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印度,兄弟們往往以阿三相稱呼,看不起之極,。(神座)不過最近西方經濟學家卻對印度頗為看好,參考消息已經轉載了不少認為印度完全有可能超過中國的文章。其觀點不外以下兩個︰中國的軟環境不如印度,目前的增長已經到了極限,而印度才剛剛發力;印度要做的是世界辦公室,向全世界提供增值服務,而中國不過是世界工廠。
一時間,印度好象馬上要超過中國創造又一個經濟奇跡了。有趣的是,西方卻並不擔心出現印度威脅論,反而帶著欣喜和期盼來對待印度的崛起
以西方為中心嗎?這是本質區別
我們多少都通過文字和圖片,對印度的情況有所了解,。這個國家雖然在現代化方面殫精竭慮,但是作為武器愛好者的我們都知道,一個大國不可能靠購買來建立真正有戰斗力的軍隊,一個國家的經濟也是一樣。去年,張召中教授曾經訪問印度,並對印度海軍多有評價。烽火雖然並不苟同張教授在很多國際問題上的看法甚至學術水平,但是對他的印度紀行還是頗為推崇,畢竟這是張教授用親身經歷寫出來的,而且張教授本人文筆頗好。
印度海軍的來訪更堅定了我們對印度軍隊的不害怕,它海軍的艦艇素質和水兵素質都太有限了。[我搜小說網]看看它粗制濫造、東拼西湊搞起來的主力艦,實在讓人不忍心去批評它對海軍現代化的努力付出。在一個狹窄的前甲板上裝了發重型反艦導彈,恐怕在打沉對手之前,自己就已經被尾焰吹散了架。相比之下,經過幾十年的嘔心瀝血,中國海軍艦隊的鋒芒已經開始乍現,所缺的是一場嘗試霜刃的戰爭。海軍只是一個影子,我們所關心的是整個國家的強大。這是中國和印度都在追求的目標。對于強大,可能不同文化會給出不同的定義。中國雖然一再強調和平崛起,不稱霸。但是烽火從小所受到的教育給了我這樣的信念︰強大就是堅船利炮!說再多都沒有用,當別人的大炮架到海岸上,無論怎麼論證都不能證明自己的國家是強大的,即使你佔了全世界百分之幾十的產值。換句話講,強大就是能迫使別人服從自己的意志,而且能壓制住別人任何方式和範疇的反抗。
我的論述可能太繞彎子了,簡單一點講,中國的崛起,無論以戰爭方式還是以和平方式,都是自己走自己的路,自己開自己的車。而印度的發展,一直都基于搭某人的車,不是蘇聯就是西方。這就是中國的發展會導致威脅論的根本原因,而印度卻不會。
在中國,中蘇蜜月時期,中國引進的幾乎全是制造業。在新時期改革開放中,制造業是優先被引進的,而服務業幾經波折才開了個小口。金融和保險業更是小心翼翼。這反映了中國執政黨的信念。鄧公有言,發展是硬道理,其實這後面還應該有一句,造東西是硬道理。只有把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所需要的物質資料真實地制造出來,攥在手里,我們才有實力可言。否則,沒有糧食吃,沒有汽車開,沒有鋼鐵和水泥用,沒有坦克大炮和彈藥去抵抗,開著滿大街的銀行有什麼用?這是舊上海的情景,恐怕也是毛、周等老一代領袖深惡痛絕的,。我們欣喜地看到,這種信念至今未變。而這個信念的核心,就是建立中國自己的、不依賴任何人的、完整的國民經濟體系,這是一個西方不能奈何的體系,是威脅。
有人會說,印度早期對民族產業的保護比中國還厲害,k,這個問題我們下一章談。不過我們所看到的,是印度到現在還沒有一個值得一提的工業體系,連某個完整的現代產業都沒有。實際上,印度對西方一直抱有一種很厚重的感情,他對奴役過自己的英國沒有怨恨,沒有憤怒,只有一種深深的惆悵,好象自己是一個被始亂終棄卻又余情未了的情婦。這樣的印度,在蘇聯消失後,必然把對未來的期望寄托在西方身上。維護西方還來不及,當然不會威脅西方。這就是印度的增長率趕上中國後,不少西方人歡呼的原因所在。
沒有力量的文明
印度的文明,是沒有力量的。伊朗前國王巴列維曾經說過︰中國是一個民族。他們可能講不同的方言,但他們的書面語言是通用的。不管他們住在國內還是國外,都有著一種共同的社會感。這把他們緊密地聯合在一起了。在政治問題上,他們相互之間可能也有尖銳的歧見,但是歸根結底,他們都認為自己是中國人,並為他們的中國傳統而感到驕傲。印度卻是一個種族、宗教和語言的大雜燴,沒有一種基本的印度語言。印度人在議會中唯一能夠相通的語言是英語。印度次大陸的人民信奉六大宗教,講十五種使用範圍較廣的語言和數千種次要的語言和方言;印度的歷史又是如此錯綜復雜,以致無法計算它有多少種族和少數民族。他說,在英國人把印度捏合在一起,使它置于英國的殖民統治之下以前,印度一直不是一個國家。印度是一個人口太多、資源太少的國家;相比之下,中國盡管人口眾多,但具有豐富的資源和為本身提供吃穿的潛力。伊朗國王的論點是︰印度幾乎無法管理自己。
我們總是听到宣傳,在解放之前,中國人一盤散沙。在現任執政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的力量集中起來了。不過現任執政黨能夠做到這一點也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中國人民的力量能夠被集中到一起,這是中國的文明所決