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南沙帝國 正文 第一章 姜維屯兵守沓中,鄧艾奇兵滅漢蜀

作者 ︰ 他鄉隨人

第一章姜維屯兵守沓中,鄧艾奇兵滅漢蜀

姜維屢次北伐,不但未見成效,反而弄得民困兵疲。于是,他決定不再輕易對外用兵,轉過頭來,致力于加強漢中的守御。

當年先主昭烈帝劉備留魏延鎮守漢中,各個營寨都充實兵力,抵御外寇。敵人來進攻,使其不得入一步。後來漢中之戰,王平抵拒曹爽,用的就是這種辦法。姜維認真研究了蜀中形勢,提出了「斂兵聚谷」的新策略。

姜維認為,「以為錯守諸圍,雖合《周易》「重門」之義,然適可御敵,不獲大利。不若使聞敵至,諸圍皆斂兵聚谷,退就漢、樂二城。使敵不得入平,臣重關鎮守以捍之。有事之日,令游軍並進以伺其虛。敵攻關不克,野無散谷,千里縣糧,自然疲乏。引退之日,然後諸城並出,與游軍並力搏之,此殄敵之術也」。

蜀漢朝廷也覺得姜維的辦法不錯,便命令漢中都督胡濟退駐延壽、監軍王含駐守樂城,護軍蔣斌駐守漢城。又在西安、建威、武衛、石門、武城、建昌、臨遠等地建立軍營駐防。

景耀五年(262年)十月,姜維起兵再度攻魏,攻入洮陽境。魏征西將軍鄧艾率兵迎戰。鄧艾抓住姜維懸師遠征,戰線長,給養困難,難以持久的弱點。搶佔有利地勢,在洮陽以東的侯和(今卓尼東北)設陣,以逸待勞,阻擊蜀軍,雙方激戰後,魏軍發起反擊,蜀軍大敗,損失嚴重。姜維只得退往沓中(今甘肅舟曲西北)。此後,蜀軍實力大減,轉為被動防御態勢。

姜維本非蜀人,托身蜀國,加上連年征戰,雖然互有勝負,但是終究沒有取得巨大的成就,所以頗遭非議。當時蜀國後主劉禪無能,宮廷由宦官黃皓專權,為所欲為。姜維對黃皓專權恣肆很不滿,曾上言後主,請求誅殺黃皓。後主說︰「黃皓不過是一個奔走效力的小臣罷了。過去董允對他切齒痛恨,我常常感到遺憾。您大人大量,又何必介意他呢?」姜維見黃皓枝附葉連,勢力很大,感到自己失言,便告辭後主出宮。後主命黃皓到姜維那里謝罪,姜維對黃皓說自己要到沓中種麥,以資軍用,實際是為躲避黃皓。

右大將軍閻宇見黃皓炙手可熱,便依附于他,于其勾結。黃皓想尋機廢掉姜維,扶閻宇掌管軍政大權。姜維疑心,頗為恐懼,于是,決定不再回成都,在沓中駐扎。

景耀六年(263年),姜維表奏後主,說︰「聞鐘會治兵關中,欲規進取,宜並遣張翼、廖化詣督堵軍分護陽安關口、陰平橋頭,以防未然。

在這緊要關頭,黃皓不听人言,卻信鬼神。他相信巫者的預言,認為敵人不會到來,稟告後主,把姜維的表章壓下,不予理睬,連大臣都不知道。

八月,魏軍兵分三路伐蜀︰征西將軍鄧艾率兵3萬余人,由狄道(今甘肅臨洮)進軍,以牽制蜀大將軍姜維駐守沓中(今甘肅舟曲西北)的主力;雍州刺史諸葛緒率3萬余人,進攻武都(今甘肅成縣西北),以切斷姜維退路;鎮西將軍鐘會率主力10余萬人,欲乘虛取漢中,然後直趨成都。

