,後退時不能猛跑。這就是《李唐問對》中的「以前為後,以後為前,前無速度,退無遽走」。所以說八陣是一種防御性質的十分保守陣型。無大敗,取得大勝同樣也很困難。諸葛亮六出祁山,姜維同樣多次攻打魏國,無大敗也無大勝,不能說和蜀軍采用八陣進行作戰毫無關系。

但是個人認為以上僅僅是諸葛八陣的基礎或者原型,因為依靠這樣一種僵化的陣型,以蜀國薄弱之力與曹魏抗衡幾十年無大敗,就仿佛並不可能,而與其傳頌了千年的諸葛八陣地位也不相稱,而且作戰地域屬于山地環境,而八陣更適合于步兵在平原作戰……所以個人認為,諸葛八陣應該有許多變化,當陣地上有溝坎,林木等限制時,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而且行軍時,進攻時應該有各種變陣,不過由于資料所限,更加深入的研究諸葛亮八陣相當的困難……而且個人認為所謂諸葛八陣不僅僅是作戰陣型,而是通過「八陣圖」的訓練,將蜀軍作戰指導思想、編制、訓練等滲透給蜀軍……

而唐代的李靖則是在諸葛八陣的基礎上,編練六花陣……所謂六花陣,就是像「六出花」的陣型。中軍居中,中軍周圍分布前軍、左軍、左虞侯軍、後軍、右軍、右虞侯軍,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網游之末世天罰最新章節 | 網游之末世天罰全文閱讀 | 網游之末世天罰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