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飛有三女一男,王一凡是他的小兒子。
王一凡自幼聰明絕頂、機智過人、思維敏捷、過目不忘。
在他三歲那年,經歷了人生第一次危險,但這個人小鬼大的小家伙,憑借機智勇敢,奇跡般化險為夷。
那天,小一凡一個人跑到村外野地里去玩兒。
那年月,世道紛亂,江湖上坑繃拐騙之徒比比皆是,招數也是花樣百出。其中就有一種專門拐賣小孩子和大姑娘的招數,叫「拍花子」。
小一凡正玩得起勁兒,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人走了過來︰「小寶貝兒,我問你點事兒唄!」
小一凡揚起頭,一臉的天真︰「行,你問吧!」
這個人來到眼前,用手在孩子的口鼻上一抹,小一凡一下子睡了過去。
等他醒來,感覺一個人抱著他走。睜開眼楮看到抱他的正是那個中年人。
小一凡一點不怕,眨巴眨巴大眼楮,問道︰「叔叔,你要帶我去哪?」
「小寶貝,叔叔帶你去玩兒,到很好玩的地方去!」中年人溫和地笑著說。
「太好了,我就想玩兒,去哪都行!」小一凡高興喊道,接著撅起嘴,小聲說道︰「我爹就沒你好,不帶我玩兒,前幾天他走,說什麼也不帶我去。」
「你爹是干啥的?他到哪去了?」中年人問道。
「我爹是鏢師。可厲害了,好幾個賊人也打不過他!他去走鏢,去哪我也不知道。」又充滿期待問︰「叔叔,你帶我去找我爹好不好?」
這小鬼頭說這些話是有自己用意的,是告訴人販子說不定什麼時候就踫上我爹。那年頭,路上走的鏢隊有的是,不是他爹,他也認爹。
「好!好!咱這就去找。」中年人毫不在意,反而挺高興!這孩子真好哄,不像別的孩子連哭帶鬧的,引得路人懷疑地看著他。
小一凡不用人販子抱,他下地蹦蹦跳跳自己走,有時跑出去好遠,還停下來招手等著好心的「叔叔」。
這場景,誰見了也會認為是一對兒父慈子乖的親爺倆兒。
人販子對這個孩子很滿意、很放心,那是相當放心!
走了三天,進了山東地界,來到一個鎮子。一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不大不小的鎮子。
天兒很熱,中年人帶著小一凡坐到茶棚里,想喝口涼茶在趕路。
小一凡喝了幾口水,就跑到茶棚外去玩兒。人販子喝著茶,用眼楮的余光看著孩子。
路上來了幾匹馬,騎在馬上到膀大腰圓、橫眉立目。後面跟著兩輛插著小旗兒的馬車。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是鏢局押鏢。
小一凡興高采烈跑進來,拉住人販子喊道︰「叔叔!叔叔!別喝了,我爹!咱倆快去找我爹!」
中年人大驚,手里的茶碗「啪」的一聲掉在地上摔個粉碎!
不等人販子答話,小一凡撒開小腳跑向鏢車,嘴里喊道︰「爹!爹!叔叔帶我來找你啦!」
人販子見此情景,哪敢多想?哪敢多看?哪敢多留?顧不上給茶錢,起身快步向胡同兒鑽去。
賣茶的大嫂見這主兒摔了茶碗,還不給錢就想跑,當時就急了,抄起火鉗子,罵罵吵吵追了上去。旁邊閑逛的小地痞,听說這事兒,撿起磚頭瓦塊,跟著追了上去。
人販子就听後面人聲吵罵,有好多人追來,以為是人家孩子爹追來了,這要是追上,還有命在?
這小子嚇得撒丫子一陣狂?,?得比兔子還快!
小一凡嘴里喊著爹,奔到馬前。
馬上鏢師勒住馬,問︰「你個小家伙兒,這里誰是你爹?怎麼亂認爹呢?」
鏢師們及旁邊看熱鬧的人一起大笑!
