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仙 第四卷 第六十二章兵家伍子胥 永生各有路

作者 ︰ 佣肖

第六十二章兵家伍子胥永生各有路

方慕南走出草橋亭後,卻沒有去追喬依和姍姍,而是帶著白羽裳往另一個方向而去。看著喬依在那邊望過來的疑惑目光,他拿出手機給喬依打了個電話。

「喂,小喬,我們就不過去了。你也看見了,我跟姍姍是合不來的,過去也只會吵。」

「那,好吧」喬依的語氣帶著些失望和不舍,卻也知道方慕南說的是實情,而這種情況下,她也不好多作強求。畢竟她現在跟方慕南的關系是「普通朋友」,不好拿另一層的親密身份去央求。

「那就這樣,再見」

「再見」

喬依接電話並沒避著姍姍,而姍姍的耳力也很好,喬依跟方慕南的通話她全都听得清楚,一字不漏。待方慕南掛了電話,姍姍氣憤地「哼」了一聲,道︰「不來就不來,誰還稀罕他了」

※※※※

離開萬松書院後,方慕南接下來帶白羽裳游覽了八五年西湖新十景的「吳山天風」和「玉皇飛雲」。

吳山是西湖南山的群山之一,屬天目山脈的余脈,延伸進入杭州城區的尾部。春秋時期,這里是吳國的西南邊界所在。由紫陽、雲居、金地、清平、寶蓮、七寶、石佛、寶月、駱駝、峨眉等十幾個山頭形成西南——東北走向的弧形丘岡,總稱吳山。

吳山並不高,最高處只有九十四米,但由于插入市區,東、北、西北多俯臨街市巷陌,南面可遠眺錢塘江及兩岸平疇,上吳山仍有凌空超越之感,且可盡攬杭州江、山、湖、城之勝,「吳山天風」即由此而得名。這里也是清代西湖十八景中的「吳山大觀」所在,現自然也被「吳山天風」所覆蓋代替。

相傳,春秋時吳國相國伍子胥的墓便藏葬于吳山中。因此,吳山的得名,也有說是伍子胥的緣故,訛伍為吳。這一傳說不知是真是假,但山上建有伍子胥的祠廟卻是不假,叫作子胥祠。

伍子胥乃是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謀略家,與其相關的傳說故事很多。便連兵聖孫武亦是由伍子胥發現其才並推薦于吳王的,著名的專諸刺王僚亦是伍子胥為當時還未做吳王的吳王闔閭所謀劃,被譽為史上四大刺客之一的專諸亦是由伍子胥所推薦。

據傳,伍子胥還曾是十大名劍中龍淵劍的其中一任主人。而十大名劍中的另一劍魚腸亦與伍子胥有關,專諸刺王僚時所用之劍便是十大名劍中被稱為勇絕之劍的魚腸。

除了以上身份外,方慕南知道,伍子胥還是一位兵家的修士,是兵家大聖。福壽洞天中,陳摶所留下來的許多典籍中,亦有專門介紹歷代修士中的大成就者。其中春秋篇中,便列有伍子胥的名字,並且對伍子胥評價頗高。伍子胥亦著有兵書戰策《伍子胥》十篇並圖一卷,但不幸失傳。

兵家亦同儒家一樣,修行的目的並不是為了長生與超月兌,而就是為了彪炳青史的功業,為了名動天下,萬古流芳。在這一方面,兵家與儒家的目的是相同的,且同樣是修的入世法,只不過一文一武,最大的追求亦是「平天下」。

這文武二家,目的雖非求長生,但亦有長生之手段。他們修行有大成就者,亦能轉世投胎而靈識不滅。最高的成就是名顯萬世,永遠活在人心中。

永遠活在人心中,這並不是一種比喻與形容,而是真的活在人心中,活在知他們名與事者的念頭中。只要有人知他們的名與事,他們便永遠英魂不滅。這種手段,也是一種願力的凝結與運用,在眾生的信念中重生。

這種長生,是一種低層次的長生,也不是真正的長生。如果世界毀滅,所有的人都死亡,他們留下來的名與事、傳承全部被摧毀殆盡,他們也一樣不能幸免,要滅亡。但道家的長生卻不同,道家的最高修行境界是煉神還虛,這個虛就是無,是沒有。道家認為萬事萬物都會最終毀滅,但唯有虛不滅,也不會被毀滅,因為虛就是無,本來就沒有的,要如何去毀滅。

道家認為,一切都是從虛無中誕生,所以他們的最終修煉也要還于虛無。煉神還虛,便是把元神還于虛無,烙印虛空。如此就能永生不滅,哪怕世界毀滅,宇廟崩塌,他們也照樣能夠再從虛無中誕生。

