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集佔月施日,宗成赴英慶賀英王加冕大典外交使命聊,自樸次茅斯港外鈷地啟航,回到普利茅斯港補充煤水食物。兩周後,再次沿英吉利海峽東行,穿過多佛爾海峽進入北海,駛抵紐卡斯爾港。紐卡斯爾市為英格蘭東北部沿海工業重鎮,著名的阿姆斯特朗船廠就坐落在該港。至此,海折艦這艘遠「嫁」中國的巡洋艦算是真正回到了娘家。在此。海折艦停泊將近一個月,進塢更換艦內全部電線。
而肖志華一行則換乘海容艦,沿海岸航行,于七月二日抵達德國威廉港,並始了對德國的正式友好訪問。
德國外長賈高爾帶著一部分高官在港口迎接,並專門開來了一輛特制的花車,以示隆重。對于中美德三角聯盟,德皇威廉二世似乎並未放棄希望,起碼新中國最近的表現。讓他感到扶持這位亞洲兄弟對德國很有利,不僅能牽制俄國,日後興許還能抵制英日兩國同盟。
德國,歐洲中部最大的國家。這片土地飽受古典音樂的浸潤滋養。散著古典哲學的理性光芒。這里曾經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祥地。以現代大學和科技明聞名于世。也曾經是兩次世界大戰的策源地。以驚人的破壞力,傷害了世界。也傷害了自己。
而這一切,都源于這個民族對長期分裂和戰亂的集體記憶。統一和強大,成為德意志展的最大動力。在近兩百年來追求國家統一的曲折歷程中,在這片一再讓世人驚嘆的土地上,曾經上演了怎樣的悲喜劇?又給人怎樣的啟示和教?
對于德國在近代的崛起過程,肖志華認為對于現在的中國有特別的借鑒意義,更何況,現在的中國所能借助的力量少而又少。想獨力抵抗日俄這兩個強敵,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德國在口,年的統一本身就是一個外交和國家戰略的雙重奇跡,值的人們,特別是中國人認認真真去研究和探討。當時德國領土上雖然生活著古老的日爾曼民族,但卻遠遠不是一個現代意義上的國家,因為大大小小的城邦國家散布在德意志的疆界內,沒有一個統一國家的概念,德國人的船只航行在公海上沒有自己的國旗,也沒有一個政府可以有效地保護他們。德意志領土也常常是歐洲列強的游戲場,法國、丹麥和西班牙可以隨意地在德國領土上動戰爭,四分五裂的德國成為歐洲主要大國角逐的棋盤。
看看,這與革命前的中國有多麼相似,同樣是列強環伺,危機四起。然而,德國得益于鐵血宰相俾斯麥這位杰出的外交家和謀略家,其手段之高明、眼界之開闊和思想之深遠,可以說是德國歷史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普魯士統一德國是通過三場戰爭來完成的,錄離掉戰爭及其瑣碎復雜的細節後,人們可以立即現這三場戰爭有一些不同尋常的特點,特別值得今天的中國政府去解讀。這三場戰爭中普魯士的對手分別是丹麥、奧匈帝國和法國,這三個國家是當時聰洲大陸上的強國。也是德國邁向統一路上的三頭攔路虎。在每一場戰爭中,普魯士的時手或潛在的敵人都分別結束後的下場戰爭中與普魯士曾經交戰的敵國卻可以搖身一變成為普魯士的鐵桿同盟國。
正是俾斯麥,表現出的百折不撓的精神令肖志華欽佩萬分。他善用謀略,有狐狸一般的狡猾;他機敏巧妙運用一切外交手段,體現出高的外交智慧;他善于審時度勢,能準確把握稍縱即逝的戰略機會,卻從來不貪功冒進,深刻參透了過猶不及的道理。
俾斯麥在每場戰爭前都作了扎實細致的外交工作,甚至不惜犧牲部分利益來穩住有可能讓德國統一進程逆轉的歐洲主要大國英國、俄國和法國,甚至不惜放段表現出媚英和媚俄的舉動,對英國降低了關稅,對俄國鎮壓波蘭革命沒有加以干涉,同俄國簽訂了友好條約。對于法國昏聵的拿破侖三世,俾斯麥則看透了他好大喜功、優柔寡斷和鼠目寸光的特點,向他承諾普魯士不干涉法國兼並比利時、盧森堡和德國西部的魯爾區等。俾斯麥所作的一切都是要在每場戰爭中最大限度地爭取其他大國在歐州陷入孤立無援的地步。
最令肖志華感到震驚的是他看到的第一幅德國地圖是四年時的,那是俾斯麥才統一德國時候的地圖,那時候德國的疆界跟今天略有出入。但大體上是一致的。這說明什麼?從一戰落敗,再到二戰崛起,又是慘敗,經過一個多世紀的輪回,德國的疆界又幾乎恢復如初。