小一凡看看後面,見人販子早已跑沒影了,笑嘻嘻說道︰「你們誰也不是我爹,我是利用你們嚇唬那個壞叔叔的!
鏢師們走南闖北,什麼不知道?什麼沒見過?雖然很好奇,但也明白個大概。
為首鏢師跳下馬,蹲子問︰「小鬼頭,你家住哪?你爹是誰?」
「我住李家莊,我爹叫李不白,我是讓那個壞叔叔偷來的。」
「你爹是‘神拳不敗’李不白?」
「是!小鬼頭又撒了謊。
他知道,提自己爹王飛沒幾個人知道,要是「神拳李不敗」,在江湖上,尤其是山東地面兒,沒人不知道!
鏢頭哈哈大笑,把小一凡抱上馬,回頭喝道︰「伙計們!咱們有酒喝了,拐個彎兒,到李家莊給李大俠送兒子去!」
一進院子,李不白迎出去,感情都認識,李不白抱拳拱手︰「劉、劉鏢頭,哪、哪陣香風把你刮到寒舍來了?」
劉鏢頭哈哈大笑︰「你兒子的香風把我刮來的!」
「我兒子?」李不白很奇怪。
「我早就說你,你這個人成天稀里馬哈的,連兒子丟了也不著急!」劉鏢頭拉下臉批評他。
「我兒子,在,在哪?」
劉鏢頭往後一招手︰「把小鬼頭帶進來。」
小一凡進了院子,奔著李不白跑過去︰「白叔叔我是一凡!」
李不白一把抓住小一凡,一揚手拋上半空,又伸手接住。這是他們一見面就玩的游戲。
「小兔崽子,你怎麼跑出來的?怎麼又跟他們混到一塊兒?你爹知道不?」
人家把寶貝佷子從人販子手里救下來,又大老遠送過來,李不白千恩萬謝,設酒款待。飯後,又拿出重金酬謝。
劉鏢頭堅辭不受。
听著小一凡繪聲繪色的講述,王飛兩口子听得心驚肉跳,頭上直冒冷汗。
這兩天,他們找孩子都找瘋了,死的心都有!
李不白看著王飛︰「大,大哥,你平時能耐都哪、哪去了?看把你嚇的!」
王飛直搖頭。
李不白拉過小一凡︰「大、大哥,要我說,要論心眼子,咱、咱們這些大人,也沒這小子多。」說完,一揚手把小鬼頭拋到空中。
習武和唱歌一樣,是要有天賦的。資質不行練一輩子也白搭,不會有大的成就。
小一凡天賦異稟,根骨奇佳,天生一塊練武的料子。
從五歲,也可能是六歲時開始,王飛開始教他一些基本功。當然,這都背著夫人的。夫人反對習武,認為整天拿刀動槍的,不是正經事兒。
「戰神」王五更一打見識了王飛的絕技,對他佩服的五體投地,他可成天沒有正經事兒,隔三岔五往王家跑,跟王飛討教,討教完了,王飛還得管酒飯。當然,王夫人對吃吃喝喝是不在乎的。
這日,王五更又來了。
地里活兒忙,王飛一大早領著長工下地干活兒,中午也不回來,王夫人去送飯,只剩下小一凡在家。小一凡正在家里玩兒,見王五更進門,小家伙兒笑嘻嘻說道︰「更更叔來了,你可好長時間沒陪我玩了。」
「更更叔」,小一凡很調皮,就這麼叫。王五更曾問他,為什麼叫「更更叔」,小一凡告訴他︰「這麼叫,表示咱爺倆更更親近。」
「你個小東西,這陣子沒見,又長高啦!」沒見到兩口子,王五更問︰「你爹娘呢?」
「都下地去了,姐姐也跟去了。」
王五更就坐下來跟小一凡一起玩。小家伙很是高興。
玩了一會兒,王五更問︰「小鬼頭,你爹教你練武了?」
「教了。」看著王五更︰「不讓娘知道,你可別跟她說。」。
「行,我知道。那你練練給我看。」
小一凡下腰、劈腿、沖拳,練得有模有樣兒。王五更夸獎︰「行,挺好!」又問︰「我教你一招打人的,你學不學?」
小一凡高興壞了︰「學!快教我!更更叔,你教我啥招兒?」
「垛子穿心腳!王五更說完,示範起來,邊示範邊講解要領。
小一凡練了兩遍,就學會了,並且非常熟練。王五更很驚奇;這孩子悟性這麼高!