儒、兵二家這類修入世法的,是要把自己的存在痕跡留于史中,烙印在人心中。他們的名越大,知道他們的人越多,他們就越加能夠長生。而道家是要把自己的存在痕跡烙印于天地、宇宙、虛空,無所不在,永生不滅。

而佛家卻是兼修出世與入世,作兩手準備,雙保險。既要元神烙印虛空,亦要讓自己的名烙印于眾生心中。他們還會開創自己的世界,如果世界毀滅,那就再創一個世界;如果宇宙毀滅,就再創一個宇宙。

方慕南由伍子胥而聯想到了這許多,這都是各家的修行之道,福壽洞天中陳摶所留下的一些典籍中就有關于這些的記載。但這些都是理論,沒有實際的各家修行法門是做不到的。不是隨便一個人名動天下後,都能夠在死後于眾生的信念中重生,然後英魂不滅的。所以歷史上出名的人不少,但能夠英魂重生不滅的卻不多。

儒家之士除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外,還要著書立說、立言傳世,這些都是為了名,為了讓更多的人知道自己。儒家對名是很看重的,生前要有名望,死後也要留名于世。殺身成仁,舍生取義,為什麼那麼多書人甘願赴死、慷慨就義,除了忠、孝、仁、義這些大節外,就是為了那一個身後名。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辛棄疾的這一句詞可謂寫照。「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的這一句詩更是道盡了其中三昧。

兵家在這方面亦不遑多讓,自古有多少保家衛國,戰死沙場的將士。不過兵家在這方面,卻有些不顧好惡,所以亦有如白起者,一戰坑殺降兵四十萬,立時惡名滿天下,威名震四方,縱貫千古,亦難有再出其右者。殺神之名,震爍古今。

但戰爭本就無仁義好壞之分,純粹的軍事家只論戰,不會論什麼善惡、仁義。為了獲得戰爭的勝利,也能夠無所不用其極。正所謂,「兵者,詭道也。」白起無疑就是這樣一個純粹的軍事家,是一台不講情感的戰爭機器。他只求勝利,並力求最大的擴大戰果。

伍子胥亦是這般,他在歷史上雖然名聲很大,但卻是毀譽參半。他本是楚國人,卻最後帶吳國之兵攻破了自己的祖國,而且為了報仇,還將已死的楚平王從墳里挖出來鞭尸。

但不論伍子胥名聲究竟如何,他最後卻是成功了,英魂不滅。這在方慕南看過的那本介紹歷代大成就修士的書中有載,書中皆有記載每人最後的成就如何,而白起這尊殺神也同樣成功了。

當然,講仁義、識善惡的將軍也是好將軍。不過這種兵家之士,就要近儒家了。其實儒兵二家的目的、追求、手段等方面,許多都相同,而且又都是修的入世法,都要服務于國家,同處一座朝堂,所以互相影響很深,歷史上,也有不少兼修二家的。

便如方慕南與白羽裳先前游萬松書院時知道的一位與萬松書院有很大關系的明末大儒王陽明,此人便是兼修二家,是一位全能大才,文武雙全。文成大儒,開創明陽心學一派,影響深遠,在儒門中被封「先儒」,奉祀孔廟東廡第五十八位。武事亦戰果輝煌,獨力平定了寧王朱宸濠之亂,而且只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

還有如民族英雄、抗金名將岳飛,不但一生戰果輝煌,是用兵大家,而且文采亦斐然,文武兼備,其思想上亦更近儒家。不過最後,卻也被忠義所累。但兵家本也就講忠義,便如伍子胥與白起,雖然對敵人狠辣,可對自己孝忠的君王卻十分忠心,不過最後卻也下場淒慘,被自己孝忠的君王所下令殺害。

歷史上,像王陽明與岳飛這樣的人並不少。有能領兵打仗的文官,亦有能吟詩作對的武將。有文人武藝非凡,亦有武者文采風流。文武如陰陽,乃人道之不可或缺的兩大支柱。

吳山天風,這一景方慕南也是要入畫為器的,畫中神便為伍子胥。森森吳相廟,七星龍淵橫。廟前江水怒為濤,千古恨猶高。

兵家如今也早已沒落,但卻也還有些傳承。三大武修世家,還有法武雙修的諸葛家,都多多少少有些兵家傳承。但他們走的路子卻與兵家不同,只繼承了兵家的一些武學、戰陣,而長生之路卻還是循道家而走。畢竟道家的長生才是直指大道的真長生,也不像入世法有許多麻煩。而且現在這個世上戰爭少了很多,冷兵器的戰爭更差不多已經絕跡。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懶仙最新章節 | 懶仙全文閱讀 | 懶仙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