換句話說,鐵血宰相俾斯麥執政期間完成了德國的統一,之後經歷了幾起幾落,也經歷了國家崛起、被瓜分、再崛起、再沉淪和三度崛起的大喜大悲,德意志民族在經歷了百年的崛起和弈旬書曬加凹口混姍不一樣的體蛤
舁志華對此陷入了長久的思考之中,之後,他從普魯士以來的德國歷史學到了很多的東西,對國家民族在理性道路上謀求國家最大利益的哲學有了更深的了解。
「貴國的統一是個奇跡,貴國的崛起和強盛更是奇跡,縱觀中德兩國的歷史,有很多相近和相似的地方。我們是來虛心學習並請求幫助的」在抵達德國的個歡迎宴會上。宵志華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盛贊了德國對中國的支持和幫助。並高度評價了中德業已建立起來的深厚友誼,並向德國工商業人士出了誠摯的邀請。
投桃報李,以夷制夷,不管是出于何種考慮,肖志華的講話給了此次訪德定下了一個。非常良好的基調,謙遜而樸實的作風也給德國人以非常好的印象。
從建國之初,中國政府就表示出了對德國的親近和依靠,重新延續了中美德三角聯盟的設想。而就在不久之前生的外蒙問題上,中國政府也表現出了一顆棋子的作用和沉悟。
國與國之間便是如此,有利即是需要。歷史從來沒有什麼不變的原則。沒有任何國家不可以結盟,也沒有任何國家不會成為本國的敵人。
杯光酒影,賓主盡歡,中國代表團帶來了很多精美的傳統手工藝品作為禮物,這些小東西或許不值幾個錢,但的確使雙方的關系顯得更加融洽。
夜深了,宴席結束了,肖志華沒有馬上去休息,而是與新任德國公使蔣作賓進行了商談。
「維也納是一個貴族滿街走的的方。任何較高級的文武官員在退休時都會被冊封為貴族。奧地利貴族最會享受,所津津樂道的是宴會、狩獵和戀愛。他們無意功名、漠視國事,請他們當部長被認為是一種莫大的個人犧牲。所以帝國政權也就操持在匈牙利貴族的手中。」蔣作賓略帶輕蔑地介紹著奧國的情況。
作為共和國政府的第一任公使。德國政府對蔣作賓的到來表示了足夠的禮遇,專門開了一輛車到德國瑞士邊境迎接。在拍林站,一些高級官員都出來迎候後任大使再無此熱烈場面兄
在蔣作賓到拍林前,中國駐德使館,竟連一輛汽車也沒有,遇到外事活動,臨時借車,手忙腳亂,不僅誤事,也常為人笑話。不僅如此,其館內外破舊之狀也實在令人驚訝。檐壁斑錄,窗簾破舊,椅面碎洞相連,暖氣常無,被外人譏笑為「冷宮」他到任之後,立即著手設計修繕房屋,更換室內陳設,安裝對講機、暖氣等設備,使公使館面貌煥然一新。深秋,在館內開宴會時,即使袒胸露背的女賓,也都不覺一點涼意。從此,「冷宮」這一綽號再無人提起。蔣作賓又定做了一輛汽車,駐外使公館,是外國人了解中國的一個窗口,他很注意在這個窗口樹立中國的威望。
對于如此年輕的駐外公使,肖志華是很看重蔣作賓的能力的,希望他在歐州這個多事的件交大舞台上多加鍛煉,對他的一些要求也很支持。
「奧國確實是列強中比較弱的一個。」肖志華點頭贊同道︰「德國拉上這樣一個拖累的盟友,確實很不利。」
「北方日爾曼人,尤其是普魯士人。很看不起奧地利人。雖然奧地利曾經是日爾曼神聖羅馬帝國的中心,曾經揚過帝國的光輝。並且也曾經屢次抵擋住土耳其的征服狂潮。」蔣作賓接著說道︰「德意志帝國在國際事務中越來越表現得強硬,這與帝國在經濟、工業等實力因素有關。」
「是的,德國崛起了,也開始要求在全世界有陽光的土地下爭取屬于自己的地盤了,德意志變得越來越有擴張性了,開始覺得上天不公、給德意志的生存空間太少了。」肖志華別有深意地笑著說道︰「俾斯麥的戰略節制與和平展的國策被野心勃勃的軍事擴張政策所取代,這是很危險的。」
有人說俾斯麥不被罷免,一戰就不會生。這種觀點是很荒謬的。眾所周知,一戰是徹底的帝國列強戰爭,是沒有正邪之分的。資本主義內部展過程中的種種矛盾激烈到了一定程度,必然引起爭奪。在當時的表現形式就是帝國主義戰爭。即便俾斯麥活到舊出年,他揮自己的外交才能,也只能對戰前局勢產生局部影響,不可能改變戰爭性質,更不可能決定戰爭的生與否。
「如果德國與它國爆戰爭,對我國會有怎樣的影響?威廉二世對中美德三角聯盟可是期盼甚大啊!」蔣作賓不無擔心地說道︰「可是我國地處亞洲,處在日俄的直接威脅之下,還有英國和法國,一舉一動不得不小心。」
肖志華點了點頭,模著下巴想了一會兒,說道︰「美國對此不熱心。我們的困難也可以向德國說明,這樣倒顯得坦蕩。當然,如果美國同意,有美德支持,我國倒是非常願意加入這個三角