「一凡啊,會練不行,還得會用。咱倆比劃比劃?」
「行!」
兩人拉開架勢。小一凡跺步上前,一腳蹬出。他人小,穿不著心,但能穿著襠,這快捷的一腳正蹬在王五更襠部,力量還不小!
「戰神」捂著「老二」呲牙咧嘴︰「你個小兔崽子,手挺黑呀!」他有點疼懵了,這哪是黑手?是黑腳!
小一凡可樂了︰「更更叔,你這招兒挺好使呀!」「小兔崽子,說什麼混賬話?不好使能教你嗎?你爹還不說我誤人子弟呀!」王五更又一皺眉︰「哎呦!」
王五更對王飛說︰「小鬼頭悟性太高了,我看將來能超過你。真是虎父無犬子啊!」
小一凡天生記憶力超強,過目不忘,無論什麼人、什麼事、什麼字、什麼書,只要看一遍,就不會忘。他四五歲的時候,就認得一千多字,什麼《三字經》、《百家姓》、《唐詩》啥的,更是背得滾瓜爛熟,還擅長對對子,連大人都對不過他。
整個山西,沒有不知道小一凡的,人稱「小神童」。
跟別的孩子一樣,小一凡七歲入私塾,學習《四書》、《五經》那一套。這樣的孩子,別說是小同窗,就連教他的先生,有些書還沒他背得熟。
就在小一凡十歲那年,也就是他爹出事兒,剛擺平沒幾天的時候,一位老先生考察民情路過山西,听得此子之名,特意前來考試。
那天,小一凡正坐在私塾里搖頭晃腦的跟先生背「之、乎、者、也」,這位先生就闖進來,說要考考他。
考就考唄!小一凡同意,老師兼校長的私塾先生也沒意見。
老先生考試,不按正規套路出牌,不,是出題,竟瞎考。就說背書吧,背到半道兒,突然叫停,問這段話是何出處,有何典故。又背,又叫停,讓他解釋,問他有幾種解釋?有無懸疑之處?
考完孔孟之道、程朱之學,又考諸子百家,最後連甲骨文都考了,小一凡對答如流。
這哪是考試?簡直是要折磨死人!就把「校長」折磨的面紅耳赤,卻喜得老先生胡子都翹了起來!
老先生又變花樣了。大清朝全國上上下下流行對對子,老先生和他對對子。
老先生出上聯︰此木為柴山山出。
小一凡馬上對︰因火成煙夕夕多。
老先生︰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小一凡︰東當鋪、西當鋪,東西當鋪當東西。
……
只要老先生出了上聯,小一凡都能馬上對出。驚得老先生目瞪口呆!
老先生最後出一聯,其實是打禪機︰花非花。
你說這可咋對?小一凡略一思考︰我是我!
此子如此小的年紀,好生了得!
老先生考試的時候,私塾先生就在旁邊听著,好多問題他聞所未聞,更是答不上來。他知道,此老絕非凡人。
老先生不再考了,轉頭問老師兼校長的私塾先生︰「這樣的孩子,你能教嗎?豈不是誤人子弟?私塾先生面紅耳赤,唯唯諾諾。
老先生讓小一凡領他回家,見一見他父母。
份後,竟大驚失色!王飛從來都是鎮定自若,遇事不慌,連抓他進京時,他都沒慌。攀談之下,當得知對方身
你知道老先生是誰?他可不是一般人,此老乃當時號稱「康聖人「的康有為老先生。康先生道德高尚,憂國憂民,深孚人望,他知識廣博,學富五車,通今博古,享譽海內外,是當時第一大儒。
康聖人與王飛交談甚歡,他對王飛說︰「王先生,你有如此文采武功,卻耕讀持家,甘守清貧,實常人所不能及。你的善行義舉,我在朝廷已有耳聞,恕我直言,原以為你不過一介莽夫,真沒想到你胸藏錦繡,恪守道德、深明大義,令人佩服!