直到魏將鐘會將要進入駱谷,鄧艾將要進入沓中時,黃皓這才派右車騎將軍廖化率軍去沓中援助姜維,派左車騎將軍張翼、輔國大將軍董厥等率兵去陽安關中(今陝西沔縣西),作為各個營寨的外援。並令漢中諸將放棄漢中外圍據點,收縮兵力退保漢城(今陝西勉縣東)、樂城。廖化進軍到達陰平,聞魏將諸葛緒正向建威迸發,便停下來等待敵兵。

鄧艾命天水太守王頎直攻姜維營地,命令隴西太守牽弘等人邀擊姜維的前部,而命令金城太守楊欣進擊甘松。姜維在沓中見鄧艾的軍隊攻來,又听說鐘會進軍漢中,知漢中難保,立刻引兵東撤,急擺月兌鄧艾,退往陰平。魏將楊欣等人追擊,直到疆川口,雙方大戰,姜維敗退,為搶先佔橋頭(陰平東南)的諸葛緒所阻。姜維從孔函谷(今甘肅省武都縣孔幽水人白龍江處)佯作向北欲繞道而東,作出出兵攻擊諸葛緒後部的樣子,誘使諸葛緒離開橋頭三十里向北堵擊時,姜維乘機迅速通過橋頭,與廖化、張翼等合兵,據守劍閣。諸葛緒趕去阻截,差了一天,沒有趕上。這一戰,姜維靈活用兵,暫時擺月兌了被動局面。

在陰平,姜維遇到了趕來增援他的廖化。姜維命廖化在陰平抵御敵軍,自己想率軍往陽平關迎擊鐘會。

由于蜀軍未對咽喉險道斜谷、駱谷、子午谷嚴加防守,被魏魏興太守劉欽佔領。鐘會遂幾路並進,直入漢中,留2萬人圍漢、樂二城,自率主力直下陽安關口,守將蔣舒投降,傅僉戰死,繼克關城(今陝西陽平關),鐘會攻樂城不下,聞關口已克,引兵長驅南下。這時,張翼、董厥才到漢壽,姜維、廖化也舍棄陰平退回,剛好和張翼等會合。于是,合兵退守劍閣,抵御鐘會。

鐘會寫信給姜維,企圖用故土關系招降他。信中說︰「公侯以文武之德,懷邁世之略,功濟巴、漢、聲暢華夏,遠近莫不歸名。每惟疇昔,嘗同大化,吳札、鄭喬,能喻斯好」。

姜維沒有回信,而列營守險。鐘會不能克,雙方形成了對立之勢.

鐘會之魏軍和姜維蜀軍主力在劍閣對峙,魏軍不得進,蜀軍也無法擊破魏軍.

這時候鄧艾上書建議,出奇兵從陰平經江油(今四川江油北)、涪縣(今四川錦陽東),襲取成都。十月,鄧艾趁姜維被鐘會牽制在劍閣,率軍自陰平沿景谷道東向南轉進,南出劍閣兩百多里,攀登小道,鑿山開路,修棧架橋,越過7百余里無人煙的險域,出其不意地直抵江油,迫降守將馬邈。

諸葛瞻督諸軍前來抗拒鄧艾,至涪縣,停止不進。尚書郎黃崇多次勸諸葛瞻速速前行以搶據天險,不要讓魏軍到了平地。諸葛瞻就是不听從。鄧艾長驅而前,擊破諸葛瞻前鋒,諸葛瞻退住綿竹,鄧艾以書誘諸葛瞻曰︰「若降者,必表為瑯邪王」。諸葛瞻大怒,斬鄧艾派出的使者,列陣以待鄧艾。鄧艾遣子鄧忠等從右邊進攻,司馬師纂等從左邊進攻,忠、纂戰斗不利,軍敗退了回來。說︰「賊未可擊」。艾怒曰︰「存亡之分,在此一舉,何不可之有?」大罵鄧忠、師纂等,準備殺一儆百。鄧忠、師纂不得已率軍回去再戰,大破蜀軍,斬諸葛瞻及黃崇。諸葛瞻子諸葛尚嘆曰︰「父子荷國重恩,不早斬黃皓,使敗國殄民,用生何為!」策馬冒陣而死。

