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南沙帝國 正文 十三章 神帝定諸王侯軍,緬甸數路大入侵

作者 ︰ 他鄉隨人

[[[:::C]]]

十三章神帝定諸王侯軍,緬甸數路大入侵

漢神帝劉?蛹濤恢??朝廷各大臣及將領多是追隨陽帝打江山的有功之臣,于是神帝為鞏固自己地位,獲得老臣及軍心,大肆分封諸王侯.

神帝在大封諸王侯之後,為了防止諸王侯勢力龐大,尾大不掉威脅中央,避免再次發生西漢初期七王之亂那樣的歷史悲劇,神帝又下了一系列限制王侯權力和勢力的規定.

大業三年七月諸王侯來朝時,神帝與大臣及諸王侯商量數日,頒發令,詔令規定:各王侯之國多處于邊疆百戰之地,可以擁有軍隊;各國所屬郡縣除太守及軍隊主將外均可由各國王和侯爺任命;但是主將及太守必須由中央任命,各王侯所選大小官員需經中央同意方可上任;中央往各王侯轄地派監察御史,監督官吏,地方官員每三年進京考核一次,合格者方可續任;各王侯之國所屬軍馬以所轄郡縣城池大小及多少計算,縣城不超過五千人馬、郡城不過一萬;各親王之都城駐守三萬兵馬,郡王之都城兩萬軍民;與東晉交戰多年之巴東王、西蜀王國內每郡駐扎四萬軍馬;非北晉及南蠻入侵等特殊情況,各王侯之國未經大漢皇帝批準不得擅自招募軍隊,發生上述情況,當第一時間告知中央,否則擅自招募軍隊者以謀反罪論處;各王侯掌管轄地軍令政一切大權,但財政權歸中央,各王侯轄地除去王侯府中經費外,其余由朝廷所派財糧轉運使管理,運往中央

此外神帝又規定:大漢天子掌六軍,親王轄三軍,郡王兩軍,諸侯一軍.

于是各侯國差不多都擁有一軍即一萬軍馬.各親王之國,太子洮陽王劉珊軍十二萬,兵馬最盛;北地王劉申軍五萬,兵馬最弱;隨王劉怏軍八萬,秦王劉坤軍馬不過九萬,上黨王劉善軍九萬,滇王劉剛不足十萬,黔王陳功八萬.各郡王國,巴東王林志寬兵馬十二萬,西蜀王席洪生十二萬,麗江王潘陽軍四萬,臨滄王馮超軍四萬,大理王王闖軍四萬,遵義王徐小虎軍馬七萬,各郡王之中以巴東王林志寬、西蜀王席洪生兵馬最盛.

共計諸侯之軍十三萬,郡王之軍四十余萬萬,親王之軍差不多六十萬.

漢神帝親自掌管天子之六軍,即上中下左右並御林軍六十余萬人,守天子所在京畿地區(永昌及南中各地),一來維護帝國京畿千里的治安與防務,二來防各地不臣之心.

大業四年(公元277年),九月,緬甸王王鵬起二十萬大軍分三路大軍入侵滇西,蠻夷後續增兵不斷.

緬甸第一路五萬人馬以大將裴作文率領,出景棟,進攻滇國之普洱城.普洱城守將陣亡,滇軍余部潰逃至紅河,會合紅河滇軍據險以守.裴作文率領緬甸大軍一面追擊滇軍,一面攻破文山,文山守軍也逃往紅河城,于是緬甸軍五萬人包圍紅河城,紅河城中守軍並文山、普洱殘軍共有兩萬將士,糧草不足,箭矢將盡,守將向滇王告急,滇王命昆明太守何生率軍三萬援紅河

緬甸另一路八萬人以緬甸王之地甸北王王程率領,出臘戌攻擊臨滄國都臨滄城和滇國之保山郡.甸北王大軍協助緬甸王圍保山郡三日,破之.保山之滇軍退入臨滄國都臨滄城,協助臨滄王馮超守城;王程以六萬大軍圍臨滄,分兵兩萬隨緬甸王大軍前去包圍大理.

第三路由王鵬親自率領七萬人出密支那攻擊滇國之保山郡,在甸北王大軍協助下破之.之後兵分三路,緬甸王王鵬親率一路四萬人圍攻大理國都大理城,一路三萬人包圍麗江國都麗江城,一路兩萬人圍麗江國之迪慶郡.

再說滇西方面,自神帝大業元年大分封,滇西地區被一分為四,分封給麗江王潘陽、臨滄王馮超、大理王王闖、滇王劉剛四王.