「舁總長,如果德國與英法開戰。雖然其自身經濟和工業很髏大,且其陸軍素質很高,但卻沒考慮到人口和糧食的問題蔣作賓冷靜的分析道︰「在英國的戰爭機器完全開動之後,以不弱于德國的工業水平和佔壓到性優勢的兵員數量,在持久戰中必將拖垮德國。」
「你分析得很對肖志華說道︰「但當德國咄咄逼人地與俄國競逐巴爾干的時候,當德國在巴格達逼退了英國的勢力的時候,當德國在北非摩洛哥威脅法國的時候,驕傲自大以及迷信武力和暴力的思維已經慢慢佔據主導地位,難以听進任何逆耳忠言。而且,我們也不打算這麼做
「的確如此蔣作賓說道︰「威廉二世具有野心,而且性格沖動魯莽,在對待問題或別人時常顯出傲慢的態度。他想出于好意為自己的外交政策辯護,但屢次犯上嚴重的錯誤,令對外關系更加惡劣。」
威廉二世生性沖動魯莽,故此未能在德國的對外政策上采取理性的方案。其中一個好例子,是他對統治英國的表弟及英國一種愛恨交纏的關系。對他而言,與英國生武裝沖突是「最難以想象的事」;然而。隨著他大量擴建海軍的計劃開始後,德國的崛起令英國感到了憂心。
威廉未曾領悟到,自己的魯莽行為已令自己帝王的形象受損。眺年,德蘭士瓦的總統克魯格成功鎮壓詹森遠征,德皇竟然用電報向他祝賀。當時布爾人與英國關系緊張。所以英國對這克魯格電報感到憤怒。他在腮年接受英國報章的訪問時。想借此宣揚德英的友好關系。可是,他一時意氣用事,竟然冒犯英國、法國、俄國和日本。他指出。德國人不喜歡英國人而他不是、法俄兩國曾煽動德國干預第二次布爾戰爭,以及德國的海軍擴張是針對日本,而非英國。他其中一句著名的話是︰「你們這些英國人都是瘋的,瘋的。」
威廉還嘗試緩和法國的復仇情緒。但與對英政策雷同,他還是不先,彩地失敗了,因為他不懂隨機應變。一方面是基于法國堅定不移的復仇主義普法戰爭之失敗和對德國的憤恨;另一方面,第一次摩洛哥危機生後,他訪問丹吉爾時,不經意地提出支持摩洛哥獨立的言論,又觸怒了想在該地擴展勢力範圍的法國。
「無論如何,威廉大力鼓吹軍國主義,支持德**擴,又支持軍事工業的展,已經令德國陷入軍事競賽。當這競賽變得難以駕駐的時候。戰爭就在所難免。」肖志華淡淡地說道︰「而且,對英國的政治家和軍人來說,這種模式的戰爭,在傳統上是非常熟悉的。為了國家利益,英國每個世紀都卷入了歐洲大陸的戰爭。英國每次卷入戰爭的目的,或是為了消滅海上的競爭者,或是阻止某一大國控制整個或大部分的大陸資源。」
「戰爭看來是不可避免的蔣作賓說道︰「只是時間上難以把握。要想動戰爭,借口是不難找的。」
肖志華對此表示贊同,巴爾干問題錯綜復雜,任何時候都不難找到適合的宣戰理由。第一次世界大戰之所以缺乏控制,一部分也是因為缺乏籌劃的結果。當政府策戰爭時。總認為戰爭能夠在接受的範圍和容易控制;但戰爭的來臨若出乎預料,則戰爭也就很可能自己決定其路線。當舊陣年各國政府投入戰爭時,都沒有明確而肯定的戰爭目標。假使在開戰之前,各交戰國有確定的目標,則戰爭也就易于適可而止。不至于作無限化的展。
「在戰爭的時間上,我們可以做下推斷,那就是在德國的經濟和工業實力過英國的時候。」肖志華沉思著說道︰「按照現在德國的展度,恐怕戰爭並不是很遙遠的事情。所以,我們必須做好切實的準備。海軍。不是一朝一夕能展起來的;而陸軍,必須在戰爭爆前具有一定的規模,起碼要過日本。對于可能的海上封鎖,我國卻是不怕的。」
「我國的資源豐富,又不是依賴于海外貿易,在這點上確實具有優勢蔣作賓說道︰「而且一個封閉和平的展環境,對我國來說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日本,終歸是個島國,如與我國再次生戰爭,只要政府的決心不可動搖,陸軍的戰斗卓有成效,使戰爭回到傳統的消耗戰模式之後,日本的失敗就只是時間問題。」「你說得非常正確肖志華對蔣作賓的贊賞之情溢于言表,笑著說道︰「你上任後所做的外交工作也很有成效,外蒙問題的順利解決。你功不可沒。來,接著給我說說威廉,還有相貝特曼的詳細情況。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咱老祖宗的這句話,想必外國人是無法理解透徹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