攻下綿竹後,賊將鄧艾一鼓作氣、攻陷雒縣(今四川廣漢北),逼近成都。

蜀國人沒有想到魏兵來的如此迅速,根本就沒有做守城的準備,等到鄧艾的軍隊出現在平地,百姓嚇得到處跑,奔走山野,不可禁止。後主與群臣商議,大臣有的主張投吳;有的主張前往南中四郡。光祿大夫譙周說︰「自古以來,就沒有寄宿在他國還能接著當天子的,如果我們到了吳國,也只能臣服于東吳。況且東吳治政不殊,則大國能吞小國,這是必然的。所以啊,魏能並吳,吳不能並魏是很明顯的。同樣是稱臣,做小國的與做大國的,哪個好啊?而且投降東吳了,魏國滅吳,我們就是再次投降,比起直接投降魏國,哪個好?再說我們要想南奔漢中,則當早為之計,然後才可以去;現在大敵當前,禍敗將及,群小之心,無一可保,恐發足之日,其變不測,去了南蠻之地,也不一定就是我們的立足之地!」

又有大臣說︰「現在鄧艾已經離成都不遠,如果不受降,怎麼辦?」譙周說︰「現在東吳還沒有被魏國平定,這樣的形式下,他怎麼敢不受降?受像了又怎敢不禮遇陛下?如果陛下降魏,魏不裂土以封陛下,譙周當親自去京都,用古今禮儀為陛下爭論。」眾大臣無言以對。後主還是想南入南中四郡以自保。譙周上疏又說︰「南方遠夷之地,平常無所供為,還多次反叛,自先丞相諸葛亮以兵威逼之,窮乃率從。令若至南,外當拒敵,內供服御,費用張廣,他無所取,耗損諸夷,其叛必矣!」後主于是听從了譙周,遣侍中張紹等奉上傳國玉璽去投降了鄧艾。

北地王劉堪生氣的對後主說︰「如果理窮力屈,禍敗將及,就應該父子君臣背城一戰,一同為我大漢社稷而死,這樣才有資格見先帝在天之靈,怎麼可以投降曹賊!」後主不听,當日散朝,劉堪在昭烈帝劉備的陵廟大哭一場,殺完妻子兒女,然後自殺。

張紹等見鄧艾于雒城,鄧艾大喜,報書褒納。後主遣人頒聖旨給姜維,讓他像鐘會投降,又遣尚書郎李虎送士民簿給鄧艾,共計有「戶二十八萬,口九十四萬,甲士千萬二千,吏四萬人」。鄧艾到成都城北,後主率太子諸王及群臣六十余人,面縛輿櫬,詣軍門請降。鄧艾親自持節解縛焚櫬,延請相見。檢閱了將士,規定魏軍不得燒殺搶掠,投降的人民,讓他們各自恢復舊業;然後依據鄧禹以前的先例,承制拜後主行騾騎將軍,以師纂領益州刺史。

此時姜維等在劍閣听說諸葛瞻兵敗,又不知道後主的消息,于是引軍東入巴郡。鐘會進軍到涪,遣胡烈等將追姜維。姜維等堅守劍閣,驚悉綿竹失守,接著,一日三驚,有的說後主想固守成都,有的說後主要向東投奔盟國東吳,有的說後主要向南進入建寧。姜維恐月復背受敵,即引軍退至巴西境,大軍到?縣(今四川射洪西)時,後主詔書傳來,命令兵士放下武器,全軍投降。姜維傷心落淚。但事已至此,只好奉詔從東道率領廖化、張翼、董厥等將士一起到涪城向鐘會投降。「將士咸怒,拔刀斫石」。

蜀後主劉禪舉家東遷洛陽,被封為安樂公。蜀自建安十九年(214年)夏劉備攻克成都,至景耀六年(263年)冬,劉禪向鄧艾投降,共歷兩帝,享國四十九年.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漢南沙帝國最新章節 | 大漢南沙帝國全文閱讀 | 大漢南沙帝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