四王雖親如兄弟,畢竟不是一國,再者四王除滇王外,皆只有數萬軍馬,勢單力薄,又各自為政

于是除滇國可以頑強抵抗外,其余三國紛紛告急,就求于朝廷並北方之洮陽王、東方之黔王

朝廷以御林軍涼州指揮使潘晉川為將率軍十萬以救迪慶、麗江、大理;洮陽王出軍三萬以昌都侯張超率領,並昌都軍馬,共四萬聯軍來救迪慶;黔王以黔西侯章傳才率軍五萬來救紅河;滇王令大理太守何生率三萬往救紅河,劉剛親率大軍三萬出楚雄來救臨滄

臨滄國國境東西狹長,據守臨滄國東部的玉溪太守何俊見臨滄距離太遠,恐遠水不解近渴.又正好其弟昆明太守何生率大軍往救紅河經臨滄境,于是何俊率一萬軍馬跟隨昆明太守往救紅河.

于是黔西侯章傳才、玉溪太守何俊、昆明太守何生共九萬軍馬于紅河城東北郊外扎下營寨,緬甸大將裴作文撤紅河東北角之圍,于紅河西南扎下營寨,以免城中守軍自西北角里外夾攻.城中兩萬守軍在苦撐半個月後終于望見"大漢"軍旗,軍威大振,出兵追擊緬甸蠻兵一陣,回城.于是章傳才及何俊率軍進城,何生及所部滇軍卻不知所蹤.

裴作文大軍每日于紅河南門外叫陣,章傳才率軍出城與裴作文交鋒,二將不分上下,每次皆是自日中戰至傍晚,各自回營,清早率軍再戰.如此數日.何俊暗暗感嘆裴作文之勇,思謀降服裴作文這員虎將以為大漢之用.章傳才看出何俊心中所想,笑著說:"何將軍勿要心急,等將軍之弟何生將軍攻破文山率軍歸來,自後擊裴作文之軍,其軍必亂,那時本將將設計擒之"

原來,當日章傳才三路大軍扎營東北角,望見裴作文立刻下令撤紅河城東北角之圍,全軍撤往西南山區據險以守,便知裴作文頗知兵法,不可力敵.于是章傳才與兩位何將軍商量破敵之策.何生說:"蠻夷之所以在我大軍來到,撤往西南據險以守,是以所部兵馬少于我軍,無必勝之把握,欲等待其在普洱、文山之後續援軍到達,之後與我軍決戰.本將將趁此時蠻夷慌亂之際,率所部兵馬入文山,斷其後援,之後命將士著蠻夷之軍裝,冒充援軍,里應外合,一舉破之"

于是何生引軍包圍文山.文山居民在淪陷之半月間,遍受緬甸蠻夷欺辱,如今見漢軍來到,紛紛抄起農具菜刀,殺門吏,開城門.于是何生大軍入城,全殲緬甸入侵者.此時為大業四年九月末.

何生留一萬士卒守城,其余化裝成蠻夷,打著緬甸軍旗,往紅河進發.裴作文?望士兵遠遠望見緬甸軍旗隨風飄展,眾多緬甸士兵往營寨這邊進發.于是趕緊報告主帥,援軍來到.裴作文大喜,開寨門,將援軍迎入.

于是何生率大軍呼呼入寨門,裴作文立馬發現援軍不對,剛欲搭話,便見何生斬殺緬甸守寨士卒,于是裴作文大呼:眾將士準備戰斗,軍中已混入漢軍間諜引馬來戰何生,兩將戰至一處.

混入敵營的漢軍到處砍殺,緬甸士兵大亂,分不清敵我,自相殘殺.章傳才在紅河城上望見敵營自亂,知是何生率軍殺到,于是盡起城中八萬軍馬殺了過來

裴作文不敢戀戰,率緬甸殘余將士出寨門準備往西南逃竄,正好遇到章傳才大軍,于是漢軍將緬甸軍馬包圍,緬甸士卒多多投降.裴作文率軍左突右突,就是不得突圍.裴作文不死心,率最後忠于他的兩百將士作最後一次突圍,被漢軍刺傷,墜入馬下,章傳才急令士卒將其擒獲,于是緬甸軍馬皆降.

此役共殺傷緬甸軍馬三萬,緬甸軍降兩萬,緬甸第一路軍全軍覆沒,緬甸國大將裴作文受傷,昏迷不醒,章傳才一面上奏滇王並黔王戰況,一面派士兵找醫師為裴作文醫治傷處,留何生守紅河城,並囑咐好好照顧裴作文及緬甸投降將士.章傳才並玉溪太守何俊自將六萬大軍往普洱進發.

同時期,昌都侯張超所率洮陽國四萬兵馬,潘晉川十萬兵馬于迪慶城下相會,左右合圍,全殲圍迪慶之緬甸兩萬部隊.之後十四萬大軍殺奔麗江國都麗江城而來.大軍還未到達麗江郡境內,圍麗江之軍聞風,撤往大理.于是麗江全國光復.麗江王潘陽率四萬大軍隨聯軍往救大理.