王飛趕緊站起來抱拳躬身︰「康聖人過獎了,王飛這點兒末學跟您比起來,真是汗顏!」
康聖人道︰「王先生,令郎天縱之資,不可多得。如果蝸居在這山野之中,荒廢學業,學無所成,實乃我朝及天下萬民之不大幸!」
王飛︰「哪里!哪里!犬子愚鈍,怎堪先生大褒?」
康聖人︰「令郎聰慧絕倫,我甚愛惜,今欲攜進京,加以教導,將來為國所用,為民造福,不知意下如何?」
說來說去,這個意思!康聖人太愛惜這個「神童」了,不讓他教,恐怕他飯都吃不下,覺也睡不香!
王飛兩口子雖然舍不得兒子,但想起有句話叫「鳥隨鸞鳳飛騰遠,人伴賢良品質高」。為了兒子的前程,也愉快應允了。
王一凡在康聖人門下一學就是八年,學得滿月復經綸,一身韜略,六藝皆精。他還在康聖人引薦下,拜京津奇俠「大刀王五」為師,學習武藝,再加上家傳絕學,這八年,他已成為文武雙全的奇才!
經過鴉片戰爭、中日甲午海戰、庚子之變,大清朝已積貧積弱、千瘡百孔,如同一個垂死的病人般,在苟延殘喘。
康有為看到國家、民族已到了危亡關頭,憂心如焚,和他的堂弟梁啟超冒死公車上書,直言朝廷的種種腐敗和積弊,提倡效法東臨日本的「明治維新」,革除弊制,變法維新,富我國家,強我民族。社會上的有識之士,如譚嗣同等人也積極相應,聯名支持。美、英、日、法等外國列強或通電、或照會,強烈要求大清朝變法維新。
任何時代,要變革,都會遇到阻力和反對,這是因為任何時代的變革,都一定會觸動守舊的既得利益集團的切身利益,所以他們要阻撓、要反對。有時候,這種反對是很激烈的、甚至是你死我活的。
慈禧老佛爺也不願意變法,因為這很可能使她失去至高無上的權力。但迫于內外壓力,她不得不做個姿態,同意變法維新,並把一部分權力交還給光緒帝,讓他主持。而她手握重權在旁邊看兒子的熱鬧,一發現情況不對,立即拿下!
要革除幾百年留下的殘規陋習,再加上頑固派的反對,談何容易,光靠康、梁、譚等人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啟用能人。
康有為舉賢不避親,向光緒帝舉薦自己的得意門生王一凡,光緒帝恩準,下旨召王一凡入朝為官。可王一凡沒給光緒帝和老師康有為面子,拒不入仕。
康有為很生氣。王一凡他有自己的看法,但不好明說,只推說自己年紀太小,恐壞了國家大事。他跟先生保證,無論面臨什麼危險,絕不會離開先生,時時跟隨左右,效犬馬之勞。
別看王一凡年紀小,對天下大事的洞察比老師康先生還要透徹,他早就看出來,當今的中國,不是一場溫和的變革就能從根本上改變的。就像一個重病之人,不開刀,只貼幾貼膏藥,是治不好的。而要開刀,這個病人還怕疼,不配合。這病沒法治!他更看出來,幾個書生,再加上半費的光緒帝,既沒兵又沒勢力。絕不是老佛爺和守舊大臣的對手,這場變法必敗無疑。就如同孫悟空一樣,再怎麼騰雲駕霧,也跳不出佛爺的手掌心兒,一翻手,就把你壓在五指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