再說圍麗江之軍馬退往大理,以迪慶麗江之事告于緬甸王.緬甸將士多有要求撤軍者,言再不撤漢軍一到,悔之晚矣.緬甸王言:"孤退往何地也?孤愈退,敵愈進!況且漢人膽小,我緬甸軍馬強壯,士卒威武,孤王尚有此七萬大軍,拿下大理,勝負未分.于是催促士卒日夜猛攻大理,以免在漢朝十四萬大軍到達之後,月復背受敵.

本已經處于崩潰邊緣的大理城,遭到了更猛烈的攻擊.兩萬守軍頑強抵抗,雖然大理太守、副帥、參軍還有各校尉共十余名將帥先後戰死,但是漢軍依然堅持戰斗,城中居民紛紛參戰,為守軍巡邏放哨、送糧食、擔負泥土以彌補城池缺口之處真正體現了大漢軍民一家親和國難當頭,民眾團結一致為國之視死如歸的名族精神.

再說出楚雄,親自率大軍救臨滄的滇王劉剛,于九月中旬到達臨滄城下,城中臨滄王馮超望見漢軍前來,留兩千士卒守城,自率其余三萬人馬突出城門,向王程殺向過來.緬甸國甸北王王程不曾料到漢軍從背後殺出,又見城中傷亡慘重、疲憊不堪的漢軍居然還有能力組織反攻,倉促應戰.滇王劉剛、臨滄王馮超率軍迎住想要率軍逃跑的王程,兩王合力殺王程于馬下,對王程梟首示眾.其余緬甸將士看見主帥被殺,紛紛倒戈.其余不願投降一部共三萬余人向北逃往保山.于是,臨滄國內戰事平定.滇王、臨滄王率軍攻保山,破之,會昌都侯大軍于大理湖邊.漢軍二十多萬對緬甸王里外合圍完成.漢軍推滇王劉剛為盟軍主帥,劉剛傳令士卒休整飽餐一日,明日正午對緬甸軍發起決戰.

中部戰事已平,北部諸王侯與緬甸王之戰以漢軍毫無懸念的勝利進行著.

在滇西南部,黔西侯章傳才大軍六萬長途奔襲,來到普洱城下,守城五千蠻兵拒不投降,蠻將以箭矢射中章傳才左面頰.章傳才大怒,順勢拔下箭,不顧左面流血如注,以此箭射蠻將于城上,弓弦顫動,蠻將應聲而倒,蠻兵驚恐,呆呆然如喪考妣.章傳才于是率軍攻城,蠻人降服.滇國境內戰事平定.

章傳才即以蠻人所繪緬甸地圖為向導,率大軍攻入緬甸境內,拔景棟.何俊說,漢軍不知緬甸國內軍情及風俗政治,不可冒進,于是兩將駐軍城中,守之,又以表章將所部軍情及戰況通告朝廷並滇王、黔王知之.

在滇北,大理城下,緬甸王雖擁有十萬軍馬,但多疲憊之卒,又被漢軍二十多萬大軍圍得水泄不通.于是緬甸王迫于形勢,請降,以圖回緬甸國東山再起.諸王侯不知其詐,以表章奏于神帝,言:賴陛下之神武,漢軍之威名,緬甸蠻夷大舉入侵已被臣等悉平,緬甸王王鵬畏我大漢國威,請降于軍前如此等等.

神帝見諸王皆上奏,于是信以為真.派使者前往大理,至緬甸王軍中,傳神帝詔書.詔書先是斥責緬甸王自不量力,以大軍攻我大漢之後安撫緬甸王,封緬甸王以大漢緬甸國大義真王,使歸國繼續為王.緬甸王答應世代為大漢藩屬,永世不以蠻軍入侵,意甚恭敬.

于是諸王設宴款待天使並緬甸王及其大將.宴後,諸王大軍撤一缺角,緬甸王率所部殘余十萬人回緬甸國.自此,大理國光復,整個滇西四國戰事皆以漢軍完勝告終.

緬甸蠻夷大入侵自大業四年九月以來,歷時一個半月,緬甸投入三路大軍及後援部隊共三十萬,漢軍投入麗江國、臨滄國、大理國、滇國、洮陽國、黔國、黔西侯、昌都侯、御林軍共六王二侯一中央軍共計三十六萬大軍.此次漢緬大戰,漢軍殲敵十七萬,收降卒六萬,俘獲敵大將一名,斬蠻王一位,殺將軍數十;漢軍自損十萬,傷一萬四千五百多,損失將校十余名,漢軍無一人投降蠻夷;滇西全境光復,漢軍得緬甸國景棟城.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漢南沙帝國最新章節 | 大漢南沙帝國全文閱讀 | 大漢南沙帝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